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209节

中根大佐大惊,立刻让参谋用电报跟会埠的日军留守部队联系。

为了彻底在罗坊镇子复仇,他不仅抽光了能够抽掉的右翼支队的兵力,还将师团后方基地辎重兵都抽掉了许多,那里留守的兵力只有区区一个中队!

一个县城,需要多少兵力?

中国人敢于攻击会埠吗?

他焦急地在旁边等候,催促电台兵立刻联系上。

“报告大佐,会埠遭到支那军队攻击,敌人炮火非常猛烈,我军死伤惨重,城门被突破!”会埠日军的电报哀叹。

中根大佐大惊:“原来支那人用了调虎离山之际,避实击虚,偷袭了我们的背后要地!快,撤退,撤退,回援会埠!”

日军立刻慌慌张张地返回,跳上卡车,催动战马,主要步兵急行军跑步。

消息传到日军重炮部队,部队长马上让人将大炮整理好,装上卡车或者特殊的大车,让挽马和卡车开动,在三个中队重兵的保护下,向会埠突击。

张锐部队,真的正在会埠!

他们知道鬼子必然重兵报复罗坊镇,将主力隐蔽,傍晚时分,朝会埠运动,尤其是卡车部队,运载两个连的精锐部队,向会埠前进了。

全盘计划,都是张锐指定的,黄参谋长和刘传松团长言听计从。

黄参谋长带领五百余人,已经拦截在会埠和罗坊镇之间的道路上,黑暗中,官兵努力挖掘战壕,按照张锐的要求,挖掘了三道防线,加强纵深。

挖掘的时候,注意隐蔽,在道路的两边。

道路也被掐断,中间挖成很深的河沟,里面引进路边的水流。

刘传松团长,带领八百余人,埋伏在另一个地方,等到着鬼子的到来。

他等待的是鬼子的重炮部队。

本来,两军都在一起,插到敌人后方,等待消息,当日军开始反复攻击罗坊镇的时候,他们经过观察,已经确认了敌人的位置。

敌人的步兵主力在罗坊镇周围,敌人的重炮部队在东南一千五百多米的地方,从大炮轰鸣的声音,炮口的闪光,可以推测鬼子炮火的数量和类型。

按照黄参谋长的意思,是要全军偷袭敌人的重炮部队的,被张锐否决了。

因为上一次,就是日军的炮兵遭到袭击,被彻底夺取,鬼子失去炮火优势,才全军溃败的,这一次,鬼子一定加强炮兵防御,调集足够多的步兵,一旦中国军队偷袭,可惜吃亏的是我们自己,会被鬼子步兵逆袭,重创。

所以,张锐安排三路出击。

黄参谋长的部队,袭击敌人步兵主力,目标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迟滞敌人,把敌人的步兵主力黏住就可以了。

当然,他的五百多兵力,也无法彻底消灭鬼子,鬼子的数量必然众多,他不被敌人消灭,能坚持下来就不错了。

刘传松团长的八百多人,才是主力,要彻底消灭敌人的重炮兵集团,是很不容易的。

张锐本想增加他的兵力,无奈,整个部队就这么多了!

战斗开始以后,两支负责打援的主力部队,要根据敌人的动向,随时做出调整。

张锐的部队,兵力不多,加上他自己的亲信部队,还不到三百人。

张锐也想过,集中兵力,全歼敌人的步兵主力,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在现有的武器装备下,要全歼敌人的步兵,必须有足够多的兵力。

兵力不足,张锐的重点就放在炮兵上。

攻克会埠,取得敌人的大批弹药,增援步兵,痛歼敌人!

还有,敌人的炮兵必须消灭,所以,张锐采用了最为危险,最有挑战性的三管齐下的方针。

罗坊镇大捷,让张锐的指挥富有说服力,黄参谋长和刘传松团长说服了部下军官,执行了命令。

张锐这边,在罗坊镇最密集的步兵射击声开始以后,他稍等片刻,也开始了。

第190章 轻取会埠城

黑暗中,他们用卡车部队,将一门九二式步兵直瞄炮和几门战防炮,山炮,都运输到了会埠城南边。

因为这里有鬼子的部队经过,鬼子的中央军群主力,从这里南下,分割包围中国的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希望围歼中国部队一部分。

这里不断有鬼子部队往来,当张锐部队全服日式武装,二十几辆卡车前进的时候,鬼子看见了,也没有多问。

扎在会埠的城外,由张锐亲自矫正,因为鬼子部队不断从那里经过,有很多灯光,也有探照灯。

张锐的炮火,都在卡车上,不许卸下来,作为自行火炮使用!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可以快速进退。

一些卡车开进道路边缘的旷野里。炮兵嘛,必须分散的。

“开炮!”张锐一声令下,九二步兵炮率先怒吼一声,轰出一发炮弹。

直瞄的炮弹,直接飞过去,击中了会埠城的南门城门,将那里正在运动进出的鬼子部队和警戒人远,炸了了四脚朝天!

剧烈的爆炸,刺眼的火光,也让其他炮兵看清楚了目标。

此时,他们的两个连步兵,已经有一个半连进抵城下。张锐是等待他们用手电筒的摇晃信号来确定的。

山炮,战防炮,机关炮,对着城墙和街道里反复射击,不管准不准,反正轰过去就是了。

夜晚的会埠城,日军一个中队士兵在城墙上和街道上巡逻,一个日军大尉负责防御,城内有大批运输到这里,即将赶赴前线的物资。弹药是最大最重要的。

听着罗坊镇那边的炮声和飞机的轰炸,这里的鬼子兴奋得不得了。骂骂咧咧歪歪唧唧地议论着,叫嚣着。

第一炮,将鬼子彻底炸懵了。

“哪里有声音?”

“怎么有炮?”

“不会吧?”

首节上一节209/81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