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94节

  -------------------------------------

  李宽在定襄城和众将欢声笑语,而李二陛下这边就过得比较凄惨了。

  弘义宫内,正在给太上皇李渊问安的李二陛下,正在遭受一场无妄之灾。

  只见坐在上首的老李渊,对儿子疾言厉色道:“你儿子还在边关血战,你竟然跑来跟朕商量今年宫中如何过元正?!”

  对此,李二陛下能怎么办呢?

  跟楚王关系向来不错的颜术可就在屏风后面呢。

  骂吧,骂吧……

  李二陛下垂首挨训,想到某竖子在外面遭罪,他自己心里也难受。

  “朕说的话,你有没有听进去?!”李渊如今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当时只道是寻常”臭小子离开的时间越长,自己心中就对他愈发挂念,前些日子老李渊梦见这孩子一身是血,吓得他从梦中惊醒时,才发现自己竟早已泪湿衣襟。

  “父皇,儿臣听进去了。”李二陛下眼下也很为难,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臭小子打到哪里了:“爹您放心,儿子一旦收到消息,就下令让李靖强行把人绑了给朕送回来!”

  “呵……”李渊闻言嗤笑一声:“有窦师纶姜去还有你母亲留给他的部曲在,你还想让李靖绑宽儿?你不知道他和红拂女受过你母亲的大恩?你还是想想怎么别让李靖成为你儿子的家臣吧!”

  “……”李二陛下听着老爹扎心的话语,一时也不知该说些啥了。

  接下来,无话可说的父子二人,相顾无言好一阵。

  “稚奴和兕子如今快满月了,”最后,似是想到了什么的李渊,一边说着,一边朝殿内招了招手,很快便有宫人捧着一个锦盒跪倒在他身边,李渊接过锦盒,放在了和李二之间的案几之上:“朕命人打了一对长命锁,你回头给这俩孩子带去。”

  “儿臣谢过父皇!”李二见状脸上也有了笑容,只是他刚准备说些什么,结果一向视弘义宫为宫中禁地的长孙无忌,竟然破天荒地不顾规矩闯了进来。

  “太上皇,陛下!”长孙无忌一进来就给两人行了个大礼,随后,他抿了抿嘴,见这对父子皆是面色不善地朝自己看来,不由脸上一阵苦笑:“非是臣有意擅闯,奈何事急从权就在刚才,边关传回消息:宽儿……楚王殿下率领七千精骑,大破定襄城,颉利可汗已经率兵西逃,欲投奔吐谷浑!”

  “……”

  李渊和李二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渊有些不可置信地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随后看向自己的儿子:“二郎,该不会是老夫一语成谶,李靖真成那竖子的家臣了吧?”

  接下来的话李渊没有明说,但是李二是懂老爹的意思的:假情报,绝对的假情报,那臭小子搞不好要带着李靖携大军杀回长安了。

  不然怎么解释这样离谱的战报啊?!

  定襄城内,少说也有十多万的突厥大军啊!

  他楚王用七千精骑破城?

  他当他是项羽啊?!

  “无忌,”李二陛下决定还是先不要怀疑自家的竖子,当初都说好了的,开玄武门得跟自己通报一声:“你确定,战报上是这么写的?!”

  “二郎,千真万确!”长孙无忌咽了一口唾沫,连声音都在颤抖,虽然害怕,但是此时他还是决定跟自己的外甥站在一起:“楚王……宽儿他在朔方城一战之后,柴绍将薛万彻和朔方城内的两千骑兵给了他,这小子带着这三千人,杀入了草原,甚至他还收复了异族大将契何力,接着,他分兵开始屠杀突厥部落,手段繁多且阴损。

  这小子先派人伪装成突厥马匪,袭击小部落,要么杀死他们的牛羊,要么将他们的牛羊赶到大部落去。接着,自己领军光明正大的屠杀大部落的守卫,然后将武器分发给小部落的人。总之,在这小子一番搅局之下,突厥腹地算是被他杀了个天翻地覆,不知有多少部落覆灭在他的铁蹄之下……”长孙无忌说到这里,突然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到底是他长孙家的种啊,这孩子的外公长孙晟当年能分化出东西突厥,那臭小子更狠,搞得如今整个草原开始人人自危!

