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9节

  就算自己猜的没错,那这小子也不过是个少年时期的淮阴侯,能不能打可还差的老远呢。

  况且光有才能也不行,殊不知赵括纸上谈兵,一战葬送了赵国四十万精锐?

  当然,刘备并不知道人赵括并不是不能打,只是不如白起能打,而且输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这并不妨碍赵括已经被太史公他老人家钉死在耻辱柱上了。

  想到这里,刘备开始关心起一些刚才没弄懂的细节起来,至于既然不懂,刚才为啥不问这些细节,刚才忙着教育儿子的刘备觉得这些并不重要。

  “你这警戒前行是何原因?”

  “孩儿吃不准二叔、三叔他们的行军速度,只是预估了一个大概,在这个地方可能会迎面撞上开阳的泰山贼援军,所以标注了这个时间点后,随时都可能遇到敌人,必须一边警戒一边继续前进。”

  “那这里为何要布置一个商队在这个时候路过?”

  “布置商队只是假象,其实以精锐伪装,到这里收集渡船,保证曹建威到达沂水岸边时,能快速的渡过沂水,彻底包围开阳,切断它和其他地方的联系。”

  “那这里囤积一部分粮食又是为何?”

  “这是最后一批从开阳出来的粮食,与其费事运回来,不如干脆留在这个位置,我大军三天就能赶到,到时候直接充作军粮,省时省力。”

  “这里为何……”

  整个下午,刘备都没有出去理事,只是留在后堂和刘封讨论战事计划,完善战役方案。

  整个行动,还被刘封起名为除草行动,解释是铲除匪患,同时也具有迷惑和隐蔽性。

  刘备不怎么喜欢这名字,但也提出的几个名字连这个都不如,最后就妥协了。

  刘封继续给刘备捶背敲腿,大献殷勤,一派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时候,淮泗地区也有一个人做着类似讨好的事情。

  只是他的对象并非是自己的父亲,而是徐州州府长吏黄立。

  黄立是徐州州府中的老掾史了,这一次被刘备派出来,来到这淮泗地区的淮南成征辟一个名叫刘晔的士人子弟。

  黄立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轻松的活计,毕竟这一块还算比较安定,未有大的战火,道路也算通畅。

  到时候只要将征辟文书给到对方,不论对方是否应辟,他都可以返回徐州复命了。

  路上的风平浪静,仿佛像是在佐证黄立的判断一样。

  黄立就这么顺风顺水地来到了淮南成,也非常顺利地见到了刘晔,以及他的父兄。

  可黄立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将征辟文书念诵了一遍,然后交到刘晔手里之后,对方竟然瞬间变脸,大声斥责他是冒充使节,然后命令庄仆一拥而上,将他和随从给绑了。

  黄立当时人都懵了,只记得自己和随从拼命解释。

  可刘晔根本不听,直接让人将他们捆绑之后押送到一处僻静院落,然后拘禁了起来。

  黄立哪里见过如此胆大包天的士人,他也不是第一次干征辟的活,放在以前世道好的时候,这可是妥妥的美差,那可是他们这些长吏抢破脑袋都要争一争的好活计。

  可现在世道不一样了,到处都是兵灾,蝗灾,乱兵,灾民,盗匪成群结队,比野兽还要凶险。

  但只要到了地方,不论对方是否应辟,总能好吃好喝地招待使节,临了走时还有馈赠。

  这些可都是能落进自己腰包的好处,州府也不会计较。

  可什么时候能想到,还能遇见刘晔这种人的?

  刘晔的行为震惊的不只是使节黄立,就连他的父兄刘普和刘涣都被震惊到了。

  只是两人没来得及反应,等到黄立被捆走之后,他们才清醒过来,拉住刘晔询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

  却没想到刘晔丝毫没有弄错的样子,反而对着父兄说道:“父亲、兄长,刘备乃是北地军阀,不思为国守边,却先助公孙瓒攻袁绍,后又从田楷救援陶谦,接着入豫州盘踞沛国,可见他毫无忠义之心。”

第82章 刘晔的盘算

  “他若是继续呆在沛国却也罢了,可笑此人竟然贪心不足,觊觎徐州地利人多,田地富庶,居然应了陈元龙和麋子仲的邀请,在陶谦老儿死后接任徐州牧。”

  “孩儿断定,此人即便不是陈元龙、麋子仲的傀儡,也决计在徐州待不了数年。此事应他征辟,何异于持薪入火场呼?”

