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159节

“开玩笑呢你们?现在德国海军的交战距离有7到8千米远,如果对方对我方战舰实施夹击的话,他们怎么协调的?即使退一步讲,他们成功的实施了夹击,而且对方每支分舰队都很强的情况下,那么我想问一句,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撤退?在明知道交战情况极其糟糕的情况下还要死磕?”王子直接气笑了。

“我们用6个炮塔,但是最多只能发挥4个炮塔的火力,谁能告诉我,这个方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相对而言,伏尔铿的2号计划更靠谱一些,直接接见了美因茨级装甲巡洋舰的布局,侧弦在一定角度内8门主炮的火力。”王子说道。

“那您的意思是,您认为伏尔铿的2号方案有可取之处?”一直没说话的海因里希亲王试探性的问道。

“至少比1号方案要好。”王子说道。

“那么您看这样可以吗?伏尔铿造船厂的1号方案作废,2号方案通过预选。”海因里希亲王顺势说道。

“好的,可以!”王子心说这个以退为进的方案厉害啊!舍弃了一个必然会失败的方案,同时将另外一个方案送上去,这个丢卒保车的手段高明啊。但是王子也没多说什么,因为这个2号方案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初审就扔掉也不合适。毕竟人家就是按照美因茨的布局设计的。

“王子殿下,我仔细的看过巴伐利亚的设计,总体来说,这些设计从数据上来看非常不错,三联装炮塔、全新的三排锅炉布置、新的水下防御系统等等。非常有想法,也非常吸引人。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设计是不是太前卫一些了?尤其是三联装炮塔。这个难度有些大。”一旁的提尔皮茨也放下了手头的工作。

“是有一些前卫,也是存在一些风险,但是我们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如果战舰因为设计问题而无法达到预期标准的话,我们巴伐利亚可以进行赔偿或者免费进行改进,这个总可以了吧?而如果其它船厂的方案出现问题,他们能作出和我们一样的承诺吗?”王子反问道。

“但是这艘总排水量达到2.6万吨的战列舰还是大了一些。超出了我们大部分船厂的建造能力,我们总不能把全部订单都给布罗姆—福斯造船厂和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吧?”旁边的廖勒上将说道。

“奥,我明白了,原来你们考虑的是如何瓜分这个蛋糕,而不是考虑如何做好这个蛋糕啊!难道其它工厂存在硬件短板问题还是我们的错?竞标的目的何在?难道不是优取优?竞争才有效率,难道普鲁士的资本家们都将海军的建造计划看成了一次盛宴吗?巴伐利亚是不是应该排除在外?”王子气愤的说道!

“我不是这意思,王子殿下。扩建海军需要很多船厂,为了保证能建造足够的数量的战舰,我们必须考虑其它船厂的技术条件,您的战舰技术难度有些大,而且造价过于高昂,这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我们要的不是最先进的武器,而是最合适的武器。”海因里希亲王立即过来圆场。

“您看这样行不行?如果巴伐利亚能拿出3联装炮塔成品的话,那么所有的三联装炮塔计划都可以通过初审,如何?”提尔皮茨提出了一个折方案。

“新式战舰所有的双联装炮塔也都是新的,难道你们要求克虏伯现在就拿出新式双联装炮塔的样品吗?一样都是新炮塔,为何我们巴伐利亚需要现在就拿出样品?这不公平!”王子反驳道。

“半年之内如何?在战舰放下第一块龙骨之前,我们拿出所有子系统的样品!”王子说道。

“殿下,这个我们不能决定,只能交给德皇来决断。我们可以先搁置这个问题,讨论其它的问题。”一看局面要僵,双方决定先暂且搁置一下。缓和一下彼此的冲突。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

