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43节

  【但是宋仁宗却回答道: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恶】

  【意思是:我只是突然想喝一碗羊肉汤而已,如果我真的吩咐御膳房做了,那么宫里每天都会杀好羊,等着我点羊肉汤】

  【为了我这一碗羊肉汤每天杀一只羊,实在是太浪费了,所以我还是忍忍吧】

  明朝。

  朱元璋有时候恋旧,兴致使然还会带着大臣和侍卫微服私访。

  当他想吃烧饼的时候,也会让人把小贩儿请到宫里来给自己做一顿饭。

  虽然算不得劳民伤财,甚至还被称为与民同乐,但是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和赵祯一比,朱元璋感觉自己的境界觉悟还差得远呢。

  朱元璋问诸位大臣道。

  “这个宋朝皇帝,当真如此?”

  这时,朱标站了出来。

  “父皇,据儿臣所知,史家对赵祯的评价是:百事不会,只会做皇帝!”

  听到这个评价,朱元璋都忍不住震惊了。

  朱元璋回顾一生,扪心自问,他绝对得不到如此高的评价。

  【宋仁宗可不仅仅是体恤下人,还体现在政治方面】

  【大家都知道宋朝边疆各国都比较强大,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宋仁宗时期是个例外】

  【宋仁宗时期,宋朝罕见的停止了战争,努力发展经济】

  【宋仁宗对百官的容忍度也非常高,包拯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

  【有一次,宋仁宗想偷偷开个后门,给张贵妃家的亲戚安排个虚职,结果就让包拯知道了,然后就开始和宋仁宗理论】

  【放在别的皇帝身上,一个虚职,官位也不高,还是皇帝开御口,百官怎么也得给个面子吧】

  【可是包拯硬生生抓着宋仁宗不放,吐沫星子喷了赵祯一脸,躲都没地方躲,最后只能妥协】

  【张知白嘲笑宋仁宗没儿子,宋仁宗三个儿子都夭折了,这要放在其他皇帝身上,轻则人头落地,重则九族不保】

  【可是宋仁宗依旧没发火,甚至还因为他能力出众,不久后提拔张知白当了宰相】

  【宋仁宗去世后,天下丧之如亲,小儿与同僚俱哭,整个洛阳城给赵祯烧的纸钱飘的满天都是】

  【就连辽国百姓得知这一新消息也无不痛哭,耶律洪基甚至哀痛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自仁宗升暇,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

  “不是吧,越说越离谱,作者确定不是在编故事?”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皇帝,可惜生在了宋朝。”

  “没什么可惜的,宋仁宗这种好皇帝,生活在任何朝代都给人一种不和谐的感觉。”

  “没错,总感觉,即便是被夸上天的盛唐都配不上宋仁宗。”

  天幕讲述完毕。

  听完赵祯的故事,所有朝代的大臣都忍不住看向自家的皇帝。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在赵祯出现之前,许多皇帝都标榜自己爱民如子,仁爱仁政。

  可是,当他们听完赵祯的故事之后才发现,皇帝终究是皇帝,即便他们如何对外宣称是仁治,本质上他们还是脱不下皇帝的外衣。

  历史上,或许也只有赵祯一个人活成了一个不像皇帝的好皇帝。

  宋朝。

  看到天幕已经结束,赵匡胤有些苦恼。

  “这天幕每次都说不完整,你倒是告诉朕,赵祯是朕第几代后辈,哪个儿孙的后辈啊!”

  当然,听到后世之人对赵祯的评价如此之高,赵匡胤心中不免有些高兴。

  毕竟,老赵已经被后世喷怕了。

  现在赵匡胤都不得不考虑军队、武将和兵权的问题了。

  清朝。

  听完天幕的讲述,乾隆皇帝嗤之以鼻。

  “哼,什么好皇帝,不过是为了后世名声故意编造的故事罢了!”

  “后世之人连这种鬼话都有人信,看来后世也没什么了不起!”

  对于天幕讲述的宋仁宗的故事,乾隆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的。

  即便是被天幕夸成十大明君的雍正也不可能做到宋仁宗的地步。

  一旁和连忙附和道。

  “陛下说的对,这个什么宋仁宗,一看就是假的,没有帝王威严,如何做得好皇帝,如何治理群臣?”

  听完和的话,乾隆很受用,于是吩咐和道。

  “既然宋朝的历史都是错的,那就由你来负责改正史书吧!”

