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70节

  难怪汉武帝感叹,至少在汉朝时期,为了权势没有一点儿骨气,如安禄山这样不要脸的人还真不多见,甚至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唐朝。

  李世民也被天幕中的画面恶心的不行,甚至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难道我的后代都喜欢这种恶心人的玩意儿吗?”

  在李世民眼里,肥头大耳,面相丑陋的安禄山甚至连人都算不上了。

  【公元753年2月,安禄山向李隆基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他想兼任河东节度使】

  【可是李隆基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从此以后,安禄山一人身兼河东、范阳、平路三镇节度使,统领18万兵马,占当时大唐藩镇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安禄山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仅讨好杨贵妃,还低三下四的讨好杨家人,尤其是杨国忠】

  【但是杨国忠却非常反感安禄山,一直认为安禄山此人不老实,有谋反之心,多次劝唐玄宗早点儿杀了安禄山】

  【可是唐玄宗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好大儿会造反】

  【杨国忠见皇帝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想趁安禄山进京述职的时候偷杀掉安禄山】

  【结果杨贵妃得知此事后,悄悄把杨国忠的计划告诉了安禄山】

  【安禄山对着唐玄宗一哭二闹三上吊,又一次蒙混过关】

  【就是这一次让安禄山下定决心造反】

  【公元755年,唐玄宗又召他进京,他推说生病没有来。不久给他的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命令他出席观礼,称病推辞了】

  【从召见到命令,两次安禄山都推脱不肯进京,恐怕此刻唐玄宗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好大儿对自己不怀好意】

  【可惜,唐玄宗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统兵15万,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没想到杨国忠都能看出来安禄山有谋反之心。”

  “换个思路,连杨国忠都能看出来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别的大臣难道看不出来吗?”

  “他们只不过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愿意掺和,毕竟安禄山的靠山可是皇帝和杨贵妃。”

  “不光杨国忠经常说安禄山会造反,太子也经常说安禄山会造反,可是有用吗?唐玄宗根本不信!”

  “我怎么感觉安禄山是被杨国忠逼着造反的啊?”

  “楼上,完全是你的错觉,就算没有杨国忠,安禄山也会造反!你手握大唐三分之一兵力你没想过当皇帝吗?”

  “唐玄宗:我绝不相信我的好大儿会造反,他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老九他没毛病!”

  汉朝。

  听到这里,汉武帝心情复杂的说道。

  “没想到这个杨国忠还有识人之能。”

  虽然杨国忠排除异己,独揽朝廷,但是至少人家不会造反不是?

  台下的霍去病撇了撇嘴说道:“这个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汉武帝听到后笑了笑说道。

  “这个杨国忠虽然不是什么良臣,但对朝廷并无二心,而且他非常聪明。”

  “他知道自己有如今的成就,都是靠着皇帝对杨玉环的宠爱。”

  “所以他才会在朝堂之上排除异己,他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日后铺路。”

  “即便日后杨玉环不受宠,他自己,他杨家在朝廷也能站稳脚跟。”

  唐朝。

  由于所有信息仅能从天幕获取,所有李世民并未仔细思考。

  如今见弹幕的分析,李世民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看来安禄山造反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李世民明白,安禄山造反其实从一开始当上平卢节度使和范阳节度使之后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天幕之前说道,安禄山为了讨好李隆基,不惜拜李隆基为干爹,和太子同辈,而且见太子不拜,这妥妥的把太子得罪死了啊。

  就算李隆基在世的时候安禄山不造反,等太子继位之后安禄山必定会被太子清算。

  所以,安禄山造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杨国忠仅仅是一个催化剂而已。

  想明白这一点儿,李世民不免叹息。

  “唉!没想到我大唐盛世竟然会迎来这种结局。”

  可惜李世民好像依旧没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如果不是唐朝节度使权力过大,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张禄山、李禄山等节度使造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唐朝的藩镇制度,纵观唐朝末年史,藩镇割据,自立为王,五代十国,天下大乱。

  其根本还不是因为节度使既有兵权,又有财权,还有政权。

  大权在握,只需振臂一呼节度使即可称王称霸。

  

第117章 安史之乱结束

  【由于唐朝承平日久,沿途州县见叛军来袭竟然毫无抵抗之力】

  【不久,洛阳沦陷,安禄山称帝,定国号大燕】

  【半年后,长安城陷落,唐朝的宗室百官都遭到叛军的屠杀,李隆基仓皇出逃】

  【李隆基出逃到马嵬驿时,将士爆发兵变,乱刀砍死杨国忠,逼迫李隆基赐死杨玉环】

  【太子李亨北上到灵武称帝,尊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

  【安禄山性情暴虐,动辄就要杀人,安禄山叛变后,消息传到长安,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定居长安,也被李隆基赐死】

