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206节

老子怎么得罪他了?

刘师长眼睛多毒辣啊!

李云龙给他当过警卫员,他太清楚李云龙的性格。

瞧那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就知道是在瞎琢磨,心里面肯定没憋啥好屁。

“李云龙!”刘师长突然拔高了声调,一下子把李云龙从思考中拉了出来。

“我知道你小子肯定在琢磨是谁在告你的状,我可以明告诉你,是你们旅长说的。

赵刚去独立团当政委可不是去当摆设,在部队作战方面,他是有发言权的。

你小子还没资格剥夺组织授予他的权利!”

在八路军部队中,政委的水平直接决定军队的综合实力,非但不是什么“管生活”式的保姆角色,而是和军事长官同样重要的主角。

实际上应该是团长负责打仗,政委负责告诉部队中所有人,我们为了什么而打仗。

政委不但精通军事业务,而且往往是冲锋陷阵时最容易牺牲的干部,他们是军队的士气和灵魂所在。

每次攻坚,往往是政委带头冲锋。

每次断后,往往也是政委下令:“党员随我留下!”

每一场恶战,伤亡最大的,就是基层党员、基层军官。

八路军的军队无论败了多少场都打不散,能迅速的组织起来继续发展,就来自于这样的组织能力。

是,赵刚没有上过军校,也比较缺乏作战的经验。

但这并不是李云龙可以架空他的理由,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就是他不想受管束的谬论。

除非李云龙不想在八路军干了,否则他必须接受这一安排。

刘师长把话说的非常重,尤其会议室里还有那么多人,把李云龙训一顿,会让他很没面子。

可实际上,这确实是为李云龙好。

他立下的功劳不少,理论上应当受到嘉奖提拔。

可有这样的缺点毛病,人家拿出来提一提,他上进的方案就会被否决。

今天骂他一顿,李云龙要是能知错就改,那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李云龙大约是听进去了,态度比之前诚恳的多。保证回去就向政委道歉,改掉之前犯的错误。

“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同志。”刘师长冲他挥了挥手:“去吧!”

冲着李云龙打了个以后喝酒的手势,陈浩目送着他离开会议室。

心说:“估计老李做梦也想不到,告诉他黑状的是我吧!我这也确实为了他好啊!”

没有了一起突围,差点死掉的经历。

李云龙和赵刚的关系进展的比较一般,远达不到那种过命交情的地步。

这也是为了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

陈浩不需要李云龙感谢他,当个幕后英雄就行了。

第171章 ,第六师团

“太君说了,这一片地区所有屋子全部征用,现在,所有人通通滚蛋!”

耀武扬威的二狗子,狗仗人势蛮横的下达了一个不讲理的命令。

被突然叫出来的老百姓,无缘无故的就得知自己的屋子要被征用,内心中充满了憋屈愤懑。

但在日军的统治下当了好几年的顺民,老百姓的棱角都被磨平了。

即使心里面把鬼子和二鬼子十八辈祖宗都给骂了个遍,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违抗。

一个三十岁左右长衫打扮的青年人站出来恳求:“太君要我们的屋子,我们马上腾地方。能不能稍微给我们点时间,回去收拾一下衣服被褥。”

听过胖翻译的说明,带队征用屋舍的军官把脸一板:“不行,这样的不行。”

胖翻译转过身来对老百姓说:“太君说了不行,识趣的赶紧麻溜的滚蛋。磨磨蹭蹭的话,那就别走了。”

此话一出,被强征屋子的老百姓们浑身一颤。

他们就像火烧屁股一样,一刻也不敢停留,顺着日本兵让开的道路,逃也似的往外跑了。

别走了留下来,要是到亲戚朋友家做客听到这么一句,只会觉得这家主人好客。

可若是从日本人嘴里说出来……总不会以为人家会把你当客人看待吧?

眼见听闻日军残暴,犯下了许多罪孽。

老百姓的胆子早就被吓破了,已经受不了威胁,更不敢以身尝试日军的残暴。

与身外之物相比,还是小命重要些。

类似征用房屋的事情,不断发生在井陉县。

这座人口只有八万的小县城,一个上午就有两万多人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变得无家可归了。

鸠占鹊巢的是从SJZ赶来的日军第六师团。

在井陉县的日军守备司令部,原来的守备司令一位中佐,被迫搬到了角落里。

他那还算精致的屋舍,全被刚刚赶来的几位大人物占了去。

日式风格的榻榻米包厢里,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头子,看上去就有些凶相。

说起他的名字,可能有些人听上去就会觉得有些耳熟:谷寿夫。

他曾是日军第六师团的师团长,军衔为中将。

曾率领第六师团第一个攻入南京,亦是屠杀的主力。

明面上,他犯下的滔天罪行,震惊了世界。

日本大本营本身都感觉到不耻和不安,为避免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把他调任本土防卫军,担任中部军司令官的闲职。