  刘普、刘涣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弟弟年少多智,而且刚强决意。不但心思缜密机敏,而且敢想敢做,十三岁时就已经敢杀父亲亲信仆人,这份胆略确实过人。

  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刘晔屡判屡中,无一不准,帮着成刘家避免了好几次祸事。

  这让刘晔的父兄对他的信任愈发加深,已经有了言听计从的味道。

  但这一次实在不同。

  刘备可是徐州牧,这可是占据一州之地的大军阀。

  这要是怪罪起来,那成刘家就宛如风中絮草,不堪一击。

  刘备一个手指头都能捏死他们。

  听到父兄的担心,刘晔却是满不在乎:“父亲,兄长,刘备初入徐州,其麾下陈登、糜竺自持元老功勋,必张扬跋扈,曹豹、许耽,曹宏,乃是陶谦旧日心腹,必定抱团取暖,对抗新君。至于琅琊臧霸,广陵袁绥,皆各怀心思,对抗州府。

  刘玄德不过区区数千嫡系兵马,如何处置得了这局面?

  他若是老老实实地呆在郯城也就罢了,还能苟且上几年。

  若是敢出兵在外,我料定他年内必定丢失徐州,形同丧家之犬,惶惶而无栖身之地!”

  听到刘晔如此分析,刘普和刘涣心中有些安定了下来,毕竟刘晔之前分析的都对了,这一次应该也不例外吧?

  只是刘涣还是有些不解:“诚如二弟所言,刘徐州未必能在郯城坐稳。可他来人征辟二弟,也是看中了二弟的才能,总算是一番好心善意。二弟即便看不上他,不想应辟,那好言拒绝便是,为何要如此苛待使节呢?”

  刘晔并没有直接回答刘涣的问题,而是目视家仆,示意他们退下,然后再将父、兄请进内室,这才开口回答道:“父亲、兄长,此事我也是无可奈何。怪只怪刘备来的太晚了,他若是早上一两年,弟辛苦一些,也愿意跑上一次徐州,看看他的成色。只可惜,现在……”

  说着,刘晔摇头叹息。

  刘普不解道:“现在如何了?”

  刘晔苦笑道:“父亲难道不知?后将军席卷淮泗,他本人坐镇寿春,四面出击,已拿下庐江郡和九江郡,我等已俱在他之领内。”

  “后将军勇而无断、天性骄肆,性狷量小,不可得罪也。

  其人自被刘表、曹操击破,被迫离开荆、豫两州,被迫南下淮泗时,就已经觊觎徐州。只是那时候陶谦尚是袁术盟友,且被曹操征伐。

  后将军刚刚为曹兖州连败,狼狈而逃,如何还敢去徐州掺和曹、陶之争?

  可自吕布兖州之变,曹操退兵回援,双方在兖州内激烈交战后,袁术对徐州的野心就昭然若揭了。

  他先是自表徐州伯,后在陶谦死时曾想入主徐州。

  却没料到陈元龙和麋子仲先一步迎立了刘备。

  大怒之下,后将军甚至破口大骂刘备何许人也,竟登堂入室为州牧。

  可见后将军对刘备之怨恨。

  我们既在后将军领内,如何敢与刘备交好?

  晔不才,敢断言,今日若是接了这征辟,明日灭家之祸不远也。

  扣留使节,也是为此所迫。

  若是我等送走使节,后将军以此问罪,如何是好?

