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朕需要你们培植党羽,可若是做的太过,那你们也不怕吃撑了?”
听着太上皇的话元景勋贵不敢说话了,因为他们知道元景勋贵的强大程度,已经到了太上皇的忍耐极限。
他是需要一个强大到可以抗衡各方的元景勋贵,但也不想强大到超出掌控。
因为如果元景勋贵超出掌控的话,自己在的时候还好,等到自己没了那新皇必然会被元景勋贵控制。
所以这一次也算是一个机会,太上皇自己也可以光明正大的稍微削弱一下元景勋贵。
只能说太上皇本人是复杂的,他一心扶持元景勋贵限制乾元帝,给义忠亲王留班底。
可心中也担心元景勋贵太强大,最终会超出掌控。
或者说这皇帝其实都是这般的话,毕竟身为皇帝疑心多变乃是本能。
果不其然当天乾元帝回宫之后就去了一趟龙首宫,而后是带着笑容离去的。
龙首宫内在乾元帝离开之后,太上皇对着身边的夏守忠说道。
“你这老货说说,皇帝哪里来的这般气运,居然遇到了神将。”
他一开始也是不敢相信,可多方确认之后最终肯定,赵镇确实有超强大的武力,甚至可以一人敌万军。
如此离谱的强者居然被乾元帝招揽,这让太上皇有些忧心忡忡。
最终太上皇决定也拉拢赵镇,他跟贾家还是有一些关系的,贾代善曾经还是他的伴读呢。
若不是因为贾代善乃是荣国公府出身,他就是元景勋贵的领头人。
如果赵镇拉拢不了的话,那就只能想办法除掉了。
太上皇不能将赵镇这般危险的存在留给新皇。
虽然义忠亲王是他亲自培养的,可他不认为义忠亲王可以掌控赵镇。
须知他可是得知,赵镇就连乾元帝的面子都不给。
也就是乾元帝想能人想疯了,否则这般不服教化的臣子,就算是能力超凡也不应该留。
......
太上皇的想法赵镇并不知道,他正亲自护送贾探春等人回去荣国府呢。
行宫发生的事情她们估计要缓和很多天了,毕竟算是亲自经历了一次战场。
可是刚到荣国府,这宫中的圣旨居然就追过来了。
戴权满脸无奈。
“我的秦国公啊,老奴可是找你好找。”
戴权吐槽道,可话语间却是在拉拢关系显得亲近一些。
迎着贾母等人好奇的目光,戴权直接将圣旨塞给赵镇。
“陛下圣旨,封秦国公您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明日就上任!”
全场震撼的看向赵镇,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满朝唯一一个正一品的武将。
整个朝中实权正一品,只有左右丞相以及五军都督府大都督。
左右丞相两位,统管六部!
五军都督府则是掌管天下府兵,除了九边重镇之外,都可以任意调遣任命三品以下的官职!
权力之大甚至只在皇帝之下,所以一般时候都是皇帝兼任,只任命左右大都督。
第43章 大周第一武将,戴权的讨好!
可以说除了开国时期的时候,大周已经很久没有任命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了。
现如今赵镇不单单是坐上了那个位置,甚至还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
一时之间贾家所有人都是火热的看向赵镇。
哪怕是丞相都没有私自任命官员的权力,顶多就是跟吏部知会一声。
然后还要在规则允许范围之内,给予他人官职或者是提拔等等,若是太过分的话丞相也扛不住弹劾。
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就不同了,三品之下的武将是可以直接任命的,除了九边重镇的兵权插不上手,这天下各地的府兵可都是归于五军都督府管理。
大周的军队主要是分为边军,京营,以及府军等等。
御林军,以及皇城内的巡防营不算在其中。
边军是国之重器,哪怕是主将都是三年一换,因此不可能给人掌控。
开国勋贵之所以被皇室忌惮,便是因为他们在九边重镇的关系网很广。
京营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京营节度使乃是皇帝直接任命,天子脚下的官职就算是京营节度使也不好动手,顶破天就是安排一些百户之类的低级武将官职。
若是再高的话,很可能会引起皇室的不满。
毕竟这里可是神京城,手握几千兵马指不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就可以搞出一场清君侧来。
府军的话,则是指天下各地的守军。
以州府为单位,小州三千人,中州五千人,大洲一万人左右。
而大周皇朝有三百二十个州府,总兵马人数超过百万。
固然这些府兵里面,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可也是能够凑出几十万精锐的。
比如江南的江南大营,崖州的大周水师等等,这些都归属于府军行列,都是归于五军都督府管辖。
单单就是这些特殊部队,其人数就超过二十万之众了,可见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之大。
只要赵镇愿意,他甚至可以一句话就决定一个人的升迁。
贾母就是这么想的,贾家已经脱离权力中心多年,甚至家中实权官职最高的人居然只是区区五品的贾政。
如果赵镇愿意的话,他随时可以任命三品以下的武将官职,那可全部都是实权。
一个四品武将,基本上可以掌控一个大州的府兵了,而一个大州的府兵都是在万人之上。
手握上万兵马的高级武将,对于如今的贾家来说那也是足以让人垂涎心动的了。
戴权冷眼看着贾家众人的反应。
倒是能够理解他们这般激动,毕竟那可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啊!
