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 第396节

  都说隔辈亲,在他这里,好像全反了,不过,这个亲,也有可能全部用在孙女身上了。

  日子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过着,贺识海攻打章国,起初的时候也非常的顺利,不过,在后面却遇到了麻烦,南齐援助。

  这似乎也在预料之中,因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之前的种种迹象,都表示,李鸿渊有用兵的打算,根据调兵遣将的走向,大致能猜到动手的对象,现在,果不其然。

  倒是有人主张讲和,不过,这话还没一半儿,就被李鸿渊的冷眼给杀了回去。

  李鸿渊直接下达了发兵了命令,户部兵部已经可以动起来了。

  靖婉却从李鸿渊身上发现了不同寻常,眉头有点蹙,气压有点低。

  李鸿渊轻叹一声,伸手揉了揉靖婉的眉头,“婉婉有什么想法,直接问我便是了。”

  “你打算……”靖婉抿了抿唇,“御驾亲征?”

  “是的。”李鸿渊半点没否认。

  靖婉的眉是真的皱了起来,但是,依然很理智,没有大喊着不准,也没有跟他说什么“千金之躯不坐垂堂”亦或者“启元不缺武将无需他亲征”之类的话,而是,“为什么?”

  “为什么?”李鸿渊静静的瞧着靖婉,“因为我这心里,邪火难消,不发泄出来,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其实自重生以来,前面的很多年,李鸿渊都没想过今生依旧要上战场的,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发泄不行啊。

  靖婉的眉头倒是舒展了,但是嘴唇微微有些颤,“是因为我么?”

  “对,有些账势必要讨回来。”李鸿渊依旧不否认。

  靖婉微微的低着头,也不看李鸿渊,沉默了很久,“好,我不阻拦你,但是,你一定要完好无损的回来,身上不准再添一道疤,再细小,哪怕是破一点皮都不可以。”

  “好,我答应你,我都答应你。”李鸿渊将靖婉揽入怀中,直接的吻了上去。

  自靖婉身孩子之后,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鱼水之欢,毕竟不是顺产,恢复的时间更长,虽然解禁的时间也早就过了,不过,靖婉没表示,李鸿渊也没动作,或许是憋得太久了,也或许是略微沉重的话题,这一晚,两人都很疯狂。

  次日,恰逢早朝,靖婉没去,李鸿渊直接下达了御驾亲征的旨意,“……皇后监国。”

  

第007章:皇后监国5

  

  这完全是在朝臣们猝不及防之下又一次投下惊雷,将众朝臣炸得人仰马翻。

  这时候,谁都不会再顾忌什么,苦口婆心的劝诫。

  好歹是为了他的人生安全着想,李鸿渊还不至于丧心病狂的因为这一点就将朝臣无差别的收拾一顿,却也觉得腻烦,根本就不见他们,再一次的将事情丢给靖婉,这一下,被烦的,就成了靖婉。

  ——娘娘唉,你一定要劝劝皇上啊,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虽说有陛下亲自坐镇可以为鼓舞士气,但是,敌国的兵力也会更强啊,皇上要说有个万一,对士气打击将会非常惨重,届时,南齐自然会乘胜追击,启元都可能危险了啊。

  话虽不好听,但是,的确是有这个可能不是。

  说起来,为了留下李鸿渊,他们是不惜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因为知道没办法改变自家夫君的意志,靖婉听到这不怎么吉利的话,自然心有不悦,不过倒是没有发脾气,“众卿的意思,本宫也知道,但是皇上的脾气,你们也清楚,当真下定了决心,谁劝都无用,在下达圣旨之前,本宫就与他谈过,若有用,圣旨也就不会下了。”

  当然,靖婉其实要强行留下他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是,靖婉很清楚,一个人心里如果有结而不打开的话,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自家夫君这种人,是真的有心理疾病的,长此以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无从知道会造就什么结果,所以,尽管担心,也不会全力去阻拦他,相携一生,很多时候需要支持,哪怕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这几日,靖婉其实一直将担心都压在心底,不让他发现。

