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30节

  冀州总共拥有9郡100县,人口91万户 593万人。

  这个数据,是汉末动乱之前的巅峰数据。

  随后,冀州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随后又有张燕之乱,袁绍、公孙瓒争雄,以及和曹操自官渡开始的七年战争。

  按照这些战事的烈度,最终能够保留下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户籍,是相当合理的。

  从这个数据可以推断得出,同样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又经历过西凉军重点打击扫荡的豫州,此时的人口很可能还有三百到四百万。

  这个数字是绝对会把徐州给吃撑死的,更别说豫州本身还藏着剧毒。

  豫州的汝南郡是袁家的根基,豫州的沛国则是曹家的根基。

  出身沛国的曹操在和袁绍官渡决战的时候,背后豫州都各种造反叛乱,曹操不但不能从豫州得到兵粮军械的补充,反而还要浪费兵力前往弹压。

  曹操靠着挟持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刘封可不认为自己家仅仅依靠陈、陈纪两个陈家,就能彻底收获豫州的人心。

  豫州就是典型的鸡肋,若是和袁绍亲善,那豫州会比较容易安定,人力物力也确实很多,但若是如此,这到底是刘家的豫州,还是袁家的豫州?

  听了刘封的分析,刘晔也表态赞同。

  确实,相比起来,还是扬州更为独立一些,独立就意味着更容易屈服,它没有太强力的本地士族主导,而且扬州士族面对中原士族,天然的就要低上一头。

  “若是如此,那明公不但不能攻灭郭贡,最好还能拉拢与我为盟。”

  刘晔思考半响,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若是能让郭贡名为盟友,实为藩属,他毕竟乃是朝廷所拜除的豫州刺史,可名正言顺的刺察诸郡。”

  刘封对这个意见有些赞同,但兴趣不大。

  毕竟他可是知道,明年年初,曹操可就迎到汉献帝了,到那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郭贡这个豫州刺史能不能保住,还不是曹操一句话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这盟友藩属来的容易,那自然是比没有要强。

  水路比陆路要快的多,不过两天功夫,已经到达了高邮。

  刘备早就在高邮城里等待刘封和刘晔了,等两人一到,立刻召见。

  “封儿,子扬,我意以子龙为主帅,子义为辅,徐盛、潘璋、周泰为将,固守广陵三个月至半年,汝意下如何?”

  刚一见面,刘备就迫不及待的说出心里勾画了好几天的计划。

  “我亲提大军西出,在微山湖湖畔切断郭贡的退路,围歼其于鲁国境内。”

  刘备露出得意之色:“为父预计至多一个半月,就能救下鲁国,回师南下。满打满算,如何也超过不了三个月。”

  “父亲,只怕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刘封根本不吃这一套,一针见血的指出:“若是真依父亲所谋,郭贡主力尽丧,梁国城防形同虚设,父亲取还是不取?若是不取,平白送给了曹操或吕布。”

  接着,刘封又说道:“鲁国陈逸求援,父亲应招出兵,入还是不入?鲁国地处要隘,四通八达,进可威胁兖州心腹,退则遮蔽海东。若是不入,下次必定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

  “梁国、鲁国如果都占领了,那沛国乃是交通要地,勾连梁、鲁两地,地产丰富,人口繁盛,父亲是占还是不占?若是不占,陈太守的父亲可还挂着沛相的名头,若是来求助于您,您当真拒绝的了?”

  “如此一来,父亲麾下纵有两万士卒,都未必够新占之地所备,又何以南下击退袁术?”

  刘封的话震耳欲聋,发人深省。

  刘备顺着刘封的思路一想,结果发现的确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这简直是连环计,一环扣一环,不知不觉就让人深入进去了。

  正如刘封所说的那样,一旦吃掉了郭贡的主力,梁国只剩下三四千老弱残兵,防御形同虚设,自己当真能忍住这诱惑,眼看着梁国被曹操、吕布占领,而自己则带着部队南下去救援广陵?

  刘备沉思了片刻,“那依封儿之见,我军还是继续南下,先彻底收复广陵?”

  “孩儿并非是如此建议。”

  刘封在来的路上已经有了通盘的考量,此时照本宣科道:“鲁国必须要救,但郭贡不可灭。”

  “鲁国必须要救,但郭贡不可灭?”

  刘备咀嚼着刘封的话,有些恍然。

  刘封叹息了一声:“若是我徐州已经有三五年的积蓄,孩儿愿为父亲镇守广陵一年,让父亲可鲸吞豫州三郡。只是现在州府虽然有些钱粮,可若要扩军,却是杯水车薪。”

  刘封所说的其实就是理论上更好的方案。

  由他镇守广陵,抵御袁术,以广陵之坚固,以及积蓄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不在话下。

  在这一年里,刘备可先灭郭贡,后取鲁沛梁三国,而同时,徐州本土可大规模扩军,再征召个两万到三万人,如此一来,地盘扩大了,军队增加了,财政也增加了,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

  而且目标也是袁家影响力比较小的郡国,只要拿下之后,好好的休养个三五年,无论是南下席卷扬州,还是北上对抗曹袁,就都有了足够的资本。

  虽然其中风险很大,有一年的半空窗期比较难熬,可总算是有机会熬过去的。

  可现在的积蓄不足以大规模扩军,哪怕把钱粮用到极致,最多也只能扩充个五千到一万人,相差实在太大,不但没法吃成胖子,反而会有被撑死的风险。

  所以刘封才会着急赶来想要劝阻刘备,担心刘备一旦眼红起来,停不下来,到那时候可能连徐州的基业都要动摇了的。

  “正是!”

