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242节

做戏要做全套,无论如何都得给敌人一个反击解围的假象。

此前,尽考虑怎么消灭敌人了,居然忽略了关键的一点。

“要不是陈浩的提醒,很可能就会让敌人提前意识到不对,会坏事的。”

老总看向陈浩的目光充满了赞赏。

这次陈浩提意见,是提到点子上了,非常关键。

刘师长和副参谋长都各自夸赞了几句,把陈浩吹的很高兴。

陈浩其实根本没有想到那一层,他就是逮着机会,就想给敌人找点麻烦。

敌人不痛快了,他就高兴了。

高瞻远瞩的称赞,实在是受之有愧……就是不会拒绝。

陈浩挺享受被人夸赞的滋味儿,尤其不是谁都能够得到几位首长一致夸奖的。

那是对他本人能力的认可。

说出去能吹一辈子。

意识到出现了疏漏,老总立即着手补漏,研究把戏演得圆满。

孙德胜率领的坦克连已经撤回来了,除了损失的三辆,以及正在维修的。

目前剩下的一半,经过弹药的补充,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半个坦克连出击,实在是太少了点。

派遣步兵袭击日军后方,人数少了起不到大作用,而且还容易被纠缠住消灭。

就在研究方案的时候,一个情报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方案。

第六师团下辖的第六骑兵联队,正在迂回绕行,目的地极有可能是山谷的东北口。

通常来说骑兵联队的人马是一千人左右。

第六骑兵联队的规模比较大,人马有一千六百余。

刘师长眼睛一亮分析道:“保住山谷东北口的退出方向,也可以让日军认为,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围,保证兵工厂的撤离。”

消灭多少日军不是目的。

关键是让日军认为,八路军很重视此地,绝不可能放弃。

与袭击日军大部队的方案相比,这一方案的风险更小,效果更显著。

老总一拍桌子,果断的说:“好,那就吃掉这个骑兵联队。”

副参谋长笑着说:“这要是打好了,咱们就不缺马肉吃了。”

众人顿时都乐了。

用坦克打骑兵,多少有点儿欺负人的感觉。

只不过战争不是讲公平的地方,能用坦克欺负骑兵,没有人会愚昧的,让骑兵和骑兵捉对厮杀。

宋襄公那种大聪明,太仁义,早就死绝了。

在胜者为王的世界,无所不用其极才能活到最后。

战争就是不择手段的。

最后商讨决定,派遣一个半坦克连,共十八辆坦克充当主力。

总部下辖的骑兵团充当辅助力量,共同出击干掉日军的第六骑兵联队。

骑兵加坦克,注定是只会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

最为奇葩的战斗了。

早几十年没有坦克,再晚几十年,骑兵就被彻底淘汰了。

陈浩腆着脸说:“坦克我会开,这一仗也没什么风险,我想去过过瘾。”

老总和刘师长相视了一眼,两人用眼神交流。

“这怎么办?”

“没辙,根本拦不住,不行就放他出去撒撒欢?”

“得让人监督。”

“谁能监督得住呢?”

刘师长耸了耸肩,要知道之前可是连副参谋长也没拦得住。

老总沉吟着说:“行,我可以让你去。但是等仗打完了,你就得赶紧回来。后面的大战,还需要你来查漏补缺。”

陈浩如何能拒绝得了,一场十万人规模大战的指挥?

他乐呵呵的答应了下来,保证按时回来。

率领坦克部队去屠杀骑兵,颇具时代性的战斗。

陈浩内心中在呐喊:“我来了!小鬼子们,在钢铁洪流下颤抖吧!”

第197章 ,骑兵联队,追击!

