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41节

  

第72章 又盘点昏君?

  【不然,朱棣在位也就22年,建造北京城、营造紫禁城、大修武当山、五征漠北、修建长城、通运河、灭哈密、征越南、编写《永乐大典》】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项不是烧钱的大工程,那么钱哪里来?当然是下西洋了】

  【《英宗实录》里面有记载过,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等物】

  【民间也因此得利,物质丰富,百姓生活富足】

  【那么,如果下西洋这么赚钱,为什么最后被叫停了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钱都让皇帝赚了,大臣赚不到钱,民间商人也眼红,更重要的是,每次下西洋征调的都是百姓的徭役】

  【徭役就那么点儿,下西洋调那么多人,结果赚的钱都到了朱棣个人口袋里,那朝廷官员能乐意吗】

  “不是,等会儿,我有点蒙,下西洋是挣钱的吗?”

  “东南亚,南亚那些象牙、香料、珍珠,甚至金银财宝等都非常值钱,不然你以为呢?”

  “物以稀为贵,下西洋就是个赚差价的过程,想想茶叶、瓷器、丝绸卖到欧洲的场景。”

  “我靠,国家投资,挣了钱全是我的,是这个意思吗?”

  “朱棣这小算盘打的,没毛病!”

  “怪不得朱棣七下西洋,没想到做的竟然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朱棣每次下西洋,从建船到民夫,再到大小物资的准备,都需要户部全力操持,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还要出钱,结果户部大小官员和国库反而一分钱都捞不到,你说户部官员能乐意吗】

  【虽然说在那个家天下的朝代,国家的就是皇帝的,但是接下来朱棣的骚操作让所有官员开始抵制下西洋】

  【由于下西洋所运回的香料、毛皮和象牙等商品价格极高,导致回本周期延长。为了迅速出售这些物品,朱棣才开始了他的骚操作】

  【朱棣宣布,自即日起,朝廷官员不再发放俸禄,而是折算成同等价值的香料、毛皮等物资】

  【如果折算为成本价还好说,毕竟作为朝中官员自然不缺销路,随便倒手也能把俸禄倒回来,可是骚就骚在朱棣给大臣们的折价折算的竟然是市场价】

  【而这些海外换购的物资进价和销售价的差距高达20倍还多,所以说啊,朱棣的小算盘打的,资本家看了沉默,犹太人看了流泪啊】

  【朱棣在位时期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最后一直等到郑和去世,也就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在位期间,众官员才把下西洋给叫停了】

  【后面就不用多说了,朱瞻基死后朱祁镇几位,这位叫门天子直接腰斩了大明国祚,明朝国力大幅度衰弱,下西洋这种大工程连提都没得提了】

  【据现代考证,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贸易纯利润保守估计大概有黄金72万两,白银1270万两,换算成现在单位就是黄金27吨,白银474吨】

  “666,明朝朱扒皮啊!”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楼上的醒醒,你串台了!”

  “明朝官员苦啊,贪污是不敢的,俸禄是没有的,皇帝是不讲道理的!”

  “多少?27吨黄金,将近500吨白银,下西洋这么挣钱吗?”

  此刻,不光刷视频的网友震惊,各朝代观看天幕的皇帝和大臣同样震惊无比。

  秦朝。

  嬴政思索片刻,最终还是决定扩大出海人员。

  之前出海是为了寻找仙山,顺便灭掉扶桑岛国,如今看到出海贸易这么挣钱,嬴政决定继续加派人手进行对外贸易。

  “传令,加派出海人员和海船数量!”

  “现在我大秦有了世界地图,朕不仅要与海外诸国贸易,还要让海外诸国臣服于我大秦。”

  唐朝。

  李世民也被海上贸易巨大的利润震惊到了。

  “诸位觉得,天幕中提到的下西洋,我大唐可行否?”

  听到李世民的询问,底下大臣三三两两的小声议论。

  过了一会儿,杜如晦代表众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我大唐可以先同西洋和南洋海外诸国进行贸易,此举不仅可以宣扬我大唐国威,还可以扩充国库。”

  这时,魏征突然闯了进来。

  “我也同意出海,但是陛下可不能学那个朱棣,把满朝文武的俸禄都换成香料、皮毛等物品。”

  李世民脸色一黑,对后面小心翼翼跟过来的两名侍卫说道。

  “不是让你们把他拖出去吗?怎么又跑回来了,快拖出去,拖出去!”

  所有朝代的皇帝都开始进行航海贸易,当然大部分皇帝都会仔细考量。

  皇帝和大臣们不仅要思索国力是否可行,而且还要考量海外诸国有没有能力接住庞大的贸易量。

  如果海外诸国一片荒芜,一顿操作花费几十万两白银,结果只带回来三五百斤香料,几根象牙那就搞笑了。

  【昏君大盘点第五期】

  刚刚还在讨论如何进行海外贸易,如何赚钱充实国库的皇帝和大臣看到天幕中几个大字就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看到天幕再次出现昏君盘点,所有皇帝都心中一颤,唯恐其中出现自己的名号。

  “不是吧,又来?”

