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585节

  郑国,只是一个牺牲品,如同熬过最后寒冬的柴。

  墨家需要它燃烧,但现在已经没有用了。

  墨家不会为郑国真的去履行“非攻”和“扶弱”之义,因为适不是非攻立国干涉平衡派的,而是统一战争利天下派的,现在这一派掌权。

  非攻立国派即便没有掌权,在泗上以及天下仍旧有不少的信众和倾向于他们的士人。

  要用郑国毁掉如今强大后逐渐觉得是束缚的“非攻”这个缠绕在墨家身上的荆条,也要用郑国的毁灭来彻底瓦解非攻立国幻想干涉平衡派,使得泗上真正的同义。

  郑国的灭亡,意味着非攻之义在中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剩下楚、齐、魏、韩的中原,刨除非攻同盟的墨家势力圈,除了不义之战外没有其余形式的战争了。

  郑国的灭亡,意味着墨家的第三次弭兵会盟的幻想彻底终结、意味着非攻扶弱转化为一天下而止战的道义将成为最后的唯一的正义的选择。

  在一天下以止战的正义之下,为何而一天下将是下一步墨家所要挥舞的旗帜。

  是为了强国?是为了君王之利?是为了所谓荣耀?是为了所谓功勋?

  还是因为旧时代腐朽罪恶,推翻旧的一切而去一天下以利万民?

  郑国的事,就是五年前菏泽会盟适讲的那些话的延续:五年前的会盟,适绝口不提非攻弭兵之事,却也没有直接大肆宣扬不再非攻,依旧用非攻和平兼爱之类的道义,拴着许多泗上之外墨家的同情者,维系着泗上内部的平衡。

  随着中原诸国的大战不可避免,判断战争正义与否的非攻落幕,迎来的将是利天下与害天下的评判,战争也只剩下害天下还是利天下亦或是狗咬狗的评价。

  信中肯定保持自主,和郑国贵族有限合作,这就是旧的非攻之义再不启用的宣言。

  信中赞扬以民众为本,守城是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使得民众得利,这是墨家开始正式启用利天下害天下道义为最高评判的宣言。

  发动民众,激发启蒙和觉醒,但不要在魏楚韩以及郑国贵族的夹击下起义,这是为了保留火种留以后用。

  可是,火种是有年限的,如果在火种熄灭之前不用,那么还不如现在就点燃这颗火种引发大火,照亮别处,或许便有一两颗火星飞到别处。

  既然要保留,那么便证明最多十年,在泗上燃起的大火将要烧到新郑,否则又何必保留?

  信上满满都是赞誉表扬之辞,但却绝口不提泗上会全力出兵这种最关键的内容,而是谆谆告诫,楚国出兵干涉的话,郑国贵族会找个新爹,不要贸然发动反对贵族的起义。

  这些话已经足够新郑的墨家负责人看明白,也足够让他明白适希望他干什么。

  新郑迟早要陷落,新郑民众的诉求迟早要被毁灭和不承认,所以趁着这个机会,用更快更猛烈的姿态,将全力守城变为全力宣扬墨家的道义、组织民众、启发民众。

  这是绝佳的机会,郑国的贵族需要强民以守城,楚国还未出兵,郑国贵族为了守住城邑会容忍许多之前不可能容忍的事。

  一旦楚国出兵、一旦魏韩楚围绕着郑国展开最后的协商,那么这个机会就会错过,那些现在悔过并且表示将来一定会履行契约的贵族便会翻脸:魏韩赢了,那么魏韩自然会不认那些契约;楚国赢了,有楚国这个更粗的大腿,郑国贵族便用不到可能会烧到自己的民众力量。

  新郑的民众想要胜利,不可能靠自己,因为四周的敌对势力太强大了,只有依靠将来有朝一日泗上义师打过来。

  现在新郑民众要做的,只是明白泗上义师将来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天下,带着希望去怨恨继续的黑暗,既见过了光明才难以忍受黑暗,而若从未见过又怎么知道还有光明呢?

