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80节

  而这其中,尤其以薛万彻的声音最为响亮:“大将军!”薛万彻指着那个在马背上显得有些矮小的身影,没注意到身边柴绍脸色有些发白的他,继续大笑道:“也不知这是谁人的部将,竟有如此射艺,当真神猛!”

  "……谁人的部将?"柴绍缓缓转头看向薛万彻,而薛万彻此时也发现了柴绍的脸色不对劲。

  “大将军……怎……怎么?”薛万彻不明白,这不是好事吗?难不成那人是反贼?!

  “那他娘的……”柴绍虽说有些不愿意相信某竖子的射艺,但是据他观察,那些黑甲军……当年也曾跟随自己的娘子一道出征过,所以结合对方的体型……柴绍绝望地宣布了真相:“那他娘的……是楚王啊!”

第174章 美丽的误会

  “楚王?”

  薛万彻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脸色大变:“大将军……这……这……”

  “还废什么话?!”柴绍可没什么闲心再去管这些,他看着城下已经再度发起冲锋的黑甲军,当即下令道:“薛万彻,我命你带上城内的两千骑军,先去与这竖子……”柴绍顿了顿,方才道:“与楚王汇合,我稍后带着剩下的步卒出城接应。”

  事实上,作为守城一方,仗着地势之利,往往是能用相对来说较少的兵力来抵挡住大量的敌人进攻的。

  所以尽管麾下骑兵只有两千,但柴绍打从一开始,就不甚在意突厥人的此次进攻,甚至要不是朔方城的城墙相对较矮,只有两丈左右的高度,他都打算分出去一部分骑兵出城对突厥人进行袭扰,而不是留在城中游弋,随时准备补上万一不慎被敌人打开的缺口。

  可眼下,这一切的安排都要作废。

  在外人眼中,城外自蹈死地的楚王莽撞归莽撞,但也神勇。可对他柴绍来说,那是自己故去的娘子平阳昭公主,最喜欢的侄儿。

  他柴绍如果今日让李宽在自己跟前出事,用不着李二陛下怪罪,更用不着太上皇发怒,他自己都得找个地方抹脖子!

  “唯!”薛万彻也不废话,在领命之后当即大步走下城头,开始召集手下骑军,准备出城作战。

  而另一边,随着李宽的一声令下,开路先锋变成了窦师纶,这个当初轻松压制渊盖苏文的“文官”,在接手姜去的位置之后,将一杆马槊舞得大开大合,不管前方是何人杀来,皆是一招退敌,偶尔一个“横扫千军”,当真如卷席割草,大批大批的突厥人在未近身之前便已经倒在了地上。

  “放箭!”似乎终于意识到近身作战压根就讨不着好的阿史那.思摩,开始命令手下放箭。

  可……一轮箭雨过后,全副武装的敌人除了身上多了些星星点点的白痕以外,再就偶尔个别倒霉蛋损失了胯下战马,但这并不能产生多大妨碍,先前的两轮交锋,已经让李宽的部曲们取得了极大的战果,有些骑术绝佳的,甚至已经是一人两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坐骑受伤的黑甲军,也不过是在挑选了两把趁手的武器后,换马再战就是。

  如此一来,这支黑甲军的攻势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反而突厥人,在继金狼旗被射落以后,又遭到了一轮士气打击。

  而此时,远处的朔方城也城门大开,薛万彻率军冲破了攻城的突厥骑兵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开始正面朝突厥大军冲杀而来。

  “殿下小心!”突厥人的箭矢夹杂着风声如雨点般落下,一直在李宽身边护持的袁天罡策马来到了他的右边,作为楚王的新晋家臣,袁道长此时并未着甲,却依旧在第一时间挥舞着手中长剑,不断将射向自己和李宽的长箭隔开。

  “好家伙,你也演我?!”李宽瞪大眼睛看着将长剑舞得密不透风的袁天罡,他莫名觉得,当初这货在太极殿挨自己的那两下,多多少少是有点“虎落平阳”的成分了。

  “殿下小心啊!”袁天罡此时满脸严肃,不再似从前那般矜持或者说畏畏缩缩的模样:“突厥人的箭阵十分密集,万不可托大。”

  “怕什么?!”此刻的李宽,双手酸痛无力,能抓着缰绳都实属不易,故而他用下巴挑了挑,示意袁天罡看向北方的高坡:“你瞧瞧那是什么?!”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背面高坡之上,陡然出现一行人,数量近千,个个一身黑衣劲装,黑巾蒙面,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每人手中托举着的,那造型夸张的强弩。

