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8节

  求追读、求投资、求月票、求打赏。

  感谢各位大大支持!

第47章 郭嘉荀攸

  “荀公达自小机敏过人,内藏英知,少时就能分辨忠奸。”

  “数年之前,荀攸在长安担任黄门侍郎,与议郎郑泰、长史何、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刺杀董卓。”

  “可惜他们中有人行事不密,走漏了风声,荀攸随即被下狱问罪。”

  “一同下狱的何自杀而死,可荀攸却饮食如故,竟等到董卓被诛,天下大赦,免罪而出。”

  “眼下他求取了蜀郡的太守位,却因为道路不通而被阻塞在荆州襄阳,正是父亲征辟他的天赐良机。”

  刘备听得目瞪口呆,他其实挺想问自己儿子,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因为仔细想想,刘备不问也知道答案。

  梦中仙人所言。

  如果不是刘封就跟自己住在一起,哪怕对方是自己儿子,刘备都很难完全相信。

  可现在,他也只能选择相信了。

  “好,为父下午便寻长文修书,然后使人前往襄阳征辟荀攸。”

  刘备继续问道:“那还有一人呢?”

  “另一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是颍川郭家旁支远脉,现在袁绍麾下就职小吏,郁郁不得志,”

  “说起来,这位郭奉孝在见过袁绍之后,与同族郭图,姻亲辛评评价了两句话,孩儿觉得可谓一针见血,尽数袁本初之弱点。”

  刘备一听,顿时心痒难耐,要知道袁绍可是快一统河北的庞然大物,他大耳哥连对方的儿子袁谭都打不过,被揍得连平原国都丢光了。

  现在有人居然敢说袁本初的坏话,那听听也是极爽的。

  “这郭奉孝说了什么?”

  刘封对曰:“他说袁本初好逑士而不知所用,好设谋而不得其理。因而获人众而不能人尽其用,多谋而无断,若是遭遇大难,必危殆矣。”

  刘备啧啧嘴,缓缓点头:“这郭奉孝所言不虚,本初确有好谋无断之嫌。昔日在洛阳,曹孟德苦劝本初收拢南北军,联手丁原,驱逐董贼。可本初却死活不应,只是让我们容他三思,当真急死个人。”

  刘封看了眼刘备,只见自己老爹脸上满是怒其不争,心里撒笑。

  郭嘉的话听听也就罢了,这里面毕竟掺了不少水分,你咋还共情上了。

  袁绍在洛阳那会儿,怎么可能跟你们一起驱逐董卓。

  要知道那会儿董卓可是他袁家门人,袁绍的嫡亲叔叔袁隗就是董卓的举主,董卓手底下的兵马,在袁家来看,可比曹操、刘备要忠诚可靠多了。

  不过听大耳哥的口气,当年洛阳之变的时候,他就在东都内,甚至还和曹操、袁绍相交莫逆。

  这不禁让他想起后世的一些分析,刘备早在卢植那求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曹操、袁绍、袁术等人了。

  难怪日后刘备去哪里都吃香的很,毕竟都是老相识,还是结交于年轻时的好友。

  刘备属实是越混越好的励志老男孩。

  刘备很是满意,高兴地夸赞了刘封一番,还忍不住遐想道:“封儿举荐的这些贤士,若是能够齐聚一堂,何愁徐州不兴!”

  刘封赶紧给他泼起了凉水。

  “父亲,这几人都是一时之俊杰,能招揽到一个,都是我徐州的福分,可不敢奢望能将他们聚拢于麾下。”