  带着对这封信的理解,新郑的墨者们立刻召开了一个会议。

  主持者扬了扬手中的信件道:“巨子赞赏了我们的做法,认可了我们的手段。”

  简短的一句话,引来了会场上许多人的欢笑。

  主持者绕开了这个话题,便提到了信上那些隐藏在赞誉之后的内容。

  大致讲述之后,他道:“是故,现在我们的任务,不只是守城,而是通过守城和利用守城,组织民众,宣传道义。”

  “城邑的陷落既然不可避免,此时起义的时机既然并不成熟,魏楚韩三国的干涉既然在反对民众上是一致的,那么其实到现在,城邑何时陷落对于利天下大业而言已无意义。”

  “守城的意义,只剩下了一个。”

  “城邑守不住,那么魏韩来了,民众的组织就要强制被拆散,我们也可能被魏韩抓起来,也就没有了如此完美的宣传组织的机会。”

  “所以现在守城的目的,不是为了守城,而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民众知道他们有力量,也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力量应该用来追求什么。”

  他环视着四周还在理解这番话的墨者,沉声道:“诸位同志,郑国的覆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卫国这个附庸之外,中原唯一一个能够符合子墨子非公之义的弱国灭亡了,中原只剩下魏、韩、楚、齐以及非攻同盟了。”

  他说的并不隐晦,非攻同盟不是一个诸侯国,而是一个以泗上为中心的势力圈。

  郑国的覆灭,意味着今后的战争,必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再有非攻之义需要践行的地方了。

  魏楚韩齐进攻非攻同盟的任何一国,等同于和泗上宣战,泗上不需要履行非攻同盟之外的任何非攻之义了,而非攻同盟圈内的守护,既可以说为了非攻之义,也可以说为了泗上之利。

  五年前齐墨战争之后套在墨家头上的“非攻”枷锁伴随着郑国的灭亡被打碎了。

  郑国存在,那么魏韩进攻郑国,这件事就不能用“害天下”、“利天下”的叙事方式和价值观。

  管,那就很难在内部理顺思想、统一意志:郑国贵族也不是什么好鸟,魏韩贵族也是一个鸟样,明显是狗咬狗的事,却偏偏要去管,那么这就很别扭。郑国弱,所以郑国贵族的害天下行为就可以排在非攻之大义后吗?

  不管,墨家一直以来都喊着非攻,也是依靠着非攻在之前列国的矛盾中壮大发展的。喊的久了,便让很多人真的信了,到时候若不出兵去支援狗咬狗里面瘦弱的狗,又要使得不少人一时间解不开心里的疙瘩导致意思混乱。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需要泗上内部的再一次争辩和宣传,而且对于非攻立国一派的打压就要扩大,牵扯更多得人进去。

  幸运的是,随着郑国的覆灭,这个内部的道义之争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解决问题太麻烦,那就让问题本身消失——这是适上台以来的一贯思路。

  解决不了兼爱中韩人不爱郑人、齐人不爱鲁人的问题,那就让韩人鲁人郑人魏人都消失,变成天下人。

  解决不了郑国既不肯变革又整天挨打惨兮兮到底救还是不救的问题,那就让郑国消失,变成天下今后只剩下害天下和利天下的问题,而没有非攻还是侵略的问题。

  郑国现在还没有灭亡。

  可是适的信上几乎是明确地写出了,泗上不会大规模出兵保证郑国存在,所以郑国已经灭亡了。

  那么,对于还在新郑的墨者而言,矛盾也就化繁为简了。

  原来出于非攻之义,为了守城,需要对旧贵族忍让到什么程度?合作到什么程度?这还需要考虑。

  而现在郑国已经等同于没了,只剩下新天下和旧天下的利害之义的矛盾,为了天下大利,和贵族之间不需要合作和忍让了,放飞自我,趁着新郑还在手中来一场最快意的宣扬。

第一百二十八章 换命

  终于听明白了信上意思的徐弱嗤嗤地笑了起来。

  “巨子这么说,我们就算是明白了。若不然,实在是有些紧张。”