  那张开足足有近四尺有余,配有为了省力而安上滑轮组的弩臂,以及那明显比普通弓箭更为粗长的黑色弩箭,足以昭示这是何等恐怖的杀人利器。

  “那是……改良过的大黄弩?!”姜去作为百战老兵,一眼便看出了强弩的不凡,当然,他也很震惊楚王殿下居然自己闷声不响的拉来了近千人的弓弩手,可一联想到老夫人生前对楚王殿下的各种安排……

  说实话,一会儿柴绍说自己是楚王的家臣,姜去都不会觉得自己会有多惊讶。

  此时李宽率领的黑甲军,已经堪堪冲出了突厥大军的中心地带,正在往北边的坡地奔去。

  “所有人,收起武器,低头策马,只管向前冲锋!”李宽再次下令,他看得出,尽管部曲皆是骁勇善战之辈,可几番冲杀下来,也难免渐渐开始力竭,所以眼看着大部人马已逐渐进去大黄弩的射程,李宽也不再隐藏实力。

  开始暗中下令暗影刺客发动射击!

  “唰!”在一片密集的箭雨之后,开路的窦师纶此时才发现,自己周遭突然间就被清空了一大块,看着地上那一个个皆是一击命中咽喉或心脏,有些甚至是要害部位被同时射中两三箭的突厥人,窦师纶不由眉心一阵狂跳:不是……老夫当年还想着为何老夫人没有留下太多弓弩手,是不是也怕孙儿将来野心膨胀反而招祸,敢情这纯粹是自己想多了?

  老夫人这是提前将人给家主了?

  于是, 一个美丽的误会就这样诞生了。

  事实上,太穆皇后当初之所以没有留下太多弓弩手给孙儿,除了她认为此举无甚必要以外,还有一个隐晦的原因……

  暂且略过不提。

  “放箭!”阿史那.思摩此刻已经彻底疯魔,眼看着正面战场薛万彻带人即将杀到,而这边那支精锐在突然出现的大量强弩手的掩护下,已然冲上北面山坡,他知道,搞不好自己今日恐怕真得交代在这里。

  因为对方这架势,摆明了就是打算在稍作休整之后,一会儿找准时机配合薛万彻的正面冲锋再度猛虎下山,随后两伙人不断在突厥大军之中来回冲杀划“十”字,好似犁地一般将突厥大军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接着配合后续追上来朔方城守军,鲸吞蚕食,最终将他们一口吞掉!

第175章 秃鹫和王朝

  不得不说,阿史那.思摩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但他之所以迎来惨败,却与他自身的战略眼光无关。

  毕竟谁能想到突然杀出的这么一支唐军精锐,能够在短短几个回合的交手下,就让战场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柴绍已经开始率领步卒出城应敌。

  实际上,他这样做,可谓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平原之上,步卒和骑兵作战,本就属于天然的劣势,骑兵可以依靠自己优良的机动性,耗死步卒,当然,这种情况在“陌刀队”出现之后,会有所改变,可在此之前:如果不是有必胜的把握,没有哪个将领会像他这般下决定。

  而柴绍之所以如此,李宽是唯一的理由。

  或许此时的他,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可柴绍深知,李宽若是今日身死,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事对大唐的影响并不亚于今日自己全军覆没,外带丢失朔方城。

  愤怒的李二陛下搞不好真的会御驾亲征,太穆皇后留下的那些暗棋也会去完成他们此生应许的最重要的一个承诺:倾巢而出,为李宽报仇!

  “这竖子啊!”看着远处在强弩的掩护下冲上高坡的黑甲军,柴绍不由长舒一口气,可随后,眼见对方上了高地之后再无动作,柴绍几乎和阿史那.思摩一样,在第一时间就明白了李宽的意图。

  臭小子,玩这么大?竟然打算一口吃掉两万人的突厥大军?!

  在这一刻,柴绍莫名想起当年和李秀宁回陇右时,第一次见李宽的场景。

  那时谁能想到,带着家中恶犬来福,和太原城中富商家养的大狗在巷中对吠的顽劣稚童,竟真的有一天,和他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姑姑一样,一身英雄胆,敢叫天地倾!