第213章 大战前夕(二)

  “嘶……”听着孙儿的丰功伟绩,李渊先是倒抽一口冷气,随即突然抬手照着李二的脑袋来了一记板栗:“你个混账玩意儿!朕的孙儿造下如此多的杀孽,都是因为你!”

  “……”李二陛下眼下也不知道是被老爹抬头一记久违的板栗给敲懵了,还是被儿子的战争天赋给惊着了,只见他下意识地追问道:“这臭小子是怎么破定襄城的,你倒是说啊!”

  “陛下,这个就更狠了……”长孙无忌闻言深吸一口气,接着道:“在李靖率领三千精锐寻得楚王殿下之前,宽儿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同时又不知从何处招来了一些部曲……”提及这个敏感的话题时,长孙无忌下意识地看了太上皇和李二一眼,见两者神色自若,当即也不再遮掩:“总之,他先是分兵引开了阿史那.思摩,和康淑敏,之后等双方拉开距离之后,楚王殿下又派人给阿史那.思摩送去消息,明说自己要打定襄城”

  “这小子怎么敢的?!”李渊听到此处不由瞪大了眼睛:“这臭小子真当他是项羽韩信啊?”

  "当时追在他身后的是阿史那.思摩和康淑敏,两人见信之后一合计,康淑敏便继续向西域追击,阿史那.思摩当即率领三万骑兵南下,而也是在此时,楚王行军至碛口,遇上了率军在草原寻了他整整两个多月的李靖。"长孙无忌说到这,自己都要忍不住替李靖掬一把同情泪了。

  真正苦了兄弟了!整整两个月,啥事儿没干,净他娘的满草原寻人了。

  "然后他们这就一起去打定襄城了?等等……"李二陛下忽然发现了事情的重点:“这小兔崽子当时身边算上契何力的族人拢共才四千,他就敢在身后有三万追兵的情况下,去打守军过十万的定襄城?!”

  尽管已经知道了此战的结果,但是这些对李二陛下来说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可能生了一个比他李二还“李二”的小李二。

  而照这么发展下去……

  “剩下的结果你长话短说,朕现在想知道那臭小子身边身边有多少兵力。”李二陛下此时心中疯狂祈祷希望一切还来得及真要十万大军都在他手里,那小子能在西北打上一轮罗圈架!不对,搞不好还得去东边踹两脚高句丽!

  “定襄城之战,首功当属窦师纶,此人非但有不输庞统之谋,甚至还有不下张须陀之勇!”长孙无忌感叹一声,随后道:“但是宽儿也不差,这小子手持您的马槊,亲冒矢石,一路长驱至定襄城下,下马掷槊,当着众人的面,将马槊插在了城头!然后,他又对闻讯赶来的颉利可汗挑衅示威,随后信马由缰又一路杀回了中军。”

  “……”李渊和李二,此时父子二人皆是同样的神情,嘴巴微张,眼神也有些呆滞他们实在无法将那个成天在宫里给他们捣乱的竖子跟长孙无忌口中宛如天神下凡的“楚王”联系起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陛下,更绝的是,在这之后……”长孙无忌还要接着说下去,但是李二陛下却出声打断了他。

  “你等等……”回过神来的李二皱着眉头看着长孙无忌:“长孙安业的事情是不是被那小子知道了?”你要是没什么把柄在这小子手里,犯得着这么为其吹嘘?

  无忌啊无忌,朕还是看错了你!

  “二郎……”多年的情谊,让长孙无忌只是一眼就看出了李二此刻的想法:他宁愿相信自己是被宽儿那竖子抓到了把柄,不得不为其吹嘘,也不愿意相信宽儿有如此万夫不当之勇。

  这就很难让人绷得住……

  “战报是李靖在定襄城写的,上面有他亲自加盖的帅印。”长孙无忌觉得,这事儿得说清楚:“更何况,萧皇后不日将携孙回长安,您估计很快就能见到她了,还有就是……”长孙无忌忽然默默地看了一眼准备饮口酒压压惊的太上皇:“听说楚王殿下与萧皇后相谈甚欢,他甚至将太上皇赠与他的私印暂借给了萧皇后,言明若是有谁敢对其不利,待他回长安,就要找那人算账!”

