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111节

现在,那些平坦复杂,不断坍塌的废墟阵地,扭曲缭绕的战壕交通壕,居然活生生吞噬了他四百多名最精锐的皇国精英!

他晕了过去。

身边的作战参谋立刻让卫兵照顾小松大队长,自己接替了指挥任务。

更加年轻,刚从军校毕业没多久的作战参谋,不过是中尉军衔,特殊的参谋身份,让他能染指指挥权。

再一次用炮火洗地,将全部炮弹都打光,将敌人的阵地炸成一片废墟,作战参谋小野藤中尉才亲自挥舞着军刀,“杀给给!”

他发起了全面进攻,剩余的两个中队步兵和大队部的警卫官兵,全面出动。

所有日军也杀红了眼,两个中队被人家轻易消灭,许多日军被激怒,悲愤不已,决心为战友报仇。

五百人左右的大规模营级进攻开始了。

潮水一样的鬼子按照经典的冲锋战术,一个班级一个大组,三个人一小组,互相配合,交替冲锋射击掩护。

在野王城的城墙上,张锐进城的军民都被鬼子磅礴的气势震慑了,发出一阵阵惊呼。

一大片土黄色的灰尘,席卷而来!

日军重机枪和机关炮,继续对着前面,尤其是城墙上的据点进行扫射压制。

张锐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以后,握紧拳头,“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阵地上,继续沉默,城墙上的射击孔,也沉默,静静地等待着鬼子的到来。

鬼子洪水一样漫过前沿阵地,蔓过一道道战壕,交通壕,疯狂向前突击。

为了保证安全,鬼子采取了新的战术,一部分部队超前冲锋,一部分朝朝战壕和交通壕进行预防性攻击,大量的手雷都投掷下来,几乎将冲锋路上的壕沟都炸一遍!

一些隐藏在这里的张锐官兵被瞬间炸成了碎片。

不过,这里隐藏的人极少,多数人都隐蔽到了坑道中。

封闭了坑道!

张锐知道,经过这么久,鬼子肯定知道自己坑道的秘密,但是,在大规模战斗中,鬼子还会那么耐心地观察坑道?

坑道所有洞口都封闭着,只有少数竹管往外面穿出去,透漏一些空气光线,可以倾听敌人的动静。

等日军进入到阵地中部区域,靠近城墙护城河的地段,一些张锐部队出来,用机枪手榴弹和鬼子战斗,迟滞敌人的进攻。

此时,城墙上下的火力点突然一起射击。

在不射击都没有意思了。

在城墙下面掏出来的机枪火力点,威力最大,平射的时候,狂暴的金属射流直接倾注到鬼子的人群上了。

鬼子一哄而上,也是张锐预料到的。

之前,之所以设计了两次阵地伏击,是因为知道鬼子的尿性。

鬼子打仗,炮火洗地以后,向来会派遣尖兵试探,然后是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典型的添灯油战术。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正常的,那时候的武器装备性能特点决定的。

密集攻击会引起对手速射武器的疯狂杀伤,鬼子兵力向来较少,又自信炮火洗地的威力,所以,形成了经典的战术。

如果鬼子上来就有一千多人猛冲猛打,张锐设计的阵地袭击战术,绝不会这么从容,效果巨大。

五百多人,最后的疯狂!

张锐冷笑一声。

第102章 屠杀小鬼子

县城城墙上下的部队有一个连左右,分派部分监控其他地区,这里真正能打的有九十余人,加上配属协助的老百姓,人头能有二百多人。

机枪八挺,枪械一百多支,射击起来,威力不小。

为了重创敌人,阻滞敌人,城墙上的炮兵将迫击炮弹疯狂发射出去,砸进鬼子的队伍里。

他们的任务是杀伤鬼子,迟滞敌人,吸引敌人!

除了地平面高度的城墙内置射击孔里的机枪,其他火力都瞄准鬼子部队的前面和中间位置,决不能射击后面。

这是规定,为了避免误伤自己人。

因为张锐隐蔽在阵地上的人员,即将从鬼子身后发起突击。

鬼子没想到城墙上的火力这么凶猛,八挺捷克式轻机枪和重机枪组成的火网弹幕,一遍遍将冲锋中的日军扫荡,不管鬼子如何分散,如何配合默契,这么密集的金属射流,疯狂地左摇摆,切割,还是将鬼子打得鸡飞狗跳,死伤遍地。

正在疯狂冲锋中的鬼子,也不得不停下来,匍匐阵地上,或者跳进废墟地战壕里,交通壕内。

鬼子也疯狂还击,单发步枪也能形成快速的射击弹***确击中城墙上下的守军官兵。

双方在激战,呼喊声,惨叫声,枪声,炮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响成一片。

鬼子不断扑倒,抽搐,翻滚,城墙上的军民也不断死伤。

士兵牺牲了,身后的百姓马上顶上去,拿起枪杆子,朝外面射击。

基本上,不要求你瞄准,只要能将子弹打出去,就是一个好士兵。

城墙上的守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城墙上鲜血和脑浆炸裂,喷溅在城墙砖石上,怵目惊心。

不过,他们的弹雨将更多的日军打成了血肉模糊的尸体。

守军的密集火力,日军的精湛射击术,各种工事的优劣,让他们暂时对峙胶着。

张锐等人在防空洞指挥所里,吹响了冲锋号。

好几个地方的冲锋号先后响起,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首节上一节111/8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