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还是得到了日军中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

不少军官在风头过了以后,私底下纷纷站出来帮忙说情,谷寿夫能重新出现在军队里,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将军肯亲自出马,是第六师团的荣幸,也是我们华北派遣军的荣幸。这一杯敬将军。“

宫野参谋长极为恭敬的举杯奉承,略尽地主之宜。

陪同的第十一旅团和第三十一旅团长,也都说着漂亮话举起了酒杯。

他们两个是谷寿夫的老部下,也受了当年的影响,虽然没有丢了位置,但也好几年没挪动屁股。

第六师团是十七个常备师团之一,和第二师团并称为日军陆军战斗中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两支劲旅。

同期做到旅团长位置上的军官,随着部队不断的膨胀,大多都已经升任中将担任师团长了。

他们两个带领部队打了不少硬仗,屡屡立下功劳,却没有得到提拔的机会,心中憋了一肚子的怨气。

眼看老长官回归,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他们两人的心思又动了起来,若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亮眼的功劳,兴许就能往上挪一挪了。

谷寿夫重新获得了带兵打仗的机会,心情自然是极好的。

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他面色潮红的说:“莜冢义男是个无能的家伙。

他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全是靠关系升上来的。

让他担任第一军的司令官,驻扎在山西,实在是个愚蠢的决定。

要是早让我担任第一军司令官,八路一定会被杀的,像老鼠一样躲在阴沟的地道里,根本无法像现在这样猖狂。”

质疑上级的任命,无疑是把上级也骂进去了,只有古寿夫的两个铁杆儿老部下出言附和。

宫野参谋长圆滑的没有接话,将其糊弄了过去。

对于谷寿夫的批评讽刺,他是知道缘由的。

莜冢义男家庭出身极好,从小立志要当一个军人,他的父亲便将他送到了中央陆军幼年学校,以首席毕业后便报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然后是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毕业,陆军大学第五名毕业。

两次毕业得到了天皇御赐军刀,有军中秀才之称,升官之路平步青云。

莜冢义男属于技术性的军官,没有怎么上过战场。

唯一带兵打仗的记录,是率领第十师团参加武汉会战,转过身来就已经是第一军司令官了。

与之相反,谷寿夫是农民家庭出身,他的平步青云是从日俄战争开始的。

因对俄侧重点和屠杀华国老百姓“有功”而屡获晋升,至三五年以中将军衔任第六师团长。

他被吹嘘为悍将,还被军中称之为战术家。

曾编写过《日俄机密战史》和《陆战术》。

其在《陆战术》一书中写到,“在战胜之后的追击战时,掠夺、强盗、强女干为士气为旺盛这所寄”。

这是他一贯的思想理念,不仅应用在日俄战争中,还用在了侵华战争中。

在起初的华北作战中,谷寿夫就纵容部下屠杀百姓。

但由于没有被外国人拍摄报道出去,没有引起舆论的反响,他也没有遭受任何惩罚,还被军中的士兵拥戴。

大部分普通的日本兵是很穷的,杀人抢劫来钱很快,谁能让他们发财,他们就拥护谁。

南京陷落前松井石根突然生病,由朝香宫鸠彦王接替出任攻城总指挥。

谷寿夫认为自己是“建功立业“机会来了,祭起了“打下南京放假一星期“。

这个曾剃头当年起家的法宝。

12月13日,第六师团攻破德械第八十八师防守的中华门,率先攻入南京。

发生了那场举世震惊的大屠杀。

谷寿夫认为自己栽的很冤,明明之前肆意杀戮是没有事的,怎么这回自己倒霉了?

要不是因为舆论压力导致撤职回国,他差不多就该升大将了。

第一军司令官的那个位置,谷寿夫都看不上,怎么着也得是华北派遣军司令官。

不过,那是以前了。

现在,他担任第六师团长,大本营方面都扭扭捏捏的。既想用其才华,又不想出了事情背黑锅。

所以把第六师团让第一军司令官莜冢义男来节制。

万一再把天捅破了,正好把应对八路不利的莜冢义男一块收拾了。

宫野参谋长不是人肚子里的蛔虫,他不太清楚谷寿夫有没有看透。

不过听谷寿夫的抱怨,肯定是极为不满,被看不起的莜冢义男骑到头上。

干掉了小酒盅里的清酒,谷寿夫对宫野说:“你回去以后,可以告诉多田骏。

莜冢义男麾下的那些二流守备部队,该回炉重造。武器比八路差劲,不能是他们打败仗的理由。”

首节上一节206/50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