  “现在与其说这个,还不如好好的做准备,前方打仗,后方不能出半点差错,太上皇主政期间,西北一战,中间突然断了粮,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心里想必多少都有数,关于南齐的战事上,如果还出现类似的事情,本宫也不会有耐心去查证,相关人员,诛灭九族。”靖婉气势凌然,寒意逼人。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定然是没有转圜余地了,所以,将事情安排好才是,当真前方没出事,后方出了事,他们都可以以死谢罪了。“谨遵皇后娘娘令。”

  如此这般,事情就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忙翻了天,务必要面面俱到。

  关于李鸿渊要御驾亲征这件事,早晚世人都会知道,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封口,但是,在他离京之前,也不会有人刻意去宣扬,另外,启元京城里,其他国家的细作,都被李鸿渊清理干净了,因此,南齐想要知道这件事情,也并非易事,若是李鸿渊有心,或许等到上了战场,或许都能将对方瞒在鼓里,不过,靖婉估摸着,他不会做这种事情。

  临行之前,靖婉召见了随同的几名重要武将,包括傅云庭、秦天鸣等人,似乎有千言万语,不过当真面对的时候,也仅仅是叮嘱了几句。其实无需多说,这些武将自然也明白靖婉的意思,他们势必会护住皇上周全,哪怕是舍了他们的性命。

  靖婉本来想让李鸿渊将于仲擎也带上,作为御林军大统领,或许不是将才,但是,作为亲卫军随时保护他安全还是可以的,不过,李鸿渊不容置喙的拒绝了,就算现在京城基本上不存在安全隐患,但是,皇宫的守卫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所有,于仲擎不能动。

  然后,靖婉将李素言派了去,反正,已经正式升为黑衣卫指挥使的他,一般情况,也用不到他。

  临到李鸿渊出行的时候,已经七月初,正是炎热的时候,李鸿渊身上倒也没有甲胄,简单轻薄的劲装,隐隐可见无与伦比的好身材,没有浩大的仪仗,骑在马背上,身后是诸位将领,在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国之君,也不是他那一张脸,而是那一身凌然的气势,明明他没带过兵,打过仗,然而,那一身煞气,却仿佛是从尸山血海走下来的人一般,分外的骇人。

  一国之君御驾亲征,这统帅自然不可能是别人,这多少都让人有点担心,虽然现在从各方证明,元启帝的能力十足,但是这打仗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元启帝生长都在京城,略微接触过战场的,也就是当初与西匈奴一战中,但是完全就没他什么事。

  西匈奴的军队虽然悍勇,但是,在兵力人数上终究还是一大限制,南齐却不同,明面上似乎跟启元的国力相当,但实际上,南齐的国力还要略胜一筹,所以说,跟南齐打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个不懂打仗的统帅……

  然而,秦天鸣对李鸿渊有点盲目的自信,而傅云庭因为见识过李鸿渊的本事,在这方面倒是最不担心的一个。

  李鸿渊呢,可不是会顾及下属想法的人,他一向更喜欢用事实说话。

  当然,李鸿渊点名带着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当初被靖婉慧眼识珠给拉拔起来的“或堪舆图”,听说,他对南齐一半的国土面积都熟悉,有这么一个人,肯定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靖婉领着文武百官,站在城墙上,双手自然交叠于身上,四目相对,有太多太多的东西,但是,这一刻,无声胜有声。

  李鸿渊勒紧缰绳,宝马调转身体,马鞭一抽,“驾——”

  靖婉知道他的习惯,一旦往前,就不会在回头,所以,在他看不到的时候,靖婉面上的表情终于再难维持淡然,担忧与不舍宣泄出来,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娘娘……”沐安在她旁边轻轻的唤了一声。

