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89节

  可是,宽弟就是宽弟,当年那个第一次来长安,面对自己的示好一直沉默寡言的宽弟是宽弟;后来那个身着白衣,用一己之力替自己和青雀讨回公道的宽弟是宽弟;再后来,那个渐渐开朗,但行事却愈发跳脱,总是“奇谋制胜”,渐渐长成峥嵘少年的宽弟就不是宽弟了?

  如今,更是仅仅只是因为宽弟被父皇赏识了,自己就和他连兄弟都没得做了?

  李承乾觉得,这事儿肯定不是这么个道理。

  “太子殿下,老臣希望您不要后悔!”李纲是个暴脾气,可是也是个要脸的,既然太子不领情,他觉得自己也没必要继续再说下去。

  “孤哪怕将来知悔也不愿悔!”李承乾说话的语速极慢,几乎是一字一顿,但这样,旁人更容易听出他的决心。

  “太子殿下此言既出,那么从前种种,皆是是老夫等人瞎操心了,只是太子殿下,老夫今日身体不适,这便告辞!”李纲听闻李承乾这番话后,当即一拂袖,转身便出了大殿。

  而陆德明和孔颖达,此时也双双朝太子殿下行了一礼,用了跟李纲一样的借口:身体不适,请辞离开。

  而李承乾从头到尾,只是点了两次头,应下两声“好”。

  他甚至连回礼都没有。

  这事在向来“我乃蛮夷,不知礼”的李宽身上确实是见怪不怪,可做出此举的是一直都“礼仪得体”的太子殿下,那着实是足够令人感到震惊。

  “大哥……”在三位大儒走后,一直强撑着充高冷的小胖子李泰,此时望向大哥的眼神里充满了敬重:“你……牛而逼之啊!”

  “你小子能不能好好说话?”李承乾笑骂一句李泰过后,接着又独自陷入了沉思。

  其实先前长孙安业身死岭南的消息传回来之后,李承乾就开始担心,他害怕真的是李宽派人下的毒手,为此,他甚至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总觉得当日若是自己拦上弟弟一把,不让弟弟去把长孙安业给揍了,后者也不会在被打之后失了理智,说出陷害母后的那番话来,让事情彻底陷入到无法转圜的余地。

第200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可是……

  李承乾记得那日自己签发手令后,没过多久父皇就把自己叫到了太极殿,对方一边慢条斯理地批改奏折,一边对自己说了一句:“此事与你们兄弟二人无关,父皇自会处理。”

  然后自己就被赶回了东宫接着进学。

  李承乾不是傻子,自己的太子六率,所有的动向,其实父皇都能看在眼里,这不奇怪。

  奇怪的是父皇说的那句话。

  李承乾暗中揣摩了很久,才最终回味来。

  下手的不是宽弟,是父皇。

  可父皇为什么要暗中下手?

  觉得此事有猫腻的李承乾,开始着手调查,最终,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人,他的另外一个舅舅,长孙无忌。

  好嘛,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因为少年时的遭遇,无忌舅舅想报复长孙安业,结果后者又因为诬陷了母后而得罪了父皇,于是导致父皇在查明真相后,明白了无忌舅舅意图的他,决定自己来当这个恶人……

  然而此事唯一的变故就是,咱们楚王的风评实在太差,加之先前结下的仇家太多且个个底蕴深厚,于是长孙安业之死,楚王成了替李二陛下背锅的那个人。

  而李二陛下原本是给长孙无忌背锅的……

  好不容易理清了这一切关系的太子殿下,想到当初弟弟“披甲握锤”去找父皇,恳请他放自己出去找长孙安业报仇时,也不知道当时在他身边的无忌舅舅是何种心情……

  特别是,如果这一切将来真相大白于天下……

  “唉……”李承乾忽然长叹一口气,太子殿下觉得自己好累,长孙冲的腿恐怕将来很难保得住啊……

  “大哥,你在想啥?”李泰见大哥唉声叹气,还以为他是在为气走了三位老师而后悔:“大哥,没事儿,我的老师王也很有学问,还有二哥的老师,萧萧公,虞世南虞公,特别是虞公,他教兵法很有一套的!你看二哥都打了多少胜仗了!”

