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全能兵王 第168节

“哭个锤子。”饶国华张开嘴笑骂一句,却不小心牵动伤势,嘴角又有鲜血溢出。

“师座,你受了重伤,还是不要说话辽。”孙志赶紧劝阻道,“我这就去找卫生员过来给你包哈伤口。”

“不用,不用包扎了。”饶国华摆摆手,低声道,“我不行了。”

孙志刚要说话时,却让饶国华给打断,饶国华右手用力的抓住孙志衣襟,一字一顿的说道:“孙营长,你听好了,哪怕战死最后一兵一卒,也要誓死守住界牌阵地,不要给145师丢脸,更不要给四川人丢脸!听到没得!”

“师座,我记哈了!”孙志用力点头。

“对嘛,这才对嘛,不要学刘汝斋那个龟儿子……”说到这,饶国华说话的声音便一点点的轻下去,最后头一歪咽下最后一口气。

“师座!”孙志见状顿时双腿跪地,嚎啕大哭。

这时候,一个川军老兵高喊了起来:“营座,小鬼子又上来辽!”

孙志霍然回头,便看到至少两个中队的鬼子,拉开四五百米的散兵线,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再次猛扑了过来。

“割龟儿子的!”孙志将脑袋上的帽子脱下,往地上狠狠一掼,然后抄起搁在脚边的老套筒,仰天长嚎道,“弟兄们,为师座报仇,跟狗日的小鬼子拼了!”

伴随着声嘶力竭的长嚎声,孙志端着上好刺刀的老套筒,一个人向着数以百计的鬼子毅然决然发起了冲锋!

“拼了,拼了!为师座报仇!”

“拼了,拼了!为所有战死的弟兄报仇!”

“拼了,拼了!四川人雄起,中归人雄起!”

下一刻,最后剩下的几十个川军残兵纷纷跃出战壕,追随孙志身后,义无返顾的迎向前方气势汹汹猛扑过来的数百鬼子!

第164章 手腕

广德失守,145师师长饶国华殉国的消息,很快传回南京。

接到报告,蒋委员长赶紧驱车赶到国防部,召集了何应钦、白崇禧、刘斐等高级将领和幕僚研讨军情。

会议还没正式开始,国防部又同时接到了前线的两封电报。

第一封电报是川军23军军长潘文华发出的,潘文华向国防部控诉,说是因为唐式遵瞎指挥,命令145师从广德出击,之后暗中密令亲信刘汝斋保存实力从广德逃跑,才导致广德失守,145师师长饶国华阵亡。

第二封电报是川军21军军长唐式遵发出的。

唐式遵的说辞却与潘文华完全相反,他说广德之所以失守,全是因为潘文华23军作战不力,导致21军的侧翼暴露。

从这两封措辞完全相反的电报之中,蒋委员长已经敏锐的嗅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分化瓦解甫系川军即刘湘部的好机会!

当下蒋委员长不动声色的问白崇禧“健生,你怎么看这事?”

白崇禧哂然道“唐二瘟的话也能信?这显然是他倒打一靶!”

这显然不是蒋委员长想要的答案,又问陈诚道“辞修,你觉得呢?”

陈诚对蒋委员长的心思十分清楚,当下恭声说“唐式遵的话固然不可信,但是潘文华的23军作战不力,导致21军侧翼暴露,并最终导致广德失守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广德的失守,主要责任还是在潘文华!”

一听这话,白崇禧的脸色便黑下来。

完了,蒋委员长的老毛病又发作了!

都火烧眉毛了,居然还想着分化川军!

这时候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把唐二瘟这只害群之马抓起来明正典刑!

只有快速的处理掉唐二瘟,第23集团军的数万川军将士的军心才能够稳定,然后才有机会在宣城到芜湖之间构筑起第二道防线!

然而,蒋委员长却认为这是个分化瓦解川军的好机会!

果然,陈诚话音刚落,蒋委员长便道“辞修说的对,广德失守,导致宣城、芜湖直接暴露在了日军的兵锋之下,这将对南京的人员、物资及机构的撤退造成严重影响,这么大的责任必须有人承担,我看,此人非潘文华莫属!”

与会的高级将领默然,果然要对川军下手!

“撤职!潘文华立刻撤职!”稍稍停顿了下,蒋委员长才又说道,“考虑到暂时没有合适人选接替23军军长职务,可让潘文华暂时留任!另外,刘湘已病重,第23集团军不能长时间无人主持,可由唐式遵接替集团军总司令职!”

蒋委员长的这一手,真可谓是又阴毒又老辣。

潘文华跟唐式遵的矛盾,孰是孰非前线的川军将士比谁都清楚。

所以统帅部明着打压潘文华却给唐式遵撑腰,等于是将唐式遵架在火上烤,从今往后,唐式遵除了死心塌地投靠蒋委员长再没别的路走!

再趁刘湘病重,将唐式遵扶上第23集团军总司令,一下就夺了刘湘的兵权!

就这么一翻手,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刘湘系第23集团军就落入了蒋委员长的掌控,这手段,不服真不行!

只不过,政治手腕再高明也扭转不了军事的劣势!

随着广德失守,宣城甚至芜湖直接暴露在了日军的兵锋下。

更加可虑的是,蒋委员长的这一通骚操作肯定会严重挫伤23集团军的军心,所以,多则半个月,少则十天,日军必定可以推进到芜湖,进而切断苏赣铁路及公路。

再加上江阴失守,长江的航道也面临着被日本海军切断的危险,如此一来,南京与外界的三条通道,全都开始变得岌岌可危!

白崇禧已经敏锐的预见到这一切!

“十天!最多十天!”白崇禧说道,“日军就会推进到芜湖,彻底切断苏赣铁路!”

因为看不惯蒋委员长刚才的吃相,所以白崇禧故意把时间从半个月缩短成了十天,其实以他的估计,日军至少还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推进到芜湖一线。

何应钦、刘斐等与会的高级将领纷纷点头附和。

蒋委员长便把目光转向军需署长俞飞鹏,问道“樵峰,十天时间够吗?”

“委座,十天时间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的!”俞飞鹏说道,“要想把南京的人员物资及各个机构全部转移出去,至少还要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与会的高级将领的脸色便纷纷黑了下来。

便是蒋委员长脸色也黑下来,因为他知道这绝无可能!

蒋委员长说道“樵峰,可以考虑优先撤离重要的人员、物资以及机构。”

首节上一节168/108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