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452节

忽然英国记者问道:“连我们都被欺骗了,那你们大张旗鼓举行的北伐仪式是为了什么?”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华夏来的记者比如黎秀石,只需要听到姜超如此形容就懂了。

那些外国记者却还是茫然无知样子。

事实上从几天前开始,军营封锁内外大张旗鼓的动作,就不可能瞒得过日军的耳目。

如果想把a计划隐藏在水面之下,最好的方式不是掩盖,而是建立一个B计划让敌人去盗取研究。

做戏要做全套,骗过日军是其一,顺带对外炫耀武力是其二。

不过他们高估了日军的情报打探能力,直到召集各国记者,举行公开的北伐仪式,日军才反应过来他们是要北上。

之前日军一直还以为,川军团是要南下攻打仰光来着。

记者们搞明白原因面面相觑,合着不止他们被蒙在鼓里,连日军也被欺骗了。

“那你们的军队是何时出发,又保证没被日军发现的?”

马丹娜看过父亲指挥的装甲部队训练,知道上百辆坦克行动的动静有多大,隔两公里外都能看到。

日军只需要对军营通向外界的道路保持监视,就不可能毫不知情。

前面已经开打,姜超知道没什么好隐瞒的:“是走水路,通过伊洛瓦底江北上。

在缅甸没有谁利用过江河运输军队,日军想不到自然就不会注意。”

记者们又愣了一下,水路,没听说过川军团有水军啊!

黎秀石急忙追问,川军团何时有的水军,又如何保证运送那么多军队。

姜超表示无可奉告。

学过保密条例,他清楚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川军团武器有多强,军队有多强,告诉记者们传出去,敌人知道没用,反而有助于树立川军团强悍实力的形象。

有一座传送门连接着二十一世纪,只会招来豺狼虎豹的窥视。

管住嘴巴,除非他们想与全世界为敌。

记者们得知川军团派遣了两个合成营,通过水路一次性运送到了瑞丽,纷纷议论:

“这样的运送能力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了,川军团的发展总是出乎人意料,而且太快了。”

“伊洛瓦底江北抵腾冲,南到仰光,能北上也就能南下。”

“沿江河进攻,对于占据优势的一方更有效率。”

“一旦打败了五十五师团,日本十五军将不是他们的对手了,缅甸要换一个主宰者了。”