  “你别提这个……”李承乾一想到这个就头大:“虞公都告病不出快一个月了,程知节真的是个妙人,听闻宽弟打了胜仗,他就带着程处默非得逼着虞世南收了这个学生……”

  “嘿嘿……”李泰想到这个只觉得好笑:“程知节还要给虞公磕头谢师恩呢!”

  “那这样看来,可能只有等宽弟回来,虞公的病才会好了……”李承乾闻言摇了摇头,接着又道:“母后如今即将临盆,你没事儿多陪陪母后,算了,左右今日无事,我陪你一道回甘露殿探望母后吧。”

  “那感情好!”说着,兄弟二人便起身准备前往甘露殿。

  而与此同时,定襄城外。

  “萧阿婆,我给您的信物您一定要收好啊。”李宽安排了近千人的护卫队,来护送萧皇后回长安,在他看来,这事儿必须办的有排场,不然长安那些狗东西,特别是姓魏的狗东西,会觉得自己要回护萧皇后之心是假的,到时候万一有谁犯病欺负了萧阿婆祖孙俩,自己岂不是让皇祖母在九泉之下都很没面子?

  不行,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殿下,您安排这么多人,我们走后,这定襄城的城防……”萧皇后可是知道如今定襄城内的守军尚且只有五千余人,定襄城一战是一场硬仗,唐军死伤不少,李宽的八百部曲,也死了三十余人,重伤超过两百,轻伤更是无算,而李宽此次安排的护卫,都是李靖麾下的精锐,李靖对此其实颇有微词,可奈何楚蛮王梗着脖子非要这么干,并且放出话,他李靖要不答应,楚蛮王回长安以后就去好红拂婶婶谈谈心。

  这还能咋整?那就按照这位大爷说的来呗。

  “无事,再有三四日,唐军主力也就要到了。”李宽嘻嘻一笑,随后又上前两步,悄声对萧皇后道:“萧阿婆,我暗中安排了两百游弩手随行,您且放宽心,此去长安,这一路必定安然无虞!”

  “殿下有心了……”萧皇后闻言笑着点点头,接着,她伸出手,替李宽整理了一下凌乱的鬓发,接着,她回头看了一眼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老嬷嬷。

  老嬷嬷见萧皇后朝自己望来,抿了抿唇,看了一眼李宽,随后她回到整理好的马车内,不多久,抱着一个四方锦盒下了马车。

  “阿婆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便就将它送你了。”萧皇后从仆从手中接过锦盒,交给了李宽。

  而一旁目睹这一幕的窦师纶和李靖等人,猛地瞪大了眼睛,甚至连呼吸都变得沉重了几分。

  “萧阿婆,这啥玩意儿啊?死沉死沉!”李宽接过锦盒,颠了颠,然后就将它夹在腋下,开始继续叮嘱萧皇后:“萧阿婆,您回了长安以后,可以去玉山云梦庄,那里有母后赐给我的别苑,您要是喜欢清静,就去那里住,好山好水好风景的,养身养心更养人!”

  “你这孩子,哪来这么多俏皮话?”萧皇后被李宽大大咧咧的诚心话语都得哑然失笑,她看了一眼被后者随意对待的锦盒,随后捏了捏李宽的脸颊:“这锦盒回去以后,等四下无人再打开,可是好孩子,阿婆提醒你一句,万不可对此起什么贪念,阿婆只是希望你将此物交给陛下,阿婆想,陛下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我要让那昏君高兴干嘛?”李宽闻言撇撇嘴,但眼见萧皇后一脸认真,他也收起玩闹心思,点头应下:“不过阿婆你放心,我晓得的,你的话,我得听!”

  等送走了萧皇后,李宽抱着锦盒独自回到自己的营帐,结果他身后却跟了两条尾巴。

  窦师纶、李靖,两位一个身为家臣,一个身为家臣家属,此刻对视一眼,双方的神情都极为防备。

  “喂!你俩干嘛?”早就察觉到身后动静的楚王殿下此时停下脚步,皱眉望向二人:“咋的,想杀人夺宝啊?”

