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 第331节

  于是,咬牙切齿的亲手书写了“义商”二字,大张旗鼓的送了下去。

  事实上,就傅云庭所言,匈奴进犯,最初乐成帝还是惊了一身冷汗,可是,也就那么片刻。因为没发生,也就不管了,从来就不想想,万一发生了会如何?虽然,有李鸿渊筹谋,“发生”二字不会出现。

  事到如今,依旧不反省自己,也没想着撤换傅云庭,依旧想要给傅云庭扣帽子。

  可是,通过李鸿渊前世就可以知道,在乐成帝心里,傅云庭的威胁,还胜过匈奴大军,就算是二十多万的将士,就算是丢掉几个郡也都可以无所谓,只要他的江山皇位还在,他就依旧是不可一世的帝王。

  不怪李鸿渊前世到最后会剁了乐成帝,这样的人,挫骨扬灰都不足以泄恨。

  靖婉看着一份又一份的信件,各种各样的讯息,叹道:“最近,这京城可当真是够热闹的,跌宕起伏,简直比一出出的大戏还精彩纷呈,大概还要等到将户部的人都换上一换才能暂时的消停一段时间。”

  “婉婉安心太早了,事情可没那么快就消停。”

  “是你不肯消停吧。”在靖婉看来,只要这位不搞事儿,那么就多少都能消停消停。

  “怎么着,在婉婉眼里,我是那种没事找事的人?我也想多点时间陪着婉婉不是。”

  “是是是,你最有理,那么,晋亲王爷,这事儿之后,你又想做什么,不如提前给我提个醒,让我心里也有个准备。意下如何?”靖婉笑道。

  

第496章:事毕,因果皆明

  

  “是是是,你最有理,那么,晋亲王爷,这事儿之后,你又想做什么,不如提前给我提个醒,让我心里也有个准备。意下如何?”靖婉笑道。

  李鸿渊煞有其事的摇摇头,扬起笑容,“不能说。”

  靖婉耸耸肩,表示无所谓,这种事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习惯就好了,靖婉的好奇心都没有最初那么强了,反正,时间到了就能知道了,最后的结果,大概也就三种,平静,惊,喜,不会再超出这个范围的,就是不知道这一次又是什么。不过,瞧着他的笑容,是喜的可能性比较的高,那么就好好的等待吧。

  不管京城多热闹,不管西北多残酷,靖婉他们在庄子上的日子倒是差不多,大家都没空管他们,而到隔壁庄子上的人,也因为最近乐成帝肝火太盛,大多数人都被家里的大家长警告,出门的次数减少,来了也绝对不会找事,休闲,休闲,纯粹的休闲。好像跟靖婉他们一样,影响似乎都不大。

  就在这种情况下,前去查询大批粮食去处的人回归,又掀起了大风浪。

  几十万石的粮食失踪,不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细查之下,肯定都会有蛛丝马迹,毕竟那么多的粮食,不可能凭空消失,也没人能做到无声无息的将它们运走,所以,最终只能说,是今年动了粮仓的人倒霉。

  这种事情,想也知道,不会是第一次发生,但是,今年的人,或者说去年秋收之后,有人的贪婪之心倍增,胃口太大,只是一直都相安无事,等到时今年秋收,事情就可以摆平了,结果,发生了大战,粮仓被提前打开。粮食已经拿不回来了,自然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济于事,只能期盼不会被查出来,或者,上面的人不会将自己丢出来顶罪。

  出去的时候,户部的人脸色不太好,回来的时候更是灰头土脸,甚至连待遇都完全的变了,足见,这次大量粮食失踪,极有可能是“监守自盗”,跟户部尚书或许没有关系,只是看他那颓丧的模样,要么就是恼怒“自己人”不争气,要么就是参与其中的某个重要人物与他有莫大的关联。

  不过因为乐成帝的刻意压制,事情爆出来的时间相对较晚,毕竟,在开战最初,做下这些人的人都知道迟早要被发现,所以,趁着这几个月的时间,都在尽可能的扫尾,虽然不可能完全被扫干净,但是很多证据的确是找不到了,因此到最后,可能只是会被丢出一些相对重要的角色,真正的自愧祸首或者从中占利最大的人反而会逃脱一劫。

