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个短视频让老祖宗破防了 第78节

  【用朱东润先生的话来说,嘉靖皇帝就好比洞中的虎豹,发怒的时候就会从洞内跳出来,打死写獐猫鹿兔,打的厌倦了,便仍回洞内,继续过着他那优裕懒散的生活】

  【这次嘉靖皇帝一爪子拍死了小阁老,然后又一爪子拍死了严阁老,为隆庆皇帝扫清了障碍】

  【公元1562年,严嵩终于倒台了,而那个曾经令张居正无比失望的老师徐阶,竟然靠着其“内抱不群,外欲混迹,相机而动”的官场生存法则在和严嵩的斗争中摘到了胜利的果实】

  “啧啧啧,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

  “我还以为徐阶就是个千年王八呢,没想到还有反转。”

  “徐阶的不作为让我想起了一部小品。”

  “徐阶不是不作为,而是避其锋芒,韬光养晦。”

  “嘉靖皇帝确实厉害,即便多年不上朝,不处理朝政,甚至不见官员,但是其依旧把控着朝堂。”

  “嘉靖就好比公司的大股东,你经理再厉害,大老板让你滚蛋你就得滚蛋。”

  “可惜,万历不行,万历想效仿嘉靖,结果,唉!”

  “万历效仿什么嘉靖,他就是懒,就是SB!”

  

第130章 首辅张居正

  唐朝。

  李世民都忍不住激动的叫好。

  “好!这个徐阶是个为官的奇才!”

  一旁魏征并不认同徐阶的做法。

  “陛下,徐阶此人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事,并非贤臣良将。”

  “魏征说的虽然没错,但在当时的官场环境下,徐阶的做法才是最为妥当的。”

  “只有奸臣才会想着怎么快速攀升,才会想着怎么位居高位,为自己牟利,而贤臣应当为国为民,明哲保身,徐徐图之。”

  房玄龄开口道:“徐阶虽不一定为治世能臣,但一定是乱世忠良。”

  魏征不屑的摇摇头,显然并不十分认同徐阶的做法。

  “我并不认同陛下的观点,为臣者,当死而后已,怎可贪生怕死。”

  “天下贤臣辈出,前赴后继,总能扳倒奸臣,如大家都想徐阶这样明哲保身,那国家都被这些奸臣祸害完了!”

  李世民只是笑笑,并没有反驳什么,毕竟两人只是理念不同,并无对错之分。

  【公元1564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的侍讲侍读,任国子监司业期间让张居正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

  【公元1566年,嘉靖皇帝驾崩,之后徐阶起草遗诏,和张居正一起计划着一切】

  【在遗诏中,他们决心要扫清嘉靖一朝所有的弊政,斋醮、大兴土木、求珠宝玉石等一系列都用遗诏的名义停止】

  【还用遗诏把这些年被严嵩迫害,排除的官员都一概复官】

  【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进入内阁,位列内阁末尾】

  【而此时的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王朝就好比破烂的竹筒,仅靠缝缝补补是补不过来的,只有从根源上改变,才能让腐朽的大明朝活过来】

  【公元1568年,徐阶仅当了一年首辅,徐阶终因年迈致仕,而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

  【高拱是个控制欲极强,性格极其刚硬的人,最后竟逼得四位阁臣致仕】

  【而张居正一直都是个聪明人,在位高权重的高拱身边,他做出了当年和他师傅一样的选择:趴着】

  “内阁首辅拟定遗诏?内阁能拟订遗诏?遗诏不是皇帝写传位给谁吗?”

  “你那是清朝,除了清朝,其他朝代没有特殊情况都是传位给太子。”

  “不是,遗诏按理说是内阁大臣共同商议拟定的,写的都是皇帝一生的功过,皇帝做了什么错事,皇帝死后该怎么改,都是大臣写的。”

  “明白了,就是皇帝活着的时候,大臣不敢说什么,等皇帝死了就拼命指责皇帝,然后翻供一些冤假错案。”

  “徐阶真狗啊,按理说应该是内阁群臣一起商议拟定遗诏,结果徐阶一个人偷偷写了。”

  “卧槽,隆庆继位的时候,明朝这么乱的吗?我感觉比崇祯皇帝时候还乱!”

  “趴着,张居正深得徐阶真传。”

  “但不得不说,趴着虽然狗了些,但是十分有效。毕竟常言道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明朝。

  朱元璋沉默不语。

  视频仅仅几句话,朱元璋仿佛看到一个风雨飘摇,即将国破人亡的大明王朝。

  “如此局面,张居正到底是怎么做到让咱大明重新活过来的?”

