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 第291节

  

第443章:年关至,战事起

  

  说起来,这中间的时间其实也没多久,因此,八十一处宝地自然是还没择选出来,更别说动工建造法坛了,而这期间,很多事情已经足够发酵了。

  某些人为了阻止这件事情,在乐成帝那里行不通,无非就是想办法弄臭皇贵妃的名声,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恶毒的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行之有效的,毕竟,民间对于类似的事情,首先想到就是徭役,再加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自然就更加的抵触,所以,这件事情,基本上没有人支持。

  乐成帝高居庙堂,很多朝臣本来就想阻止,所以,民间的情况不会瞒着他。

  朝臣反对,百姓反对,乐成帝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就因为是百姓,反而还不能像对待朝臣那样惩处他们,而且那么多人,有些事情,想堵都堵不住。

  相较而言,李鸿渊半点异样都没有,这事儿好像与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之前玉佩秦淑妃身上放了三天,李鸿渊准时的又去是见了她,特意提前了一点时间,亲眼目的了秦淑妃到皇贵妃的转变。

  李鸿渊也没隐瞒,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皇贵妃能再次以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见到儿子,与儿子说说话,自然是非产的开心,而等李鸿渊道明之后,有儿子为自己所做一切的感动,有或能以正常的方式陪伴儿子的心动,但是,最后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渊儿,母妃很高兴,不过,母妃并不想你伤及无辜,尤其是秦妹妹,你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如果她不愿意,母妃不会有容身之地,说不得已经彻底的消失了。

  母妃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已经比太多太多的人幸运,这人啊,要懂得知足,如果太贪心,最后说不得失去更多。渊儿,母妃想要看着你走下去,想要看到你的孩子出生,因为错失了你的成长,更希望能参与他们的,可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剥夺别人的期望,幸福,如果注定不能看到,那也是命该如此,虽然遗憾,也有不甘,却不是伤害无辜的理由。

  不论如何,母妃都希望你能一生顺遂,平安康泰,最关键的是要幸福,这就够了。”

  李鸿渊倒是没对她的说法发表意见,只道“二臣知道了”。

  因此这样,“万民祈福”的事情,就更加不能有闪失。

  现在的局面,李鸿渊也有预料,也已经有应对的方法,只是现在不急,某些人在民间造势,也正是李鸿渊需要的,到最后,参与这件事的人越多越好,自然乐得某些人帮他,还省时省力,到最后,事情逆转,李鸿渊也想看看他们脸上的精彩表情。

  初八,家家户户都熬制腊八粥,宫中同样有粥赏赐,当然,那味道咱就别指望了,而且到了各家各户手上,早就冷冰冰的了,热一热之后,那味道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任何一个官员,都希望有这样一份赏赐,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那份荣宠。

  送到晋亲王府的腊八粥,意思意思的尝一口都未曾,就被李鸿渊让人给处理了,自家热腾腾的,各种各样又香又糯不吃,吃那玩意?

  晋亲王府的东西,那都是最好的,在这上面自然不例外,而晋亲王府的厨子自有精通的菜系,熬制的腊八粥也有各自的特色,最好的料,口味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赞。

  靖婉每一种都尝了一点,暖呼呼的,着人送了足够的分量去骆家,跟宫中送的,肯定不同,做了适当的保暖,不会变味,送去骆家后温度也能恰如其分,入口刚好。

  宫里送来的,骆大人是一口没吃,晋亲王府送去的,倒是喝了两大碗。

  当然,不可能只是骆家,然,靖婉没那么用心就是了,只是,从李鸿渊开府到现在,这可是头一次送腊八粥出去,多少有点稀罕。

  距离除夕是越来越近,虽然依旧暗流涌动,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准备着过年,家里再穷,这时候也会比平日更舍得一些,更不要说那些高门大户,总之,冲淡了朝廷内外的紧张气氛,大多数的臣子表示,都能稍微的松口气。

  然而这口气却没松多久,腊月中旬,东北传来八百里急报,启元东北以外的诸部落联盟南侵,在这个大雪封山的当口进犯启元边境,来势汹汹,瞧着完全就不是寻常的劫掠。原本因为在万寿前夕,各国的国书同时抵达启元京城,就引起了众人的疑窦,有着诸多的猜测,同时也进行了防御准备,然而,之后万寿上虽然出了问题,边境上却相安无事,这都过去了一个多月,以为当初多虑了,结果在这个时候来这么一出!