  忙了那么久,没抓到主谋,不少人心中还是郁闷。

  骆沛山就算是身子骨好,但是终究是上了年纪,一路劳累奔波,回到家的时候,情况不是太好,身心都疲惫。

  骆沛山原本也是严于律己的人,当天的事情,轻易不会放到第二天,这一回回来,却是直接回了主院,不想动弹。

  只是才歇息没多久,就有下人来禀报,晋亲王府的府医,奉王妃的命令来给骆尚书诊脉。

  有这么孝顺的孙女,便是累,心里也熨帖,身体似乎都松快了不少。

  龚九给骆沛山诊了脉,没什么大问题,基本上还是因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减弱引起的,好生调养一段时间,不会影响寿数,只是身体会不会有所变差,却是不敢保证,毕竟,这人的情况真的不好说。

  龚九给骆沛山扎了针,缓解身体的不适,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骆沛山明显的感觉轻松了许多,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龚九又开了药,不管是出于医者心,还是主子的吩咐,都多叮嘱了几句。

  就算是王府的府医,骆家的人依旧比较的恭敬,因为骆荣彦这一辈的都还在衙门,是骆靖德骆亲自将人送出去的。

  回去的时候,就挺骆沛山在那里说,孙女好啊,孙女是贴心的小棉袄啊,对一堆孙子那是各种嫌弃,对还没回来的几个儿子也是一通数落,瞧着那意思,等他们回来,大概又要进书房,接受父亲大人“爱的教育”了。

  几个孙子都是明智的选择闭嘴,默默的听着,这时候敢开口,他们现在就要接受“爱的教育”了。

  不过,晚上的时候,骆尚书倒是没训成儿子,因为他那立志要往上爬的二儿子,这一次着实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骆荣彦想当一个好爹,成为女儿的后盾,自己的喜好都摒弃了,一直都是早出晚归的,在二三月的时候甚至还离开京城了一段时间,后边又有几次,但是好像也就那样,没干啥正事,因为是晋亲王妃的爹,同僚跟上司倒是更敬着他、捧着他几分,原本就是闲职,更不会让他做什么,便是在这个别人都忙翻天的时候,似乎依旧没他啥事儿,他这般要如何的上进?

  骆沛山也忙,懒得管他。或许也有几分想要看看他到底能干出个啥名堂的意思在里面。

  按理说,想要上进,便是没事做也要找事做,骆荣彦的确也是这样的,只是,不太走寻常路啊。

  所以,骆沛山也没想到,竟然真的被他不声不响的做成了一件大事。

  骆沛山翻着手中跟账本一样的东西,上面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从哪儿到哪儿运了多少粮食,价值几何,还有从哪个粮仓出的,甚至连负责卖出去,以及对方接头的人都有,比起一般的账本,可谓是粗糙,但是,比起骆沛山他们出去一趟带回来的讯息,这玩意就不知道详尽了多少倍,一直翻到最后,有一个总额,跟没了的那批粮食数目悬殊非常的小。

  骆沛山瞧瞧“账本”又瞧瞧自己儿子,心里边还真有点莫名的复杂,“你怎么会留心这个的?”

  “我在户部没什么事,但是既然想做点什么,自然要明白自己所处环境中最基本的东西,没事儿就去翻看那些账册,起初也没看出什么门道,之所以会留心,是因为户部有一胖小子,嘀咕粮食的重量怎么不对,我就问了一句,他说,据他所知,进入粮仓的粮食,都是统一的麻袋盛装,各种粮食装进入后会是多少分量,各有各的数,但是相同的粮食分量都应该差不多,账册上每一袋的重量与正常情况悬殊不大,最的总数却悬殊得多了点,我就意识到,粮食可能有问题。随后发现,有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后来复查的账册,最初入粮仓的账册并无这样的情况,因为账册的数量庞大,混杂在一起,复查的时候,粮仓里少有还是满仓的情况,因此,大概才没有引起注意,花了些时间,整理了近十年的账册,每年都有问题,只是多少的关系,今年的数量尤为大一些,但是最严重的还是七年前的。”

  骆沛山指尖敲着桌子,他虽然不在户部,但是对于各部的事情,他其实都了然于心的,也就是说,不管将他丢到哪个部门,他都能混得开,户部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最初入仓,后面还有至少两次的复杂,复查时间在下一次入仓之前,只是粮仓不可能只入不出,有些粮仓不用等复查就已经没了,入仓跟复查的人不是一批,然则,真正认真一袋一袋的复查的,还基本上没有,这里面要动手脚,实在是太容易。

  而出了问题的,次年就说漏了水啊之类的原因,将假粮处理了,换上新的,万事大吉。

  “因为有问题,所以你就去查了?”