  “毕竟,你们都知道,咱们在泗上,是不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法理的。到这边和贵族们签订契约,却要以承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法理为前提。着实有些困扰。”

  其余人也都松了口气,虽然徐弱说的语气轻松,但众人都明白这是一个严肃的道义法理问题。

  用任何可以用的手段争取民众的利益,这是个大前提。

  不违背墨家道义的底线,这也是个大前提。

  当有两个大前提,并且出现了矛盾的时候,很多事处理起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实在是难做。

  到时候在这边死拼,拼完了之后回去再挨一顿批判,说是过于妥协,居然承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宗法分封制法理,那也就只能认着。

  适既然写了信给他们背书,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众人顿觉轻松了许多。

  主持会议的人最后道:“放心大胆地干,干成什么样都没事。巨子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就证明巨子会想办法收场,我们就算翻天覆地,也没有性命之忧。虽说我辈为利天下死不旋踵,我们不怕死,可也不能没事就主动求死。”

  ……

  商丘,即将前往陶邑的六指正在给适辞行,临行前有些话适要嘱托六指几句。

  简单的饭菜,很随意的坐姿,两个人也都喝了一点酒。

  “这一次渡过济水攻打成阳、廪丘,卫国的苟变会跟着一起。就记得一句话,告诉苟变,提醒苟变,如果魏人撤退到卫国,那么等同于卫国参与了这场战争。”

  “此外,这一次要打出来苍鹰抓小鸡雏的感觉,要震慑一下魏韩。已经多年没和魏国人交手了,得吓唬吓唬他们。”

  六指笑道:“巨子放心,我明白您的意思。”

  “成阳紧挨着陶丘,紧靠着咱们的大后方,和咱们打砀山一样,都算是在内线作战。后勤、补给、人员……这都充足。”

  适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打成阳,我们可以迅速组织一支五万左右的精锐。”

  “但是,如果打安邑、洛阳,以我们现在的军力,可能后勤之类的问题也就只能支撑我们三万人甚至更少,火药什么的也会舍不得用。”

  “所以,要用这个内线作战的优势,让魏国看到我们的力量……虽然你我都知道,我们现在也就能在三百里之内打出这样的攻势,但魏国人不知道。他们对于作战的理解,还停留着征召农兵、个人携带三十斤粮食就可以作战的时代。”

  “他们看到我们在成阳的攻势,会以为我们打安邑、洛阳乃至于西河都会有这样的能力,实则不然。”

  “还是那句话,多用火药、少用人命。炮兵先照着三日连续猛轰的态势,让魏人心有余悸。”

  六指再度点头,看了一眼适之后,忍不住问道:“巨子,打成阳,除了威慑魏韩、示意我们为了履行非攻之义而出兵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

  “打完之后……是不是要撤军?”

  适轻笑着,盯着六指看了几眼,问道:“你还是觉得想要在中原打几场大仗先削弱一下魏韩的力量?”

  从当初那个一旦全面开战则放弃宋国诱敌深入,拉平战线后包个大饺子的战略构想出台之后,适就觉得六指很希望在中原打几场大仗。

  在战略上六指是认可先南后北的大略的,但他始终觉得魏韩是个威胁,所以为了将来干涉楚国的时候能够少一些腹背受敌的压力,不如提前和魏韩打几仗,削弱一下魏韩的力量。

  六指沉默了片刻,没有否认。

  适道:“此番成阳之战,退兵是必然的。现在局面很复杂,诸夏之争,不是说我们和魏韩打,别人就只看热闹。这一次我们利用郑国造成魏韩楚之间的矛盾加剧,前提是我们故意主动用‘非攻’的中立国捆住了我们的双手,造成一种假象。”

