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82节

平原上的伏击战,是最难的,尤其是大量新兵蛋子和百姓参与的情况下。

张锐看着鬼子加快速度,朝着孟城的方向猴急猴急的冲去,终于幸福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成功了。”

他的助手,一个老兵竖着大拇指:“司令神机妙算啊。要我们,打破脑袋都想不到这么老辣阴险的招数!”

张锐嘿嘿一笑,“走吧,咱们一会儿要收缴战利品。”

吹响尖利的口哨,还有一种随身携带的竹子做的哨子,互相联系,六个特种部队的老兵聚合在一起。

牺牲一个兵,受伤一个兵,张锐被打死了一匹马,损失还是挺大的。

不过,他们干掉了好几个鬼子,赚了。

他们迅速朝着鬼子后尾追杀。

很快,鬼子到了伏击圈内。

因为望远镜可以看清楚包围圈儿的部队,看到城内的战斗,日军加紧行军,不再担忧敌人的伏击。

因为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地带,望远镜里,全是小小的村庄,平整的小麦田,这种情况下埋伏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埋伏者很少地利优势,日军自持有优越的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火力,精湛的38大盖的射击能力,丝毫不怀疑这边有埋伏,而且,就算有埋伏,也不怕。

对于中国部队的战斗力,他们是熟悉的。

因为松树岭战斗,加藤联队陷入苦战,被斩为两端,所以,觉得中国部队的精锐都在松树岭,在孟城一带的敌人,不过是乌合之众。

敌人因为加快速度,尖兵和主力的距离不远,正在行进中,突然,正面埋伏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掷弹筒部队,开始射击。

一时间,枪炮齐鸣,冰雹一样砸向鬼子。

鬼子在乡间官道上是一字长蛇阵,尖兵和伏击者相距三十多米,伏兵才突然去掉头上戴的草帽,露出武器射击。

这样,伏兵距离敌人主力一百多米。

重机枪恐怖地咆哮着,一条疯狂地金属射流朝着道路扭转,扫射,好像一把锋利的剃刀,将路上的鬼子切割。

几门迫击炮和疯狂地填塞炮弹,吞吐炮弹,路上已经标定了参照物,设计了各种射击诸元,之前反复确定,此时射击,根本不需要另外标定和试射,直接猛轰。

缴获鬼子的掷弹筒,也将全部流弹朝鬼子砸过去。嗖嗖嗖嗖。

几秒钟之内,这些子弹和炮弹就将鬼子的队伍打乱,一条长蛇阵被炸成了东扭西拐的散兵。

鬼子很老练,遭遇这样揪头发扇耳光式样的暴打,丝毫不乱,看起来的混乱,也是迅速散开,成为散兵状态。

鬼子马上射击,匍匐在地上,或者寻找水沟。

即便这样,在十几秒钟的时间里,鬼子也丢下三十多具尸体,十几个伤员,一个步兵小队的战斗力瞬间报销。

张锐的伏兵,经过野王之战,孟城之战,斗志和士气都被激发出来,气势汹汹的,又是伏击战,武器贼好,丝毫不输于鬼子,所以,信心满满,气壮山河。

但是,他们是不许喊话,不许站起来射击的,张锐对部队有严格的战术规定,谁违反了,严厉惩罚。

理性,冷静,冷酷,伏击部队用最凶猛的火力攻击敌人。

敌人躲起来也没有,迫击炮是曲射的,雪花盖顶,砸砸砸砸!

二百多鬼子,能迅速干掉五十多人,相当不错了。

打了半分钟以后,炮兵突然停止射击,重机枪也不吭声了,整个伏击阵地陷入了死寂之中。

为毛?节省弹药啊。

后续的三十多秒钟,伏击部队的战果寥寥无几。

鬼子太狡猾了,四散反击,巧妙依托地形,重机枪和迫击炮打蚊子,效果极差。

这期间,鬼子已经本能地分出两支部队,左右包抄,迂回!

这边的两翼部队人数是集中的,鬼子形成了两个拳头,要打人了。

张锐这边,在鬼子侧后埋伏的部队,刚才一直不动,为的就是等待时机。

因为距离较近,担心伏击部队正面的火力,特别是重机枪会误伤自己人,标定的射界较小。

正面枪弹的沉寂,也是启动背后袭击的命令。

他们用十几挺轻机枪,步枪,瞄准了敌人。

轻机枪重点瞄准鬼子的两翼密集小分队。

突然之间,密集的枪声发作了。

鬼子主力分散两翼,正在疾驰迂回呢,突然听到背后的枪声,知道不妙,赶紧趴下,已经迟了。

金属射流好像玄幻的刀刃一样,将鬼子的血肉之躯反复切割,横扫,一个个,一群群的鬼子被疯狂的子弹切成残缺的血肉。

步兵也瞄准射击。

他们看得清清楚楚,鬼子士兵趴在地上,撅着肥美的小屁屁正射击呢。

这时候,步兵是站起来的,形成一定清晰的观察射角,瞄准,射击,再射击。

几秒钟的时间,鬼子遭受残酷的打击,损失极其惨烈。

两翼集中的各有二十多人,几乎全部被机枪扫光,中间的伏兵,也被机枪扫射,步枪精确射击,八十多名鬼子被射杀,加上第一轮的死伤,已经超过半数。

第75章 新的伏击圈

鬼子不得已,转身对抗。

侧后的伏兵继续射击,保持机枪的射速,压制着敌人。

正面伏击的部队,也再次开打,用炮弹猛轰敌人。

硝烟弥漫,似然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我军的视界,更多的是震撼了鬼子,打击了敌人的斗志,摧残了鬼子的精神。

鬼子一个中队有二百人左右,具体数目多少不等,最多可能有二百五十人呢。

首节上一节82/8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