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37节

  曹操大概猜到了曹髦的结局,心中有一丝欣慰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疼。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曹髦此行根本没有胜算,他只是用自己的生命揭露司马家的真面目罢了。

  看着天幕中曹髦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从皇宫出发,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看向司马懿。

  此刻司马懿正被五花大绑的按在地上,但是司马懿的眼睛却死死的盯着天幕,好像要把天幕生吞活剥一样。

  “如果不是这个该死的天幕,我司马懿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此刻,曹操紧紧的攥着双手,他已经知道结局了,天幕一开始播放的《三国演义》已经给出答案了。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曹髦带着300名由宫中侍卫和奴仆组成的部队浩浩荡荡的朝司马昭的府邸出发】

  【曹髦一路上大呼小叫,洛阳城小半的百姓都被他吸引了过来,而这正是曹髦所希望看到的】

  【司马昭府中的人见状也是一阵头皮发麻,不敢阻拦分毫,毕竟曹髦还是名义上的天子,当街阻拦天子,无论如何也堵不住悠悠众口】

  【这时候,中护军贾充匆匆赶来,带人和曹髦的队伍厮杀起来,贾充手下见曹髦亲自拔剑上阵只能不断后退】

  【就在这时,贾充大喊一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手下成济策马冲向曹髦,这才有了视频开头皇帝被当街刺杀的一幕】

  【曹髦死时才不到20岁,曹髦被当街刺杀,这是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对皇权的践踏】

  【直到曹髦倒地身亡,百姓才明白,原来皇帝也可以被当街刺死,皇帝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不是神圣的存在,不是天子,更不是天,皇帝也是人】

  【曹髦的死,不仅开了臣子作乱的先河,也把司马家狠狠的钉在了耻辱柱上】

  三国。

  曹操强忍着心中怒火问司马懿。

  “现在,你还有何话说?”

  司马懿沉默片刻,然后缓缓抬起头来盯着曹操。

  突然,司马懿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曹贼,没想到你曹家也有今天!”

  “天幕所现皆为历史,在另一个世界,一定是我司马家将你曹家赶尽杀绝!”

  “哈哈哈哈,曹操!看到自己绝后的滋味儿怎么样?哈哈哈哈!”

  曹操并没有表现出气急败坏的模样,而是挥挥手让人把司马懿带走。

  “带下去,严加看管!”

  司马懿并不知道,历史上司马家对前朝遗孤还算客气,至少没有对曹家赶尽杀绝,可惜视频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以至于司马懿产生了美好的误会。

  看完天幕,所有朝代的人都对曹髦的死感到惋惜。

  “可惜了,曹髦如此有血性的皇帝倒是不多见,如果能执掌朝政说不定会有一番作为。”

  “朕还没有仔细阅读过三国时期的历史,看来有时间朕要仔细研读一番了。”

  “原以为司马家遗臭万年有些夸张,可是看完一千年后的天幕,我倒是觉得万年好像也不够啊!”

  

第66章 历史明君大盘点

  【网络上,就历史领域吵起来的话题数不胜数,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关于皇帝的】

  【你说某某皇帝是好皇帝,评论区就会有人嗤之以鼻,开始罗列他的罪状,翻他的黑历史,恨不得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给刨出来,就为证明这不是个好皇帝】

  【反之呢,但凡你说一个公认的昏君,也会有人在评论区极力的为他辩护,不是埋怨国内环境,就是吵吵着什么历史趋势,总之就是你说什么他都要和你对着干】

  一开始看到天幕中出现一个胡子拉碴,穿着随意的男人,大家还没有多么重视,以为又是一个没有什么营养的娱乐视频,结果男子一开口便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有的皇帝紧皱眉头:“又是一个妄议天子的人,后世之人难道就不知道君民之仪吗?”

  有的皇帝愤愤不平的说道:“皇帝哪里是那么好当的,皇帝也是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

  也有的皇帝摩拳擦掌,十分自信的说道:“朕在位期间兢兢业业,绝对能算得上明君!”

  【今天呢,我就以个人的观点来评判一下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我认为可以称得上十大明君的皇帝】

  【请注意,这只是我个人盘点,根据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层面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相结合最终得出的结论,请不认同的网友轻点儿喷】

  【盘点华夏历史十大皇帝第十位】

  随着天幕中男子消失,几个字由小变大,最终呈现在整个天幕中间。

  看到天幕中的文字,不少大臣开始议论纷纷。

  要说谁最有资格评判一个皇帝是不是明君,除了后世之外,当然是他们这些在朝为官出臣子。

  “又来盘点,后世之人怎么总是抓着皇帝不放啊!”

  “还好是明君,如果继续盘点昏君的话,我真害怕会出现咱们皇帝陛下!”

