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8节

此时,那个想要祸害杨红玉的鬼子士官立刻翻滚,抱住杨红玉,把她当成了挡箭牌,然后掏手枪。

马背上挥舞军刀的鬼子,已经毫不犹豫地将军刀朝着张锐的方向投掷过来,这家伙明显训练过,投掷的手法很技巧,跟张锐一样,打着旋转,闪烁着雪白的弧光,发出隐隐的声音,朝张锐劈杀。

投出以后,鬼子马上将马背上的步枪摘下来。

张锐岂能给他机会?立刻一个三连点射。

这时,张锐是匍匐在地上瞄准的,这么区区一百多米距离要是再打不准的话,现代特种兵王的脸面可是丢到姥姥家了!

鬼子的脑袋被击穿,一颗子弹穿透了头盔,钻进鬼子脑袋里,因为受阻严重,迟钝和低速的子弹反而更具有破坏力,将鬼子的脑袋掀了。

剩下一个鬼子了。

那鬼子士官已经拔枪在手,朝着张锐射击。

手枪的有效射程虽然只有五十米左右,可是,标尺射程能打得远一些,鬼子军官是吓阻张锐,一面挟持着杨红玉,一面朝那边翻滚,想探到一个鬼子失落的步枪。

鬼子很机灵,时刻将杨红玉挡在前面,杨红玉呢,估计被鬼子吓晕了,都忘记了反抗,而且,好像裤带被拽开了吧?双手紧紧地捂着裤腰,任凭鬼子抓着当肉之盾。

张锐冲过去换上步枪,瞄准鬼子士官,当鬼子探手抓到了步枪的瞬间,身体和杨红玉拉开了较大距离,袒出较多的部分,被张锐立刻瞄准,叭一枪,击中了鼻子。

鬼子立刻触电一样朝后面倒去,大盖是神经反射弧的原因,抓住的步枪没有丢,反而紧紧地带着。

不死也要丧失战斗力了!

张锐不再管他,大声呼喊:“快起来,上马,准备跑。”

他冲进柏树林,将弹药箱敞开抓上一把弹夹,冲向一个砖丘墓,站在上面,居高临下,观察鬼子的动向。

五个鬼子骑兵冲过来了。

张锐立刻用右手大拇指比在眼前,测距,然后默想一下,端起来机枪,对准那边鬼子扫射起来。

鬼子骑兵冲锋,间距很大,不可能集火射击,取得多大战果,所以,张锐是朝着一个鬼子扫射的,

一个,两个,张锐先后将两个鬼子扫落马下,马匹和人一起被密集的弹雨扫得跳到空中,又跌倒地上,在地上妖娆地翻滚。

其他三个鬼子骑兵大惊,立刻跳下马,匍匐地上,用步枪射击。

张锐还想扩大战果,一颗鬼子的子弹飞来,叭一声,将他帽子都打飞了。

张锐吓了一跳,腿肚子都抽筋。

兵王也是人,不能不怕死。

不仅如此,他正想更换地方扫射,机枪卡壳了!

第7章 这个姑爷当定了

鬼子的歪把子机枪质量性能不是太好,容易卡壳,需要副射手用小油壶添加东西润滑,现在,张锐一个,无法正常保障。

丢掉机枪,张锐从砖丘墓上跳下来,返回来,提溜着步枪冲向那边的马匹。

杨斌等人,正在疯狂报复,用鬼子的军刀将鬼子跺了一遍又一遍,一遍跺一遍大喊大叫,好像魔怔一样。

张锐过去,“快走,上马逃跑,小鬼子来了,谁也跑不了!”

杨斌等人这才丢掉军刀和步枪的枪刺,朝马匹冲去。

他们的马匹,鬼子的马匹,都在。

张锐喊:“拿走鬼子的步枪和军刀,还有身上的子弹!不带枪会被鬼子追死的!”

杨斌等人又跑回来拿鬼子遗失的步枪,军刀,子弹盒子等,对了,张锐顺便将那个鬼子士官胸前的望远镜摘走了,好东西啊。

上马以后,杨斌朝着西面就跑。

张锐立刻大喊:“找死呀你?往东南方向!”

杨斌一愣:“为什么?”

张锐说:“往西面让鬼子看着你打当活靶子,西北边的跑前头截你当俘虏?”

杨斌,彪子,杨红玉都傻傻的,“那往哪里跑?”

张锐不再说第二遍,自己纵马冲出去。

“喂,喂,等等,大哥,不,兄弟,那边的机枪和弹药,小钢炮怎么不要了?”杨斌在后面追着说。

张锐回头:“喂,对了,那边不是还有一骡车的大洋和布匹呢,还有半牛车的铁棍山药呢,是不是?”

彪子大惊:“对呀,对,快去整回来。”

张锐扑哧一声:“想死的自己去,想活的跟我溜!”

张锐跑出去,看到杨斌等四个人犹豫了一下,都跟着他跑。

张锐对这一带的地形……熟悉又很新鲜,那是奇妙的感觉,冲出一千多米,看到县城了,也看到一些鬼子了,张锐才带着大家向西边折返,然后一路狂奔回到二十多里外的清风寨。

跑到寨子边,张锐腿上,脊背上失血过多,头晕脑胀,从马背上摔下来,昏死过去。

等苏醒以后,张锐发现……尼玛,又被捆绑住了!

不过,换了地方,以前是肮脏的猪圈,现在是干干净净的屋子,床铺也挺干净的,就是双手在后面捆着,脚踝也捆着灰白的麻绳。

感觉受伤的地方还是麻辣辣地痛,可是身上干干净净,换了衣裳。

一个神态和蔼的老妈子马上惊喜地对外面喊:“哎吆,小八路醒了,赶紧跟老爷说!”

一会儿,就有一群人涌过来,听脚步声超过三十个,很快,又走了不少,最后,通过糊着黑黄毛纸的木格子窗户漏洞可以看到,有人背枪在外面警戒。

“老爷!”老妈子赶紧低头鞠躬。

进来了几个人,为首的四十多岁的肥壮汉子,狗皮帽子,灰白棉袄,显得有些臃肿,腰间挎驳壳枪,下巴青色胡茬,眼神很凶。

这是清风寨的寨主,号称小花荣的土匪头子,杨斌和杨红玉的爹,杨荣祖。

首节上一节8/81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