  刘晔也在一旁赞同道:“明公自可抄袭郭贡后路,然最后却需放他一马,让他能带着兵马安然回去梁国。如此一来,可保梁国不会落入曹兖州、吕将军之手,为我将来获得鲁沛争取时间。”

  说到这里,刘晔顿了顿,看了一眼刘封后,继续说道:“若是能让他亲善我徐州,自然是再好不过。就算不能,也得让他继续保有面对曹操的实力。”

  听了刘晔的建议,刘备长叹一声,深觉有理,也只能接受现实。

  “那依尔等之见,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刘备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还是想听听自己儿子和刘晔的意见。

  “父亲让田叔驻守高邮,然后带主力回师西进,孩儿为父亲镇守广陵,三月之内,纵使袁术倾力来攻,也可保城池不失。”

  高邮是极其关键的节点,袁术军如果兵力充足的话,可以一边包围广陵,一边逆流而上,袭取高邮。

  一旦拿下高邮了的话,那广陵就和徐州彻底断开联系了,不但被包围,而且还孤悬于外,对于士气和民心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哪怕徐州军从西线回来之后,想要驰援广陵,也得先攻打高邮,拿下了高邮之后,才能继续南下广陵。

  因此,高邮必须驻兵,而且还得驻重兵。

  田豫如果能够继续留在高邮,那刘封在广陵就高枕无忧了。

  刘备没多犹豫,直接点头同意。

  最后商量妥当,刘备带亲卫营、张飞营、臧霸营一万两千精锐西征,救援鲁国,田豫留守高邮、平安两县。

  关羽依旧在东城活动,牵制袁术军寿春、厉阳的军力。

  刘晔为参军,直接跟随刘备西征,广陵县城的县务最后还是落到了刘封的头上。

第146章 三代忠良

  河东郡襄陵县,一身材中等,面容刚毅的青年正朝着自家祖父家里走去。

  这青年乃是平阳贾氏后裔,刚刚年满二十的贾逵。

  平阳贾逵氏祖上也曾经发达过,可随后还是渐渐没落。

  贾逵的爷爷贾习学富五车,更擅长兵法。

  可惜因为家世的原因,并没有贵人提携,只能终老于乡间。

  贾逵少孤家贫,为了过冬,不得不故意借宿到大舅哥家里,天亮的时候,偷偷穿着大舅哥的棉裤离开。

  而贾逵的大舅哥柳孚,也因为这一条棉裤而名垂青史。

  贾逵从小就喜爱兵事,立志从军,常常带着一群孩童设部伍以嬉戏,让他的祖父感到吃惊。

  贾逵祖父甚表奇异,许其:“汝大必为将。”

  随后,贾逵祖父便开始口授兵法数万言,用以教他。

  其实贾逵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祖父为了帮他扬名而特地做的。只是这扬名的效果并不咋样,至今为止,依旧没有入贵人和官吏之眼。

  这次祖父喊他过来,也不知所为何事。

  希望能是好消息吧。

  贾逵走到祖父家,看见祖父正站在院门口等着他。

  “祖父。”

  贾逵走到祖父近前,弯腰行礼。

  贾习点点头,对他这个孙子,贾习是非常满意的,只是可惜自己能带给他的帮助可就太少了。

  两人进了屋子之后分别坐下,贾逵安静的等待着祖父的吩咐。

  “这次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贾习沉默了一小会儿,贾逵则继续安静的等待着,直到贾习继续说到:“我拜托了昔日的一位好友,可以让你前往郡中担任长吏,可愿意?”

  贾逵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知道以他的名望,能够让郡中辟为长吏,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明显是祖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不过这也证明,贾逵的扬名策略算是彻底结束了,接下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就得看贾逵他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为人处世了。

  这里就要说到东汉的特殊制度了。

  像贾逵这样的名门望族,哪怕没落了,实际上也是有着不小的家底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这个意思。

  但在这个家族中,也一样要按照血脉关系排列出远近亲疏,然后按照自己的阶级得到家族的庇佑和照顾。

  有些大家族里的人可能会非常穷困,就好比贾逵这样,连条棉裤都没有。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和穷人一样了。

  他们是寒门,不是黔首。

  他们再穷困,也一样是可以做官的。

  甚至连这种穷困,都有很大的可能是故意营造的。

  东汉并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所以官员的选拔主要就是靠举荐。

  可以是官员举荐,也可以是地方上有德行的人举荐。

  要当官,就要有德行,想举荐人就要有德行,那么被举荐的人自然也要有德行。

  所以,在考察中塑造自己的德行,就是寒门们最喜欢使用的手段。

  既然已经穷困了,那么拒绝家族和他人的救济,营造人穷志长的人设,这德行不就这么来了吗?

  只是任何事情一旦开始大众化,就不可避免的内耗起来。

  到了东汉末年,各个世家大族都为自己嫡系子弟扬名而费尽心思,普通寒门就更卷不出来了。

  贾逵如果愿意接受祖父给安排的郡吏,那也代表着家族对他的投入到此为止了。

  除非以后贾逵表现出更大的才干和上升潜力,否则家族是不会继续投资资源到他身上了。

  贾逵沉默了片刻之后,就决定接受祖父的好意。

  “蒙祖父栽培,逵无有不从!”

  贾习像是松了口气,点点头,露出一个笑容道:“我已经和郡中计掾说好了,让你去他手下为吏,汝安心奉公,总不会埋没你的功劳的。”

  贾习随后给贾逵说起了在郡中为长吏的一些经验,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窍门等等。

  贾逵也认真的听取着,这些可都是普通人闻所未闻的东西,能让他少走许多弯路,甚至帮他躲避一些陷阱。

  就在贾习倾心教导,贾逵认真学习的时候,院外却是来了一队车马。

首节上一节130/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