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75节

  汉朝。

  看到这里,满朝文武都被震惊的不轻。

  汉武帝摇了摇头说道。

  “作为皇帝,竟然出尔反尔,天幕说的不错,是李渊亲手把李世民和李建成最后的兄弟情义斩断了。”

  董仲舒说道:“君子当一诺千金,为君者更甚,李渊此举实在不妥,有失君子之道,有损君主之威。”

  唐朝。

  台下知道内幕的老臣一个个沉默不语,毕竟是皇帝的家事,即便他们这些老臣也不好妄议。

  而那些不知情的官员大多满脸惊愕,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涉及太子之位,先皇竟然说话不算数。

  作为读书人的文官,有些人原本心中对李世民杀兄篡位的事情有些不耻,如今听到此等内幕,不少人对李世民的成见也消散了许多。

  不少人心中暗道。

  “原来还有此等内幕,先皇出尔反尔,难怪陛下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原来如此,先皇竟然背弃承诺,陛下应当是太子之位。”

  “没想到能从天幕中得知此等惊天皇家秘事,我一定要守口如瓶,避免祸从口出。”

  明朝。

  朱元璋听到李渊出尔反尔的时候也被惊的不轻。

  “这,这真是史书记载吗?”

  一名文官站出来说道。

  “陛下,此事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两册《唐书》均有确切记载,二十四史不少书记都有记载,此事应该并非后人杜撰。”

  朱元璋感叹道:“都说君无戏言,没想到还有拿太子之位戏言,李世民造反不是没有理由的。”

  要知道从秦朝到明朝经历了无数王朝,皇帝一诺千金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入人心。

  就比如五代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皇帝石虎,他的儿子造反,他就下令满门抄斩。

  可是刚下令他就后悔了,他想保下自己最疼爱的孙子,结果群臣都坚决反对,最后石虎只能忍痛杀了小孙子。

  由此可见即便在是魏晋南北朝那个混乱的时期,即便是胡人建立的伪政权,只要你称帝,那么就得一言九鼎。

  可是,如今堂堂大唐王朝,唐朝的开国皇帝,竟然说话不算话,而且是太子之位这么重要承诺。

  这也难怪众人震惊不已。

  【李渊此举彻底让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反目成仇,还使得父子二人的感情产生了决裂】

  【要知道,感情一旦出现裂缝,如果双方都不作为,那么裂缝一定会越来越大,最后演变成因爱生恨】

  【随着李渊年龄的增长,朝中大权逐渐向太子手中转移】

  【再加上妃嫔们常年在李渊耳边吹枕边风,李世民在党派之争中越来越不占上风】

  【李渊也产生了将李世民放去洛阳的念头,让他死了争皇位的心,安心当秦王】

  【然而得知此事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却认为此举是放虎归山】

  【于是两人觉得先下手为强,势必要将李世民的命留在长安城内】

  【恰逢突厥屡犯边境,有人竟然劝李渊说:“突厥之所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是由于我们的人口与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毁长安,不在这里定都,那么胡人的侵犯便会自然平息下来了。”】

  【而李渊竟然同意了迁都的建议】

  “尼玛,李渊就是个昏君,没得洗!”

  “整个大唐有一大半儿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算什么?”

  “李渊唯一的作用就是在一开始起兵的时候有点儿作用。”

  “李渊就是个软骨头,刚起兵的时候遇到点儿挫折就想固守太原,之后明显偏袒太子,出尔反尔,被妃嫔左右选择,甚至害怕突厥想放弃首都,简直是软骨头软到家了!”

  “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就是个趁机自立为王的乱臣贼子,就算打下了大唐,也是如同宋钦宗、宋徽宗、朱祁镇一样的窝囊废。”

  汉朝。

  卫青忍不住唾弃道。

  “没想到后世竟然有这样的皇帝,害怕匈奴骚扰,竟然想要迁都!甚至焚毁都城!”

  “我观这李渊,天幕只提了寥寥数句,便能知晓李渊懦弱无能。”

  “如若不是开国之君,恐怕要如同叫门天子一样遗臭万年!”

  明朝。

  听到李渊想要迁都,避开突厥祸乱,朱元璋心中又联想到之前天幕夸奖自己儿子朱棣。

  朱棣也曾迁都,可是和李渊有着天差地别,李渊迁都是害怕突厥,而朱棣迁都却是为了亲自抵御外族。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升起一丝自豪感。

  

第125章 步步紧逼

  【李世民见李渊和太子等人竟然同意迁都,于是连忙上前极力阻止,言说,愿意亲自带兵平定突厥,这才让李渊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而李世民此举却被太子和后果妃嫔抓住把柄,经常在李渊耳边说李世民请兵出击突厥是假,趁机举兵谋反是真】

  【李渊带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儿子去围场狩猎】

  【太子故意交给李世民一匹烈马,李世民从马背上摔下数次不肯罢休】

  【旁人劝阻,李世民说道:太子打算借助这匹胡马害我,但人的生死自有命运决定,就凭他们能够伤害到我吗?】

  【此话传入李建成耳边,李建成乘机教唆与他偷情的嫔妃在李渊耳边诬陷李世民:“秦王自称:上天授命于我,正要让我去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死去呢!”】

