大唐好贤王 第51节

  “咋的,我们需要怕他们?”自己本身就握有不小底牌的李宽,斜眼看着姜去,等着对方给自己再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姜去此时才发现,自己似乎一不小心就又找了这位爷的道了。

  合着您还是想知道老夫人给您留了多少家底是吧?

  可就您这种连上赌桌,都得输光一干狐朋狗友的钱袋子才甘心罢手的败家子儿,您让我怎么说?

  “殿下啊……”一阵沉默过后,斟酌再三的姜去,缓缓开口道:“有些东西,老奴认为至少也得等您及冠以后才可以接触毕竟您不到相应的年岁,不知轻重,那些东西太早交到您手上,终究是祸非福。而这,就违背老夫人的初衷了。”

  “你说的好像我及冠以后就稳重一样。”李宽撇撇嘴,还是不服。

  “还是再等等。”姜去忽然笑道:“老夫人曾言,若是殿下您非得早早的就要知晓这些,那么窦公是可以代她行家法的。”

  “啥?!祖母她自己都舍不得打我,还让窦叔代行家法?这可能吗?不过话说回来,咱家还有家法吗?我爹的束带?”李宽万万没想到,打小就没动过自己一根手指头的祖母,竟然会留下这么一道遗诏。

  “殿下,老夫人当初可不确定如今的皇帝会是陛下……”面对李宽的一连串问题,看似答非所问的姜去刚说到这,猛地想起太穆皇后的另一道遗诏,神情变得有些唏嘘道:“殿下,无论如何,老奴希望您记住,老夫人为了您,所做出的牺牲是您无法想象的,所以,您无论如何,都要按照她期望的那样,平安喜乐的过完这一生,这是她离世之前唯一的期望,您切不可辜负!”

  这回轮到李宽沉默了。

  他怎么会不记得呢,祖母病重前的那段时间,自己几乎一直陪在对方身边,那时候的祖母已经时常陷入昏迷,只是偶尔清醒的时候,便要看见自己才安心。

  他更忘不掉,祖母临终前的那一日,对方一直死死抓住自己的手,望向自己的目光里充满慈爱和疼惜,或许那时候祖母便就已经预见到,自己来到长安之后的日子,兴许不会太好过。

  “再过两个月,就是祖母的忌日,我想……”神情有些感伤的李宽,忽然觉得这话说得哪里有些不对,接着,李宽抬手给了自己一耳光。

  “啪!”

  “管他什么忌日不忌日,我现在就去看祖母!姜去,去备车,我要出宫!”脸上顶着一块巴掌印的李宽说完这些,就转身朝尚食局走去,他要准备一些祖母喜欢的糕点。

  哪有尽孝还得挑日子的?既然想念,就该相见。即便阴阳两隔,可去祖母坟前和她说说话,也是极好的。

  姜去看着风风火火离去的李宽,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回过神来之后,便只有欣慰。

  即便殿下向来行事不着调,可独独在孝道这件事上,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实则最上心。

  当李宽顶着巴掌印出现在尚食局的时候,吓坏了不少人。

  因为宫里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位殿下时常挨陛下的揍,可从来都不会伤在脸上,可这回……

  尚食局的所有人,从首席女官尚食到普通女使,几乎都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可李宽来这里又不是摆谱的。

  见没人愿意搭理自己,他也懒得管,自顾自挑了一些水晶龙凤糕和奶酪樱桃,便提着食盒离开了。

  随后,姜去将马车赶到御道上,接走了李宽。

  而等太极宫中处理政务的李二收到消息,说楚王殿下脸上出现巴掌印的时候,这位向来把揍这个儿子当做养生运动的李二陛下,当即便怒了。

  朕都舍不得这么打!

  可他思来想去,又想不出谁会这么干。

  毕竟能揍这小子的,也就自己和观音婢,再加上太上皇李渊,可他们仨谁也不会这样打那竖子啊。

  “陛下……”一旁的大内总管张楠低声道:“会不会是太上皇误以为您要惩治裴相,这才……”

  此言宛如一语惊醒梦中人。

  “那竖子真的坐上马车出宫了?”李二忽然皱起了眉头:“他要去干什么?”

  “尚食局的女官并不知道殿下要去做什么,只是说他拿走了一些糕点。”张楠如实回道。

  “什么糕点?”李二急忙追问道。

  “水晶龙凤糕,还有奶酪樱桃。”

  “他这是去祭拜母后了啊……”已经猜出李宽目的的李二陛下,闻言有些伤感道。

  而张楠,也极有眼力见的垂头不语,表现出一副恭敬的样子。

  半柱香后,弘义宫内,睡眼惺忪地李渊看着板着脸坐在自己面前的儿子,语气颇为不善:“你来干什么?”

  “父皇,”李二神色恭敬道:“儿子就是过来看望看望您。”

  “呵……”李渊闻言发出一声冷笑,随即又阴阳怪气道:“皇帝有心了。”

  “父皇……”李二看着在自己面前没有丝毫耐性的李渊,忍不住出口问道:“儿子知道您对儿子有气,可您何必将气撒到宽儿身上呢?”