  “是。”

  “你年纪也不小了,做事儿倒是跟毛头小子似的,想一出是一出的冲动,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被那些幕后的人察觉,你甚至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乃至祸及全家。想过这些吗?”

  “爹,我自然是想过的,去查之前,我做过准备的,就算是户部的账本,我也是有什么看什么,并非专挑一种,看的时候也从不做记录,不会被人察觉的,出京也是找的合情合理的理由,没跟任何人提过,便是跟在我身边的小厮,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而且我出京的时间也不长,按照常理,那点时间根本就查不出什么。”

  骆沛山有点意外了,“那你是怎么查的?”

  骆荣彦突然摸了摸鼻子,有点尴尬,“爹,那什么,不管什么地界,都总会有一些三教九流不是。这些人知道的事情多,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那些东西的价值,左不过就是花点钱财。”

  骆沛山笑了,不怪他这儿子会不好意思,这儿子一向光风霁月,有时候那就跟仙似的,一向不屑与很多人为伍,让他去接触三教九流,却是有点难以想象,但是,能做到这个地步,也足见他的决心,不过,也能看出,这二子当真想做什么,也不死板,灵活,也足够的谨慎,最早,这儿子是他最为看好的,后面没法,放弃了,现在反倒给了他大惊喜,只希望不会再次反复。

  “行,这事儿交给我了,后续我会处理,功劳什么的,你就不要指望了。既然你是真想做事儿,回头我给你的位置稍微动一下,太好的职位不要想,只不过不会再闲着,这一次户部将会大动,位置一时半会怕是填不满,因此,你在西北的这一场战事上,如果能做出点成绩,战事结束后,兴许还有你的位置。”

  “爹,我都听你的。”

  “你早听我的,能到现在还混成这样?能让你闺女还要认个义母才能做王妃?”骆沛山没好气的说道。

  骆荣彦闭嘴不接话,说下去,他就是个不孝子,不称职的爹。

  “行了,回去歇着吧。”骆沛山说起以往的种种,又开始不待见他了。

  只是,骆荣彦离开之后,骆沛山也在犯愁了,这“账本”的来历到底要怎么编造,怎么出现才合情合理?

  想了半天,没什么好的办法,干脆就撂手不管了,回头交给晋亲王,孙女婿嘛,不用白不用,而且他们这些人都是为他效力,遇到麻烦的时候,不找他找谁?对于给“主子”找麻烦这种事,骆尚书也是心安理得得很。

  在李鸿渊得到东西的时候,尤其是知道出自岳父的手笔,当真是有些意外,他这岳父这算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过,不管是不是,有这东西在,能揪出来的鱼倒是能变大不少,至于要怎么让它合理的出现,呵呵,不都说了,找人背锅这种事,晋亲王一向是个中好手。不过,不能原封不动的拿出来,现在的时局,不太适合弄出太大的动乱,至少,户部尚书要留着,所以说,别看户部尚书那颓丧样,心里边还不知道怎么想呢。然而,就算是留着他,也最多留到西北战事之后。

  李鸿渊动笔改了改某些地方,然后,丢给下面的人誊抄一遍,“弄好之后,‘送去’给胭脂阁的韵娘。”

  靖婉给这位被拖下水的曾经赫赫威名的和阳公主点蜡,江湖早就没了她的传说,只是赚点钱来花花,还是被拖出来溜溜,趟一趟浑水,不知道头晚上还是好好的,第二天就在桌上发现了一本了不得的东西之后,会不会各种暴躁。

  韵娘倒是没有暴躁,只是那张风韵犹存的脸有些狰狞,他娘的,她一把年纪了,都还不得安宁。

  不过,事情已经落到她的头上,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她的国家,自然不允许那些蛀虫危害这片土地。

  平复了心中的火气,韵娘二话不说,又直接的找上骆沛山,没办法,谁让她跟骆沛山是“老情人”了,有事情的时候,当然是找熟人,废话都不用那么多,直接扔过去就完了。

  所以说,兜兜转转一圈,这东西还是落到他手上,骆沛山的表情还真有那么点精彩。

  不过,骆沛山听着韵娘瞎编乱造的说这“账本”的来历,心里边更加的微妙,勉强控制着脸上的表情,嗯嗯啊啊的应承着,而韵娘在骆沛山面前,也不是那花枝招展的风尘勾人模样,脾气相当的暴,捋袖子拍桌子,没有半点女人样。

  骆沛山觉得头疼,要说韵娘这样的人,才是他最不擅长应对的人,所以,不管是几十年前,还是现在,每每相对,他都只能甘认下风,这女人,能躲,他都尽量的躲了。晋亲王选谁不好,怎么偏偏就选她呢?这是在报复他将烫手山芋丢给他处理?

