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143节

“总是有些不一样的,在这种危机重重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乔治微笑着说道,“另外,我的老板也对政府正在进行的计算机和网络的相关研究很感兴趣,毕竟这事关未来。”

洛奇惊讶于对方的要求之多,且不说他们想要突破罗斯福制定的反垄断法案,就连现在还处于理论阶段的计算机和网络产业他们也想要染指。虽然洛克菲勒家族现在已经是全美国数一数二的超级财阀,但是他们的欲望之庞大还是让人感到惊讶。

在另一方面,洛奇也不得不感叹他们的目光之短浅,这种时候还想着怎么在国内捞更多的钱。要是中国人有朝一日踏上美国本土,恐怕他们都得被送上绞刑架。

“我会把洛克菲勒先生的愿望如实告诉杜鲁门总统的。”洛奇将杯中剩下的咖啡喝完,今天这场谈话的目的应该已经达到了,剩下的事情不是他本人可以管的。

“我相信总统先生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洛克菲勒先生非常愿意为他的退休生活提供支持,我们也在集团内为您准备了一些薄礼。”乔治继续着他的微的笑。

事实上,洛克菲勒的算盘可不仅仅是今天这一点点浅薄的利益交换,修改反垄断法案只是看在杜鲁门即将下台的举手之劳而已,他们一点也不打算把赌注都押在美国身上。美国时至今日还是一个能为他们提供最大利润的栖身之所,但是其前景已经因为共产主义阵营的实力大涨变得有些不明朗了,洛克菲勒家族需要给自己留点后路。

在总统的私人秘书离开咖啡馆之后,乔治坐上自己的专车,前往另一处比较边缘的街区。在这条主要居住着蓝领工人的街区里,有一处常常挤满人的小酒馆。乔治在汽车的后座上换下了自己身上的高级定制西装,并套上一件普通的衬衫,脚下也换了一双旧靴子。

在烟雾缭绕的小酒馆里,乔治找到了那个坐在一张固定的小桌子旁边的中年工人。这名穿着工装服,脸上涂满黑色油灰的男人和白白净净的乔治看起来完全不是一样的人,尽管乔治尽量打扮得像一个普通工人。

“你本来没必要这么打扮,你从那辆别克轿车上下来,一点也不像我们的人。”坐在小桌子旁边的中年男子用粗犷低沉的声音说道。

“这不是什么问题,我在这里也不算太引人注目。”乔治有些不满地说道,自己已经屈尊降贵来这种地方了,对方竟然还敢提意见,实在是不知好歹。

“好吧,尊敬的绅士,请问我有什么能够帮到你的吗?”中年男子语带讥讽地说道,这让乔治更加懊恼了,但是他保持着自己的职业素养,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情绪。

“我们知道,你们和东边的一些朋友有联络,我们并不想与你们为敌。”乔治诚恳地说道。

“我看是不想和随时会落到头上的炸弹为敌。”中年男子继续讥讽。

“你怎么说都可以,我只是转达一下我的老板们的意思。他们愿意为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我们希望你们的行为可以点到为止,让大家都好过一点。”

“我们都想过得好一点,但这不是我们这些卑贱如蝼蚁的人能够决定的,不是吗?你和那些大人物,现在才知道要找后路?”中年男子有些气愤,在他看来,这群本就控制着政府打压他们的家伙现在才想着回心转意,实在有些不要脸。

“我只是转达一下我的老板们的意思,如果您拒绝这个提议,我会当今天的见面没有发生过。”

中年男子看了看周围正在痛饮啤酒,大声欢笑的其他工人,又看了看面前这个一脸诚恳微笑的“绅士”,愉快地开口说道:“我认为,你们最好还是先给自己选一根舒服一点的绳子。我们会挣到足够的钱,买下你们的绳子,然后把你们的脖子套进去。”

“我明白了。”乔治冷冷地说道,然后便起身出门。

或许这群人,确实比政府更难对付。

-------------------- 第162章 共和国的长子 --------------------

在德特里克堡爆炸事件发生之后的几天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在国际上有过任何的表示。尽管国会中的争论仍然存在,但是之前甚嚣尘上的反对停战协定的呼声渐渐变小,随着民众将自己的注意力又转移到那些被曝光的美国政府丑闻上,国会悄悄地撤回了之前通过的决议,允许政府继续执行和先前和中朝两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对于杜鲁门政府而言,他们面临的诸多麻烦仅仅解决了一个而已,和中国议和的代价是十分明显的,他们接下来还要继续面对国内各方势力的反弹。而对于新中国而言,和美国的直接军事冲突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监督美方执行停战协议中的条款。

