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63节

李古北不像是那种傻子,他这样做一定有目的。周鹤轩内心猜测不已。

陈浩心里偷着乐呢,花一辆奔驰的钱,就为租一份手稿几天。

他还没想明白,这东西真有那么珍贵吗?

刘师长嘛,他们还一块喝酒来着。

跟老总,刘师长一块的合影,陈浩都拿了好几张,只是没拿出来炫耀罢了。

毕竟不是很好解释。

有时他真想告诉李古北,这样的手稿,他随便就可以让刘师长帮忙写几份。

李古北得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表情呢?

是吃惊的倒吸一口凉气,还是说觉得自己被骗子骗了,痛心疾首。

陈浩当然不会往外暴露自身的秘密,相反还会竭力掩盖。

所以他注定不会知道,李古北得知实情,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神色。

总之,这一桩生意算是成了。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大便宜。

回到车上,陈浩插上钥匙把车重新启动,直接开往机场。

刚才,李古北顺便让会计定了两个小时后,最近起飞的一趟班机。

时间比较紧迫。

走之前肯定要把该商量好的,都商量好了。

李古北便说道:“再说说古董生意吧,听说你有稳定的古董货源要出货,老周究竟出了个什么样的主意啊?”

之前在俱乐部不是谈事的地方,陈浩和周鹤轩粗略的聊了聊。

一周左右,就有四五十件古董要卖,开古董店的方式出货,显然是太慢了。

周鹤轩建议开一家古董拍卖行,由于陈浩所提供的古董都是华国的,当然最好是要面向华国市场。

把总部设在港岛,最好是直接收购一家小型的拍卖公司,可以迅速的展开业务。

然后以一个固定的频率来举行拍卖会。

陈浩简略的叙说了一番,询问李古北的可有好的建议?

在做生意这方面,相比于两位老江湖,他的经验是不足的。

为了挣钱,虚心请教学习自然是理所应当。

李古北斜眼瞧了眼周鹤轩,琢磨了一下开口道:“收购一家小型拍卖行,用不了多少钱。

最难的是找到客户。

这方面你也不用有顾虑,我跟老周还认识些人,给你捧捧场不成问题。”

做生意第一要本金,第二要有客户资源。

前者陈浩现在够用了。

后者李古北和周鹤轩都是响当当的大老板,认识许多同阶层的有钱人。

投资古董也是一门好生意,以他们的人脉,带一些人捧捧场不成问题。

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把别人捆到你的战车上。

否则,人情会越用越淡,人帮得了你一次,不见得会帮你第二次三次。

陈浩想到周鹤轩对他的提示,开口邀请道:“二位都喜欢古董,要不都参一股,咱们共同把这项生意做起来。

以后要是遇上了好的古董要拍卖,有看得上眼的,也能提前内部消化。”

这理由稍显牵强,毕竟听说李古北搞房地产,可比参股古董拍卖行挣钱多了。

人家不一定能瞧得上。

却没成想,李古北都没有犹豫一下,便答应了:

“行啊,我对这个行当倒挺感兴趣。万一有我瞧得上眼的古董,可一定要让给我啊。”

周鹤轩知道他的劝说起效果了,笑着说道:“那是当然,你李博士财大气粗,就是上拍卖会,也没几人争得过。”

马屁算是拍对地方了,李古北爽朗的大笑了几声。

论资金的雄厚,他们搞房地产开发的,可比其他行业强太多了。

喜欢收藏古董的藏家,有几人能比得上他呢?

陈浩不知道李古北为何答应,但他并不关心原因。

尽早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把他带回来的古董变现,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三人商定,陈浩出资一千二百万,占股百分之六十。

李古北和周鹤轩各出四百万,各占百分之二十。

陈浩有大量的古董资源,保证拍卖行能不缺货。他二位有人脉关系,能给拍卖行拉来高端客户。

直接优势互补了。

不过,在商量好之后。

周鹤轩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光靠我们的人脉,来维持一家中小型拍卖行不成问题。

可若是你想把生意做大,那就得想办法把拍卖行的名气砸上去。

有名气了,这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拍卖行本质是一个中介机构,要给寄卖古董的卖家信心,也要给买古董的买家信心。

李古北和周鹤轩出资入股,带来的不仅是人脉,还是信誉背书。

但他们的影响力还只局限于一省。

拍卖行想要做大,就要招揽全国范围内的生意,需要更强大的影响力。

陈浩虚心请教道:“那如何才能把拍卖行的名气砸上去呢?”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各种求!