  “完了,不会有朕吧?”

  “有完没完了,一共才多少皇帝,盘点来盘点去,后世之人没事儿干吗?”

  “妄议天子,当诛!”

  “哦~让朕看看到底这一次的倒霉蛋是谁。”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是近来有些营销号为了博取流量,不惜罔顾事实,称赞他为千古一帝】

  【他,于私德方面,他弑父杀兄,残害忠良,后宫妃嫔婢女数以千计,每日罢朝,荒淫无度,白日宣淫,乌烟瘴气】

  【于国家方面,营造东京,每月丁役二百万人;举全国之力让老百姓发掘奇材异石,佳木异草,珍禽奇兽】

  【为了娱乐,打造几万艘游船,累死了数十万百姓,运送百姓尸体的车东到成皋,北到河阳连绵不绝】

  

第73章 震惊皇帝们的暴君杨广

  【他就是一代昏君,游乐天子隋炀帝杨广】

  【皇帝的游船为龙舟,高50尺,长200尺,船有四层,上层有正殿和东西朝堂,中层有120间房,皆以金玉为装饰,雕刻绮丽,最下层为内侍宦官所居】

  【皇后乘坐的为翔螭舟,除了比皇帝的龙舟稍小一点儿,其他规格装饰与龙舟无二】

  【嫔妃乘坐的是浮景舟,有九艘,上下三层;贵人、没人和十六院夫人乘坐的叫漾彩舟,有36艘】

  【除此之外还有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五楼、道场、玄檀等数千艘船】

  “我就猜到是杨广了!”

  “神他喵的游乐天子,笑死我了!”

  “哈哈哈哈,游乐天子,总结的还真到位。”

  “尼玛,几千艘船!每月丁役200万人!杨广还是个人?”

  “我去,这不单单是昏君了吧,这简直是鱼肉百姓的典范啊!”

  不光弹幕刷的飞起,许多观看天幕的皇帝也都紧皱眉头。

  秦朝。

  嬴政指着天幕中的影视人物骂道。

  “混账!每月徭役200万人!有如此国力,竟然只为一人玩乐,简直可耻至极!”

  嬴政听到天幕说的一个个数字,那叫个心疼啊。

  如果秦国能随便拉出200万人的徭役,不出五年嬴政能把秦国除了海岸线以外都围上长城。

  接着,嬴政突然联想到了胡亥。

  天幕盘点的第一个昏君就是胡亥,现在细想,胡亥的所作所为与这个每月徭役200万人的皇帝想比,也不遑多让。

  “或许天幕真的是上天赐予朕的仙家之物!”

  唐朝。

  李世民听到天幕的讲述大概猜到了这次盘点的昏君是谁了。

  李世民心中感叹道:“朕这位叔父最终还是落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啊!”

  “朕一定要当一个明君,即便有失私德,朕也要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不然昏君之称迟早会落到朕的头上。”

  以往盘点其他昏君李世民也没有这么大的感触,可是现在盘点到了李世民亲叔叔头上,李世民才发现原来自己离昏君这么近。

  【数千艘游船够吗?好像还不够】

  【皇帝出行难道不需要护卫吗】

  【所以,除了数千艘皇帝、嫔妃、侍从以及大小官员乘坐的游船之外,还有平乘、青龙、艇舸等侍卫所乘坐的数千艘护卫船】

  【光是让这些船只一次下水就耗费了50多天,一路上舳舻相接达200余里】

  【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

  【除了水路之外,岸边骑兵跟着游船沿两岸而行,旌旗蔽空,说过州县500里内都要贡献食物】

  【大家以为这次终于完了吧?我只能说,呵呵】

  【水路玩儿完了,那不还有陆路吗】

  【杨广在返程途中光是仪仗队就有将近4万人,皇帝仪仗、皇后仪仗、百官仪服竭尽奢华】

  【每次出行必定铺撒羽毛,役使工匠10万多人,金银钱帛数以亿计,连绵20余里】

  “麻蛋,不行了,听的我血压有点儿高!”

  “何止血压高啊,我他喵的真想一巴掌呼死他!”

  “偷偷告诉大家,以我对杨广的了解,这只是冰山一角,后面还有更精彩的。”

  “我现在想知道是谁在洗杨广,我去视频底下喷死他!”

  明朝。

  朱元璋听到天幕的讲述,眼睛都红了。

  “这个杨广该死!他该死啊!”

  杨广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都精准的戳在了朱元璋的逆鳞上。

  朱元璋这辈子最恨的贪官污吏和穷凶极奢的昏君。

  【这样的劳民伤财的游江,杨广竟然举行了三次】

首节上一节41/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