踏踏踏的马蹄声,充斥在山林中。

长长的骑兵队伍,经过几个小时的赶路,终是快要赶到目的地了。

“快要到地方了,我建议还是让部队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吧。”

“说的是,赶了几个小时的路,屁股都颠麻了。”身形消瘦的联队长,下令就地歇息。

长长的行进队伍,很快便停了下来。

士兵们纷纷下马,揉捏捶打僵硬的大腿内侧。

骑着高头大马看上去很威风,实则骑马的苦,只有骑过的人才知道。

屁股会被颠得麻木,大腿内侧会因为长时间跟马鞍的摩擦,擦破皮到流血是常有的事。

骑兵联队长佐贺一郎毕业于骑兵科,干了二十几年的骑兵,早已经习惯了。

他的坐骑是一匹纯黑色的东洋大马,体型巨大,身高一米六,跟他本人的身高基本一致。

对于自己的伙伴,佐贺一郎极为爱护。

他手指穿过战马的马鬃,亲昵的梳理着,从口袋里抓出一把黑豆,喂食并肩作战的伙伴。

部队停下休息,电讯兵可就忙碌起来了。

立即与上级联系通报情况,并得到了最新的命令。

“报告,师团长来电。”

佐贺一郎接过电报,原来因为正面进攻损失巨大,谷寿夫担心他们骑兵联队蛮干,所以下达了更具体的指令。

要求不得强攻,试探性给予八路军防守部队压力。

关键是封堵出口,务必不使八路从此处逃走。

“看来山里面的八路真的很强,不是一般的厉害啊!”佐贺一郎把电报转手交给了参谋长。

“纳尼?第一次强攻,就损失了一整个步兵大队?”

参谋长看完不禁发出惊叹。

他们整个第六骑兵联队,加在一块才一千六。

岂不是说照着那边的打法,一场战斗,就可能损失三分之二?

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佐贺一郎感叹说:“正是如此,所以将军才再三强调不准我们强攻,毕竟我们骑兵可比步兵高贵的多。”

对此类观点,身为骑兵的一员,参谋长自然是颇为认同。

在各国官方的认定中,骑兵的地位都明显较高。

无论是兵员选拔还是装备划分,骑兵都有较大的优先权。

由于成本的昂贵和训练代价较高。

骑兵虽然被很多将领认为是落后的兵种,但仍然是精锐部队的存在。

在很多人眼里,

骑兵就是骑着马的士兵,高举马刀大喊冲锋的样子。

似乎除了这个形象就没有其他形象了。

这种思维误区,就是忽视了马匹最重要的优势跑的快。

兵贵神速,机动性往往是一支军队作战实力,衡量的至关重要的指标。

马匹的机动性+枪炮的火力。

二者完美结合,就是新式的快速突击部队理念

当作战双方在正面战场僵持不下的时候,骑兵以快速的机动性优势,迂回到敌人的侧翼,或者背后发起进攻。

是足以改变战争天秤的重要砝码。

就拿此次作战来说,派遣步兵最少需要两天时间赶路,而他们骑兵仅仅是一个上午。

就凭机动速度快,骑兵就完胜步兵。

了解到了敌人的强悍,佐贺一郎自然是不愿意把宝贵的骑兵,投入到阵地攻防战中。

他决定按照上级的指示,派出小股兵力试探试探。

在很多骑兵将领眼中,挥舞马刀冲锋是种情怀。

但实际上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八旗骑兵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之战就已经宣告,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

随着高速机枪的兴起,骑兵的速度永远跑不过机枪的射速。

野外突然遭遇,对方步兵缺乏足够数量的机枪,或许还能试试挥舞马刀冲锋的情怀。

在阵地战,骑兵因为目标过大,难以隐蔽,很容易遭到远程火器的重大杀伤。

在密集的弹雨下,暴露在开阔地上的骑兵,比步兵死的还要快。

但凡指挥的将领脑子里面没灌水,就不会勒令骑兵直接冲锋有准备的阵地。

此类情况,骑兵肯定是要像步兵一样进攻。

百来骑兵放下了战马,端着骑枪,在轻机枪的掩护下,进行了一波试探性的进攻。

警戒防卫的八路只有一个排,三十几个人。

可火力密度之强,让人不禁怀疑对面有三百人。

进攻一方的火力还赶不上防守方的,连压制都做不到。

结果显而易见。

首节上一节242/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