  “等等!”李渊忽然打断了李二的话语,神情半是愤怒半是疑惑道:“朕什么时候把气撒到宽儿身上呢?”

  “宽儿方才脸上顶着一个巴掌印,出宫前往献陵看望母后去了。”李二说完,抿着嘴,看着李渊。

  "啪!"

  后知后觉的李渊忽然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几,然后猛地站起身来,大声道:“你这竖子!难道你以为是我扇了宽儿一巴掌?!

  我图什么?!”

第107章 父与子之间

  要是李宽此刻在场,或许他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帮着老爹澄清误会。

  毕竟难得见到皇祖父骂李二“竖子”,楚王殿下幸灾乐祸的成分只会更多。

  但眼下,李二却依旧觉得太上皇的行为是恼羞成怒。

  “父皇,宽儿前些天立了一桩奇功,此次蝗灾,他给朕筹集了整整三百万石粮食!”李二此时并没有往日在李渊面前的恭顺,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悲愤:“不错,儿臣本来是要将裴寂发落的,也是宽儿向儿臣讨要的赏赐,就是赦免裴寂,他不想失去这位幼时就相交莫逆的好友,父皇……儿臣不明白,您为何要这样对宽儿?”

  “你……”李渊此刻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起初惊讶,尔后愤怒,接着转回感动,可感动之余,李渊莫名地和孙儿李泰有了同一个感觉,就是李宽什么时候背着自己干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你等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李渊,此刻已经恢复了上位者的睿智,他死死盯着李二,一字一顿道:“筹粮?这三百万石粮食是哪里筹得?又和裴寂有什么关系?”

  “父皇,事情都到这份上了,您还要……”李二刚想说您不必演戏了,可眼见李渊缓缓解下腰间的束带……

  这一刻,已经习惯用同样的方式支配儿子的恐惧的李二陛下,忽然觉得那种童年的恐惧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果然,这人呐,最怕往事“回旋镖”。

  “父皇,此事您当真不知? ”李二此时都不敢用狐疑的语气。

  “你先说是什么事。”李渊板着脸,他停下了解开束带的动作,指了指屏风后面:“你给朕安排的起居舍人还在这呢。”

  “颜术,出去。”李二想都没想,直接吩咐道:“接下来朕和太上皇所谈之事,你不必知晓。”

  “唯!”颜术或许不懂什么叫知进退,但是他懂楚王。

  楚王立功的本事远不如他闯祸的本事,这是宫中所有史官的共同认知。

  所以在得知楚王立功这个破天荒的消息后,颜术几乎可以断定:这位大爷立功的手段一定很逆天,逆天到皇帝陛下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都不敢使其出现在史书上。

  而在颜术退下以后,李二斟酌再三,还是将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全部叙述了一遍。

  包括后来据李宽交代,皇祖母留给他的琉璃器,被他拿去换了这些粮食,所以他不过是在等价交易的情况下,买来了巴不得李唐江山倒下的关陇世家手中压根不打算卖的这三百万石粮。

  等李二将这些事情说完,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时辰。

  “所以……”无心再争吵的李渊此刻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十岁:“是裴寂心怀不轨在先,引诱宽儿入局,而宽儿在识破这一切后,带着恪儿摆了他们一道?”

  "正是如此,"李二点点头,随后道:“观音婢赠给宽儿的玉山别苑里,如今就藏着他当初冒充单翎买来的百十万石粮食,如今长安三县中,凡是归附五姓七望的豪商乡绅的库房中,已经堆积了先前他们承诺给宽儿的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而后来宽儿再次冒充单翎,从王家、郑家、卢家这三家手中购买的百万石粮食,再过几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运抵长安,届时,就到了收网的时候。”

  “派人盯着那些豪商乡绅,”李渊抬头看了儿子一眼:“只要盯紧这到嘴边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蝗灾之危,便可安然度过。那还未抵达的一百万石粮,不过是锦上添花,有自然好,反之其实也无关紧要了……”

  “儿臣知晓。”李二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此时的他,看着正在伤心却还不忘提醒自己的李渊,已经没了当初前来质问的底气。

  一时之间,李二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了。

  所以反倒是李渊率先打开了话匣。

  “裴寂当真想帮着那些关陇世家的家主,扶持恪儿上位,玩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李渊看着自己的儿子,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某种情绪。

  “父皇……”李二眼下已经有些后悔了,或许那竖子突然发疯,自己抽自己也说不准呢……

  “是了……”见李二不愿意说,李渊干脆自己挑破真相:“朕老啦,做不了他裴寂的靠山啦……呵呵……一辈子的情谊啊……”

  满脸颓然李渊缓缓坐回位置,他声音渐渐低沉下去,眼中亦俨然有了泪光闪烁。

  “父皇,”李二此时有些不忍道:“您也别太伤心,起码,宽儿那孩子是真心孝敬您,裴寂儿臣打算届时准许他告老。”

  “嘭!”