  “噗!”刚刚饮下一口酒的老李渊,闻言当场就将酒给喷了出来。

  “这小王八蛋……他皇祖父的私印就这么……”李渊刚想说就“这么不值钱”,可随即他又反应过来,对身边不知道在想什么李二道:“你母亲与萧皇后曾是闺中密友,当年你爹被杨广刁难,也多亏了她……说起来,咱家欠着人家的人情呢,宽儿估计也是听对方提及了你母亲,这才……”

  “爹,儿臣明白,您放心,儿臣不会与其为难。”私印的事情,李二其实早已知晓,而且他也知道这是李渊对孙儿的一片良苦用心,只不过,后者拿这玩意儿来当个人的信物用……

  还没李二陛下在心中想好回头怎么教训这臭小子,就只听长孙无忌继续道:“至于陛下您方才的问题,臣也只能这么回答您:如今定襄城内,算上后续赶过去的柴绍、李绩、李道宗、李靖的主力部队,这些加起来,城内的唐军,如今至少是七万有余了。”

  “完了……”李二在听到长孙无忌的汇报后,当即只觉得两眼一黑。

  这臭小子,怕是不光只是对突厥动手了……

第214章 楚王的兵法谁教的

  就在李二陛下还在犹疑楚王率军大破定襄城的真实性的时候,颉利的使节执失思力到达了长安。

  “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家大汗特意派遣外臣前来,向您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同时外臣也带来了他的心愿:我家大汗表示愿意从此为您守护帝国的北疆……”在大朝会上,执失思力卑微的话语引起了整座大殿的沉默。

  不知为何,大家对最近从宫中传出的“楚王在突厥大杀四方”的谣言,渐渐生出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该不会……总不能……

  真让那个不学无术的“楚蛮王”给装到了吧?

  李宽的两位恩师,特别是虞世南,属于是最先怀疑人生的那一位:只见老头儿此时两眼空空,失去了焦距,只是痴痴地望着前方。

  怎么……这小子真就从《孙子兵法》里悟出其他东西来了?

  随后,在一旁的褚遂良的提醒下,他将目光看向龙椅之上的李二,结果虞世南发现对方也在看着他。

  虞世南不由面色一苦:陛下,老夫分不清,老夫实在是分不清啊!

  谁知道那小子以前是真的在胡闹还是有意藏拙啊?!

  等等……

  虞世南觉得“藏拙”这个词用到那个如今“乐不思长安”的小王八蛋身上,纯属是糟践这个好词,可能……可能就是那小子运气太好,加上太穆皇后的家底给力,否则按照他这么个作死法,可能眼下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唐开始和突厥谈判,怎么赎回他们的丈育楚王了。

  “朕问你,颉利为什么还不投降?!”既然执失思力来了长安,李二陛下对先前的战报也就失去了最后一丝疑虑,所以,他在感慨自家的竖子“颇有乃父之风”的当口,同时也爆发出了身为一代大帝的霸气风范:“他是不是觉得,朕还需要对他做些什么,才肯认输?!”

  “陛下……”执失思力此刻有苦难言:“我家大汗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向您投降……”

  “不,朕要看着他亲自来到朕的面前投降!”李二想到曾经所受到的屈辱,当即龙颜大怒道。

  “陛下……”执失思力发现,那个大唐的楚王之所以能获得“恶魔之王”的称号,多多少少是跟眼前这位沾点边的:“非是我家大汗不愿亲自来长安,而是您的儿子……那位大唐的楚王,如今就在定襄城整军待发,不如就要挥师北上,故而我家大汗不敢南望啊陛下!”

  轰!

  执失思力这番实在话,对李二来说,比什么样的吹捧都有用。

  是的,因为你们的楚王眼下在大破定襄城之后,还打算继续痛打落水狗,所以我家的落水狗……不对,大汗,他怕了,实在是怕了……

  毕竟这么个玩意儿不但手段比突厥人还突厥人,关键是以少打多他还觉得优势在他,更夸张的是还真就让他打赢了……

  颉利可汗当初在定襄城头说“李世民生了个好儿子”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对方的好儿子居然能把他当孙子打。

  不得不说,楚王的“孙子兵法”,至此已成艺术。

  “哈哈哈哈……”不出执失思力所料,他此话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有一个人抢了李二的风头。

  群臣之中,率先回过神来,继而放声大笑的虞世南终于是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候,只见他一改先前苦闷神色,老汉儿顾盼自雄间对四周同僚,特别是脸色有些憋闷的萧道:“嘿!楚王的兵法,老夫教的!”

  楚王的兵法谁教的?

  楚王的兵法我教的!