他们猜想着得出了一个结论。

兰迪和马丹娜跟其他美国记者一样表示吃惊,也仅仅是吃惊,毕竟这里发生的事情跟他们美国人并没有强关联。

黎秀石震惊之余便是为国家民族感到高兴。

川军团也是华夏的军队,他们打败日军,最明显的可以摆平日军从缅甸方向对国内的威胁。

如果能更快的拿下仰光,让滇缅公路通车,国外的物资运送到国内,便可有效的缓解物资匮乏危机。

自从国内的外援断了,短短几个月通货膨胀的更厉害,法币已经贬值了一倍多。

当然英国记者心情不是那么很美妙。

缅甸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如狼似虎的日军来了,大英为了欧洲战场只能收缩战线。

但是欧洲战场迟早是要结束,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

英国人认为他们会回来的,日本人吃进去的迟早要吐出来,因为日本本土距此太远了。

可现在华夏人有拿下缅甸的苗头,这很不好。

缅甸离华夏太近了,被这头沉睡的雄狮吃下去的东西,想让他们再吐出来就难了。

所以当初明知道顶不住日军,也不想叫华夏人来帮忙。

华夏远征军来帮忙也是往死了坑他们,便是这个缘故了。

被收纳进军情六处,拥有另一种身份的英国记者忧心忡忡的不言语了。

他必须要找机会将消息发回国内。

直升机编队飞抵到腾冲上空时,进攻腾冲的战斗早已打响了。

第371章 ,进攻腾冲

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敌人居然是从江河上来的。

临时构建的滩头阻击阵地,像纸一样脆弱,步战车登陆后一冲击被击垮了。

随之而来的是三个坦克连登录。

有了瑞丽城的前车之鉴,日军没了构筑野战阵地防御的胆魄,选择龟缩在坚固的腾冲城内。

这对于进攻的川军团十分不利。

腾冲原名腾越。

在明朝时期,正式建立腾越州,因为城池的主体由石头建成所以又叫做石头城。

不是普通的石头,是从山体上开采的条石,质地十分坚硬。

厚重的城墙想用坦克炮轰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二三百毫米口径的重炮还差不多。

条件有限,北伐部队并未配备。

于是乎城门的薄弱点,成为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热点。

李云龙率领的部队,步战车搭载的步兵有限,坦克和战车的数量多。

在一面城墙千米外,大约二十辆坦克散落的排开,炮口对准城墙上的敌人猛轰。

每一发炮弹都会让城墙上,炸起一团烟尘和滚滚碎石。

步战车快速的前进,城墙下宽阔的护城河也不能阻挡,直接抵达到城门口放下搭载的步兵。

爆破手将大当量的TNT炸药,塞进已经炸烂的城门里。

城门上方的守军,十分清楚城门被攻破后他们的下场,疯了一样的往下扔手榴弹。

即使手臂探出去,就会被来回扫射的机枪和机炮打碎掉。

命都要丢了,炸断手臂就不算问题了。

几经周折,爆破手牺牲了两个,伴随着一声剧烈的轰鸣,烟尘笼罩了整个城门,连城墙都在爆炸中发抖。

三辆步战车迅速的靠近,准备第一时间通过炸开的缺口冲进去。

当烟尘散去看到里面的情景,他们只好在叹息中筹备下一次了。

吃一堑长一智,被日军忠实地履行了。

在川军团发起进攻前,日军用卡车拉着大量的石头堵塞了整个城门洞。

抱着必死的决心,他们不出去了。

敌人也不要想轻易进来。

“他娘的,给老子轰,继续给老子轰!”

“这就是个乌龟壳,老子也要砸碎了它!”

见到前面进攻不利,李云龙忿怒的咆哮道。

他跟陈浩牛皮都吹出去了,要是半天连城墙都攻不进去,回去非得被陈浩嘲笑不可。

他李云龙丢不起那个人。

十八门六三式火箭炮一字排开,对城墙及城墙内的日军展开了覆盖式的打击。

数不清的火箭弹破空而去,将这座明朝建立的城市炸成废墟。

直升机编队来到腾冲,记者们正好看到了这壮观的一幕,一个个瞪大眼睛都嫌看不够。

一位去过欧洲战场的英国记者说:

“这样的炮击规模,已经堪比一个重炮师了,没有优秀的防炮工事,一轮炮击下来敌人的士兵会阵亡一半。”

他还是第一次在远东看到如此规模的炮击,就连日军登陆仰光都不曾有。

马丹娜问道:“是那种叫火箭炮的武器吗?”

“是被我们叫做六三式火箭炮的,可以装在皮卡车斗上运输,北伐部队携带了十八门。”

姜超为记者们介绍讲解说。

记者们听闻后透过窗口向外眺望,试图找到火箭炮的发射阵地,瞧瞧是什么样子。

一个美制的重炮师大约有九十门各式火炮,德国英国都差不了多少。

用五分之一的数量便有了相同的威力。

更重要的是火箭炮轻便,操作人手少,比一个重炮师规模小太多了,连一个炮兵营都比不上。

可以说火箭炮是稳稳的占据了优势。

眺望的记者发现了火箭炮阵地的方位,但是由于太远了看不真切。

他们请求驾驶员将直升机开过去,靠近一些观看。

驾驶员拒绝了他们,姜超解释说:“我们直升机编队还有作战任务,等结束后可以安排你们靠近观摩。“

记者们面面相觑不是很理解。

因为直升机的保密程度高,外界知道的信息不多,记者们还不知道是如何应用在战争中。

“是在飞机上装载了重机枪,或者机炮对地面进行扫射吗?”

“是在直升机上装了炸弹吗?我们怎么没有看到。”

记者们纷纷发出疑问。

姜超笑了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只是让他们仔细看,马上就知道了。

记者们的好奇心彻底被勾起来了,透过窗前盯着其他的直升机,等待他们发起进攻。

此时,支队长已经同地面指挥的李云龙沟通过了。

用直升机搭载的火箭弹去轰炸城门,是不足以将其炸开的。

他们得到指令,清扫城墙上的敌人,如果火力富裕可以对靠近城墙的敌人展开打击。

一架直升机沿着城墙上空飞过,机翼下的火箭弹发射巢,嗖嗖嗖的射出了所有的火箭弹。

被打击的宽厚城墙上,有了一连串的爆炸。

仿佛像一条火龙从上方扫过一样,上面被炸得面目全非,暴露在外的士兵九死一生了。

一架清空了火箭弹,后面的直升机立刻接替它。

首节上一节452/50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