  “将他发配,莫要留在长安,朕此生不想再见他!”李渊猛地一锤案几:“朕没有对不起他们!既然一个个的都不想过安生日子,那就滚!滚得远远地!别再让他出现在朕的面前,惹朕心烦!”

  “此事儿臣谨听父皇安排!”自从意识自己到误会了李渊,李二陛下就再也没有了跟父皇顶撞的勇气,况且从李渊先前的话语中,那个饱含深意的“他们”,可实实在在透露着某层含义:那些被李渊念着旧情,留下来身居高位的庸官们,如今或许已经到了清退的时候了。

  “所以宽儿脸上的巴掌印,到底是谁打的?”或许是李宽这个竖子太招人烦也太招人疼的缘故,太上皇哪怕在伤心之余,还是不忘自己宝贝孙子被人如此羞辱之事,只见李渊神情有些愠怒地等着李二道:“该不会是你小子贼喊捉贼?”

  “父皇……”李二此时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儿子何曾干过这种事?”

  “呵,”李渊忽然发出一声冷笑:“当初也不知道是谁,听说朕给他安排了一桩婚事,那竖子担心女方长得难看,冒充登徒子去翻了高士廉家的院墙,后来被护院抓了现行,还恬不知耻的说亲眼见到贼人进了高府,他不放心高大人的家眷,才特意翻进去保护,可真是热心肠啊……”

  听着父皇说起自己的少年糗事,李二陛下先是红了脸,再是红了眼。

  可能父与子之间就是这样奇怪,相敬如宾不如相进如兵:有时候吹胡子瞪眼吵上一架,远比不咸不淡客客气气地日常相处要好得多得多。

  “父皇,”李二的声音此时有些沙哑:“说起来还得感谢您,要不是您事后几次上门求情,高士廉还真就未必肯将观音婢嫁给儿臣,如此一来,儿臣这辈子,或许遗憾会更多吧……”

  “遗憾吗?”李渊突然问了李二这么一句。

  “遗憾。”李二认真看着李渊,借此机会说出了心里话。

  “那后悔吗?”李渊又问道。

  “儿臣……”这一回,李二心知“悔与不悔”,都不是李渊想要的那个答案。

  忽然,李渊伸出一只手,重重拍在儿子的肩头:“悔与不悔,这大唐江山如今都在你肩上,做个好皇帝,做个万民敬仰的皇帝!否则,你让父皇日后怎么下去见你的兄弟和母后啊……”

  “父皇!”父子二人原本就只是隔着一张案几,叫了李渊一声“父皇”的李二陛下忽然重重一个头磕在案几上,久久不愿起身,更无法言语。

  而李渊,此时不过是一个无奈的父亲,老人的大手抚过儿子的头顶,就好像多年前对方次次闯祸受罚后,妻子窦氏,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慢慢安抚着伤心的儿子。

  如今你母亲不在了,只有我这当爹的,还能学着你娘亲当年的样子来安慰你。

  儿子,或许我永远都无法原谅你曾经犯下的过错。

  可我也始终都是你的父亲。

第108章 青山山青,少年年少。

  青山山青,恰如少年年少。

  当姜去赶着马车到达四周郁郁葱葱的献陵时,已经接近晌午,主仆二人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熟门熟路的李宽捧着糕点盒子无视守卫官兵,径直去到了窦太后的墓前。

  “祖母,宽儿又来看您了……”

  姜去站在远处,看着规规矩矩跪在窦太后墓前连磕三个头,再如同闲话家常一般开始絮絮叨叨的楚王殿下,心中莫名生出一丝心酸。

  世人都道楚王殿下行事百无禁忌,可谁又曾见过殿下像今日这般乖顺模样。

  “祖母啊,今日孙儿来的匆忙,没寻着您最喜欢的花折鹅糕,只有水晶龙凤糕还有奶酪樱桃。”跪在祖母墓前,李宽好似闲话家常一般,从身旁的食盒中取出了两样点心:“祖母,宽儿如今还是嘴馋,所以按照老规矩,宽儿一半,祖母一半。”李宽说着,拿起糕点,塞进嘴里,可不知是吃的太急,还是没有果酒润喉,李宽忽然有些说不出话来。

  “祖母……”良久,李宽俯下身,将吃剩一半的糕点轻轻放在墓碑前:“孙儿尝过,味道还成,只不过孙儿嘴刁,一直觉得这世上最好吃的,还是祖母当初亲手给我做的糯米糕……”

  李宽重新挺直身躯,努力想象着记忆里那个慈祥妇人的模样,此时的他,好像不是跪在冰冷的石板上,而是幼时陇右祖宅的花园边,祖母拿着书本给自己不厌其烦的念那些神怪志异的故事,而自己也不过是坐在祖母身旁,一边看故事一边寻找四周何处有蚂蚁洞的天真稚童。

  “祖母,您说我回头能不能让皇祖父答应,将来等我死后,不修王陵,就葬在您的身边如何?

  祖母……其实长安真没什么好的,长大也没什么意思,我还是喜欢幼时在陇右,有您在我身边的日子。

首节上一节51/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