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8节

  刘封也不是不知道这点,但他还是冒险这么干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担心刘备的阻止,因为大耳哥和陈元龙实在是太投契了。

  这哥俩好到啥程度?

  一个由始至终坚定的支持刘备,哪怕吕布占了徐州,他跟他爹还给吕布来了一场无间道,把吕布骗的家破人亡。

  大耳哥被曹老板绑架去了许昌,陈元龙依旧是个坚定的刘吹。

  大耳哥成功骗了曹老板的天使投资,杀回徐州,已经被曹操提拔为伏波将军,广陵太守的陈登立刻和他暗通款曲,送兵送粮。

  哪怕到了最后,大耳哥又被曹老板光速击败,跑路打游击了,陈元龙依旧铁了心的夸赞世间英雄,王霸之略者,最敬重刘玄德。

  而刘备对陈元龙也是极为喜爱,他都落魄到在荆州老表家里当保安了,照样当着刘表的面怒怼兖州名士许汜,原因是因为许汜对陈登有所不满。

  甚至还因为这一通怒怼,创造了一个著名成语求田问舍。

  可见这两个人是真爱到什么地步了。

  刘封是真担心刘备会考虑到陈登的立场和态度,坚决拒绝刘封的方案。

  如果事情真这样发展了,那刘封更会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明知故犯可比先斩后奏更严重。

  刘备沉默起来,听闻刘封居然敢私自联姻曹豹时,他是非常恼火的。

  可随后想起刘封刚才的分析和判断,却又说进了他心里去了,曹豹和丹阳集团确实是他眼下最大的心病。

  这么一想,刘封现在的这个方案,还真就是最好的破局方法了。

  否则曹豹不可能信任刘备,而刘备也不会信任曹豹。

  现在刘封付出的,仅仅只是一个侧室之位,如果撇开陈登态度的话,刘备已经觉得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刘备也隐隐有些体会到了刘封未尽之意。

  刘封这是故意给自己留余地,把这些事情变成他个人的擅作主张,而刘备则有更多的回旋余地来面对陈登。

  这小子居然连这一点都算到了吗。

  刘备有些不可置信,但也只有这么想才合理。

  说实话,刘备此时已经被刘封说动心了。

第13章 大耳哥,赵云田豫要跑啊!

  可一想到陈登和自己的志同道合,一直以来的倾囊相助,他极其担心与曹豹联姻会导致陈元龙疏远自己。

  看着刘备脸色凝重,沉默不语,刘封心中苦笑。

  都说到这样了,刘备居然还在顾忌陈登的感受。

  退一步想,这也能理解,毕竟陈登应该算是第一个真正看好刘备,信任刘备,投资刘备的一流士人啊。

  不过刘封也早就下定决心,此事必行。

  既然已经摊牌了,那刘封此刻只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于是,刘封决心给大耳哥上点强度。

  “父亲,你可知子龙叔叔与国让叔叔要走了。”

  “什么!?”

  刘备刚刚还能控制住的脸色,终于崩了,他大惊失色的望着刘封,一脸不可置信。

  历史上,赵云正是在刘备入主徐州之后,以兄长去世为引,离开刘备的。而田豫则走的更早一些,在刘备决定去徐州之后,他就以回乡照顾老母为名离开。

  现在因为刘封的蝴蝶翅膀而没有离开,但刘封知道如果没有更大的改变,田豫迟早是要走的。

  “子龙与国让要走?我怎么不知道?”

  刘封正色答道:“这正是父亲您的过失所在。”

  “我的错?”

  刘备先是吃惊,随后猛的想起什么,转而变得心虚起来,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刘封却不给他面子,直接揭他老底:“父亲前日里,将六千士卒分为三部,除了您亲领一部为中军外,另外两部分别交给了二叔与三叔分领,并表二叔、三叔为校尉。

  子龙叔与国让叔追随父亲日久,几度低谷却不离不弃,堪称赤胆忠心。父亲现在接任州牧,却对子龙叔与国让叔视若无睹,未有任何加封。

  在他们看来,父亲难道不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吗?”

  刘备脸色连变,最终化为苦笑:“为父手中仅有六千余众,徐州战事方歇,钱粮绝无,你二叔、三叔最早追随为父,总不好委屈了他们吧?”

