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第17节

  除此之外,还有墨家、阴阳家、医家……等等一系列不同的体系,但是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内气离体、逍遥仙人、大儒境、有精神天赋的谋士,这些存在同属于一个档次。

  不过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就像如内气离体侧重于战争杀伐,精神谋士侧重于布局谋划,仙人侧重长生,大儒侧重教化。

  正因为侧重教化,孔融的北海城内几乎遍地都是儒家士子,联合在一起的力量绝对不容忽视。

  不过穆易现在也没心情管孔融的事情,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东莱郡这一亩三分地。

  虽说青州牧这个官职有些出乎意料,但是穆易预想中的效果实打实的出现了。

  原本对穆易避之不及的寒门、士子,在穆易打出了青州牧这个名号并且拿出了印绶和圣旨之后,这些人就像是一窝蜂一样朝着穆易涌了过来。

  原本穆易头疼的管理问题瞬间迎刃而解,这些士子的能力算不上多么的出众,但是却搭建起了完整的政务处理框架。

  现在穆易不必过问具体细节,他只需要按照历史下游的经验,搞出一个大致的框架,自然而然有这些士子去执行具体的细节。

  也是因此,穆易终于从政务的漩涡之中脱离了出来。

  只不过脱离了漩涡的穆易,再一次踏入了另一个漩涡之中。

  搁置了很久的盐业终于要开始发展了。

  “将军,按照您的要求,将士们已经挖开了一组盐池!”负责带领人员挖掘的管承对着穆易一礼说道。

  “带我看看!”穆易带着人来到海边,看着在距离海岸大概一里的地方,挖掘出的一个个独立水池,深度依次递增。

  穆易检查了一边,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时期的海边制盐,基本上就是用海边的咸土,然后用草木灰吸取还收,制成卤水的原料,然后煎煮。

  而穆易所了解的制盐法前几部和寻常的海边制盐没啥区别,只是最后一步不同,煎煮毕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制造出来的盐也是一言难尽。

  他的方法是将制作好的卤和海水混合,达到盐的最大饱和度,通过一层层盐池的冲刷,到最后一道盐池的时候,盐的浓度提升到了最大,晒干之后就能直接获得盐,还规避了海盐自身的问题,堪称无敌。

  穆易为了隐蔽和安全起见,抽调的全部都是值得信赖的黄巾,让后封锁周边,不让任何人窥伺。

  甚至于为了最大可能的推迟这个方法传出去的可能性,穆易将这些人按照步骤分开进行,做到了多重保密,就算不小心显露出去一点也无伤大雅。

  他没指望这个东西能保密一辈子,但是至少在初期,他进行保密,将其用以敛财。

  等到盐池内真的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盐晶之后,穆易也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他只能说多看点小说真的会有奇效,总能知道一些有用的知识。

  万事开头难,当第一个盐池出现了盐晶之后,穆易立马开始抽调人手扩大了生产。

  然后穆易立马找上了甄家留在不其县这边的负责人,也就是一直以来合作的甄泗。

  甄家一直以来主打的就是粮食、盐业、畜牧,其他的也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这三项。

  所以当穆易带着一大堆精盐出现在甄泗面前的时候,甄泗就知道,他们甄家要发了。

  虽然不知道穆易从哪里搞到的这么多精盐,但是穆易愿意用一半的价格出售给他们,甚至还让他们代为销售分成,这简直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他不想问穆易的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敢问。

  现在的穆易可不是之前那个贼寇了,青州牧啊,就算是问题重重,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那也根本就不是他们甄家能碰瓷的,就算他们是什么四大豪商也是白搭。

  商人逐利,他们只需要知道,这件事对于甄家而言,利益超乎想象,甚至足以亿钱为单位。

  穆易送走了欢天喜地的甄泗之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是真的不想便宜甄家,对方早晚要跟着袁绍混的,现在甄家挣的越多,袁绍将来吃的就越饱,这种行为都快赶上资敌了。

  不过穆易也没办法,他连东莱郡都没有完全掌控,组建自己的商队什么的完全是天方夜谭。

  不过穆易还是组织了一批人在他麾下的几个县城售卖精盐,以极低的价格半卖半送给所有百姓,大概就和白送没什么两样,就当作自己人福利了。

  这不得不说在这个老百姓说不定还用带有咸味的石头的年代,穆易这一手低价精盐,真的算是造福社会了。

  一波福利砸下去,麾下的百姓终于贡献了足够的精神力,让穆易的天赋终于积攒够了开启的资本。

第30章 需求

  感受到天赋的波动之后,穆易思考起他现在需要的东西。

  他将能想到的,发展所需的项目全部记录在纸张上面。

  嗯,纸张这玩意是除了盐业之外,最容易搞定的东西。

  本身东汉末年这个时间段,东莱郡的左子邑,就在蔡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制作出了左伯纸,大概在汉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左右,在洛阳已经算是很流行的东西了。