  “殿下……”窦师纶此时的神情也很纠结:“此物……非是有德者方可居之……”何况您还是个没“德”的。

  “你骂人还挺脏。”李宽点点头,对此不置可否,接着他转头看向李靖:“你呢,打算挑个僻静角落再下手?”

  “殿下,您知道里面是什么吗?”李靖此时脸上也是一副“我可是为了殿下您好”的神情。

  “有猜测,不确定。”李宽这次没装犊子,大大咧咧道:“可是这是萧阿婆赠与我的,呐,你们也听到了,本王又没明抢。”

  “……”李靖和窦师纶这下没话可说了。

  “行了,要看宝贝就滚进来。”李宽说完,继续往自己的帐篷行去。

  半晌过后,楚王的营帐内,李靖和窦师纶亲眼目睹楚王殿下打开了那方锦盒。

  “嘶……”两人突然不约而同的倒抽冷气。

  锦盒被打开后,首先是一抹晶莹的乳白色映入眼帘,接着,那方圆皆四寸的玉玺之上,交错五龙。(注1)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有一角被镶嵌了黄金作修饰。

  “啧啧啧,发达了发达了,本王果然是有长辈缘啊……”楚王殿下爱不释手地将玉玺拿在手中,然后翻看玉玺正面。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遒劲有力的篆字相传出自秦国名相李斯的手笔,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楚王殿下……”窦师纶咽了一口唾沫,他很担心自家殿下现在扭过头来跟自己商量如何“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己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为一千礼物值加更。)

第201章 或许这才是个问题

  尽管窦师纶的心中吐槽多半是在开玩笑,可是他看某竖子抱着传国玉玺嘿嘿傻乐的样子之后……

  窦师纶觉得,距离楚王开启玄武门的那一天似乎不远了……

  “楚王殿下……”李靖此时的心情也很复杂。

  在世人眼中,李靖向来就没多少政治智慧:以前李渊造反的他跑去告过密,李二造反的时候,他又关起门来袖手旁观,认为自己是一方大将,无论谁上位, 将来都会被重用。

  讲真,这也就是李世民脾气好,这要换成记仇的楚带王李宽,李靖就会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日因为左脚先踏出府门而被视为对天子的大不敬,从此被流放岭南。

  不让你丫在岭南吃够几年的苦,高低是不会让你回长安的。

  然而,眼下让李靖感到为难的,也正是此事:如果楚王殿下非要……那自己到底跟不跟随呢……

  当初李渊父子在晋阳招兵买马,他之所以选择告密,是因为他认为当时李渊父子,不可能造反成功,更担心自己的恩人太穆皇后窦氏会被此事牵连。

  可后来,现实打了他的脸,李渊居然真的入住长安,更让他自觉无颜面对的是:自己之所以最终能够侥幸活下来,可不是后来民间盛传的那般自己在刑场上学着兵仙韩信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您当初率军参加起义,本意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的根源,可如今还未成就大事,怎么可以因为私人恩怨而斩杀我呢?)(注1)

  事实上,他最终之所以得以逃脱此劫,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妻子红拂女向太穆皇后窦氏求情,后由太穆皇后窦氏亲自出面,才保下了他。

  而此事过后,以德报怨的太穆皇后将李靖叫到跟前,没有生气和辱骂,她只是语重心长地给了对方一句忠告:公知兵事却不晓政事,往后,为人处世当取中庸之道。

  可能也就因为太穆皇后这句忠告,才让李靖最终拒绝了跟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而且当时他和红拂女的想法也很简单:如果失败,就带着李世民的家眷逃离长安,当然,如果事情的结果无比恶劣,那么他们夫妻二人,至少可以保证李宽的安全。

  可这些都已经时过境迁,成了遥远的往事。

  所以眼下摆在李靖面前的难题便是:念在太穆皇后往日的恩情,万一楚王真要来一手“天寒加衣”……

  自己好像还真不能取什么中庸之道。

  自己是站在楚王左边呢,还是站在楚王右边呢?