第383章 局面

“廖勒上将是他们的人,海因里希亲王是德皇的,目前态度不明朗,浑水摸鱼。提尔皮茨和波尔还算立,但是态度趋于保守。舍尔没有话语权!”鲁普雷希特在日记上这样写道。

“大意了。”王子长叹一声,他没想到自己已经连续主导两次德国海军扩军计划的情况下,在这一次最关键的扩军计划居然会遇到如此凶悍的阻击!普鲁士的资本家们联合海军部一同对王子的计划动手,这里面恐怕还有德皇的意思。看来,普鲁士高层对于自己的行动有很大的不满。

不过平心而论,这次威廉皇帝造船厂和他们背后的克虏伯工厂拿出的计划还真挺不错的,至少比历史上强很多。他们在战列舰上一共有两个比较不错的方案,分别是采用历史山凯撒号布局的3号方案和采用国王布局的4号方案!

3号方案,一共5座双联装主炮,其两座部署在船体部对角位置,在一定角度内可以对侧射击,船体尾部有呈背负放置的2个双联装炮塔。侧弦装甲厚度280mm,主装甲带高度4米。上部炮廊装甲150mm,首尾装甲100mm,炮塔正面装甲300mm,侧面150mm。后部200mm。炮座装甲300mm。

船体水平装甲由两层构成,一层厚度30mm的上装甲板和侧弦上部装甲相连,下面还有一层穹甲,水平部分30mm,侧弦部分50mm。采用蒸汽轮机和燃煤锅炉,最大出力3万马力,理论上航速在21节左右。总排水量在2.3万吨左右,可以看成一艘弱防护的凯撒级战列舰。4号方案就是5座双联装炮塔轴布置,其首尾各有2个双联装炮塔,间有一座双联炮塔,其它的属性几乎和3号方案一样。

而王子的战列舰方案呢?轴布置是必须的,三联装炮塔也是必须的,而且3个不正确,至少要4个!几乎就是一个后世奥匈帝国联合力量级的增强版!4座3联装12寸l45主炮。和14门6寸副炮。侧弦装甲带最大厚度280mm,倾斜12度。考虑到英国人悲催的引信技术和不稳定的装药,280mm倾斜装甲几乎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免疫历史上所有的英国穿甲弹了。上部装甲带也是150mm,首尾各100mm。这是为了免疫副炮攻击。

为了增强水平装甲,王子的战列舰彻底舍弃了穹甲,将重量节省下来增强水平防御,一层和主装甲带上部相连的90mm水平装甲足够免疫1战炮弹的水平打击。同时增强了水下防护系统,采用空仓—液舱—空仓的布局,纵深达到了3.5米到4米!最后一层空仓后部还有50mm的高强度钢板。对抗鱼雷和水雷问题不大,至于说水弹的话看情况。

如果只看表面火炮布局的话,巴伐利亚的方案并不比威廉皇家造船厂的方案更优秀,虽然前者比后者多了2门主炮,但是考虑到3联装炮塔比较复杂,火炮间距较小,齐射散步较大的弱点,论火力上未必比5座双联装的战舰好用。而且半齐射的协调上也是5座双联装更方便一些。最初的时候维托里奥伯爵也向王子提出过这个方案,但是随后让王子回绝了。

“德意志公海舰队的每一艘战舰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必须在建造的时候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的改进和升级,可以预见到的是,一旦日后我们和某个大国开战的话,对方将具备巨大的数量优势,而我们只有通过尽可能的提高质量才可以平衡掉对方的数量优势!“

“三联装12寸火炮的炮座足够大,所以我们日后可以为其换装双联14寸级别的火炮,经过短时间的改造后,我们就可以让这艘战舰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而采用10门12寸火炮的战舰是绝对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改进的。”王子当时这样说道。

没错,王子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自己的战舰将12寸主炮从头用到尾,作为穿越者,王子可是相当明白德国公海舰队1战时的情况!