  所以穆易找的匠人用树皮、麻头、碎布等为原料,直接搞出了一大批纸,虽然材质样子都不是很好,但是已经初步投入使用了。

  这些匠人正在穆易的安排下,加班加点的改进着造纸技术,打算用纸张来充当第二财源,也为后面印刷术、报纸等东西做铺垫。

  雕版印刷这东西没有任何的难度,商代就开始使用的技术,放在汉代都不用怎么开发,穆易就在流民当中找到了一票从事过雕刻行业的工匠。

  至于活字印刷术,那玩意就是个坑,虽说技术是进步了,但是了解一下就会知道,知道清代大多用的都是雕版印刷术。

  这是穆易在一些历史文的评论区里看到的,当初吵的很凶,所以即便是没有用精神力强化记忆的情况下,穆易都记得这玩意。

  所以穆易也不打算去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直接上雕版印刷,反正需要印的内容就这么多,等以后稳定了再说。

  穆易搞了一个简体字版的太平经,打算狂印一批,然后开始下发到所有百姓手里,让他们学习简体字。

  反正麾下基本都是文盲,学习简体字难度比学繁体字简单多了,等他推广了简体字,那些只会繁体字的不就成了文盲了?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穆易开始努力,不过目前来看收效甚微。

  “唔,粮食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树果和夏粟已经种下了,靠着盐业的收入,大概撑到收获没有问题。”

  穆易在粮食上打了一个叉,他们现在真的不缺粮食,拿到青州牧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喜人的。

  现在的穆易是不缺钱粮的,卖盐所得的财物变卖给青州徐州的豪强世家,然后转换成粮食拉过来,青州徐州的存粮不少,尤其是那些自建坞堡的豪强世家,自然愿意把粮食换成金银。

  和以前只能跟甄家做生意不同,现在穆易的选择多了,不用过多溢价,得到的粮食变得更多了,自然暂时也不存在粮食的问题。

  种下的夏粟和树果也就一百天的日子,只要坚持几个月到九月份,粟和树果成熟之后,就算占据东莱全境也不会在出现粮食危机。

  树果是从精灵世界得到的新作物,种植难度不大,和粟、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也差不多,算得上一种很好的农作物。

  也是提高麾下居民幸福度的一个选择,毕竟吃粟和吃树果,还能有个选择的余地,

  而且南华改造后的德鲁伊法术已经开始显露,在主世界调动自然之力的难度远大于精灵世界,不过依旧能够加速植物的生长速度。

  这一点在树果的应用上更加显著,原本树果的成长周期会更长一些,可能需要六个月的时间,但是在德鲁伊法术的作用下,缩短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至于粟等作物,穆易并没有让那些学徒去加速,毕竟世界不同,树果和德鲁伊法术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有记录经验可查阅的,而且目的是填饱肚子,能不能产生内气完全不重要。

  粟等作物还是按照原有的技术来生产,保证士卒的战斗力才是王道。

  “盐业也不需要扩大生产,目前生产的精盐已经有些剩余了……”穆易紧跟着在盐业上打一个叉。

  然后穆易把目光投向了剩余的选项,冶金、渔业、畜牧业、建筑业……

  穆易一一思量过去,将冶金也划掉,冶金缺少铁矿、高炉这些要素,而且这东西涉及到更复杂的东西,暂时也没办法考虑。

  建筑业倒是已经在规划了,水泥的配方他已经交给下面去尝试制造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出成果,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尝试修路。

  畜牧业更是扯淡,战马耕牛是个地方就缺少,以他现在的能力,想要大力发展这些东西就是做梦,而且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草原现在还是胡人的地盘,也不是当下急需。

  最后的渔业,穆易倒是着手在做了,也找了一些老渔民当教官,给流民传授捕鱼经验,不过现在问题是缺少船只,只能在近海的地方活动活动,远航基本没戏。

  根据老渔民所说,海洋里的凶兽不少,他们只敢也只能在海岸边缘活动西一下。

  没有大船的情况下,这渔业也发展不起来,顶多能抓点鱼,隔三岔五给百姓们尝尝鱼汤的味道。

  思来想去,穆易发现他现在最缺的还是人才,虽说已经招揽了一批士子,解决了三个县城的治理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他需要的是能够完全治理一郡一州的大才。

