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132节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苏共高层被笼罩在犹如西伯利亚的寒冬般的可怕环境中,斯大林先是放了赫鲁晓夫和贝利亚的长假,又把时任摩尔达维亚党中央第一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和正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的一名大学生戈尔巴乔夫分别以叛国罪和反革命罪逮捕。如果说斯大林对苏共高层的新一轮清洗并不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那么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被捕就让许多人困惑不已,斯大林为什么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畜无害的大学新生和一个地方一把手干部身上?

知道答案的人在莫斯科寥寥无几,被斯大林委派在他访华期间暂代国务的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就在其中。

比起苏共内部的职务调动和权利重新分配,更让苏联人震惊的其实是斯大林在启程访华之前召开的一次公开会议。斯大林在这次会议上公开检讨了自己违反列宁留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内搞不恰当的个人崇拜,在战争结束后没有及时意识到目前经济体制并不适合在和平时期进行建设等等问题。

这次自我批判使得苏共党内的所有人一时间搞不懂斯大林到底在想些什么,在二战结束之后斯大林的地位在苏联人民心中无比崇高,人们都愿意相信他们会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但是在新一年的前夕,斯大林竟然公开声称自己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犯下了严重错误,并表示自己将在下一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进一步检讨,向全党全国征求意见,以便改正错误。

斯大林的这份《关于我在过去的二十六年的领导经历中所犯下的错误的检讨》堪称是一份“罪己诏”,极大地震撼了整个苏联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要知道现在的苏联虽然还和美国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她刚刚战胜了纳粹德国,国内工业建设蒸蒸日上,全苏联人民都认为斯大林是正确的代表。

毛主席在接到有关这次会议的文件之后也被惊到了,他有预见到斯大林肯定会在接触中国给出的历史资料之后作出重大改变,但没想到斯大林竟然有这样的魄力,以一次公开的、激烈的自我检讨来作为矫正苏联发展路线的开端。公开承认自己作为最高领导人的长期错误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这一举动很可能会给斯大林的党内威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乱。

不过主席也理解为什么斯大林要这么做,他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自己向全党全国承认错误所带来的危害肯定是最小的。如果等到他退休或者离世之后,继任者未必有勇气批判德高望重的斯大林,那也就意味着国内的改革会变得困难重重。

继任者不敢批判也还好,如果像原历史上那样被人整一个秘密报告出来全面否定,那么社会主义阵营内的思想混乱不可避免,野心家将会有可乘之机。摧毁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生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斯大林当然知道这点,不过他也需要为寻找治本的方法争取一些时间。

将苏联带回正确的道路上自然不能仅靠斯大林个人的自我检讨,他必须拿出一套可行的替代方案来修正目前的体制问题。这也是斯大林访华的目的之一,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磕磕绊绊地走了上百年,直到那个神秘的省份穿越时间来到现在,那时候的中国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崩解的前兆。

王稼祥大使带给斯大林的材料并不那么详细,但是在双方关于本次到访所要讨论的问题的前期商谈中,王稼祥表示中方将会给斯大林查阅有关原历史上的苏联的绝大部分资料,包括后世的中国人在苏联解体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

为了对中国同志第一时间向他们透露了这样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信息表示感谢,斯大林在来访的时候直接带上了一份给中国的礼物。在他们乘坐的专车之后,还有好几列满载各种中国急需的矿产的火车,斯大林本人来访也已经充分地展现了苏联的诚意。

在主席和朱总司令抵达北京火车站后不久,一阵汽笛声从远处传来,装甲列车的车头亮着一只明亮的大灯,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向月台这边缓缓驶来。斯大林等人乘坐的专列为保安全加上了几节武装车厢,再从莫斯科到北京的整个路途上都有两国空军的战斗机全程保护,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列专列不太可能遭受袭击。

月台上除了前来迎接的中国领导人和负责保卫工作的解放军战士,还有从辽宁省赶来的负责记录重要历史事件的摄制组。之所以选在凌晨的时候迎接苏联代表团,是因为斯大林本人要求中方不必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想要尽量保持低调,而主席也不是很喜欢安排太多群众到现场围观,于是双方就定在没什么人也不会太影响正常列车通行的凌晨时段。

在列车总算停稳之后,主席和朱总司令在其他领导人的簇拥下来到了那节专门的车厢门前,两名人高马大的苏军近卫部队士兵已经从车厢内走出来,并站在门口。

第一个走出车厢的是王稼祥大使,他一看到主席就招手问好:“主席,我回来了。”

主席也和王大使握握手,说道:“这几个月辛苦你啦!”

随后,身穿棕色大衣的斯大林出现在车厢门口,中苏两国领导人见面后立刻热情地相互问好。

“斯大林同志,欢迎前来中国!”主席主动伸出手说道。

“你好,毛主席同志,好久不见了。”斯大林摘下右手上的手套,和毛主席握了手。

接下来,苏联领导人使团的其他成员一一下车,两党的同志们凑到一起相互相寒暄,偶有相互认识的朋友哈哈大笑地进行拥抱,火车站月台上一时间变得热闹起来。

在双方人员简单地寒暄过后,苏联代表团在中方的带领下走出火车站,此时站外的解放军战士们还在兢兢业业地站岗,刚刚到位的仪仗队在站外空地上向走出来的主席等人敬礼。斯大林等人发现,这批身穿新式军装的仪仗队身上都是从未见过的先进装备,从步枪到头盔无不透露着一种未来感。

“这就是来自未来的军队吗?”斯大林向主席问道,王稼祥大使为他进行了翻译。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战士,但是使用了比较先进的武器。”主席笑着解释道。

