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全能兵王 第761节

沉默片刻,常校长又问道:“蔚然,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林蔚说道:“校长,卑职觉得,像新三十八师以及八个荣誉师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参加过大仗、硬仗的部队,就应该重点扶持!”

常校长道:“蔚然,你说具体一些,怎么个扶持法?”

“是!”林蔚恭应一声,又道,“最好的补充兵源,应该优充这九个师,最好的武器装备也应该优先补充,甚至就连中央军校的毕业学员,也要优先补充这九个师,总之,尽一切努力,将这九个师打造成为样板部队!”

停顿了一下,林蔚又大声说道:“打造成为像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样的样板,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将远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常校长说道:“你的意思是把这九个师搁一起,组建一个集团军?”

党国的惯例,所有将领一律只升不降,孙立人、朱良成他们现在已经是师长了,不可能再降一级让他们当旅长,所以,把九个师凑在一块,那就只能是集团军了,因为一个军最多辖三个师,一个军团最多也只能有六个师!

“是的!这九个师在武汉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互相之间知根又知底,配合起来毫无障碍,至少不会有互相扯皮、甚至互相扯后腿的情况。”林蔚点点头,又道,“而且这个集团军最好由钟毅实际负责指挥。”

林蔚是就事论事,如果真的可以把这九个师编成一个集团军,并且交由钟毅指挥,那这个集团军的未来前景,真让人期待!

“由钟毅来指挥?”常校长深深的看了林蔚一眼。

常校长知道林蔚的意思,林蔚的意思并不是让钟毅来担任这个集团军的总司令,因为以钟毅的出身、年龄以及资历,担任集团军总司令那是无法想象的!常校长真要是敢下这样的命令,全军近百个军长、两百多个师长还不得反了天?

林蔚说的也不是集团军司令部参谋主任,因为钟毅已经担任过战区长官部参谋主任,按照只升不降的党国惯例,再让钟毅担任集团军司令部参谋主任就不合适了,所以,只能是让钟毅担任集团军参谋长!

但这也是常校长所无法容忍的,太快了!

要不是深知林蔚为人,常校长都要怀疑他是不是被钟毅收买了。

林蔚却毫不在意,又接着说道:“校长,也该给钟毅安排一个合适的安排了。”

常校长闻言默然,随着反攻计划的流产,随着武汉的沦陷,大别山战区的设置已经沦为笑话,所以撤销大别山战区的建制是肯定的。

今后不会再有什么大别山战区,而只会有大别山游击区。

白崇悲也不会再担任大别山游击区的总指挥,这一职务将会由李品仙担任。

大别山战区都不复存在,大别山战区参谋部也就不存在,钟毅这个参谋部主任也就当不成了,所以必须给他安排一个去处!

回荣誉一师是不可能的,因为钟毅回荣誉一师只能是担任师长,且不说这么一来朱良成怎么安排,单是钟毅当师长这件事本身,常校长就不会同意,他好不容易找到借口,冠冕堂皇的将钟毅从荣誉一师调离,又怎么可能再让他回去?

当钟毅从珞珈山军官训练团毕业的那一天起,常校长对于钟毅的定位就是,既要借助他的指挥才能,但又不能让他实际掌握兵权!所以,钟毅只能够担任参谋部主任,最多也只能担任参谋长,让他担任部队主官是绝对不允许的!

回荣誉一师不行,那么让他继续留在大别山?担任大别山游击区的参谋长?

白崇悲还算有容人之量,钟毅在他手下还能发挥点作用,但是如果将钟毅安排在李品仙的手底下担任参谋长,只怕是什么事都插不上手。

这样的一个干才,闲置在大别山就太可惜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让钟毅担任集团军参谋长也是不行的。

因为参谋长不等于参谋主任,已经算是半个部队主官了!

再加上孙立人、朱良成等八个师长又都是钟毅的同学兼老部下,无论让谁去当这个集团军总司令都有可能会被钟毅架空。

第752章 战略相持

一转眼,又是半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一九三八年的十月上旬。

继占领武汉三镇之后,日军又分兵攻占了武汉周边的十几个县城,紧接着,冈村宁次第十一军也沿着长江北岸抵达武汉。

只不过,在占领了武汉之后,日军并未趁胜追击,继续扩大攻势。

并不是小日本不想扩大攻势,而是它的工业基础已经支撑不住了。

说实话,小日本并不缺兵源,其本土拥有超过五百万的后备役以及预备役。

这里解释一下小日本的后备役跟预备役的区别,预备役指的是曾经服过役,但现在已经退役的老兵,又被称为在乡军人,这部分老兵因为已经结过婚生了子,并且大多已经染上酗酒赌博恶习,所以战斗意志薄弱,战斗力普遍较差。

后备役,是指那些正当适龄、但又没有进入军队服部的日本青年。

小日本只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每年只招兵不到十五万人,根本不可能保证所有的适龄青年当兵参军。

这些没有机会进入军队服役的日本青年因为血气方刚,大多未婚,而且还没有沾染上酗酒赌博恶习,所以战斗意志很强,战斗力往往也非常强悍。

像一零一师团、一零六师团、一一六师团,都是后役备兵员编成,其战斗力并不比身为常设师团的第一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六师团稍差。

总之呢,日本本土拥有大量的预备役、后备役,只要日本政府下达动员令,短时间内就能组建起上百个师团!

但是,发动战争并不是只要有军队就可以了,还需要给军队配备武器装备,有了武器装备还不行,还得供给弹药!

老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由此可见,发动一场战争需要打掉多少弹药,又要消耗多少资源。

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消耗掉的弹药以及资源,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小日本的工业制造基础虽然要比中国要雄厚得多,但是中日战争持续一年之后,其储备的武器弹药库存也已经基本上耗尽,在武汉会战的第二阶段,为了装备更多的师团,甚至就连国内的教学用枪、教学用炮都被拉出来调拨给部队。

配给第十二军的十个警备师团,配属的炮兵联队全都是山炮联队,而且使用的还是之前已经被常设师团淘汰掉的老式山炮。

也就是说,日军大本营已经没有足够的弹药储备,供给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至少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

正因为此,在攻占武汉三镇后,华中方面军就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不仅如此,甚至就连华中方面军原有的弹药储备,也调拨出相当一部份支援给刚刚组建的第二十一军,用于发起广州战役。

相比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的规模就小得多。

到这时候,尽管日本政府嘴上还不肯承认,但实际上却已经默认,中日战争已经从全面进攻阶段,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日军大本营迅速调整了策略,一面在武汉对国军采取守势,一面却积蓄实力,准备在华北发动治安战。

因为日军大本营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已经取代了国民党军,成为侵华日军的最大威胁!

如果不能够剿灭华北的八路军,则侵华日军非但无法实现以战养战的战略目标,甚至还有可能被无休无止的游击战争拖垮!

首节上一节761/10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