  乐成帝本来就各种暴躁,可以说,这一年从头到尾,就没多少顺心的时候,不幸中的万幸,东北边城有贺将军坐镇,准备充分,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相比较其他人,李鸿渊就没那么轻松,因为他知道这一战的凶险,就算他提前做了诸多准备,但是,也不能百分百的肯定就能反败为胜。

  此时此刻坐在书房,舆图展开,沙盘在侧,而贺识海一脸严肃的坐在他的对面。

  

第444章:贺识海回边城

  

  此时此刻坐在书房,舆图展开,沙盘在侧,而贺识海一脸严肃的坐在他的对面。

  “本王教你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什么想说的?”李鸿渊心里虽然不算轻松,倒也没怎么着急,对于“反败为胜”,信心还是比较足,毕竟,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还不能改变前世的局面,只能说明……

  李鸿渊的眼神变得有点幽暗,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战,他只允许贺将军胜,不接受他战败。思及这一点,李鸿渊觉得他应该还要多做点什么。

  贺识海虽然是个好战分子,喜欢武力,不喜欢脑力,但是不代表他没有脑子,毕竟,有老爹老娘摆在那里,先天条件差不到哪里去,加上这段时间,李鸿渊不留余力的调教,调教到即便不在晋亲王府,贺识海都条件反射的去学,遇到事情也下意思的思考思考,再加上,对于战争,他其实也有点某种野兽的直觉。

  此时此刻,李鸿渊连敌方的大致兵力都摆了出来,如果贺识海还没定点眼力,那么从一开始,李鸿渊就不会培养他,毕竟,培养,那也要有培养的价值。

  显然,贺识海没有让李鸿渊失望,事实上,在边城长大,经历过战事也无数,耳濡目染,就算没有被刻意调教,也不可能是完全空白,所以,此时此刻,自然是看出了东北边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而贺识海对启元在东北边境的兵力也万分的了解,说起来是十万,事实上,只有七万左右,三万的空饷,在整个启元军队中来看,这其实不算严重,毕竟,东北军中,老弱病残并不多。

  就算是这样,贺识海心里还是万分的担忧,只是并没有表现出来。

  随后,贺识海不带个人感情的陈述了东北边境的情况,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是危局,但是,从贺识海的言语,依旧能看出他对东北军的信心,不说最后能大获全胜,但是守住东北边城还是没问题的。

  然而,李鸿渊前世时,并非如此,东北军几乎全灭,城池被破,诸部落联盟继续南侵,导致启元的东北丢了不少的领土,贺家更是只剩下贺识海一根独苗苗,而贺识海说的情况,也正是李鸿渊前世东北军的情况,显而易见,情况完全不相符合,到底是贺识海“夜郎自大”,还是这其中存在某些原因。

  李鸿渊一直都倾向于后者,而且最可能的就是内贼,对于这一点,李鸿渊也提点过贺将军,至于结果如果,李鸿渊原本不想多过问,现在大概还是要去注意一下。

  而后,李鸿渊也着实不客气,将前世的事实,以假设的方式告诉贺识海。

  “绝对不可能!”贺识海激动且笃定的说道,声音也不自觉的拔高了不少,只是在对上晋亲王的目光之后,竟莫名的有一种这是事实的错觉。

  “本王只问你,出现这样的局面,问题出在哪儿?”

  这段时间,贺识海算是见识了晋亲王的厉害,就好比这叫沙盘的东西,构建出的东北大片地形,甚至比他记忆中的还广还详细,也相当的准确,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现在也不当晋亲王是在玩笑,而是晋亲王发现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这是在提醒他们。“王爷,草民请求回东北边境。”如果东北军真的出了问题,那么不管是谁,定要将之揪出来,扒皮抽筋。

  如果是原本的贺识海,晋亲王肯定不会放人,但是现在调教初见成效,一个合格的将领,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倒不介意他回东北。而且,贺家的小辈都在京城,出了万一,也不担心贺家绝后,更何况,这种事,李鸿渊不准许发生。

  李鸿渊手指轻轻的敲击桌面,“你父亲心里应该有数。”

  贺识海心道一声“果然”,“草民知道,只是,有些不放心。”

  “既如此,本王派两个人跟着你。”

  贺识海摸摸鼻子,那什么,自己就这么不让人放心么?“听凭王爷吩咐。”

  “即刻启程吧。别让本王听到你‘毫无建树’的言论,不然,后果自负。”

  贺识海闻言,整个人下意识的绷紧,想想这段时间的苦逼,还是乖一点比较好。

  贺识海无官无爵,白身一个,想要离京很容易,基本上招呼都不用打,准备点东西,翻身上马就走。

  见识了贺识海的身手,他这个时候离开,乐成帝也不会有意见,反而会倍感欣慰,二话不说,转头就给了封赏,不仅有金银之类的实质性好处,还直接提升到正五品。

  贺家接了赏,却是无悲无喜。

  ------题外话------

  白天提新车,还没开到家就车祸,怎一个衰字了得!

