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125节

“记录完毕。”

两名身穿雪地迷彩服的79集团军山地旅侦察营战士正趴在一处雪堆里,其中一人的身上背着一把CS/LR4型狙击步枪(26万),手上拿着一副高倍率望远镜。另一名战士则背着一把普通的191卡宾枪,正在一块战术平板的地图上进行标记。

经过一夜暴雪之后,这处位于墨脱县附近的山谷已经盖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在山谷中奔腾着,发出了雷鸣般的巨响。在这个狙击小组中作为主狙击手的何良明与作为观察员的李成智已经在雪堆里蹲守了半天时间,这处难得的制高点可以看清周围几处高地的印度军队据点。

由于藏南地区的地形时常改变,卫星侦察在这个季节又容易受到云雾的遮挡,因此西南军政委员会经过讨论之后决定派出这支山地旅最精锐的侦察连,进入藏南地区做一次完整的地面侦察行动,为后续的占领提供支持。何良明小组已经跟随连队在藏南地区步行侦察了三天时间,他们已经跨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二十多公里的距离,沿途并未遭遇太多印度军队的据点,也没有见到多少当地人的踪影。

初冬时节的藏南地区已经是一副银装素裹的模样,山区的夜间最低气温甚至能达到零下十几度,补给不足的印度边防军队根本无力在此时维持大量据点的长时间驻扎。印度军队在1951年才正式开始进入藏南地区,但是此时的藏南地区已经有了小规模的居民聚居点以及印度边防部队的哨所。

原本侦察连的计划是从墨脱县开始沿雅鲁藏布江前进到习惯边界线后折返,但是他们的侦察行动在昨天下午遇到了意外情况。连队在抵达这处高地进行休整的时候,负责警戒的几个小组在高地四周发现了印度人的身影。

根据他们在行动开始之前得到的空中侦察情报,这一带理应没有任何印军据点,但是从山顶的观察哨发现第一队印军之后,全连陆续发现了两个连的印军出现在附近。发觉到不对的连长刘柱立刻命令全连停止前进,以防止和这股突然出现的印军发生冲突。

随后,侦察连的战士们发现这群印度人在附近几座高地上开始进行土工作业,堆垒沙袋并修筑据点。刘柱意识到他们这是刚好碰上往这里推进的印度人了,而且这伙阿三并不存在与任何已知记录中,明显是历史已经出现了偏差。

获得这个发现之后,侦察连开始记录这伙印军修筑据点的地方,并陆续观察到了更多印度军队的出现。他们赶着骡马和牦牛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那些无精打采的印度士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甚至有人失足从山崖上坠落。身上有着全副武装的侦察连战士们自然是扛得住高原山区的寒冷,但是这伙身上只穿了破破烂烂的军装的印度军队在这个季节进入这个地区实在有点不可理喻。

在这处高地背阴处的一丛树丛里面,连长刘柱正在和副连长郭明商量目前的情况。

“卫星还要两个小时才会经过我们头上,到时候我们把把新发现汇报给上级。这伙阿三真是疯了,居然在这种时候跑到我们的地盘上来。”刘柱看着战术平板上的地图,派出去的侦察小组已经陆续将他们新发现的这股印军正在修筑的据点一一圈记。

“我也觉得奇怪,这两天山区最高气温才八摄氏度,他们就这么穿着普通军装上山,竟然还能撑着走到这里,看来我们之前还是小看印军的补给能力了。”郭明粗略计算后发现这里距离最近的印度人聚居点也点有五十多公里,按照已经观察得出的印军行进速度,他们如果从边境地区出发的话至少已经连续行军一周时间才能抵达这里。

印度人在这一天时间里突然占据的高地从地图上看确实是非常有战略价值的,可以监视从墨脱县到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位于提斯普尔的印军指挥部明显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才会派出部队在这种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强行进入藏南地区,侦察连应该是恰好碰上了他们的先头部队,如果继续深入的话应该能发现更多印军。

“现在我们的位置离墨脱县只有二三十公里,印度人既然已经把一个营送到这里,那么后面至少会有一个团的部队挡在我们和传统边界线之间。”郭明指着地图上的原定路线说道,这条路线并未考虑到他们目前遭遇的特殊情况,想要继续侦察行动的话势必要进行修改。

“从各组的侦查结果上看,这伙印军的装备主要是英国人的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机枪,甚至有发现迫击炮,应该不是边境地区的那些叫花子,这是他们的正规军。”刘柱说道。

“既然这样,我们要不要继续行动?”