  好吧,这山芋不管之前是不是烫手,这么转一圈,骆沛山拿在手里也半点感觉都没有了。

  等韵娘离开之后,骆沛山因为发现册子换了一本,就翻开看了看,发现了其中的变化,很快就明白了晋亲王的用意。

  骆沛山摸摸胡须,你说,这年纪轻轻的,处理事情怎么就这么老辣呢,有些时候,他们这些老家伙都自愧不如,面对这样的晋亲王,简直就觉得他比乐成帝还像皇帝,而且是坐惯了那位置,对天下事都游刃有余的皇帝,简直天生就是皇帝料啊。

  只是,骆沛山在离开书房的时候,发现众人看他的眼神似乎有点不对。

  带着点不可思议,尤其是丫鬟,看他,简直就像是在看负心汉,带着点愤愤,还有点说不出的失望。

  骆尚书表示,当真是莫名其妙,他做什么了,一个个这般的表情,而且,一群下人,这样的看自己的主子,像什么样子?

  “祖父,听说你养在外面的女人找上门来了?我们都当你是个好的,没想到一把年纪了,居然,居然……要让祖母知道了,她该多伤心。”骆靖博几兄弟联袂而来,而骆靖博,大概是受到靖婉的影响,对骆沛山没有原本那么畏惧,偶尔还能“出口不逊”,现在这会儿,为了给祖母讨公道,着实有点不客气。

  骆沛山吹胡子瞪眼睛,也总算明白了下人们是怎么个意思,抬手照着骆靖博的脑袋就是一巴掌,“混账东西说什么?那是胭脂阁的老板,什么叫我养的女人?我养的女人还跟你妹妹合作卖胭脂水粉?她找我是有事,正事,知不知道?”

  骆靖博也是委屈,“祖父,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说了,我们不就知道了。再说啦,一个女人找上门,谁能往正事上想啊?所以,这事儿它也不能怪我们啊。”

  “事情没弄清楚就人云亦云,信口开河,你难道不该揍?女人怎么啦,女人就不能是正事了?你们还瞧不起女人是吧?有本事到你们祖母,你们媳妇儿面前去说道两句,看看她们会怎么样?”

  “祖父,知道你厉害,但是也不能这么歪曲事实啊,什么叫我们瞧不上女人?”

  骆沛山呵呵冷笑,“你们也知道什么叫歪曲事实啊,我还当你们不知道呢。”

  骆靖博还想再说,被骆靖德拉了一下,“祖父息怒,你别听三弟瞎说,我们就是好奇,过来瞧瞧而已。”

  骆沛山的脸色也未见好多少,皮笑肉不笑,“好奇?行,当年和亲北匈奴的和阳公主知道吗?就刚才那位,从来都只有她养男人的份儿,哪个男人能养她?去,她面前去说两句,看看你们有几层皮被她削。”

  大名鼎鼎的和阳公主,他们这些读书人,那绝对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在他们的印象中,那就是一个相当另类而又彪悍的女人,虽然一开始就怀疑她还活着,没想到居然就在京城,瞧着跟祖父还是老相识。面对她?止不住的就抖了抖,不过一想到那位公主的花名,几个人瞧自家祖父又有那么点不对劲了,祖父,你确定你们曾经没滚到一起去过?

  那眼神不要太明显,骆沛山险些被气了个仰倒,抄起手上的册子,啪啪啪的三下,三个人,一个都没少,吃了“书板”,“全部都给我去书房等着,我进宫一趟,回来后考校你们,如果不过关,呵呵……”

  这一下,三兄弟彻底的蔫了,那什么,祖父当年就是探花,而现在文学造诣,跟大儒叔祖有得一拼,他们可是见识过他们在一起探讨的场面,那可谓是刀光剑影,你来我往,他们这些人,连插嘴的份儿都没有,所以,当真被祖父逮着认真考校,大概会死的很惨,早知如此,何必刚才呢?