  

第445章:战争决定的立场

  

  贺家接了赏,却是无悲无喜。贺家的小辈,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生死,见惯了血腥,更遑论贺老夫人、贺夫人以及更下面的贺家媳,谁没见过战场的残酷,如此这般,谁会在意那点身外之物,金银嘛,有就收着,用着,没有也从来不强求,官位嘛,反正主帅是自家人,不用担心遇到那种脑残的将领,也就无所谓了,所以,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家人以及边境将士们的生命,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活着,虽然说,只要有战争,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上了战场,就意味着生死不由己,就算如此,他们也不会阻止自家的儿郎去边境,因为那是他们的使命,只要不缺胳膊腿儿,没老到不能动弹,就要坚守下去。

  不过,贺家人的确是感谢晋亲王的,尤其是最清楚贺识海内里改变的贺老夫人与贺夫人,此时此刻,不管晋亲王带着怎样的目的,他们都保持缄默,日后就算晋亲王做什么他们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们可以不参与,却会默许贺识海相助,哪怕是要将贺识海“除族”,李鸿渊给贺识海的,从某个程度上来说,那就是另一条命。

  贺识海火急火燎的赶到东北边城,轮换着骑两匹马,两匹马险些都被跑废了,万幸,并没有看到想象中那让人惨不忍睹的局面,舒了一口气,那什么,或许是晋亲王的消息有误?不过,贺识海倒也没有妄下定论,这一战,仅仅还只能算是开端,当真存在内鬼,最可能的是在关键的时候予以重击,所以现在就放心,为时过早。

  幼子突然出现,贺振威倒也没觉得奇怪,反而是理所当然,这儿子混归混,那也是真心的将家人放在心里的,本来有能力,没道理还窝在安乐窝不动弹,至于贺识海带在身边的两个陌生人,也没有去计较,不管什么来历,总归是跟京城有关系。

  不过贺将军也懒得搭理他,该打仗的时候打仗,其他的时候最好就老实的待着,显然,贺将军对这个儿子的印象还停留在他离开京城之前,毕竟,贺识海从面上的言谈举止来看,还是那个不折不扣的小霸王。

  贺识海倒也无所谓,将领之间的事情,他不急着参与进去,他给人根深蒂固的印象,很多人绕着他走,但实际上,没哪个将领将他视为威胁,如果要抓内鬼,他这样反而更才方便行事,当然,还得跟他老子好好的通通气,看看他是不是已经有了怀疑的对象甚至已经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在贺识海看来,能造成晋亲王所言的局面,绝对不会是普通百姓,也不会是普通兵丁,因为他们没那个能耐知道东北军的整体部署,而且有些地方他们不能靠近,有些隘口更没办法打开,因此,范围其实挺小。

  “游手好闲”的贺小霸王带着两人散漫的在营地里转悠,就跟以前一样,谁也没觉得不对,一队一队的兵丁有序的走过,在见到贺识海的时候都会停下来,叫一声“小将军”,这是对贺识海的敬称,对于那些将领来说,贺识海不过在战场上多威风,到底也只是小辈儿,这些兵丁就不一样了,他们只知道小将军英勇无比,战无不胜,他们的感触最深,将他当作最崇敬的人。

  这局面不是没有将领看到,多数人都还是欣慰,寄希望贺识海成长,成为他爹一样的统帅。当然,也有人嗤之以鼻,毛都没长齐的小儿,空有武力没脑子,心中暗叹一声,不足为惧,这种人要算计他,实在是太容易。

  贺识海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定义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转了一圈,不该少的人一个没少,也就撂手不管,去做沙盘去了。

  事实上,沙盘这东西,或许早已有之,只是用的多是米粒与松散的沙粒,堆砌起来意思意思,因此,并没有广泛的传播开来,这一次在晋亲王那里见到不一样的,实用的,形象的,很有必要弄一个。

  贺振威终于有了点空闲,将那孽障叫到跟前来。

  结果不等贺将军说什么,贺小霸王就先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

  贺将军听着儿子的话,表情就跟调色盘似的,相当的精彩,而最终,眼神变得有那么些微妙,甚至怀疑,这人不是他儿子的可能性。

  等贺识海说完了,对上自家老子的目光,脸色顿时一黑,“老头子,你那什么眼神?”正经不过三秒的贺小霸王原形毕露。

  贺将军反而松了一口气,这才对嘛,这才是他那蠢儿子该有的样子。

  贺识海再一次的脸黑,想要以下犯上,想要弑父有没有?