  刘封嘴上没说,可心里其实是有笔账的。

  太史慈当初和自己老爹相见,对老爹还是挺佩服的,双方的观感确实都不错。

  只是太史慈志向远大,而且人家起点也不低,刚过二十就已经是郡中大吏了,此后又因为为帮太守而亡命天涯,传美名于青州。

  此后又为报孔融之恩,来回杀穿围城黄巾,勇冠三军,武名远播。

  现在这时间,想要征辟太史慈,一个六百石的别部司马,或是武猛从事是最基础的价码了。

  否则太史慈要怀疑你不是去征辟他,而是去羞辱他了。

  如果要稳妥一点,那给个校尉,或者县令。

  目前刘备就那么点兵马,钱粮也捉襟见肘,给个空头校尉毫无诚意。

  因此,刘封给刘备的建议是县令加别部司马,比照赵云、田豫的待遇,另外,还可以给出武猛从事的位置任太史慈选择,可谓是诚意满满。

  毕竟太史慈在刘封心里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是这次的重点拉拢对象之一。

  是仪的话,入手的可能性最大。

  毕竟他本身此时还没有什么大名气,又不是出身名门大族,再加上不受孔融的喜欢,相信是最好挖角的了。

  可刘封记得,是仪也是在今年离开孔融,南下投奔孙策的。

  所以,是仪能否得手,完全得看他是否已经动身前往江东了。

  王的名气最大,目前表现出来的能力最强,再加上他当前的官位最高,即便有孔融帮忙,恐怕也是最难得到的了。

  能不能说动王,就得看刘封精心准备的信件能不能打动对方了。

  至于荀攸和郭嘉,这俩人太聪明了,刘封哪怕自诩多了两千年的见识,也不敢打保票能玩赢这两个人的心眼子。

  刘封劝说刘备示之以诚,同时希望荀攸能够继续秉持家族分散投资的原则,与荀谌、荀分属一方的考量,留下帮助刘备。

  因此,所送去的征辟书信不但态度诚恳,而且还只是邀请对方来徐州做客,顺带访问一下,到时候再谈是否留任徐州。

  商量完正事之后,饭菜都已经凉了。

  但刘备和刘封却没让近侍端走,而是就着热水吃起冷饭来。

  因为兴致颇高,两人很快就将饭菜一扫而空。

  刘备固然很是繁忙,刘封也是一大堆事情。

  两人饭后便分道扬镳。

  刘备去前厅继续处理州务,而刘封则去后院处理琐事。

  刘封说忙,可还真没有骗刘备。

  他这会儿手头上就有好几件事情要处理。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扩大刘儿营。

  原先因为钱粮的关系,刘封养着现有的百十个少年就已经相当吃力,自然是没有余力继续扩充。

  要知道这些少年们的饭量可真的不小,甚至比起壮汉来都毫不逊色。

第48章 鲁肃应辟(祝我母亲生日快乐!)

  他们每个人一个月,光粮食都就能吃掉1.5石,还不算肉类、蔬菜和鸡蛋。

  刘封竭尽全力,也才养了一百五十多个少年,每个月基础消耗就需要三百石粮食。

  不过现在有了狗大户的赞助,以及刘备的支持,刘封的计划可以开始实施了。

  糜竺送来的礼物,最后被刘备全部划拨给了刘封。

  其中那三千石粮食,就足够刘封喂饱他的刘儿营,还有余力继续扩充了。

  刘封拿出一卷帛书,递给一旁的刘立:“眼下刘儿营扩充在即,可以开始招募人手了。

  此事就由你负责,你从刘儿营里挑选二十个副手,带上护身的武器。记住,我们刘儿营收人的规矩不能改,先从徐州本地士卒的遗孤里挑选,选完了之后,再去城外灾民群里挑人,明白了吗?”

  刘立恭恭敬敬地接过帛书,上面记载着各种挑选要求,以及分拨事项。

  “少主放心,立必尽心竭力,不负少主之命。”

  刘封点点头,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招新。

  他原本想要亲自出面,只是考虑到刘立、萨合离这些少年都需要锻炼的机会,再加上也确实还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就干脆将这件事下放给他们锻炼了。

  “萨合离,你也同样带二十个人,去城外以招收佃农为名义,挑选精壮劳力,为屯田做准备。挑人的标准,我也写在这帛书里了。”

  刘封又取出一份帛书,递给了萨合离。

  萨合离咧开嘴笑了起来,用力地拍了拍胸脯:“少主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做!”

  刘封挥了挥手,刘立和萨合离转身离开,外出挑人。

  刘封继续思考翻看着帛书,听着刘儿营的少年们汇报事情。

  他先前与华佗说好了,要挑选八名机敏聪慧的少年送去学医。

  刘封打算全部从刘儿营里挑选,毕竟刘儿营里的少年都有基础的文化水平,能够识字书写。

  以后,这些都是当医生老师的种子。

  同时,刘封这几日也整理出了一套教学的方案,推荐给华佗。

  刘封原本做好打算,如果华佗抗拒这套方案的话,就和对方约定只对刘儿营的学徒如此教授,其他则任由华佗喜好。

  结果没想到华佗年纪虽然大了,却眼光很好,一眼看出这种教学理念的先进之处,并决定完全按照刘封的建议去做。

  这让刘封大喜过望,大手一挥,先给华佗调拨过去了粮食百石,钱十万,作为医院的启动资金。

  就在刘封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也是刘儿营出身,名叫田丹的少年进来报告,说主君刘备征辟士人的长吏回来了,刘备便派人通知刘封。

  刘封心头一喜,刘备能派人来通知他,显然这次征辟应该是成功了。

  他站起身,绕席而出,一边走一边问:“可知道来的是何人?”

  田丹点头道:“近侍说是去九江的长吏回来了,征辟来的贤士叫鲁肃。”

  鲁肃来了!

  刘封大喜过望,嘴角的笑容怎么压都压不住。

  “走!这就去!”

  等刘封赶到刘备正厅时,厅堂中正有两人谈笑风生。

  其中一人,自然是坐在主位上的刘备,而另外一人身形魁奇。

  刘封的出现,顿时引来了堂上两人的目光。

  刘备看见刘封,自然是满脸带笑,而一旁的鲁肃却是目露惊异,但随即恢复了平常。

  刘封心中暗赞,果然雍容不迫。

  刘备笑着朝着鲁肃笑吟吟道:“子敬,可知此儿是何人耶?”

  听着刘备略带戏谑的话语,鲁肃何等精明,自然能看出自己未来的主君心情极好,而且这份好心情,就是来自于面前的这位少年。

  这让鲁肃心中对刘封的好奇和疑惑变得更大了。

  一个看起来十二三岁的少年居然可以在州牧府中随意行走,必然是州牧极为亲近的子弟。

  再一想到刘备这混合着骄傲和自豪的情感,鲁肃隐约有了个猜测。

  “莫非,这位乃是明公府中公子?”

首节上一节28/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