  “孩儿并非此意。”

  刘封狠狠捅刀道:“父亲所言自然不错,可眼下却有四千精兵可用,父亲难道还要无动于衷,坐视子龙叔与国让叔心寒,弃父亲他走吗?须知今日乃是大争之世,非但君主择其臣子,臣子亦可择其君也!”

  “父亲,您元从一系本就凋零,可大用者,不过关张两位叔父、简叔父与赵、田两位叔父。如果再去两人,您还有什么人才可用?千万不能等到子龙叔与国让叔离开了之后再后悔莫及啊。”

  刘备沉默片刻,长叹一声:“封儿所言甚是,是为父薄待了子龙与国让。他们两人追随我于危难之际,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同甘共苦,从无怨言。今日为父执掌徐州,确实不能委屈了他们。”

  刘备不得不承认,他是真的心动了。

  这四千兵可是带编制的,放在曹豹手下,一样是要他出钱粮供养着。

  现在划到他的麾下,等于不费一钱一粮,就凭空多了四千兵马,而曹豹一方却少了四千。这实力对比可就一下子逆转了八千。

  况且联姻的事情真的成了,那曹豹也就成了刘家姻亲,刘备这一方的兵力可就彻底压倒丹阳派了。

  终于,刘备下定了决心,大不了自己亲自去给陈登赔罪,也要收下这四千人,挽留住赵云和田豫。

  心里决心一下,刘备登时恢复了平静:“那依封儿之见,为父该如何做?”

  刘封早有成算,托盘而出道:“父亲容禀,孩儿觉得可将这四千人分为三部,其中两部各一千五百人,交由子龙叔与国让叔统领,同时表举两位叔叔为校尉,坐镇要县。剩余千人,可交由孩儿,孩儿先前请父亲征召的人才算算时间,应该快要到了。待他们到齐,便可试用简拔之。”

  得知刘备入主徐州之后,刘封人还没到,就先给刘备送去了帛书,请他发出辟书,征辟数人。

  其中第一位,便是临淮东城县人鲁肃鲁子敬。其后还有广陵东阳人陈矫,淮南成人刘晔、九江下蔡周泰、蒋钦,琅邪莒人徐盛等诸人。

  不过这里面却并没有诸葛玄,倒不是刘封不喜欢诸葛武侯,而是诸葛玄根本不看好刘备,就是征辟了也只会吃闭门羹,刘封只能另做他谋,容后再表。

  以上这些人,鲁肃是王佐之才,德才双馨,更兼性格忠贞,是刘封力荐刘备势在必得的头号人才。

  其他诸人之中,概率最小的便是刘晔。

  这人虽然睿智多谋,目光长远,极具战略眼光。

  可在历史上,他与大耳哥的相性极差,一个刘姓宗室,却是铁了心的跟着曹老板混。不但对孙家的招揽毫不动心,更几次劝说曹操杀了刘备,以绝后患。

  至于陈矫、周泰、蒋钦、徐盛等人,主要就得看两个字,一个巧字,一个快字。

  按照历史来说,周泰,蒋钦,徐盛都是在这一年前往江东,投奔孙家。尤其是周泰和蒋钦,两人更是同乡,进退与共,一起投到了孙权的麾下。

  而陈矫是广陵人,曾避难江东,但最终拒绝袁术、孙策等人的招揽征辟,返回家乡。

  这个人才,只要刘备占住了徐州,就算这次没征辟到,早晚也必然能入刘备幕中的。

  鲁肃王佐之才,刘晔谋略鬼才,陈矫三公之才,周泰,蒋钦、徐盛,以及已经跟随在刘封身侧的潘璋,都是战将之才。

  如果能将他们全部收入囊中,倚为心腹,那刘备的元从势力将会实力大涨,真正成为刘备制衡徐州派、丹阳派的鼎足力量。

  这,就是刘封为大耳哥的战略谋划。

  刘备不愧是一方豪雄,虽然各方面能力都只是中上之姿,但善于用人,能接纳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对于人才,那更是如饥似渴,对于刘封的请求,一律照准,还额外增加了三成礼物,求贤之心溢于言表。