  贺将军握拳掩蠢,咳嗽了一声,稍微的将脸上的表情收了收。现在算是知道,之前自己夫人来信,言语不详是什么意思了,晋亲王果然厉害,自己十几年没搞定的事情,被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逆转,还初具成效,只是,欣慰的同时又有点泛酸。

  这些事暂且放一边,先交换一下信息,才能确定下一步要怎么走。

  虽然贺识海要说的其实基本已经说了,只是贺将军一开始有点“走神”,听得不是很清楚,再听一次,神情已然变得严肃,虽然他是得到过晋亲王的提醒,但是,他其实并没有将事情想得很严重,现在却不一样了,东北军覆灭,贺家就剩小猫三两只,那是什么概念?单单是想想那场面,贺将军就完全控制不住,经由战场而染上的负面情绪在这一刻全面爆发,仿若有万千游魂在他周身游荡,骇人而恐怖。

  一将功成万骨枯绝对不是说着玩玩的。

  贺识海的长兄这时候现了营帐的帘子进来,见到这样的场面一怔,“爹,发生了什么事?”他爹虽然是武将,但是,只要不上战场,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儒将,少有收敛不住情绪的时候,现在这般,更是头一次见到。

  贺识海的兄长相比较他这小霸王,要俊秀许多,但是,他却是东北军中,贺识海之下的第一猛将,而且威信也相当的高,是众望所归的贺将军继承人。

  走到贺识海身边,“小弟,你又惹爹生气了?”

  贺识海眼神凉凉的瞅了他一眼,“小爷在你们眼里,就这么不靠谱?”

  贺兄长想要笑,不过因为贺将军的情况,到底没笑出来。

  好在,贺将军很快的控制住自己,“老大你来得正好,这事儿我们一起商议商议。”

  “你们就慢慢说,我先走了。”贺识海誓要将自己的“没脑子”形象坚持到底。

  贺将军也知道让这孽障去注意这事儿是最好的,于是像赶苍蝇似的挥手。

  贺识海还没有走出营地,就看到了远处的狼烟。

  “敌袭,敌袭……”

  转瞬间,整个营地都行动起来,各个大大小小的营帐中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来,迅速的集结。此起彼伏的是各位将领“快快快”的喊声。

  贺识海第一时间就冲向马圈,牵出了自己另外一匹战马,负责养马的人动作迅速的套好马鞍等物,都说贺识海有着野兽般的直觉,用在自己的战马上同样的适用,自己的马好不好,拉着随便遛一下就知道,所以,想要在贺识海的马上动手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场战事就此打响,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肆意。

  贺识海还是那个战无不胜的“疯魔王”,而跟在他身后的人,永远也是战场上最凶悍,最活跃的,他们的血似乎都被贺识海带着一起燃烧。

  不过,如果有人稍微的腾出片刻的时间去瞧一瞧,就会发现,贺识海杀敌已经带上了脑子,不再一味的不管不顾的往前冲,他也会注意着战局,没办法,这都是被晋亲王刻意训练出来的,不管再怎么疯,似乎总有一根线牵着,稍有空隙就下意识的去思考,贺识海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抹了一把脸,不能通快的玩耍了,悲催!

  这一战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终究还是地方不敌而鸣金收兵。

  启元虽然赢了,但是这伤亡亦是不在少数,那都是一条一条的人命,士兵们带着疲态打扫战场,或许是已经麻木了,便是拖着之前还勾肩搭背的兄弟,也完全哭不出来。

  贺识海身体在亢奋,精神上却同样不好受,仅仅是这一战,他就明显的感觉到了与以往的不同,而且,一战下来,以往一年都不会有这样的损伤。

  这样的局面,任谁看了都不好受。

  贺识海想要去找他老子,不过,他这会儿十有八九是跟其他将领在讨论事情上,只能憋屈的忍着,一度想要带着人杀过去。到底是理智尚存,没干蠢事。

  他的兄长找了过来,“怎么,心里头不痛快?”

  “大哥,你怎么来了?”贺识海闷声问道。

  “知道你会不痛快,爹让我来瞧瞧你。”

  贺识海看了他一眼,“当我还是十二三岁呢,不痛快就带人杀回去?”

  贺大哥好脾气的笑笑,看着年纪不大却已经比自己好高一点的弟弟,“你知道分寸就好。”看了一眼斑驳的战场,践踏出的淤泥,零星的黑红色的雪,此时,天上又飘起了雪花,瞧这架势,用不了多久,这一切又将被覆盖,“其实,情况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往些年我们遇到这样的境况,损伤至少增加五成。”

  “朝廷那点东西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首节上一节291/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