两人在并排行走的时候,旁人可以明显看出斯大林比毛主席矮了不少,这还是斯大林穿着他特制的增厚皮鞋的情况下。中方的影像资料摄制组被苏联方面请求,在拍摄的时候选个“不会让斯大林同志感到尴尬”的角度,对摄影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跟在两人身后的其他苏联代表团的军方人员已经在和朱总司令提问题了,他们对解放军战士身上的各种装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他们之前只在报告里看到过的单兵通信装置。

简单地检阅完解放军仪仗队后,双方人员各自坐上了已经停在路上的专车,此时的北京路上车辆很少,这么大的一个车队要保持低调的话最好在天亮之前抵达目的地,中方已经为苏联代表团安排好了国宾馆。

原本这个时候的钓鱼台还没被安排作为供来访外宾居住的国宾馆,但是在确认斯大林的访华意愿之后,辽宁省安排了一支建筑队来到北京,对还是普通园林的钓鱼台进行了一轮简单的改造。

由于舟车劳顿,主席建议苏联代表团先在国宾馆休息一段时间,等到下午再开始双方的第一轮会晤,不过斯大林却表示他们已经在列车上休息过了,希望尽快开始双方的本轮商讨。于是主席让工作人员改变了原先的安排,让车队先开到了市中心的中南海。

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在抵达中南海后要进行一次单独会晤,因此苏联代表团的其他人员被朱总司令等人带离到国宾馆休息。王稼祥大使在火车站外就先和众人道别,他还要搭乘今早的一列火车先前往沈阳,辽宁省的医疗团队已经等候多时了。

在一间会议室里,斯大林第一次见到了来自未来世界的同声传译装置,这个别在耳朵上的东西能精确翻译双方的语言,甚至包括方言。在两人落座之后,斯大林首先开口说道:“我想先祝贺一下,中国同志们对帝国主义取得的重大胜利。”

毛主席则笑着回答道:“这是无产阶级的共同胜利。”

中美两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不仅仅让美国国内一片哗然,欧洲各国和苏联同样大受震撼,没人知道最近实力大增的中国是怎么做到让杜鲁门政府如此卑躬屈膝的。而知道事情原委的斯大林则是在列车上得知这一消息的,他同样知道这份表面上的停战协定肯定不是中美两国达成的所有共识。

“毛主席同志,我想知道,你们在打败帝国主义侵略军之后,对方为了争取和平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我会安排给您送一份相关的报告,我们对美帝国主义取得的胜利,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历史作用的。”

“这是否意味着,帝国主义将会把他们的战略重心向大陆的东方转移?”

“我们认为不会的,美国人不会对我们善罢甘休,但是他们在短时间内的战略压力,应该还是施加在大陆的西方。”

“中国同志们愿意帮我们承担这份压力吗?”

“社会主义大家庭理应互帮互助。”毛主席笑着说道。

两人在同声传译器的帮助之下顺畅地沟通着,斯大林急于知道中国在未来的对外政策,以及中国能为苏联提供多大程度上的技术援助。他本次访华的目的除了获取中方实现承诺过的资料之外,还要和毛主席商讨两国之间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目前中国通过朝鲜战役和东京核爆基本扫清了亚太地区的美国军事力量,国防压力比面临西欧集团的苏联小很多,因此斯大林希望得到中方的更多军事保护,以便苏联国内的经济转型能顺利进行。

而在经贸和技术合作方面,毛主席向对方提出了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合作计划,由中国提供技术、苏联提供原材料和粗加工产能,两国共同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不过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将会有所保留,毕竟基于平等互利原则的国际产业分工这件事谁也没有尝试过。

在会议室的窗外,一轮金色的朝阳缓缓升起,中苏两国的关系也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 第149章 新生入学 --------------------

“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印证了中国人民抵御外辱的决心与能力,在腐朽懦弱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旧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黄维随手关掉了放在病床旁边的收音机,这是他来到这里后已经学会使用的唯一一种机器。他在病床上翻了个身,想从另一边的床头柜上把已经切好的水果拿过来。

“你这是干嘛,我还在听广播呢。”杜聿明不满地说道。

“共产党的电台有什么好听的,你那不是还有两本书没看完?”黄维没好气地回答道。

“怎么,你还是不相信?”

“有什么信不信的,你都听了一整天了,累不累啊你。”黄维勉强伸手够到了放在床头柜上的水果盘子,里面是切好片的苹果和雪梨,都散发着一股香甜的气息。

“我说老兄你啊,吃人家的,喝人家的,也没见你拒绝,怎么听人家说两句就这么难受?”杜聿明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现在还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不关你的事,我反正是不信!”黄维听到杜聿明这么说,一下子来了脾气,刚刚送到嘴边的苹果片也不吃了,伸手把水果盘子放回了床头柜上。

他们二人是在一个月之前被送到沈阳市这所建在郊区的军医院里的,作为功德林学员中身患比较严重的疾病的两个人,中央在商讨过后决定把他们送到这里尽快治好。和他们一起被送到沈阳的还有一批我党的高级干部,为了治疗这些重要的病人,辽宁省的各类医疗专家团队基本上忙得脚不点地。

为了避免让辽宁省的现代景象刺激这批病患的精神,他们在被送到医院的过程中是坐在封闭了车窗的列车和客车上的,所选择的治疗场所也大多是建立在郊外的医院和疗养院。

刚被送到沈阳的黄维和杜聿明二人并不知道自己被送到了什么地方,他们发现这座新的医院看起来非常高档,病房比起北京的大医院还要完善。这里的医生们用他们从未见过的器械对他们进行了检查,然后两人先后动了手术,并被安排了护士进行照顾。供应给他们的伙食也比在功德林和北京的医院里面的要好得多,不过为了他们二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供应太多肉食。

首节上一节132/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