整个大周皇朝就一个大都督,完全可以称之为武将第一人。
虽然京营节度使,禁军大统领在职权以及地位上也不低,可品级上差了很多啊!
京营节度使从一品,禁军大统领正二品!
唯独五军大都督乃是正一品的武将官职!
这年头都是讲究的宗亲,戴权也认为贾家的狗运好,出了贾探春这么一个姑娘,提前攀附上了秦国公。
尤其是戴权还知道赵镇的真实身份,更是感叹贾家的命好。
虽然不确定赵镇登基称帝之后,是否还会立贾探春为皇后。
可观赵镇的品行应当不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哪怕是当了皇帝之后有更多的考虑,但是保底给贾探春一个妃位还是没问题的。
“国公爷,圣旨奴婢也送到了,奴婢这就要回去给陛下回禀。”
“国公爷可有想带给陛下以及娘娘的话吗?”
戴权期待的问道,这才是乾元帝以及皇后关心的。
赵镇一愣,这年头宣读圣旨还有这流程?
“呃,那就劳烦你回去告诉陛下以及娘娘,多谢他们的厚爱,臣自当竭心尽力。”
戴权一阵失望,其实帝后想听的不过是一些问安的话。
但戴权不敢明言,当下恭敬的对赵镇行礼之后就带着小太监们离去了。
贾母疑惑至极的看着戴权的背影。
戴权虽然在皇宫中的地位不如太上皇身边的夏守忠,那也是皇帝跟前的大内总管。
朝中大佬见到了都要喊一声内相,可面对赵镇的时候就像是贾家那些奴仆面对她一样。
贾母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固然一位国公再厉害,可也不至于让皇帝跟前的红人这般表现吧?
她倒是不会想到,在戴权的心中他是乾元帝的奴仆,那也是赵镇的奴仆啊!
他还指望着赵镇登基称帝之后可以照顾自己,照顾自己的家族呢。
所以现在有机会不讨好,难道等人家登基称帝之后再来讨好吗?那时候想讨好的人可不止他一个了。
“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啊!”
贾政感叹的说道。
这个官职初代宁国公担任过。
大周刚立国的时候,宁荣二公可是太祖皇帝最亲近的生死兄弟,一个掌控五军都督府,一个掌控京营。
后来随着江山稳定,两人急流勇退自己退下。
还是太祖皇帝有情有义,认为不能苛待自己的兄弟,所以给初代宁国公保留了左都督的官职,初代荣国公继续担任京营节度使。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五军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就没有臣子可以担任了。
第一任初代宁国公贾演,第二任太上皇,第三任便是废太子了。
如今赵镇乃是第四任!
从中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宁国公之后这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给太子担任了。
太上皇还是太子的时候便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然后就是之前造反的太子。
如今可没有人发现这个奇点,赵镇一个外臣被封了这个官职,可谓是隐喻颇多。
这或许是乾元帝故意为之,不单单是给赵镇培植党羽的机会,甚至还想让赵镇的登基之路名正言顺一些。
倒是赵镇本人浑然不在意这官职,甚至还有一些嫌麻烦。
“把圣旨收下去吧。”
赵镇随手将圣旨递给一旁的丫鬟。
这一幕吓坏了在场不少人。
“哎哟,镇哥儿那可是圣旨,还是要恭敬一些将其供奉到秦国公府祠堂去。”
贾母无奈说道,心中满是羡慕,因为人家不在乎的东西可是贾家做梦都想拿回来的啊!
可如今的贾家别说五军都督府了,就算是京营节度使也没有资格拿回来,只能推动王子腾上任。
第44章 宴请开国勋贵,培植自己的党羽!
贾家众人都是期待的看着赵镇。
毕竟现在的赵镇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给他们搞一个四品武将官职,而且还是手握实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