  此刻朱元璋带入到隆庆时期,然后朱元璋发现,如果仅仅是自己一人,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

  【而张居正这种趴着的行为,也给了高拱一个错觉,他认为张居正是和自己一样志同道合的同僚】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两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且极其强势的人】

  【而上次重返京城的张居正已经明白,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必须站在权利的最顶端,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就如同需要云雨的蛟龙,探出头看了看干旱的四周,看了看自己干枯的鳞片,便又蛰伏进池塘的泥沼之中,静静等待下一场大雨的到来】

  【隆庆六年,即1572年,隆庆皇帝,明穆宗朱载崩,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继位】

  【高拱悲痛至极,在内阁喊了一嗓子:“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

  【高拱的意思是,十岁的小孩儿怎么治理天下】

  【可是张居正的盟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向万历生母李太后以及皇帝汇报时,这句话却变成了“十岁孩童,如何做人主”】

  【一个意思是如何治天下,一个意思是如何做皇帝,几字之差,意思可就全变了】

  【冯保污蔑高拱结交外藩,想要和霍光一样大逆不道,以臣子废皇帝】

  【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权力交接的时刻,敏感的李太后和年仅10岁的朱翊钧听到这话,瞬间大惊失色】

  【因为这一句话,一句污蔑,高拱彻底输了,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不久张居正当上了内阁首辅】

  【至此,隐忍多年的张居正终于可以一展抱负,肃清官场】

  “不是,就因为冯保一句污蔑的话,堂堂内阁首辅就这么没了?”

  “还真就因为冯保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却恰到好处,万历皇帝年刚继位,还仅10岁,朝堂权力更迭,所有人都神经都紧绷着,这一句话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主要还是因为高拱太硬了,不知变通,一点儿都不灵活,得罪了不少人。”

  “高拱可不是奸臣,也不是平庸之辈,他被称为赞为“经纶伟业”的“社稷名臣”或“事业光显”的“救时良相”,可见其评价之高。”

  “可惜,张居正和高拱理念不同,高拱是以一己之力扶将倾大厦,而张居正却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直接重铸大厦。”

  

第131章 硬续百年王朝命

  宋朝。

  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见天幕中意气风发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不免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再回首自己,虽贵为一朝宰相,可是自己的变法之举,却因为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打压。

  如今结合之前天幕对一些大宋皇帝的评价,王安石心中不免升起一丝疲惫感。

  “我大宋,该如何是好啊!”

  “难道真的要让天幕中展现的历史重现于我大宋吗?”

  【说到张居正的改革,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条鞭法’,而除了‘一条鞭法’还有什么呢】

  【其实张居正的改革可以总结为五大点:第一是考成法,就是对官员实行考核监督,明确职责,赏罚分明,严格执行,官职升降以业绩为核心】

  【别看说着容易,甚至现在别说官员了,就连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实行的考核制度】

  【可是,这种事在古代办起来却十分困难,尤其是明确职责,这大大学见了官员的权利,许多肥差官员都恨死张居正了】

  【第二是主张取财有制,用财有节。反对不顾人民的承受能力横征暴敛,削减宫中的一切无益之费】

  【包括但不限于御膳之用,上元节灯火、花灯费,停修宫殿,节俭后宫开支等等】

  【你说当皇帝是为了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嘛】

  【可是张居正这一手,虽然不至于让皇帝贫苦到普通百姓一样,但是绝对算不上奢侈,甚至一些地方富商都比皇帝奢侈,这长大后的万历皇帝能乐意吗?】

  【第三点,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

  【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

  【但从当时的角度看,清丈田亩能让朝廷精准的掌握全国土地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不久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创造了条件】

  “土地兼并,所有王朝的通病,如果不改变政体,土地兼并问题永远治标不治本。”

  “其实土地兼并不是问题,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就能解决,毕竟没有土地就不用交税,或少交税,就算是佃农也能活下去。”

  “张居正这一举措不仅得罪了所有官员,还得罪了皇帝和后宫的太后与妃嫔,难怪张居正不得善终。”

  “可惜啊,万历就他喵的是个昏君!明亡于万历真不是随便说的。”

  唐朝。

  李世民思考道:“摊丁入亩,摊丁入亩......”

  突然,魏征上前喊道:“陛下,摊丁入亩,简直是神策,我大唐当行此政令。”

  李世民听到魏征的话,脸都黑了。

  他当然知道这个政策是极好的,但是你也不能当着满朝文武说出来啊,这种事情难道不应该秘密商讨,然后一锤定音吗?

  魏征这么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朝中不少官员脸色都变了。

  摊丁入亩,损害的可是朝中大多数官员自身及其家族的利益啊。

  房玄龄拉了魏征一把说道:“此事当另论,怎可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魏征不屑道:“说出来又怎样,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不是百官的天下,难道他们还敢造反不成?”

  听到魏征这话,终于有官员忍不住站了出来,气急败坏道。

  “魏征,你虽谏官出身,但你不能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诽谤朝廷官员!”

  魏征斜了他一眼说道。

  “我有指名道姓吗?你跳出来干什么?难道你觉得摊丁入亩于国于民并非良策?”

  跳出来的官员被怼的哑口无言,难道他还能反驳说摊丁入亩并非良策不成?

  魏征见他迟迟不开口,嗤笑一声。

  “尸位素餐的跳梁小丑罢了。”

首节上一节78/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