  刘备点了点头,麾下人才稀薄,可用之人寥寥无几,且绝大多数都是徐州士人和丹阳武夫,他内心深处其实也是很不安的。

第14章 献策屯田

  刘封趁机进言道:“父亲,徐州刚刚经历战火,曹兖州嗜血残暴,所过之处,尽皆屠戮,士民十不存一。依孩儿所见,不计广陵、琅琊两郡国,下邳国稍好,而东海郡损失过半,至于彭城国,所辖各县几乎无一幸免。”

  “来年除了下邳国和半个东海郡的税赋可以指望外,恐怕别无其他收入,若有风吹草动,便是一场饥荒。”

  刘备长叹一声,刘封所说的也是他心里的忧虑。

  他勉强想出了一条对策,恰好可以问问刘封的意见。

  “吾儿,为父想迁州治往下邳,拜曹豹为下邳相,你意下如何?”

  刘封心中大喜,倒不是大耳哥这对策有多好,而是大耳哥的态度。

  大耳哥居然肯和自己商量这种级别的大事了。

  “父亲,孩儿觉得不妥。”

  对于刘备这个想法,刘封早就早历史上见过了。

  虽然这个办法说不上有多好,但刘备确实在这个框架内做到了最好。

  不但解决了粮食问题,还一度缓和了和曹豹之间的紧张关系。

  如果不是后来袁术眼热徐州,北上攻击刘备,寡妇曹趁机驱狼吞虎,用汉献帝的诏令逼着刘备离开下邳去和袁术死战,不得不留下张飞镇守曹豹。

  如果他能再拖个一两年,丹阳派还真说不定让刘备给按下去了。

  这可不是瞎说,看历史资料就很明白,丹阳派在刘备入主的时候,可是足足有两万兵马的实力。

  可等到吕布抢了房本,丹阳派大佬投了吕布,结果吕布总兵力也才万把人,跟袁术拼老命大决战时,才搜刮出了五六千步兵和两千骑兵。

  日后大破大耳哥于沛县时,也才出动了三千步兵一千骑兵。

  这里面还得算上吕布的老本钱并州部曲,张辽的部曲,以及兖州跟着他跑路的士族兵马。

  可见当时的丹阳势力已经衰退成啥样了。

  “哦,为何不可?”

  刘备觉得有些没面子,不过连续驳了他意见的人是他的宝贝儿子,想想还是算了。

  “父亲,下邳国乃是陈家的地盘,陈家在下邳经营数百年,不论士民,无一不服。如果父亲将州郡迁去下邳,州事、郡事全都落入陈家一系士族手中,即便父亲拜曹豹为下邳相,他也只是个空头国相,又怎么会对父亲有感激之心?”

  “况且父亲离开东海郡,前往下邳,那这半个东海郡必定彻底失控,父亲这徐州牧恐怕连一个县都管不到了。”

  刘备倒抽一口冷气,他先前还觉得自己这办法也算是可取,去了下邳,至少能有足够的粮草养兵,又能就近保护徐州最后的一片膏腴之地。

  还能用国相职务去拉拢曹豹,分一分陈登的势头。

  可听了刘封的分析,才知道自己是昏了头了,这计策可实在是太烂了。

  刘封接着将心中所想托盘而出:“父亲,眼下不过正月,距离开春还有两三个月,只要能筹集到种子、农具和粮食,彭城国姑且不说,东海郡却是能屯一波田的。”

  刘备有些讶异:“屯田?”

  “对!屯田!”

  刘封点点头:“东海郡靠着兖州那半边,已经彻底被打烂了,士民就算侥幸得活,也早就离开当地了。可人能跑,田地却跑不了。我们只要有粮食,种子和农具,就能轻易的募集到流民,将他们安排至襄贲、兰陵、丞县、阴平这四个县中耕种。”

  “这……怕有不妥吧?”

  刘备皱起眉头:“虽说当地士民十不存一,可这些田地却是有主的啊。”

  刘封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父亲可以以州牧出一道法令,命令原籍士民限时返回,如开春前返回的,田地如数奉还。如年内返还的,须等秋收后返还。如一年之后返回的,州府将额外加收一笔熟田赋后返还土地。”

  “熟田赋……?”

  “对,熟田赋。这些人抛弃家乡,田地抛荒,州府为他们耕种土地,维持田土,总不能白干吧?”

  土地既需要休耕养地,也需要不断耕作,一块田地如果休耕超过两年,又没有好好保养,反而会从熟田变成生田甚至是荒地,产量不增反降。

首节上一节8/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