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82节

  袁绍一直平和的面孔终于出现了波动,两条卧蚕眉微微向心皱起,荀谌所言,确实有理。

  略一沉思,袁绍开口询问:“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是好?”

  荀谌早有所思,当即回答道:“可谴一使前往徐州,奉上贺礼,无论如何,琅琊份属徐州,刘徐州此举乃是讨逆伐叛,合情合理,主公不可多言。只是需试探清楚刘徐州对孔北海的态度,主公才好早做准备。”

  袁绍点头赞许,追问至:“那依先生,当以何人为使?”

  荀谌一时之间只觉数道目光落于他身,却并没有掉头去看,而是自顾自道:“辛评辛仲治可也。”

  袁绍沉思了一会儿,转头朝着另外一个身材高大的文士笑道:“善,那就得劳烦仲治辛苦一次了。”

  辛评起身回礼:“主公有命,评在所不辞。”

  另一方面,定陶城下的曹操收到情报后,大惊失色。

  “一旬之间,就已收复琅琊?”

  曹操满脸惊疑,一时之间无法相信。

  这个时代攻城可是相当困难的,开阳又是有名的坚城,还有沂水、武水在此交汇环绕,可谓是易守难攻。

  以曹操来看,若是以他领兵的话,当举兵五万,最少万人伤亡,耗时一年半载,或可能拿下开阳。

  可看情报上所说,刘备克城不过十天。

  曹操回头去看程昱:“仲德,这陈元龙何许人也?果真如此善战耶?”

  曹操和刘备好友多年,对方有几斤几两,他还能不清楚吗?

  那刘大耳领兵之能都不如我,我曹操办不到的事情,他也不可能办得到。

  “陈元龙乃是下邳陈氏,陈之侄,陈之子,昔为陶谦典农校尉,素有智谋过人之名。只是不曾听说过他擅长将兵啊。”

  程昱也是心中疑惑,从现有的情报来看,陈登很可能只是第一次统兵,数万人的大军能够顺利行军,摆开阵势就已经相当惊人了,更别说还能十日下开阳了。

  不过看着自己家主公脸上的焦虑,程昱也不得不安慰道:“不过若是臧霸坚守不出,陈登也未必能如此轻易得手。”

  曹操嗤笑出声:“仲德何出此庸碌之言,我是这等自欺欺人的蠢人不成?”

  “这臧霸早不投降,晚不投降,偏偏等到陈登兵临城下了才投降,这岂非陈元龙之功?”

  曹操看着远处的定陶城墙,想到自己在这里已经半个月了,却连外墙都没能突破,心里焦躁的想要发火:“哪怕就只是单纯的运气,那也是陈元龙的气运,非他人所能求也。”

  曹操已经围攻了定陶整整两周,扔下了上千具尸体。

  可定陶依旧稳如泰山,更没有半点要投降的意思。

  而吕布也已动员完毕,正在朝济阴赶路,预计后数日便可到达。

  曹操心里除了焦躁,就是后悔,他并非后悔没继续攻打徐州,而是后悔没有听从荀、程昱、戏志才的劝谏,先打巨野。

  只是现在曹操不仅仅是焦躁了,还多了害怕。

  原先有臧霸悬在刘备的脑门上,开阳到郯城实在是太近了,只要臧霸不归顺刘备,刘备在郯城就根本动弹不了,连睡觉都得睁只眼。

  可拿下琅琊之后刘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已经再无后顾之忧,随时可以动员徐州兵马在背后捅曹操一刀,而且还是又狠又快的致命刀口。

  以刘备攻打琅琊的动员力来看,现在的对方至少有能力组织起三万以上的大军出彭城,直驱鄄城。

  这要是真发生了,那曹操可就真只有北上投奔好大哥袁绍这一条路可走了。

  “仲德,必须得派人去一次郯城,找我那好兄弟聊一聊。无论如何,在我平定兖州之前,不能让他有西向之心。”

  程昱也深表赞同,毛遂自荐道:“主公,不若我亲自去一次?”

  “不可!”

  曹操直接摇头:“我这里离不开仲德你,让满伯宁去吧!伯宁刚毅有度,勇而有谋,定能不辱使命。”

  程昱想了想,觉得满宠确实合适,便起身去安排此事。

  等到程昱离开之后,曹操的脸上才流露出真实情感,可谓是愁容满面。

  他忍不住叹息一声,原本好大哥袁绍就已经让他很是头疼了,对方眼看着就要平定河北,可自己居然连立足之地的兖州都要丢了。

  结果现在连原来的小老弟刘备都异军突起了。

  徐州共有五个郡国,东海、下邳本就支持刘备,现在琅琊也已经归顺,广陵必定独木难支,很可能归降就在这数月之内。

  至于彭城,已是白地一片,无足轻重。

  不声不响之间,刘备竟然全取徐州,而且根基比起昔日已经经营了六七年的陶谦来,也不遑多让。

  他才刚刚入主徐州不足半年啊。

  要真让他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自己别说能不能继续扩张了,就连兖州都恐怕站不住脚了。

  曹操心中暗自琢磨,得想个计策,最好能让刘玄德就此南下,去和袁术拼个你死我活才好。

  **************

  “该死的大耳贼,可恶的大耳贼!”

  寿春府衙中,袁术完全没了不知刘备何许人也的高傲自大,反而被气的眼睛血红,舞着手中宝剑歇斯底里的乱砍一通。

  他刚刚接到桥蕤送来的消息,刘备北上突袭臧霸,臧霸不敌,困守开阳十日,开城投降。

  其他人不知道,袁术自己还能不知道吗?