首先,公海舰队面对庞大的英国舰队极度缺乏战舰!除了1914年刚开战,英国人将两艘战列巡洋舰派往南美劫杀斯佩伯爵,同时有数艘战舰在船务维护,造成的兵力真空之外,[即使那时候,皇家海军依然有一定数量优势,]其它时候英国皇家海军从舰队吨位和数量上都是稳压公海舰队!

而为了平衡英国皇家海军的巨大数量优势,以至于舍尔在日德兰海战被迫带上了多达两队的前无畏舰,前无畏舰航速本来就慢,再加上服役时间较长,速度就更慢了!11寸l40的火炮也只能说比烧火棍强一些。但是为何舍尔要带呢?原因很简单,舍不得40门11寸跑啊!顺风的时候可以壮壮声势,逆风的时候可以壁虎断尾……。

而事实证明,这些前无畏舰作用太小了,甚至有些拖累舰队行动。至于火力吗?呵呵,德国战巡上的11寸l50火炮也就可以勉强对付英国人防御最差的初代战巡。11寸l40火炮就更没用了!

而这个位面上,德国人可没有那么多前无畏可以调派,一战前德国人有20艘前无畏,而这个位面只有6艘!加上美因茨级装甲巡洋舰也不过10艘。考虑到这些战舰的退役和转售,这个数量可能更低。

所以,王子的意思很明白,数量不够,质量补!每一艘无畏舰都必须冲着精品去设计!能压制英国人的初代无畏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还要能上去刚某些超无畏!而要是面对那些超无畏的话,首先要确定的一点就是火力必须够用!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德国人的火炮威力够用吗?

答案很简单,显然不够用!拿骚的11寸l45和战巡的11寸l50火炮就不用说了,最多也就是对付英国人初代战巡的6寸装甲的水平,而且还必须是防火不够好的情况,而德国人的12寸炮表现也很一般,虽然在日德兰海战大显神威,但是打的也是防御较弱的战巡,同时英国人拙劣的防火也帮了大忙!纵观整个1战,德国人的12寸火炮就没取得过击穿9寸以上装甲的战绩!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384章 未雨绸缪 1

君不见,托马斯的4艘女王在整个公海舰队面前成功转进?要是排头的4艘国王能装备8门14寸级别火炮的话,女王说不定真能留下两艘!所以12寸炮的遗毒是必须清除的,上尽可能大的火炮才是政治正确!火炮口径第一,数量第二才是bb时代的王道![当然,前提是火炮数量能满足火控需要。]声望、反击之流的6门火炮布局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千万不要低估英国超无畏的装甲防护,有一种说法是英国超无畏的装甲是皮带甲,最厚300mm只有窄窄的一条,但实际上,英国人超无畏的装甲带高度不比德国人低的太多,下部延伸比德国战舰差点,水上部分差不多。300mm最厚的地方也不算太矮,整个主装甲带厚度大约高一层半甲板。就当3米5吧。

而且历史上,英国人在日德兰海战之后还是吸取了经验教训的,除了改了要命的防火之外,英国人还增加了穹甲的防护,如果王子没记错的话,穹甲侧面增加了2寸,水平增加了1寸,12寸炮弹即使从6寸上部装甲穿入恐怕也无法击穿核心舱!

而历史上英国人装备343mm重炮的超无畏有12艘之多!是1战前期当之无愧的主力!更别说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复仇级战列舰了,虽然英国人的炮弹烂,但是后期想要打穿对方的防御,靠12寸炮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综上所述,王子最终决定采用12门12寸炮的方案,完全是为了以后升级做准备,这个升级可能可能在站前完成,也可能在开战后不久完成,反正一定会做的!

而且即使撇开这一点不谈,从内部设计上,有后世经验的鲁普雷希特王子殿下搞出来的方案也比克虏伯的方案强很多!