  “臭小子!等着!姑父来助你!”马上的柴绍大喝一声,随后催动马匹,此时他的身边,不过几十骑亲兵,身后那一万两千余的步卒,是他短时间内抽调出来的全部战力,剩下的六千老弱,依旧担任守城之责。

  薛万彻在砍翻了一个突厥百夫长后,望了一眼在北面高地蓄势待发的黑甲军,不禁狞然一笑,不愧是楚王殿下啊……这打法当真跟陛下一个样!

  当然,这话要是落在“我父英果类我”的楚蛮王耳朵里,那薛万彻八成是要遭。

  而此时的坡地之上,姜去看着那清一色丢掉手中强弩,在李宽的命令下,自觉上马,换成持弓在手的黑衣人,他的内心无疑是震惊的:“楚王殿下,您这是要……”

  “一会儿骑兵冲锋,自然得多带点弓弩手用弓箭开路啊!”李宽满脸正色道:“姜盛带的那点儿弓弩手哪够?”

  这架势,就好似他是见姜盛带来的弓弩手不多,然后自己又叫来了一帮手下。

  “……”此时渐渐恢复气力的姜盛,听闻楚王理直气壮的发言后只觉一阵无语:就这一百弓弩手还是当初自己费尽力气跟窦公争取的,毕竟弓弩手这玩意儿,在老夫人留给家主的“微末家底”的名单中,也算数量稀少的那部分。

  谁知,敢情不是数量稀少,而是老早就在您这儿?

  除了姜盛,一旁的姜去、窦师纶、袁天罡此时也是一样的想法:老夫人当初哪是在托孤啊,她简直是在考验我们啊……

  这后手一手接一手的……当真是寒了众家臣的心……

  当然,调侃归调侃,可突然天降神兵,一干家臣和部曲们内心自然是振奋无比的。

  而李宽此时看着下方收缩阵形的突厥大军,不禁微微抿起嘴唇,阿史那.思摩确实不是个酒囊饭袋,眼下跑是跑不了了,但是当个铁乌龟抗住第一波攻势以后再行反击,却未必没有机会翻盘。

  毕竟他手中还有一万多的骑兵,正常情况下,双方兵力一对比,他依旧占据着绝对优势。

  “不能等了!”李宽看着已经在正面先后部署了三道兵锋,企图用“三段击"式的冲锋化解薛万彻部凌厉攻势的突厥大军,突然道:“咱们得打先手,薛万彻未必能冲破阻碍,甚至阿史那.思摩很可能马上就要安排人手防止我们的侧面袭击,如果真让他扛了下来,我们就麻烦了!”

  说完,李宽当即转头看向身边的姜盛:“姜盛,一会儿你打头阵,姜去和窦师纶随时负责接替你的位置!”

  “唯!”姜盛拱手应是。

  “唯!”一旁的姜去和窦师纶也不含糊,满脸肃容应道。

  “殿下,其实贫道也……”袁天罡觉得方才楚王殿下看自己的眼神很危险,他认为此时不是“徐庶进曹营”的时候。

  “你负责居中策应!”李宽看了袁天罡一眼,随后,他回头望向自己的部曲:“诸位,接下来这次冲锋,便是史官记录我等功勋,落笔史书的最后一笔!所以本王没有什么话要讲,只说一句:万古流芳莽撞人此番唯有死战,方可万古名传!”

  有时候,就连姜去都不得不佩服楚王殿下的战前动员能力:以前跟着张大帅那会儿,老帅一句表情凄苦的“带你们回家”,就让多少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冲上战场,如今,某个一直在自己眼中不学无术的竖子身上,竟也有了这样的英雄气。

  眼看着所有人开始整装待发,姜去也默默握紧了手中长枪。

  张帅,以前在中原四处为杨广扑火,哪有今日战于荒野来得痛快?!

  就让姜去,再以骁果军老卒的名义,冲锋一次吧!

  黑甲军中,此时和姜去抱有同一个想法的老卒不在少数。

  忽然,李宽再次取下背后的长弓,拉弓如满月,以仰射的方式射出了手中箭矢。

  “杀!”

  随着楚王一个“杀”字出口,停驻在原地蓄势的姜盛一抖缰绳,整个如猛虎出闸一般再度发起了冲锋!

  “这个竖子!”远处一直注意坡地上面动静的柴绍不禁喝骂一声,根据突厥人的阵形变动他隐约也能看得出阿史那.思摩的想法,本来还因为这些变故而心神阴霾的柴绍,在见到李宽再次率军冲下坡地之后,他有跳脚骂娘的冲动。

  你小子真当你是长坂坡赵子龙了?