  “楚、赵、秦的态度,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这里面很复杂,你回去再想想。”

  适随手从盘子中拿出几粒花生米,在桌子上稍微摆了一下道:“一旦郑国的事了结,在诸侯国看来我们下一步只能走三个方向。”

  “北、南、西。”

  “西线直面中原,楚国放弃了宋国,意味着楚国知道自己的国力现在不足以在中原争霸,他要处在守势,选择了收缩。魏楚韩在我们的西面,是很可能达成利益一致的。你别看他们今天为了郑国可以开战,一旦我们过于强势,他们立刻又能联合起来。”

  适又拿了一根筷子,往北侧一摆,将两粒花生米放在了筷子的北侧。

  指着筷子道:“这是济水。”

  又指着筷子北侧的那几粒花生米道:“这是成阳、廪丘。”

  “现在,假使我们快速地攻陷了成阳、廪丘,作出暂时不撤兵的举动,高兴的是谁?担忧的是谁?”

  六指觉得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又仔细往深了想了想,觉得还是很简单,便道:“高兴的是楚、越。担忧的是魏、韩、齐。”

  适点头笑道:“那么,实际上按照咱们的大方略,郑国事一了,谁应该担忧?谁应该长松一口气?”

  他说的那个大方略,自然是北守南攻,复制孙武子三关奇谋直插江汉的战略。

  六指道:“那就是反过来了。”

  适笑道:“所以,我们要欺骗天下。骗的魏韩齐担忧而楚越暂时放心。这样一来,成阳就必须要打。”

  “成阳廪丘一旦攻下,楚国会怎么想?会觉得,我们今后要向北发展,连接黄河,从而通过中山国将我们和高柳云中的地盘连在一起。”

  “但是……”

  适又在象征着成阳廪丘的花生米四周又摆了几粒,将其围住,说道:“但是,一旦我们表露出要北上的想法,成阳廪丘就是魏国不可能放弃的必争之地,对我们而言也将是一个如同鸡肋一样的突出地。”

  “占据了成阳廪丘,东可以接齐鲁西南、北可以直通黄河、西可以攻卫插向魏国河东,一片平原,无险可守。魏国必然紧张,这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要回成阳廪丘。”

  适指了指象征着济水的筷子道:“魏人会想要要回成阳廪丘,和齐达成同盟,将极大的精力人力财力,用在修筑沿着济水的防线上。”

  “修长城也罢、修堡垒也好,总归他们肯定是不希望我们占据着这块可以威胁到他们腹心、将齐魏分割的突出地的。”

  “如果我们不表现出北上的意思,那么这块地对于魏国就不算太重要;如果我们要表现出北上的意思,就首先要拿下这块地;如果我们拿下了这块地,那么这块地对于魏国就极为重要如同命根,那么我们可以用这块地和魏国谈很多条件。”

  济水为隔,南部是墨家控制的泗水以北以及陶丘等地,北部则是一直到黄河都无险可守的大平原。

  成阳等地在泗上“非攻”的时候,对魏国而言是东进齐国的突出地;一旦墨家摆脱了非攻的束缚,那么对于魏国而言就是软肋,使得泗上的骑兵、步兵方阵、炮兵优势在平原上无限放大的软肋。

  同样,和宋国一样。如果墨家西进,那么宋国就是墨家必须不可放弃的地方;如果墨家要北上,那么成阳就是绝佳的战役集结地;但如果墨家要南下,那么宋和成阳就都是鸡肋和分兵的弱点。

  适要用几次攻城战,逼着魏韩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堡垒、长城、新城邑,以及逼着魏齐修筑济水防线。

  人力物力耗用太大,会把魏国拖入深渊,使得内部矛盾更加激化,也使得魏国无力变革以建立更多的西河卒那样的常备军,使之死守或可行、进攻则不足。

首节上一节585/6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