  【安禄山得知儿子被赐死,狂乱愤怒,竟要求投降的士兵互相厮杀,死了六七千人】

  【公元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接受臣子们朝拜,疮痛发作就中途结束了。他由于病痛更加暴躁烦乱,动辄使用刑罚,连身为谋主的大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

  【严庄不堪受辱,意图合谋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安禄山】

  【由于安禄山双眼失明,所以严庄根本不必密谋,他让安庆绪站在门外,自己握着刀带着阉人李猪儿一起走进安禄山的营帐】

  【等安禄山发觉刺客时,肥胖的身体根本难以起身,最后如同待宰的肥猪一般被李猪儿乱刀砍死】

  “安禄山就这么死了?也太草率了吧。”

  “我就不明白了,安禄山是老糊涂了吗?满身毒疮、双眼失明,眼看活不成了,还费劲巴拉的造什么反啊?”

  “就是啊,你说你图什么嘛,本来就是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了,还想着造反。”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最后竟然被自己亲儿子弄死了。”

  【安禄山死后,唐肃宗李亨派郭子仪相继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地】

  【弑父夺位的安庆绪被打的节节败退,无奈安庆绪只能派人去史思明那里搬救兵】

  【史思明原本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叛乱后多次重任史思明为其守城】

  【直到安禄山死后,叛军接连败退,史思明认为叛军没有前途,所以才投降归顺朝廷】

  【可是,史思明明面上归顺朝廷,暗地里却一直囤积士兵武器,甚至和叛军藕断丝连】

  【唐肃宗李亨得知史思明并非诚意归顺后,意图派人暗中劝说史思明部下归顺,并趁机刺杀史思明】

  【可惜计划败露,史思明直接摊牌,再次造反】

  【恰逢安庆绪来求援,并承诺只要史思明能帮他击退唐军,就将大燕皇位禅让给史思明】

  【史思明听后果断出兵,大破唐军】

  【郭子仪久攻不下,只能无奈撤退】

  【就当史思明满怀欣喜的想要坐上大燕皇位的时候,安庆绪却想要出尔反尔】

  【结果史思明抢先一步,直接把安庆绪绞死并篡位称帝】

  汉朝。

  看到这里,汉武帝都忍不住摇头。

  “太乱了,太乱了,这个安禄山连造反都不会,他的儿子更是废物一个!”

  在汉武帝看来,这场波及整个唐朝,差点儿让唐朝灭亡的叛乱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安禄山能造反成功,不过是因为他手握兵权,再加上唐朝安定太久,给了他可乘之机罢了。”

  “朕可以确定,这个安禄山甚至连最简略的吞并唐朝的计划都没有。”

  【公元759年,史思明重新夺回洛阳,然而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座空城】

  【洛阳城内及其周边的百姓都被唐朝迁走】

  【史思明一无所获,只能任由士兵把城中搜刮一空,准备攻打河阳三城】

  【公元761年,史思明在洛阳城外大败唐军,唐军被迫弃守河阳三城,史思明剑指长安】

  【然而史思明很快便重蹈了安禄山的覆辙】

  【史思明不满长子史朝义,偏爱小儿子史朝清,时常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史朝义心怀不满,于是联合部下杀死史思明】

  【至此,持续六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即将走向尾声】

  【与此同时,唐朝宫廷也发生了一场政变】

  【唐肃宗李亨病重,张皇后想废掉太子李豫】

  【没想到被大太监李辅国抢先一步,张皇后被李辅国乱棍打死】

  【唐肃宗李亨死后,李豫成功登基为帝,是为唐代宗】

  【公元762年,史朝义在洛阳郊外惨败,唐军再次收复洛阳】

  【失利后的史朝义众叛亲离,次年史朝义被迫自杀,首级被送往长安】

  【至此,安史之乱彻底平定】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在接下来的150年时间,朝廷不得不与藩镇共天下】

  “666,除了6我还能说什么?”

  “安禄山被儿子杀了,史思明也被儿子杀了,真是哄堂大孝,孝出强大!”

  “别忘了,安禄山和史思明可都是突厥人,没有一点儿道德礼法观念,弑父杀君根本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

  “楼上不说,我都忘了他俩都是突厥人了,唐朝任用外族我也是服了!”

首节上一节70/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