“等卫星通讯接通之后和上级请示一下,我们先做一下路线规划,尽量让开现存的山路,避免发生冲突。”

既然已经发生了突发状况,是否继续侦察需要先向司令部请示才行,不过两人商讨之后认为上级应该会要求他们继续行动,因此先着手进行路线规划。他们目前所发现的这些印军可以确认是驻扎在阿萨姆邦的正规军,属于战斗力比较强的一批人。阿萨姆邦原本并非印度古文明的传统领土,它是在英国人结束殖民统治之后强行划入印度的。当地居民的民族构成更接近于缅甸和西藏,因此这一地区自从印度建国之后就开始有分裂主义势力活动。

早在英印时期殖民政府就在阿萨姆邦驻扎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镇压当地的游击队活动,而随着这两年以来游击队越打越多,尼赫鲁政府增派了更多的部队进入这一地区。当尼赫鲁终于下定决心对这片他们非法获取的土地进行巩固的时候,他正好能利用这批熟悉当地气候和地形的部队。

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侦察连就发现印度人在这片山谷占据了十三处据点,每个据点都有印军在修筑工事,他们明显是打算在这里长期进行驻扎了。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发现了侦察连的样子,让一直担心自己行动暴露的刘柱松了一口气。

“他们的据点密度比原本记载中的高了一倍不止,这才隔了几百米就是一个哨所。”刘柱重新做好路线规划之后,开始以作战角度审视印度人新占据的这些据点。

“也不怕冻死在这里吗,我看他们都是用牲畜在运输物资,这么多人挤进来,他们是想干什么?”

“我怎么知道,他们现在的兵力比我们之前所知道的高出了一个数量级,看来尼赫鲁这家伙是从美国人那里知道了些什么。”

二人都知道他们的侦察任务是为了之后大部队进驻这一地区打前站的,现在看来之前所设想的先印军一步占据藏南地区的规划是无法达成了。印度人的突然行动使得我军陷入了一定的被动,虽然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双方都没有在藏南地区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能力,但就后勤来看印度人有着不小的优势。

“你看看,在1651高地上他们就布置了三个哨所,其中两个配属了布轮轻机枪,另一个有一门迫击炮,基本把我们往雅鲁藏布江下游前进的两条主要通道监视到了。”

“就这种水平的据点,要敲掉也不是什么难事,就算空军没办法进行支援,我们有两门迫击炮就能在十分钟内解决战斗。”

“相邻的1737高地上他们似乎是打算挖一个兵营的样子,这才半天时间就有三队运输队集中到高地的向阳面,三排长报告说他们正在清理空地。”

“他们就打算用骡马和牦牛支撑一整个营的后勤需求吗?”

“看来是的,现在的印度军队估计比后来的那些人后勤需求还要低一些。”

“我是想象不到他们的后勤水平能比23年那次冲突的时候还要差。”

在原历史上的2023年,中印两国终于在藏南地区再次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驻扎当地的几个战斗小组的光荣事迹获得了全军通报表扬,因此两人至今记忆深刻。后世的印度人在那场冲突中的表现依旧令本就没什么期待感的外界大跌眼镜,擅自挑起冲突的印度边防部队军官竟然在三个小时的战斗后才发现他们的弹药库里根本就没有记录在册的那些物资,后续的运输队竟然用五天时间才通过仅仅五十多公里的山区公路。

不过侦察连现在遇到的情况和后世不大一样,就他们所观察到的来看,这伙印度人的坚韧程度很高。能在个位数的平均温度中在山区修建新据点就说明他们和后世的那些软蛋不太一样了,不过刘柱和郭明认为就他们现在的情况而言这些新出现的印军据点并不足以抵挡山地旅的进攻。

“如果他们在整个藏南地区的驻军密度增加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那他们至少是把一个师的部队扔进来了,这也太多了。”

“应该不至于,你看地图,这里是有两条主要通道连接平原地区,其他的原始森林他们应该也没胆子深入。就算真的有一个师的兵力,我就不信他们能比美国佬陆战一师还要强。”

刘柱他们所在的山地旅在两个月前参与了对美国第十军的剿灭行动当中,在一起行动的三个旅里面山地旅由于装备优势行进速度最快,获得了中央军委颁发的“长津湖旅”荣誉称号。现在看来,这支部队的荣誉史即将添上新的一笔。

“时间差不多了,让通信员把天线架好,这些备用卫星的信号不是很好找。”刘柱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发现离预定的卫星通信窗口时间已经很近了。

“明白了。”

在侦察连所处高地对面的另一处高地上,印军某部队的营长帕阿德正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呼啸的寒风中,他的手上拿着一个英军的制式望远镜。高种姓出身的帕阿德营长不喜欢这个新的驻扎地点,他也不知道上级是在抽什么风,叫他们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里跑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来。