首先从水下防护方面双方的差距就是巨大的,德国人采用的还是万年的空仓—液仓布局。这样的布局并不好,尤其是面对水下弹的时候问题很大,如果炮弹打穿空仓之后,在液仓爆炸,那么这完全就是一颗装药量较小的鱼雷!剧烈的压力会直接撕碎战舰水下最后一道防护,从而导致核心舱进水。

而且为了弥补弹药库处因为船体宽度问题导致的tds纵深偏小的问题,王子还专门加强了弹药库的水下防护,侧面水下部分的防护厚度是60mm高弹性钢,而底部为三层船底。

至于垂直防护,280mm倾斜12度的装甲比垂直不知道高哪去了,虽然不一定能扛住装了绿帽子的15寸炮弹,但是在12千米以外挡住所有1战英国主力舰炮的攻击还是没问题的!装甲带高度也有优势。而水平防护更是超越时代的杰作!90mm主水平装甲就问你怕不怕!这个厚度说用到2战那是吹牛,但是在20年代也绝对不弱了!

而在船型和动力方面,巴伐利亚的方案也是进行过深思熟虑的,这级战舰极大的优化了船型,船型更加修长,更利于高速。并且调整了战舰的螺旋桨轴之间的空间大小,避免相互干扰,同时放弃了德国战列舰3轴的布局,[后者会降低尾部的强度。]采用4轴布局。所以虽然动力上比威廉皇家造船厂的要差一些,但是航速上反而有一点优势。

总体来说,王子认为自己的战舰是超过威廉皇家造船厂一个时代的杰作!除了造价会比较高昂,目测在220万英镑左右之外,这简直就是一艘完美的初代无畏舰啊[这是1900年的报价,如果换成历史上国王开工时的报价的话,可能会高一些。]而同时期威廉皇家造船厂的报价大约为210万英镑。对方有一定优势啊!

战列舰方案大家是这样,战列巡洋舰方案区别也类似[历史上德国人开始是称呼起为大型巡洋舰,这两个称谓指的是同一种战舰]威廉皇家造船厂采用的计划是几乎维持了原有的设计,不过是削弱了装甲,增加了动力,火力上据说依然采用5炮塔布局,只不过火炮换成新式11寸炮,这让王子感到相当不爽!对于这个计划,他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如果战列巡洋舰方案采用11寸炮的话,那么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没有见到详细的数据,王子不好做决定,但是下意识的,他认为这是一个打破现在僵局的机会!

而巴伐利亚是这样做的。去掉后面的3号炮塔,拉长动力舱,再修一下船体就成了巴伐利亚方面的战巡计划,不过船体总长度达到了195米。额定最大输出功率5.4万马力。[注意这是额定,并不是实际,一战战列巡洋舰的“超频”还是很猛的]估测实际最大输出有7万马力左右,航速到26节以上问题不大。

而在造价方面,双方的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的造价相差不多,这还没有像历史上那要到了后期,双方bc都冲着28节彪速度,所以因为动力剧增而造成的造价成本上升的现象并不明显。

动力增加不仅仅是锅炉和轮机需要花钱,动力舱过大,会导致装甲带被拉长,从而增加防御造价,最终让整艘战舰的造价大幅增长,历史上开始的时候德国人的初代战巡,诸如冯德坦恩和毛奇的造价并不比拿骚和赫尔戈兰贵,甚至还便宜一些。

而到了后期,德国1战战列舰的骄傲—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造价也不过250万英镑左右,而同时期同级别的兴登堡级战列舰的造价居然到了300万英镑左右。装甲重量并不比巴伐利亚少太多,但是因为装甲盒长度有点大,防御水平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而武器更是差了2个级别,8门15寸炮对8门12寸炮,这个没法忍啊!

除了巴伐利亚和威廉皇家造船厂提出的方案3个方案之外,还有几个方案,其一个方案是腓特烈级的简单扩大版,增加一个双联装炮塔。排水量在1.8万吨左右,造价只有180万。防御也增强的有限,所以这个方案因为太过弱小而被落选。

首节上一节159/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