第55章 ,拍卖行打响名气的办法【4千】

面对陈浩询问,如何才能把拍卖行的影响力砸上去。

李古北毫不犹豫的说:“打广告啊!电视,互联网,还有纸媒,铺天盖地的砸上一轮,名气就提起来了。”

这番做派,非常符合房地产开发商老板土豪的作风。

陈浩一听就知不便宜,把预定出资的两千万本金全砸进去,还不知道能不能砸出个效果来。

搞不好是打水漂!

李古北还在喋喋不休,之前一直是别人露脸,好不容易聊到了他擅长的地方,那可得好好的上一课。

“像我上次在魔都开发那楼盘,地段一般,房子马马虎虎吧。按理说怎么着也得卖好几个月,才能回笼资金。

但架不住我们会打广告啊!

项目比较偏僻,周边人气不足,广告部的人就宣传:稀缺楼盘,坐拥宁静。

小区里有个小水坑,坑边有围栏,就管那叫湖景洋房,水景园林。

再加上买房读名校,投资必升值,一系列鼓吹。

电视,纸媒,互联网,全市广告轰炸了三天。

你猜怎么着?

开盘的当天人山人海,为了抢房脑子都快打出来了。连顶层边户都没剩一间。这就是广告的威力啊!”

“高,实在是高。”周鹤轩笑脸吹捧着,心里面却鄙视不已。

这两种生意能混为一谈吗?

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是拿地,只要拿到了好地块,项目总的位置上拴一条狗,整个项目都能大赚特赚。

铺天盖地打广告只是催化剂,就是不那么宣传,那楼盘盖在了魔都,也不愁卖不出去。

分批开盘,捂盘惜售,要是他来操盘的话,起码能多挣两成利润。

比一次性出清了,能赚更多。

但没办法,谁让人家李古北就有那能耐,愿意少挣钱,跟他也没关系。

周鹤轩给李古北吹捧了一番,但最终还是要办事的。

他给陈浩出主意:“想把拍卖行的名气打出来,最好是先准备一件,有噱头价值高的古董拿出来拍卖。

然后照着李博士说的,开个发布会把各路媒体都招来,发一遍通稿。

拍卖会把古董拍个天价,一个亿打底,两三个亿不嫌多。

有了吸引眼球的噱头,各路媒体一定会争相报道,咱这拍卖行的名气就吵起来了。

以后一年来上那么两三次,生意想不红火都难。”

就是炒作。

跟明星发通告:我恋爱了,我分手了,我又恋爱了,我又分手了。

各种鸡毛蒜皮撕逼事,反复折腾抢头条,有异曲同工之妙。

炒着炒着,就火了。

一个小拍卖行,是没有炒作价值的,但是能够反复的拍出天价的古董,都以亿为单位。

财富吸人眼球,拍卖行就跟着火了。

陈浩以前做的生意,还没到研究宣传炒作的份上。

此时听了周鹤轩的一番详解,涨了不少见识。

感觉这一堂课价值百万,运用的好了,赚取几千万上亿的利润,好像也不难。

陈浩略作思考后说:“价值高的古董,我想想办法或许能搞一件参加拍卖会,可谁知道能不能拍到上亿呢?”

他担心哪怕拍卖了九千万,距离一亿差一千万,宣传效果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李古北爽朗的笑道:“看来陈老弟,对拍卖行这方面不太了解。”

经历了之前的事情,想必他们二人对自己是有所忌惮的。

陈浩不怕他们俩坑自己,大大方方的道:

“二位应该对我以前做何生意有所了解,我只能保证客户交给我的古董是真的。

但对拍卖行这方面确实不甚了解,李博士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也让我长长见识。”

若不是被提醒了一下,李古北都差点忘记了,正谦虚的询问他意见的陈浩,昨天一人一枪干掉了十余人。

看现在,跟大学毕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区别不大,性格温和谦虚好学。

首节上一节63/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