  还得玩个“七进七出”才尽兴?!

  真他娘的……

  “全速前进!”柴绍只觉得这凄厉声音都不像是从自己的嗓子里发出来的,小兔崽子真要有点事儿,自己怎么跟你姑姑交代?

  而另一边,处于正面战场,即将与突厥骑兵短兵相见的薛万彻看见坡地上的异动,突然高声嘶吼道:“全军加速出击!兄弟们还要等什么?建功立业,开疆扩土,名标青史,俱在今日伊始!

  杀!”

  与此同时,几里之外,在某个坡地向阳面的一处地穴内,一只巨大肥硕的旱獭趴在洞口正晒着太阳,突然,它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接着便忙不迭的将身体缩回洞内,原因无他

  “嘎嘎”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大量的秃鹫群开始朝某个方向汇集,作为草原上的食腐者,它们更像是死神的信使出现在哪里,就意味着哪里有生命逝去。

  而今日,这片大地注定会迎来一个一场饕餮盛宴,来象征某个强盛王朝的衰落……

第176章 楚王是奇才

  当黑甲军再次冲下高坡的时候,不同于之前,在一千一百弓弩手的箭雨加持之下,这次进攻的姿态,明显更加摧枯拉朽。

  而阿史那.思摩见此情形,尽管心中大骂对方主帅是疯子,可他依旧有条不紊地开始组织起了手下人发动进攻。

  只不过他用的,还是老一套:组建骑兵防线,千人一线,层层叠加,他准备依靠不断的发起骑兵冲锋来化解敌人的这一轮进攻,直到将守势转为攻势,甚至最后反客为主让攻势成为胜势!

  但李宽不愧是将《孙子兵法》“融会贯通”(全部忘了)的奇才,他并没有命令暗影刺客们一股脑的对正面迎上来的敌人倾泻火力,事实上,他给手下的指令,是越过那波即将迎上来与黑甲军短兵相接的骑兵,将射程延伸,留出了一片真空地带后,将目标瞄准了后续即将填补战损,支援上来的第二波骑兵。

  随着这一轮箭雨齐齐落下,第二梯队作为候补的骑兵顷刻间便已经损失大半,原本坐镇中军的阿史那.思摩见到这一幕,不由脸色大变:“第三队,赶紧补上!”

  而与此同时,姜盛已经率领黑甲军与迎面而来的突厥骑兵展开了战斗,然而,或许是那一轮箭雨齐射带来的威慑太大,加之此刻气势如虹的黑甲军仿佛如山岳一般压来,仅仅只是片刻功夫,那第一轮近千人的突厥骑兵就已经被囫囵吃掉!

  此时的阿史那.思摩已经明白了对方将领的意图,如果说自己是仗着人多的优势,想用接连不断的骑军冲锋化解对方这一波猛烈的进攻,让其一往无前的冲势在层层阻拦下变得一而衰再而竭三而力不足,那么对方的想法就更简单明了:你不是想要玩以柔克刚,来一出“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么?”

  那么好,我就断了你连绵不断的攻势!

  只要我的重骑兵战斗素质过硬,那么我就完全可以安心吃掉你第一轮与其接触的骑兵,我的弓弩手,只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解决掉你第二波负责支援的骑兵,那么等你第三波骑兵队再冲上来的时候,我的重骑兵已经得到充分的歇息并且调整完状态,再次催动胯下战马,踏着地上突厥人的尸体,重新对敌人进行冲杀!

  如此循环往复,你还有什么办法?

  原本阿史那.思摩打算将自己的一波波骑兵攻势化作层层相叠的铁板以攻为守,以逸待劳,那么李宽现在做的,就是抽走中间连接前后的那几块,如此一来,黑甲军完全可以逐个击破敌人的防线,同时,攻势不减,甚至愈发凌厉。

  “这臭小子身边有高人啊……难怪胆子这么大!”当柴绍看见黑甲军势如破竹地不断摧毁敌人的防线,他放下心来的第一反应就是看来自己不用再担心将来九泉之下见到秀宁没法交代了。

  而另一边,薛万彻也正面迎上了突厥人的骑兵。

  此时,战场之上,终于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战,骑兵的嘶吼声,刀戈的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弓弩离弦之声,箭矢在空气中穿梭的呼啸声,以及每个将死之人,死前只有自己听得见的沉重呼吸声。

  这些声音共同组成了战争的交响曲,在西北这片苍茫大地上奏响。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黄昏。

首节上一节80/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