从英国人为他们留下的地图上看,上级要求他们驻扎的这几处据点距离麦克马洪线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他们在前往这里的时候驱逐了沿途碰见的藏族人。原本在平原地区还能从当地捞点油水的帕阿德营长现在不得不在这个苦寒之地喝西北风了,他手下这批印军士兵都是经过英国人训练的原殖民地部队,可谓是目前印军中战斗力最高的一批,他想不通为什么上级要把他们派到这种荒凉的地方去防范那些不值一提的西藏人,明明迪布鲁格尔附近的局势非常紧张。

“营长,三连长报告说他们的存粮快用完了,士兵们都在挨饿。”副营长走过来说道。

“你和我说,我能有什么办法,团部那边原本答应我们一到这里就会有运输队接应,现在看来那些民工又在路上磨洋工了。这群不可信的贱民,说不定把我们的补给给吃掉了不少。”帕阿德一点也不想听到副营长的抱怨,他们的后勤支撑到这里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司令部一点也没考虑到冬天行军的困难就让他们冒险深入。

“而且现在的气温太低,如果士兵们没有东西吃,我担心今晚会有人冻死的。”

“让一连给他们分一点,总之先撑过两天时间,至少把哨所都修好再说。”帕阿德心中不停地吐槽着参谋部的那群傻瓜,他们竟然还想着要部队前进到麦克马洪线,并在那里修筑一条坚固的防线,殊不知他们光是前进到这里就已经无法支撑了。

-------------------- 第142章 遇袭 --------------------

张德良营长踏上一处小山包,连续步行两个多小时的他此刻正在高原稀薄的空气中大口喘气,虽然对这里的气候早有准备,但是他毕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刘副营长跟在他的身后,看到张德良气喘吁吁的样子,关切地问道:“要不要氧气瓶?”

张德良又喘了两口气,恢复了一下状态后说道:“不用不用,氧气瓶先给身体状况不好的战士,我现在状况好得很!”

刘副营长摇了摇头,张德良从他们搭档开始就是这一副倔强的样子,他继续劝也没有用的。自从前几天他们和姗姗来迟的大部队汇合之后,18军就以他们这个营作为先头部队向拉萨市挺进,今天已经正式进入了拉萨的北大门那曲市。

喘过气来后,张德良一屁股坐在满是沙石的地面上,抬头看了看山坡下面正在稳步前进的行军队列。战士们都换上了前几天刚刚得到的新式军装和武器,在充足的补给之下每个人都士气高昂。疑惑于这些前所未见的新式装备的张德良和刘副营长向前来汇合的团长询问,但是团长只和他们两个解释说东北那边发生了一些大好事,很快全军都会得到他们现在看到的这些装备。

“战士们也没有时间熟悉一下新武器,不知道东北那边究竟是出了什么好事情,这些枪看起来就带劲。”张德良从自己的枪套里抽出一把五四式手枪,他在休息的时候尝试过这种新分发给指挥员的制式手枪,发现新手枪威力很大而且发挥稳定,比他之前使用的毛瑟手枪好不少。

“上级迟早会详细解释的,而且团长不是告诉我们每天至少给战士们打一个弹匣来熟悉新枪吗?你咋就这么一直藏着掖着?”刘副营长问道。

“你懂个啥,团长叫我们打枪我们就打啊,万一前面遇上战斗子弹不够用咋办?再说了,附近有不少藏族同胞的村子,我们哪里去找没人的地方给全营战士试枪?”

由于大部队赶到之后他们就立刻启程前进,张德良的这个步兵营不像18军的其他部队一样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他们拿到的这些新式武器,于是团长命令张德良每天在行军休息的时候组织射击训练,每个战士至少要打空一个弹匣。但是张德良在18军里面也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早在抗战时期补给靠缴获的时候就是个远近闻名的“土财主”,他让战士们每天的射击训练从一个弹匣三十发子弹减到十发子弹。

上级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倒也没有责备,毕竟解放军建军以来大部分部队一直处于补给不足的状态,许多老战士老干部都留下了弹药不足恐惧症。不过即使张德良不按照标准进行射击训练,从四川空运过来的物资也不会有丝毫的减少,他们迟早会发现战士们已经背不动多余的子弹了的。

“看地图上,前面再走个十公里,有一处规模不小的村子,到时候我们得绕开。”张德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份纸质的大比例地图,这是每天都会随着运送补给的直升飞机和运输机送来的。

首节上一节125/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