  老汉儿我……骄~傲~~

  反正人家执失思力说了,因为楚王,颉利可汗连亲自赴长安向陛下投降的勇气都没有,那这还有啥可说的?楚王之勇武,注定名垂千古啊!所以管他藏不藏拙的,老夫不管了!就算是陛下回头怪罪下来,这波牛而逼之,老夫也得装上!

  “……”坐在龙椅上的李二陛下,此时看着下方玩“变脸”的虞世南,突然有些心塞:这老头儿从前不这样的。

  而太子李承乾此时也是心情复杂,当然,他是发自心底为宽弟取得这样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只是让他觉得心情复杂的是楚王殿下这“近墨者黑”的同化能力怎的人家的学生都是向着自己的老师学习,而到了李宽这里,却是渐渐有了老师开始向自己的学生转化的趋势呢?

  这就……挺发人深省的……

  “你回去告诉颉利,朕,接受他的投降!”李二陛下此刻注视着下方的执失思力,脸上的神情很是严肃:“朕的鸿胪寺卿,在下朝之后便会随你一道奔赴,由他代表朕来接受颉利的投降,但是有一点,即刻起,整个草原所有部落,不得再对楚王有丝毫不敬之举!否则此事作废!”

  “可是陛下,万一楚王他……”执失思力就知道事情没那么容易谈成,眼前的大唐皇帝可以为了儿子的安危结束这场战事,可他的儿子……

  那位大爷怕是不会领这个情啊。

  “陛下!”唐俭闻言先是一个踉跄,随后意识到自己失态的他连忙跪倒在地,嘴唇发苦道:“臣领旨!”

  “你带着朕的圣旨去,上面有朕的亲笔手书,上有天子行玺,就算那竖子不知轻重,窦师纶、李靖、李绩、柴绍、李道宗他们,可是知道轻重的!”看出唐俭心中忧虑的李二陛下,当即出言将其好生安慰了一番。

  殊不知,此时唐俭连遗书的腹稿都在心中打好了……

第215章 威震天下英

  可惜李二陛下并没有给唐俭回家写遗书的机会。

  在大朝会结束之后,唐俭绕过腆着一张脸向虞世南继续推荐自己儿子的程咬金,独自出了宫,乘坐马车来到了鸿胪寺。

  随后,他就开始吩咐手下,准备出使突厥的相关事宜,同时他特别嘱咐:随行人员尽量挑选马术高超的,还有,每人配上两匹马,而且必须是好马。

  “大人,咱们是去接受颉利可汗的投降,又不是去逃难的。”唐俭的手下听着他的安排,不由有些疑惑不解。

  “让你去就去,废什么话?”唐俭把眼睛一瞪,随即叹了一口气。

  难怪他最近觉得右眼跳的厉害,这一劫终究还是来了。

  因为李二陛下催促的急,当日午后,唐俭就率队和执失思力一道出了长安城,正好在城门处遇见了前来迎接萧皇后的萧。

  “阿姊!”白发苍苍的萧抱着同样白发苍苍的萧皇后,哭得不成人样,唐俭他们的经过的时候,他也未曾在意,看来这么些年里,他的日子其实过得也是饱受煎熬。

  但唐俭没时间感慨别人的悲惨命运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在赶路,这份敬业精神甚至感动了执失思力。

  “唐大人,执失思力没想到您竟是如此尽责,实在是让人佩服。”中途歇息时,执失思力拿着草原的风干牛肉干,和唐俭套起了近乎:“可思力有一事不明,为何您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呢?”按道理说,忧心忡忡的该是他执失思力才对。

  “唉……”被人提及了伤心事,大口嚼着冷馍,心中有苦难言的唐俭也只是看了对方一眼,然后顺手从对方的手中拿过两块牛肉干,看在这两块牛肉干的份上,唐俭忽然开口道?:“使节啊,老话说得好,‘贤臣择主而仕,良禽相木而栖’,此番过后,老夫希望你能多为自身做打算。”(注1)

  “啊?啊!”大唐首席外交官的突然示好,多少还是让执失思力有些感到受宠若惊的,于是他赶忙点头道:“唐大人说的是,思力自当铭记在心!”

  一路无话,经过小半个月的赶路,唐俭随执失思力来到了颉利可汗如今栖身的地方灵州西北的沙钵罗部落。

  唐俭终于见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

首节上一节94/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