  整个徐州就只有臧霸能算是自己的盟友,支持自己入主徐州的。

  现在全没了。

  剩下的陈家、徐家、糜家,王家、田家,廖家,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视他袁术如仇寇。尤其是陈家、徐家和糜家,那更是生死大敌。

  袁术原本得到臧霸的书信后,如获至宝,他立刻就答应下来,只要臧霸愿意迎他入徐,可封臧霸为琅琊太守,日后如再立功,甚至可拜其为徐州刺史,其余诸将也都可以拜领郡县。

  这条件给的可谓是相当丰厚,也符合袁术一贯的作风,求表而不求实。

  这种条件,举天下也只有他一个人会给,因此,盗匪水贼,黄巾余孽,乱兵豪强,在天下刚刚开始大乱的时候,都挺乐意给袁术效力的。

  得到臧霸的效忠后,袁术只觉得入主徐州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了。

  只要自己能从南边发兵北上广陵,诱骗刘备出郯城南下,臧霸再背后雷霆一击,这乡野匹夫还不被我玩弄于股掌之间?

  到时候一定要生擒这大耳朵,好好羞辱羞辱他。

  倘若他知趣一些,自己也不是不能接纳他,毕竟这大耳朵也挺能打的。

  要是不识趣,那就别怪自己不讲往日交情了。

  原本还在幻想着入主徐州,如何收服刘备等美好前景的袁术,今日惊闻噩耗,本就暴脾气的他如何还能忍耐的了。

  结果现在一切都破灭了,袁术甚至能想象出大耳朵嘲笑自己的画面。

  “来人!”

  袁术大吼起来,朝着冲进来跪伏在地的近侍们吼道:“去将长史、主簿、诸位将军都请来,我要讨伐徐州,执大耳于马前,鞭其背脊,以问其罪。”

  吼完之后,又对着一旁的美婢喊道:“取蜜水来,乃公渴了。”

  在一条官道官道上,一队车马缓缓而行,前后竟有两队士卒护佑。

  忽然,车驾前的车夫看到了远处的袅绕升起的炊烟,立刻回头朝着车内喊道:“府君,前面竟有炊烟。”

  “炊烟?”

  车帘被拉开,从里面探出一张清瘦的面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让他不怒自威。

  “竟真是炊烟,观之应是数十户人家。”

  老者小吃了一惊,然后露出微微的惊喜之色,点了点头:“走,过去看看!”

  “是,府君!”

  一众旁人齐声应命,对老者的称谓也揭露了他的身份。

  此人正是现任东海国国相徐。

  徐乃是徐州广陵海西人,字孟玉,东汉末年度辽将军徐淑之子,也是名门之后,士族大家子弟。

  少年成名,有博学之声,辟三公府,举高第,仕途极其顺畅。

  他成年后为官,官声非常不错,喜欢称扬后进,提携晚辈。

  后任荆州刺史时,竟不顾自身安危,弹劾灵帝表弟张忠搜刮地方,贪污纳贿,敛财数亿钱。

  黄巾之乱中,他也多有建树,立下不小军功,最后却因为先前揭发张忠在南阳太守任上贪污受贿,迫使灵帝调之回京,又严词拒绝放过张忠而得罪了灵帝之母,张忠之姨董太后,反而被降罪处罚,最后落了个功过相抵的结果,免官回家。

  没多久,又被重新征召为任城相、汝南太守等要职。

  尤其是在汝南太守任上,其人竟压的汝南不遵袁术之令,致袁术始终不能掌控汝南。

  后终因袁术想尽办法,不惜勾结李、郭汜,以朝廷之令罢免徐。

  徐在归乡途中,为当时的徐州牧陶谦所挽留,拜为东海国国相,期间清廉刚直,治理有方,东海郡吏治民风为之一变。

  刘备接任徐州牧的过程中,徐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坐视不理。

  等刘备接任,入主郯城之后,徐便外出行县,至今恰好来到襄贲。

  所谓行县,乃是指的是州郡官员对属县进行巡视的活动,任务是劝农和抚恤。行县起源于先秦,在东汉演变为一项固定的制度。

  每年从方伯,到府君,都要出巡,鼓励士、民桑农,同时抚恤遗老孤儿,并赐予七旬以上老人酒肉。

  徐已经将郯城以东、以南的地区都巡视过了,只剩下了西部地区。

  这两年的兵灾,几乎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诸县几乎都已成了白地。

  因此,不少部下劝说徐不用再去了,可以返回郯城了。

  也不知是否是因为刘备的原因,今年的行县特别早,往日都是开春以后,今年却在这天寒地冻时出发。

  东部好歹还有诸多县城可以接待休息,可这西部真就是荒无人烟了。

  但徐却坚持不允,要继续行县。

第111章 徐行县

  徐一方面是身体力行,走完整个东海国,给士、民一个榜样和信心,让他们知道国相并没有放弃西部诸县。

  另外一方面,也是想亲身看看西部的毁坏程度,好在心里有个数。若是一无所知,日后当如何重建西部诸县?

  因此,他坚决西进,却没想到刚到了襄贲境内,竟然看见炊烟了。

  莫非西部诸县的残破程度,远比想象中要好?

  想到这里,徐不由来了兴趣,频频催促队伍加快速度。

  所谓望山跑死马,看见炊烟和走到炊烟处却是相距甚远。

  好在襄贲也是平原地区,下午时分,车队也已抵达一个村落。

  这村落中看起来有四五十户,名为溪山村,竟然是个新建的村子。

  徐闻言大为惊讶,询问面前的农夫:“汝等何时而建,可有里正,亭长?”

  农夫已经看出眼前这老者来历不凡,恭敬的跪服在地上,答道:“我等乃是两个月前,自郯城而来,乃是方伯所置。村中有里正,亭长恰好也在,贵人可去村中接见。”

  徐闻言,点了点头,心中依旧有些不解。

  方伯安置的。

首节上一节82/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