  骆靖德跟骆靖明看着骆靖博的眼神都有点“幽怨”:三弟啊,你说,要怎么办吧?

  骆沛山直接找上乐成帝,将册子交了上去,听到骆沛山说起来历,乐成帝面上有点意外,“骆爱卿跟皇姑姑熟识?”

  “回皇上,曾经还在任上的时候,与公主殿下有过数面之缘。”

  对于那位小姑姑的作风,乐成帝自然是知之甚详,他不相信仅仅“数面之缘”,遇到什么事儿,那位小姑姑会直接找上骆沛山,显然不会是那么简单。显而易见的,乐成帝也跟骆靖博他们一样想歪了。

  自家孙子可以随便教训,皇帝显然是不行,所以,骆大人干脆低眉敛目,就当不知道。

  玩笑归玩笑,笑了也就过了,正经事情要紧。

  乐成帝翻阅册子,越看脸色越冷,“朕倒是不知道,朕耗费那么多俸禄,养的竟然全是一群蛀虫。如此也就罢,还让朕丢脸丢到皇姑姑那里去了,皇姑姑早就不问世事多年,这两年却是接连出手,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脸面!”

  所以说,重点还不在册子上,而是你的面子上?

  骆沛山已经不想说什么了,反正已经对现在的皇帝彻底的失望。

  还好,乐成帝并没有将册子扣押,而是转给了刑部与大理寺,让他们该怎么办就是怎么办。

  不过,按照骆沛山想法,大概是牵扯到和阳公主,皇上才不得不为,本身未必没有息事宁人的想法。

  于是乎,整个户部,右侍郎也被撸了下去,自侍郎之下,中层的基本上去掉了一半,底层的去掉一小半。

  户部尚书现在成了光杆一个,其颓丧程度更甚前几日回京的时候,事到如今,也干脆递了折子,请求告老还乡,按照他的说法,户部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也有失察之责,是在无颜再待在这个位置上。

  “皇上,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齐大人虽有失察之责,却也不能全怪罪在他身上,这人心二字,最是难懂,齐大人身为一部尚书,事务繁多,有没注意到的地方,也是再正常不过,不若让齐大人将功补过,将西北的粮草置办妥当,剩下的问题,不如等到战事后再说。”内阁首辅第一个站出来求情。

  有一就有二,陆陆续续的有人站出来求情。

  只是,这样的场景,让户部尚书面上感动,心中吐血,想要以退为进,结果反而要“将功补过”,何去何从,还要等到战后?不都说首辅为人圆滑,八面玲珑吗,怎么现在就不知道领会别人的意思了?到底是在求情,还是在坑人?

  你要问阮大人,他或许会告诉你,当然是在坑人,册子上被晋亲王划掉的部分,可都是关于何为户部尚书书的,不过是暂时的放他一马,就真以为自己的尾巴没被抓到,还想以退为进?呵呵,做梦都没这么美呢。

  “阮爱卿说得在理,齐爱卿也不必再说什么,办好差事才是正经。”乐成帝一锤定音。

  对于乐成帝的心态,李鸿渊其实也把握得很准,当真搭上一个户部尚书,说不得乐成帝会将整件事给压下去,用一个户部左侍郎钓鱼,都钓得他心力交瘁,再来一个户部尚书,他甚至不确定自己的心脏承受能力。

  吏部对于四品以下的官员有直接的任命权,因此,骆沛山倒是在第一时间将户部中下层的进行了补充,只是,还是有一部分的空缺,户部的人手负责粮草,到底是捉襟见肘,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抽调人手,所以,绕来绕去,还是到了这一步。

  此事终于告一段落,最终的结果摆在李鸿渊的桌案上,完全没有出乎预料。

  相对于这些完全就是安排好的事情,靖婉其实对自己祖父的八卦更感兴趣,之前知道发生在骆家的那一段,靖婉可谓是笑得不行,自家三哥的胆儿也是见涨啊。

  按照李鸿渊的话,“也就是没那回事,玩笑一场,你才能笑得出来,当真有点什么,就你这眼睛不揉沙子的性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在他看来,男人的风流韵事而已,多大点事儿,可是没办法,自家媳妇就是在意得不得了,最忌讳这个。

  靖婉冷笑一声,“能怎么样?我爹照样几个妾,几个庶子女,我还不是没怎么着,轮到祖父,我还能闹腾不成?”

首节上一节331/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