国际上的各种事务堪称顺风顺水,而国内的事务也在稳步推进当中,十八军在经过将近一个月时间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在空军和陆航部队的支持下解放了拉萨,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青藏高原,盘踞在亚东地区的噶厦政权没有什么反应。刚刚解放不久的台湾省还处于肃清残匪,整顿社会秩序的过程当中。

而1951年1月里,新中国最大的好事之一自然就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处钻井顺利出油。

钢铁、煤炭和石油是现代重工业基石中的基石,而辽宁省本身就有比较发达的石油炼化产业。原本省内在石油这一方面有着断供后维持半年生产的战略储备,但是时间越往后储备石油的品质就会越差,而且在中央的初步规划当中,1951中国境内还要继续扩大石油炼化产能,能扩大多少就扩大多少,因此为辽宁省的各处炼油厂提供原油就成了极度迫切的任务之一。

为了解决缺乏原油的现状,中央分别从国内油田和国外采购两个方面入手,其中占据最主要地位的是国外采购,具体来说是向苏联采购。苏联在二战当中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产国,虽然离第一的美国还有比较大的距离,但是他们已经可以做到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向外出口一部分原油以赚取外汇。

原先苏联在石油贸易上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其他欧洲国家,当时的世界上也只有欧美需要消耗大量石油以发展工业。但随着冷战的开始,两大阵营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苏联和欧洲各国的石油贸易也变得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之下,毛主席和斯大林关于石油方面的意见一拍即合,中国可以向苏联提供他们境内尚未发现的大油田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开采方案,例如在苏联秋明州的后来的苏联第三大油田。另外苏联也非常欢迎辽宁省所拥有的先进的石油开采炼化技术,75年的技术差距使得辽宁省炼油厂的原料利用率与转化率让当今时代的任何其他炼油厂都望尘莫及。

不过中苏两国之间的石油贸易在此时还没有大规模开展的条件,在建设好石油运输管道或增强中苏跨国铁路的运力之前,指望通过苏联进口石油来满足辽宁省炼油厂的胃口并不实际。因此大庆油田这个距离辽宁省最近的油田之一才显得如此重要,而且辽宁省的数据库中保存着大庆油田所有的开发经验和开发方案,甚至标定了产油区每一口钻井的精确位置。

有了这些资料,大庆油田的开发比起历史上面临过艰难局面简单了不少,可以说只要把设备和工人运过去就能立刻开挖了。当然,为了避免时空穿越造成的数据误差,辽宁省的石油分公司还是派出了专业的考察队,认真进行先期勘探。

于是,在1950年年底的那段时间里,黑龙江省安达县萨尔图国营牧场的牧民们经常能看到一群奇奇怪怪的人穿着奇奇怪怪的衣服,坐着奇奇怪怪的车辆在封冻的沼泽地里用奇奇怪怪的工具干奇奇怪怪的事情。勘探队在经过十几天的调查之后,确认大庆油田的地质资料和记载中的并无差别,随时处于可以开发的状态。

中央在接到报告之后连一分钟都没有等,主席亲自关照这件事情的进度,辽宁省第一时间就通过刚刚恢复通行不久的铁路和卡车将油田设备送了过去。解放军工程部队在勘探队进行勘探期间就在沼泽上进行平整场地和修筑营房的工作,好在此时的东北平原人口比较稀少,建设工作不会面临占用农民土地的问题。

1950年十二月中旬,当解放军在台湾省周围进行解放作战的时候,已经被正式命名为大庆油田的产油区树立起了第一架钻机,并在过年后的一月初正式进行第一次试采,很快就发现了储油层。主席亲自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团队写了祝贺信,并期待着大庆油田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那天能够早日到来。

“虽然说一号井的生产非常顺利,但是大家不能因此产生松懈。我们掌握的资料都来自75年之后,而当年大开发的时候,前辈们搞的勘探数据可能不够精确,开发方案要随时做好备用部分,另外,必须再次强调生产安全!”