  只能委屈这位使节在此多待一段时日了。

  若是后将军不问罪,那自然赔罪一番,聊以馈赠,揭过此事,料想这使节回去之后,也不敢将如此丢脸的事情如实汇报给刘备。

  若是后将军真的问罪了,那少不得借这位使节之头,来解我刘家之祸了。

  此事因刘备征辟而起,此祸自然是其所致。

  既然如此,那我家用他的长吏来化解此祸,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刘晔一番长篇大论,听得其父刘普、其兄刘涣惝恍迷离,不知所措。

  等到他们好容易理清楚刘晔话里的意思时,既震惊于刘晔的智谋,同时也无奈的承认确实只有这一个办法能保全刘家了。

  随后的发展倒是向着好的一方发展。

  袁术只是初步占据九江,而且他的统治一直很粗放,管理机构甚至连县级的实权都掌握不全,只懂逼迫各地士族豪强出钱出粮出人,并不干涉地方的自治管理。

  因此,刘备征辟刘晔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这让刘晔全家都放松了下来。

  就在刘晔打算放了黄立,然后馈赠一番,让他回去复命的时候,一封书信的到来,却是改变了他的想法。

  倒不是刘晔又不打算放黄立了,而是对刘备的征辟产生了新的想法。

  这封信的作者是他的至交好友,淮泗的乡党,东城豪强鲁家掌舵人鲁肃鲁子敬。

  他们自小定交,相识已有五六年了。

  鲁肃的年龄要比刘晔大许多,两人之间差了整整七岁。

  但鲁肃却从来不以年岁轻视刘晔,相反对这个早熟的汉室宗亲相当重视,拜为至交。

  鲁肃性格好阔,仗义疏财,而刘晔机敏过人,才华洋溢。

  两人自结交之后,感情日深,经常互通书信,都知道对方的志向。

  更让两人深觉合拍的是,哪怕刘晔这个汉室宗亲,都一致认为天下即将大乱,而汉室不可再兴!

  是的,刘晔都觉得这汉家天下都到了该倾覆的时候了。

  因为这天下实在太烂,臭不可闻!

  别看刘晔是汉室宗亲,家中有田产铺面,仆从众多,比起刘备来,可谓是生活乐无边。

  可对于刘晔这样的才学之士,最重要的却是出仕。

  可偏偏刘晔家更接近于豪强,而不是士族。

  他和鲁肃一样,困于没有名师可拜,也没有经学世家帮他们扬名。

  日后他确实为许子将所欣赏,夸赞,被其誉为王佐之才。

  可那是什么时候?

  是许子将落魄因为中原混战,民不聊生,从汝南跑路,路过扬州,被刘家盛情款待,赠给钱财,护送去扬州的路上说的。

  如果不是战乱,刘晔区区一个九江豪强家的次子,恐怕这辈子都没资格站到许子将的跟前,更别说让对方点评自己为王佐之才了。

第83章 刘晔的决定

  鲁肃的情况比刘晔更惨,在军阀的眼中,豪富的鲁家更如一头待宰的肥猪。

  在这种情况下,鲁肃和刘晔怎么能不愤怒交加,希望这个枷锁着他们,让他们无法出人头地,施展才华的汉室崩坏呢?

  这也是为何后来鲁肃南下投奔江东,刘晔北上投奔曹操,却没有一个人选择刘备的重要原因。

  可历史的长河在此刻不经意的影响了一条细微的支流。

  刘备居然派人去征辟鲁肃了,而鲁肃也应对方的征辟了。

  鲁肃去了郯城之后,一连给刘晔写了三四封信。

  信中,鲁肃将刘备的礼贤下士,重视士人,知人善用,唯才是举,用人不疑等诸多宝贵品质狠狠夸奖了一通,简直是想把刘备吹嘘成太祖高和光武秀似的。

  同时,他还强烈建议刘晔接受刘备的征辟,如果不放心,可以举家搬迁。

  鲁肃自己就已经有这样的打算了,至少准备将祖母和母亲接到郯城。

  另外,鲁肃在信里还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刘备的嫡长子刘封。

  这位公子封在鲁肃的口中,俨然一副生而知之者的形象。

  倘若不是刘晔对鲁肃太过了解,两人相交五六年,真要怀疑对方是不是被刘备给收买了,竟然吹捧的如此没有底线。

首节上一节49/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