  或许这才是个问题。

  “喂,你俩干嘛一副愁肠百结的样子?”回过神来的李宽看着面前满脸苦涩,一副内心天人交战的二人,他顿时显得无奈:“不是吧,两位还真打算跟着本王‘重走那来时路’啊?”

  特别是李靖,咋的,你脸上这表情是几个意思?你是觉得当初在我爹那没捞到一份“从龙之功”而感到遗憾?并且您还打算在本王这儿弥补回来?

  “楚王殿下,”李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理会某人的胡搅蛮缠,他在和同样感到无奈的窦师纶对望一眼后,这才继续开口道:“老夫提醒您一句,马上几路大军就会赶到朔方城,您可得注意一下言行了。”

  这两日,李靖已经开始下令调集各路大军会师定襄城,除开需要镇守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军队东逃的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以及监视突利可汗的灵州都督薛万钧,剩下的三路人马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不日便会抵达定襄城。

  而李靖原本带到朔方城的两万大军,除开当初抽调出来跟随他的三千精骑,剩下的人马这次也会随柴绍一起赶赴定襄。

  “咋?还有人不服气?想跟本王掰掰手腕子?”李宽闻言双手环胸,看向李靖:“不管是李绩,还是我姑丈(柴绍),或者我堂叔(李道宗),他们还能把本王给吃喽哇?”

  “楚王殿下……李靖将军的意思是,让您将这东西收起来!毕竟若是回头让人撞见,您的麻烦少不了!”窦师纶如今也看明白了,自己的家主对于传国玉玺这玩意,并没有他和李靖想象的那般对其多么看重,玉玺对李宽来说,更像是个新得的稀罕物,一念至此的窦师纶,忍不住再度提醒李宽道:“还有,对待它,您得上点儿心,仔细些,不要跟以前一样粗心大意,您要是将此物给弄丢了……”

  那麻烦可真就大了!

  “喂,窦叔儿,您几时见本王弄丢过东西?!”李宽闻言顿时怒了。

  “陛下私底下曾跟我们抱怨过,他内帑中的小半珍藏,都让您给嚯嚯没了……”原本在一旁安静看戏的李靖,突然出声补了李宽一刀。

  “好好好,这昏君……”李宽没想到,堂堂大唐皇帝陛下,竟然在背后说他儿子的坏话:“那是本王祸祸的嘛?!指不定是那昏君拿去变卖了在宫外养了小!”

  “……”李靖此刻只恨史官不在身侧,果然啊,楚王殿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不是在李二陛下跟前,那就是“宫中逆子逆大天,长安首席硬骨头,”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成天只整大活儿的顶级乐子人。

  “殿下,您快将此物收好,小心藏起来。至于您要怎么处置它……”窦师纶看了一眼李靖,在对方点头表示同意后,他才继续转头看向李宽:“都随您,我和李公权当对此事不知情。”

  “哼哼哼,”李宽闻言突然发出一阵自以为高冷的哼唧声,随后才道:“两位是不是应该感谢本王的不杀之恩?”

  “老夫这就去给陛下写信。”李靖决定不惯着这小王八蛋了,他娘的,就因为这竖子当日意气风发,“提朔走马出长安”,就一下子打破了自己原本计划好的所有布置:本来嘛,按照原定策略,定襄城早就该被拿下了,可是就因为这货一时兴起,在朔方城外阵斩万余,惊动了突厥高层,随后更是带人去了突厥腹地,开始为死去的中原百姓化身人屠,对突厥人实施展开报复最后生生给自己整了个“耶鲁里.伊利克”恶魔之王的尊号。

  楚王自己是痛快了,结果搞得自己在草原上心惊胆战的两个月,才最终寻到对方……

  (第二章修文,晚点发。)

第202章 熬鹰

  而在自己寻到楚王以后,似乎才是真正噩梦的开始。

  这货竟然打算学人项羽,玩破釜沉舟:在身后有几万追兵的前提下,带着七千人马,奇袭定襄城。

  这也就是窦师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事前便将最恶劣的情况都演练了一遍,否则,哪怕自己当日在定襄城内有内应,也断然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战果。

首节上一节89/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