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染长空 第102节

杜剑南把话筒放回卡扣,在阴暗的天色里不断四处张望。

然而很可惜,在空中依然没有发现一个疑是目标。

他抬手看了一眼腕表,已经是下午四点。

“杜老大,这几天真是出邪了,徐州那边天上地下打得一团麻,这里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2310的杨梦青忍不住抱怨:“真该和8大队换一换。”

“你以为自己是毛邦初,现在8大队都杀红了眼,我看毛邦初都撤不下他们。”

2309的陈盛馨抢麦插嘴说道:“现在这事儿基本都明了,华北的日军在拼命往南打,华东的想打长江一线,对淮河只是被动应付。”

“前面南岸有军队,好长!”

正在说‘被动应付’的陈盛馨,立即就被2307的陈怀民抢麦‘打脸’。

杜剑南闻言连忙朝着西南方向看去,远远看到一线漫长的队伍正行进在淮河的南岸。

并且还有十几辆卡车拉着火炮,在缓缓前进。

只是漫天的毛毛雨,看得不十分清晰。

他连忙打开左腰的望远镜,举着望去。

“日寇!”

杜剑南高兴的大叫起来,如同见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的欣喜。

——

驱逐机4大队自从3月3号下午转场宿州,前一段打得‘噼噼啪啪’的蚌埠战场,却是突然间极其诡异的一下子冷了下来。

包括前些天,整天在蚌埠一线中国陆军的头上飞来飞去。

壮着空中优势,用机枪不断扫射行军中的中国军队,那些日军陆航第1飞行团的川崎-95,中岛-95战斗机。

在这几天4大队反复的巡飞中,一架都没有遇到。

急了的毛瀛初,给毛邦初打电话,想和8大队进行一次轮换,不过被毛邦初骂了个狗血喷头。

今天天空多云转阴,一连捉了三四天兔子,连根兔子毛都没有找到的4大队。

干脆就宣布停飞了一天。

杜剑南上午和刘宗武商议了一下,想带三架战机,试训一下‘两机编队’。

刘宗武本来就头疼杜剑南和陈盛馨的两架e-16,在实战中该如何安排搭配。

而且杜剑南,陈盛馨,杨梦青三机一队,陈怀民又变成了单机。

刘宗武就欣然点头同意,说只要杜剑南能够说服毛瀛初,他这里没有任何问题。

毛瀛初那里也是当即痛快的点头。

从淞沪战争开始,中国空军各中队经常在战机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过短暂的两机单独编队。

一架长机,一架僚机。

不过反馈回来的效果都不是太好,而且三机编队是当今世界空战的主流。

航委因为宋秘书长的一句话,把杜剑南这个e-16不伦不类的强行编入23中队,刘宗武私下就抱怨过一次,说不知道该如何搭配协同。

现在杜剑南能主动的提出这个问题,在毛瀛初看来,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事情。

得到了毛瀛初和刘宗武的话,杜剑南就立即放手行动起来。

首先,他把从周家口军资库里面特意带过来,以前机械师从报废的霍克-3上面拆卸下的4个无线电对讲。

在宿州机场机械师的帮助下,装在了4架飞机上面。

战机上面装电台,以方便各机的联动协同,杜剑南一直认为这是基本必备的东西。

不过之前老毛子只在e-16上面,装过一些单向的无线电,因为质量实在太低劣,体积又大,都被飞行员私自拆卸下来。

后来再过来的e-16,直接提前就把无线电给全‘砍了’。

作为大队长的毛瀛初,中队长的刘宗武不点头说话,杜剑南也没法私自加装。

现在通过他们点头,作为23中队副队长的杜剑南,总算有权利对这4架战机进行加装无线电。

4机加装完无线电对讲系统以后,杜剑南就把陈盛馨,杨梦青,陈怀民三人叫到寝室。

拿着粉笔,在一块小黑板上面,讲述他的两机编队,以及四机配合的设想。

中午吃过午饭以后,4架飞机就起飞升空。

在周家口一带上空,进行一些基本的穿插演练。

不过除了在天上飞的4架战机,下面没有一个飞行员有这个仰望兴趣,都在各忙各的事情。

有些话,虽然大家看在同仁的面子上不好说。

可是都在心里面,对杜剑南多多少少都有些看法。

三机编队,这是世界空军的主流,你以为自己是谁?

在南昌打了一个单日王牌,得到了王牌第一这个头衔,又得了一个二级云麾勋章。

就不知道路怎么走了?

下午3点30分,降落歇息一段时间以后,加满了燃油的4架驱逐机再次升空。

这一次,他们将从宿州进行东南30度角的飞行,一路搜寻到达150千米远的洪泽湖上空。

然后沿着淮河向西逆飞,到达中日对峙线的凤阳地带。

首节上一节102/117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