  “十大皇帝,陛下应当在此之列。”

  【纵观历史长河,他的一生并不耀眼,小时候受到母亲的冷漠,父亲也不待见,前半生活的小心翼翼】

  【童年唯一的知己,十三弟也英年早逝】

  【在位十三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四千七百个日夜中,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勤勉,堪称皇帝中的楷模】

  【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固守江山,恪尽职守,将国家大局放在首位,而将亲属私情置于度外】

  【他倾尽一生,为国为民,使得国富民强,为后世子孙积累了巨额财富,让整个国家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民都能够过上安稳生活。】

  【然而,这样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却一直被众人所忽视。他虽广受赞誉,但在那些盘点明君的视频中却常常不见他的踪影】

  【只因为他在位时间短暂,又被夹在两位极具个性的父皇与皇子中间,他的光芒似乎被掩盖了。但正是这位看似普通的皇帝,却默默耕耘,勤恳治国,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清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

  秦朝。

  嬴政摇了摇头,从第一句开始嬴政便知道,这说的不是他。

  他能统一天下,在后世的评价绝对不会是平庸之辈。

  此刻,嬴政的内心很复杂,一方面觉得天幕说的不是自己有些失望;另一方面却觉得理所当然,自己统一天下,怎么也不可能只是区区第十名而已。

  如果真的给嬴政排到区区第十名,嬴政甚至觉得这将会是一种羞辱。

  嬴政默默的重复道:“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朕的秦国还要大上许多。”

  嬴政心中有些意动,他想要开疆扩土,让大秦的将士踏遍世界每一寸土地。

  东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

  但是理智告诉他,他不能这么做,统一六国已经将天下打的千疮百孔,他不能再起兵戈了。

  嬴政自言自语道:“让百姓平稳的生活十三年,这就是他能被后世评为第十位明君的理由吗?”

  直到这时候嬴政才发现,回首望去,七国连年征战,让百姓平稳生活十三年都成了奢侈了。

  沉思一会儿,嬴政吩咐道:“传令下去,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徭役,修长城有战俘和犯法者就够了!”

  秦朝的法律本来就严苛,几十万的战俘和陆陆续续不断的犯法者,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唐朝。

  李世民听完天幕的讲述也陷入了沉思,虽然通过天幕得知大唐繁荣昌盛,但是李世民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

  大唐连年的征战,虽然打下了大片土地,还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把周边的国家都打怕了,但是征战所产生的负担却都平摊到了每个百姓身上。

  李世民看向魏征说道:“魏征,平时不是很能说吗?看到这里你有什么要说的?”

  魏征虽然经常和李世民对着干,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了解李世民,所以魏征站出来恭敬的说道。

  “此刻微臣所想乃是陛下所想,君臣一致,臣无话可说。”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既然如此,那还不去办?”

  魏征看了看李世民,又看了看天幕,最终有些依依不舍的说道:“陛下,天幕还没有结束呢。”

  李世民笑骂道:“你个魏匹夫,难道满朝文武什么都不干,只盯着天幕看吗?快去!”

  魏征无奈,只能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清朝。

  雍正皇帝连手中的奏折都没来得及放下,猛的抬起头看向天幕。

  雍正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朕成了明君了?”

  下方的大臣十分有眼力劲,听到天幕说出雍正的名字,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呼喊万岁。

  “恭喜万岁成为千古明君,被后世所敬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喜万岁!”

  可是,贺完喜,所有人都意识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天幕一直强调雍正只当了十三年的皇帝。

  而清朝是没有禅让传统的,所以说真实情况便是,雍正是个短命鬼。

  而此刻,雍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朕只当了十三年的皇帝?”

  

第67章 雍正的父与子

  当雍正听说自己只当了十三年皇帝的时候也有些懵逼。

  此时雍正的心情有些复杂,有些不甘心,也有些疑惑,但更多的是懵逼和不知所措。

  雍正本来看奏折看的好好的,结果天幕突然就提到自己了,上来就说自己命不久矣,这怎么不让人发懵。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无论是宫女太监还是王公大臣都屏气凝神,唯恐刺激到雍正。

  【雍正,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朝为数不多的好皇帝】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雍正的功绩,大家可以评判一下他到底配不配得上十大明君的称号】

  【清朝国土辽阔,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如此辽阔的土地,管理成了一个大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边疆暴乱】

  【以往朝代,为了稳定边疆少数民族,朝廷尽可能减少对其干预,给他们足够的权力,只要你不造反,归我统领,那随便你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怎么搞,朝廷基本不过问】

  【而到了雍正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他实行改土归流制度】

  【在政治方面,雍正积极反腐,康熙年间各级政府官员贪污受贿极其严重,雍正继位之后强横的废除陋规】

  【为了监督百官,雍正还完善了密折制度,扩大了密折的范围和内容】

  【雍正为了方便办公,甚至在办公地点附近专门设置军机处,内设军机大臣,方便自己随时与大臣讨论国家政务】

  【在民生方面,雍正不惜得罪士绅阶层,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以往收税都是按照人头收税,而摊丁入亩却反其道而行之,按照个人拥有多少土地来收税】

  【摊丁入亩制度极大的缓解了流民、佃农和贫农的税收压力,但对士绅阶层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算了,我放弃了,雍正还真不好喷。”

首节上一节37/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