  穆易倒是有心发个招贤令,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他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不论出身,毕竟他们黄巾完全没有出身可言。

  可惜他没啥名气,他要是有袁本初的声望,现在一卷招贤令撒下去,基本上就成了。

  那些还没有完全出仕的世家谋士,就算为了好奇心也会跑来他这边看一眼,更不要说那些寒门谋士,搞不好直接就纳头便拜了。

  可惜没有如果,虎牢关这个最好刷声望的地方他没有赶上,再加上青州牧还是董卓控制下的朝廷分封的,没啥含金量。

  以后拳头大了,倒是可以坐实青州牧的身份,现在这名头在东莱郡说一说就算了,去外面说可是会被人嘲笑的。

  “决定了,去新世界训练部队去!”

  穆易合计了半天,最后直接拍板,不过也就是个倾向。

  他现在还没办法自如的控制自己的天赋,能开去什么世界他也不知道,所谓的关键词筛选饱含的范围也大,跟大海捞针没什么区别。

  所以干脆找个乱世,好好训练一下手头上的部队,用拳头把青州牧的名头坐实,然后再发布招贤令,直接广招天下贤能。

第31章 精锐天赋

  不是穆易不想在主世界练兵,而是主世界这个天坑根本没办法练兵。

  他带着部队,打一打普通的贼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对方也有云气也没问题。

  但是打类似于泰山四寇之类的硬茬子就不行了,青州这地方这类型的贼寇搞不好有十几只,打起来就算能赢也怕是要损失惨重。

  说起来,这也是汉灵帝刘宏的锅,当初为了削减军费,打完黄巾之后把不少老兵和基层将官全部遣散。

  要知道那一批老兵跟着皇甫嵩击败张角之后,活下来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遣返的时候三五成群回老家。

  习惯了军伍生活,不事生产,又身强力壮,这批老兵回到老家自然惹出不少麻烦。

  一小部分被各地诸侯招募,成了联军的各个诸侯手下,更大的一部分,因为背上命案远走他乡落草为寇。

  这在东汉末年其实挺平常的,诸如关羽、夏侯等人都有过这样遭遇,因为杀人而跑路躲避,距离落草为寇也是只有一线之差。

  而青州作为最乱的地方之一,自然是贼寇聚集的好地方,在这些老兵的抱团影响下,青州大一点的贼寇都是正规军事化管理,比普通的正规军更强,而且还没有老弱病残的束缚。

  穆易在练兵没成之前,是真的不敢碰这些贼寇,万一没能全歼或者全部俘虏,击溃对方后对方到处流窜,那可就糟了心了。

  在这个具备神话色彩的世界,具备云气只是成为正规军的第一步。

  能够列阵凝聚云气,基本上就算是正卒了,各郡城的正规军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起步的。

  县城的县兵,半军半警,战斗力说起来还真的就不如贼寇,一般就仗着拥有城墙,而贼寇没有攻城器械防守。

  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花钱买平安,那些贼寇也是捞一票就走,尽量不发生正面冲突,害怕郡城发兵攻打。

  毕竟装死可以,真要是惹毛了当地郡守,一两只贼寇还是会死的很有节奏的。

  本来穆易也差不多要被郡城派兵平定了,毕竟接连占据三座县城,彻底触动郡守的基本盘了属于是。

  但是就在东莱郡守四处借兵,打算一把推平穆易的时候,穆易摇身一变成为他顶头上司了。

  这就很尴尬了,讨伐贼寇和讨伐上司那完全是两码事,就算他能打赢,到时候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

  讨伐贼寇算是功绩,其他各个郡守很乐意帮他,但是讨伐上司那就是造反了,没有领导背锅的情况下,他们可不愿意干这事。

  所以其他个郡守纷纷撤兵,搞得东莱郡守也不得不开始摆烂,本身穆易聚集了二十多万的流民,再加上三个县的百姓,将近三十多万人。

  这个数量完全就属于难啃的硬骨头,现在没了外援,谁打谁还两说呢。

  所以这个节骨眼,穆易也不想把局面搅乱,继续刺激这些郡守。

  他需要等一个时间,等一个洛阳被大火吞噬的时间,等到洛阳被大火焚烧之后,名为乱世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

  到那个时候,天下大乱,才是他正式登台的最佳时机。

  现在,他只能高筑墙,广积粮,等待时机。

首节上一节17/44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