  听到乾隆的命令,瞬间不淡定了。

  篡改前朝历史,这种事情可比修史严重多了,一个弄不好是会被钉死在史书中遗臭万年的。

  可是如果不答应,那自己能不能活过今天都不一定了。

  很明显,经历“救民先救官”以及“议罪银”的视频之后,和在乾隆心目中已经是半个死人了。

  和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能咬着牙答应下来。

  “奴才,奴才一定尽心去办,一定修正宋朝历史!”

  就在所有皇帝和大臣都在讨论宋仁宗的时候,天幕开始了下一个视频。

  视频开头,几名男子在一片荒凉,杂树丛生的地方,费力的抬着什么。

  【一二三!一二三!起!】

  随着重物被抬起,观看天幕的人才看清楚,那竟然是一块儿墓碑,上面写着“南唐后主李煜之墓”

  看到这几个大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墓志铭:这里埋葬了一个诗人,从国主到囚徒,从风花雪月到悲凉,他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

  接着,画面极速升空,从高空俯瞰,周围黄土遍地,枯木杂树,只有一小块儿墓碑立在荒野之中。

  【根据马令《南唐书》中历史记载,李煜“以往礼葬洛京之北邙山”】

  

第76章 连墓碑都没有的皇帝

  【李煜,南唐后主,唐朝末年最着名的诗人、词人】

  【他的一生都充满浪漫与悲剧色彩】

  【他生于七夕,同样死于七夕,本该为浪漫而生,但是却被上天戏弄,被迫当了皇帝,又当了阶下囚】

  听到这里,所有朝代的皇帝和大臣一片哗然。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荒凉、杂树丛生的荒野,孤零零的立着的一个墓碑,下面埋葬的竟然是一国之君。

  即便在见到“南唐后主”几个大字的时候有所猜测,但是当答案公布的时候,依旧让人难以接受。

  秦朝。

  嬴政不敢置信的看着孤零零的墓碑,还是后人给立的墓碑。

  “这里,竟然是一代皇帝的陵寝!”

  即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的陵寝的规模也比李煜的墓大。

  唐朝。

  此刻,最不能接受现实的当然是李世民。

  他知道唐朝早晚会灭亡,这是历史的教训,但是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大唐末代皇帝竟然如此悲凉。

  “没想到我大唐会落得如此地步,堂堂一国之君,死后竟然连一块儿墓碑都没有!”

  但是即便如此,李世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唐后主的墓碑,而无可奈何。

  如果是近期的历史,或许李世民能改变,但是一旦涉及到子孙后代,即便他立下祖训,严苛要求儿子。

  可是,明君可以有一位,可以连着两位,难道还能连着七八任皇帝都是明君吗?

  显然是不能的,强如秦朝、隋朝不还一样二世而亡吗?

  宋朝。

  赵匡胤看到李煜的墓,心中不免生出悲凉之情。

  再怎么说李煜也是一国之主,自古以来,无论朝代如何变迁,前朝遗孤都会得到妥善安置。

  “遥想大唐,万国来朝,国泰民安,没想到也会没落至此,如今李唐后人竟成了我大宋的阶下囚!”

  沉思良久,赵匡胤说道:“给违命侯送些衣物,吃食,再遣些人去服侍违命侯,切不可怠慢!”

  违命侯便是李煜。

  所有皇帝有感而发,感叹世事无常,对待前朝遗孤也更友善了一些。

  毕竟,谁又能保证子孙后代能永坐皇位呢?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不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善待前朝遗孤就是给自己的后代留一条活路。

  【李煜,李的第六子,本来可以做一个潇洒的六王爷,可是天意弄人,他的前五位哥哥都死了,最后皇位竟然落到了李煜的头上】

  【虽然李煜没有成为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的诗词却名留千古】

  【所以,今天我们不聊皇帝,只谈诗词歌赋】

  【李煜才华横溢,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

  【尤其是成为阶下囚之后,李煜更擅长写“愁”,甚至比千古第一诗人李白更懂“愁”为何物】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欣赏一下李煜的绝命词】

  【公元978年,农历七夕,正好是李煜生日,身为前朝囚徒,每逢生辰触景生情,不免悲从心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一出,宋太宗勃然大怒,认为李煜心怀不满,怀念旧朝,于是便在李煜生日当天赐死了李煜】

  “我还真没有了解过李煜,没想到他还有如此悲凉的人生。”

  “从皇帝到阶下囚,李煜的前后落差,恐怕没人能懂他心中的悲凉。”

  “可惜啊,李煜就这么死了,不然一定能留下比《虞美人》更好的诗词歌赋。”

  “宋太宗没点儿度量,刚一上台就找机会把李煜杀了。”

首节上一节4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