在大庆油田生产区的一间临时棚屋里,工程师张连德正在和他手下的年轻人开会。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张连德是一名资历颇深的工程师,之前在辽宁省内油田工作的时候就屡受表扬,技艺十分精湛。分公司推荐他来大庆油田工作也是看在他的技术能力上,另外他本人也主动申请到大庆油田工作,原因是他的父亲就参与了原历史上大庆油田的开发。

“省外来的同志们经验比较欠缺,你们在对待的时候必须要热情耐心,不准摆臭脸耍脾气,但是该严厉的时候也得严厉,生产安全大于天!”张连德看着面前这些二三十岁的徒弟和下属,一边布置工作一边强调安全问题。

作为辽宁省外第一处被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产地,大庆油田自然也担负着培养辽宁省外的其他地区的工人的责任。从辽宁省派来的工程师们要像原历史上的苏联专家团一样,一边负责生产工作,一边教导大批学生。

这些学生的主要来源是一批来自玉门油田守军,解放军十九军57师的战士,他们便是后来的石油工程第一师。新中国在工业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大量的解放军部队,作为专门的工程部队和勘探队。

最让张连德等老工程师们感到为难的是,中央派来的有志青年们由于知识储备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展比较缓慢,虽然双方并没有语言隔阂的鸿沟,学生们的学习也十分勤奋,但是他们毕竟要一边打基础一边学技术。另外就是他们屡次强调的安全问题,基础知识比较欠缺的新中国工人们不太能理解后世繁复无比的安全制度,经常搞出小事故小意外,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必须有辽宁省的老工人们在一边指导监督。

“不要觉得我跟你们强调安全问题是危言耸听,也千万别让省外来的同志们觉得你们在强调安全问题时不够严肃。这不仅仅是关系到生产的顺利与否,还关系到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在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生产事故,甚至在鬼门关前走过几趟的张连德总是会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上和学生们讲上一个多小时,并展示自己身上各种可怕的伤疤。

围绕在张连德周围的下属和学生们都起码是专门的石油大学的硕士学历起步,他们一点也不会嫌张连德的安全教育嗦,毕竟后世的各种恐怖案例足以让他们心中警钟长鸣。问题的难点主要在于向辽宁省外的工人学徒和技术学生们讲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毕竟安全生产规章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灌输完毕,如果用恐吓式教学的话又不符合上级定下的“热情、礼貌、倾囊相授”的原则。

“张工您放心吧,我们绝对把安全规章刻到新同志们的DNA里,争取不出任何意外!”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助理在张连德讲完之后大声说道。

“对,我们给前辈们上夜校晚课的时候,一定想办法把安全规章讲明白!”

众人接连表态,信誓旦旦地承诺,张连德并不怀疑他们的诚恳,这些肯到大庆油田这里参与前期开发工作的年轻人都非常热情,而且对建设国家的渴望比他这个老同志还强上不少。

就在此时,有一名工程师跑进了会议室里,对着张连德大声说道:“张工,二号井也出油了,你要不要赶紧去看看?”

众人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一阵兴奋,张连德立马问道:“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稳定住?”

“您放心,情况很稳定,现场的工人们正在庆祝呢!”

仿佛为了印证这位工程师的话语,外面传来了人群的欢呼声和鞭炮声,油井首次喷油对石油工人而言是一件大喜事。每一口油井的顺利建成,都意味着新中国面临的石油问题得到了一点缓解。

“好,我们去看看。”张连德听到油井安全的消息之后便放下心来,对他而言,石油生产不求快不求多,最要保证的是一个安全。

在热闹的庆祝活动结束之后,天色也已经越来越黑了,一月初的黑龙江省十分寒冷,上夜班的工人们会穿着从辽宁省带来的保暖大衣继续工作,而张连德则有时间稍微休息一下。

他在回到自己的单人宿舍之后,打开了陪伴多年的三防笔记本,准备给留在辽宁省宁的妻儿写邮件报平安。由于邮政系统尚未整合完毕,为了保证出省工作的辽宁人可以和省内的家人联系,工程队在大庆油田的工作区拉起了基本的网络。虽然做不到视频和语音通话,但是给省内发发邮件还是做得到的。

作为老资历的高级工程师,张连德在穿越之前的收入就很不错,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足。而在穿越之后,他的妻子很快适应了情况,但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不太适应生活水平的下降。经过夫妻二人的劝导之后,他们的儿子才又恢复了斗志。

由于张连德是在在省外,而且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工作,他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不过省内的消费水平仍然受到限制,多出来的钱都存在银行里不能用。不过他们一家的消费限额也因为张连德出省工作得到提高,虽然米油盐这类东西的限额不会变,但是在购买肉类和蔬菜以及其他工业品的时候可选择性高了很多。

张连德在写给家里的邮件中,首先和妻子讲了一下自己在这边的工作情况,虽然工作量比起穿越前大大增加,环境也更加恶劣,但是他本人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吃不消的地方,和这些热情似火的年轻人一起建设祖国让他觉得年轻了几十岁。

首节上一节143/2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