  【李渊听后大怒,召见李世民当面质问,李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头,请求严肃查办,还自己清白】

  【适逢有人奏称突厥前来侵扰,李渊这才改变了生气的面容,转而劝勉李世民,让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李元吉为了表现自己,也为了能趁机杀掉李世民,所以也向李渊请求出征】

  【公元624年9月9日,李渊颁布诏书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在兰池为他们饯行】

  【每当发生敌情,李渊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但在战事平息以后,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却越发加重了】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李世民就纯纯大怨种打工人啊!”

  “我都怀疑李世民是不是捡来的了,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态度差距也太大了,李建成说什么就是什么啊?他可是造过反的!”

  “唯有这一点儿李渊像个皇帝,脸皮厚,翻脸比翻书还快!”

  “等一下,是我的关注点儿不对,还是你们的关注点儿不对,李建成和李渊的妃嫔偷情?”

  “这不很正常嘛,大惊小怪,这都是老李家的优良传统礼。”

  “没错,老李家的皇帝不都这样吗?不是惦记老爹的女人,就是惦记儿子的女人。”

  【某天,李建成深夜宴请李世民喝酒,并在暗中下毒,饮酒后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

  【李渊得此消息看望李世民,并责令李建成不许再与李世民深夜饮酒】

  【然后李渊又和李世民打起了感情牌,希望李世民回守洛阳,不要和李建成争夺皇位,闹得兄弟相残,李世民最终答应李渊回守洛阳】

  【李建成和李元吉听说要放李世民回洛阳坚决不同意,并联合后宫妃嫔和前朝大臣言说李世民回洛阳的隐患,最终李世民回洛阳一事只能半途终止】

  【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日夜不停地向李渊诬陷李世民,甚至请求李渊杀了李世民,李渊念在父子情谊,最终没有忍心痛下杀手】

  【随着太子和齐王步步紧逼,秦王府的幕僚属官人人忧虑,个个恐惧,不知所措,房玄龄和杜如晦共同提议让李世民先下手为强,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想要重金收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感恩李世民不杀之恩,器重之情,果断拒绝,并告知李世民】

  【李建成收买不成恼羞成怒,先派人刺杀尉迟敬德不成,后又让李元吉在李渊面前诬告尉迟敬德,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面力保尉迟敬德,才让他免于一死】

  【之后李元吉又诬告程咬金,李渊将他外放为康州刺史;收买段志玄,不成;最后又将目标放在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身上,使得二人被李渊斥逐】

  【至此,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几人】

  “可能只有在李世民快死的时候李渊才会想起这是自己儿子。”

  “李世民身边的人都挺忠心,竟然没有一个人被收买成功。”

  “开玩笑,李世民身边的重臣可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人,如果李世民不让他们失望,他们是不会背叛李世民的。”

  “太惨烈了,收买、刺杀、诬告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皇家的明争暗斗。”

  “我想知道,如果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放李世民回洛阳,那李世民会造反吗?”

  “那谁知道呢,可能不会吧,也可能会。”

  唐朝。

  李世民望着天幕出神。

  李世民在想,如果当时父亲真的放自己回洛阳了,那自己还会想着和大哥抢皇位吗?

  “如果是当时的李世民大概真的会安心当个秦王吧;可惜,如果重新让朕选择的话,朕会选择留在长安。”

  【公元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当权者更迭的前兆】

  【适逢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突入长城边塞,包围乌城】

  【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击突厥,想要趁机夺取李世民权柄】

  【由于太白金星一事,李渊对李世民怀疑更甚,于是答应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

  【李元吉趁机索要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以及秦琼等人,李渊答应下来】

  【李建成对李元吉言说,自己与李世民会在昆明池为他践行,李元吉可以趁机埋伏士兵在营帐中杀掉李世民与尉迟敬德等人】

  【岂料这话被身边的官员王听到,王是李世民收买的眼线,于是王便将李建成的计划告知李世民】

  【尉迟敬德几人听说后劝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以免出现不测】

  【而李世民却一直犹豫不决,他希望后发制人,兴有名之师】

  【尉迟敬德几人说道,自己为了活命,必然不肯跟随李元吉出征,不可能拱手任人宰割,如果李世民不先发制人,尉迟敬德几人只能逃窜荒野】

  【之后长孙无忌等人也跟着劝说,扬言如果李世民不先下手为强,他们只能离他而去】

  【在一众幕僚们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先发制人】

  

第126章 黄泥巴掉裤裆

  “如果不是尉迟恭等人逼李世民一把,说不定老师们就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谋杀了!”

  “尉迟敬德他们都快没命了,当然不可能等死了,只能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还好李世民有内应,不然肯定稀里糊涂的就死了。”

  “正常,双方身边都有间谍。”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

首节上一节75/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