  靖婉吐出一口气,将所有的情绪收敛,他不在,她就要为他打理好江山,让他在前面拼杀的时候,全无后顾之忧。

  “回宫!”靖婉衣袖拂动,干脆果断的转身,脚步坚定,神情坚毅。

  接下来的启元江山,由她来掌控。

  面对这样的靖婉,旁人都能清晰的感觉她的不同之处,说得具体一点,大概就是天威更胜,让人轻易不敢冒犯。

  回到宫中,靖婉看到自己的儿子,冷然的表情终于缓和了一些,将小家伙抱了起来,马上就要四个月了,而小太子李天麟见到靖婉,就咧着嘴巴笑得乐呵,因为是夏日,穿得轻薄,小手小脚就没停过,跟藕节子似的,格外的有劲儿。

  靖婉有一瞬间的恍惚,好像没怎么发觉,儿子就已经这么大了,明明,每日都瞧过的。

  随后今晚陷入沉默,是啊,只是瞧过,抱的时间都非常的少,果然,如同他出生前预料的那般,即便是在眼皮子低下,她依旧会缺席他的成长,在丈夫跟儿子之间,她将更多的感情倾注在了丈夫身上,因为丈夫的不喜,也为了他们父子的关系不至于更恶劣,她选择了向丈夫妥协,明知道这样不对,不应该,可是,没办法,不起冲突还好,一旦有冲突,感情上也需要取舍。

  “儿子,你父皇开疆扩土去了,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就剩咱娘俩了,得抓紧时间,好好的亲香亲香。”靖婉笑道,随后又在小太子的小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惹得小家伙嬉笑不停。

  从这一天开始,靖婉基本上都带着小太子,那些不需要与臣子们协商的折子,全部都班会坤翊宫批阅,而有时候,甚至将小太子带到御书房去,这任性程度,跟之前李鸿渊带着她进御书房有得一拼,或许,或许就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朝臣的反应倒是平平,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皇后娘娘跟皇上成婚几年,最亲密不过的人,多少都沾上了皇上的“恶习”,她平时好说话,但是,不代表没有固执的时候,她要是固执起来,他们也同样没辙,毕竟现在皇上去了战场,后方必须稳住了。

  而且,靖婉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小太子是储君,“早教”嘛,耳濡目染,说不定日后还没念书呢,就已经能听得懂国家大事了,在这些朝臣的意识里,这种程度可远没有到揠苗助长的程度,琢磨一下,似乎还挺有道理,储君嘛,就该早早的教,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听得多了,说不定还真就成了呢。

  于是,就这般,小太子开始了他的“超早教”日子。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小太子在后宫的时候,一天怎么都要嚎上十次八次的,而且都是惊天动地,还不一定哄得住,几个月大,就整一小魔头似的,然而进入御书房的时间,他就基本没哭过,而且也基本上没睡过,躺在摇篮里,小手小脚一刻不停的扬着划拉,黑溜溜的眼睛,有时候给人一种他似乎在认真听的错觉。

  能进入御书房的臣子,最年轻的都已经当祖父了,他们含饴弄孙的时间比较少,毕竟,身在高位,责任重大,事情很多,也就是偶尔得闲的时候逗弄一下,看着小太子,心里边肯定是稀罕的,更何况,因为是储君的关系,对他寄予了更大的希望,瞧着那聪明可爱劲儿,这脸上是不是都能笑成一朵菊花。

  这里面,当然就属于骆沛山最甚,别人还不好上手,他就明目张胆的捏捏小手,抓抓小脚什么的,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不过,皇后娘娘都坐在那儿笑看着,半点意见都没有,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心里有点冒酸泡泡,伴随着手痒。

  不过没办法,谁让小太子是骆沛山的曾外孙呢,其他人肯定是比不上的。

  骆沛山在这些同僚面前,是隐晦的嘚瑟,等回了骆家,在骆老夫人面前,那就真的是满满的炫耀了。

  骆老夫人也觉得手痒,隔日,就直接递牌子入宫了,反正现在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的,去一次王府都生怕别人以为晋亲王结党营私,现在只要骆家的男人在官场上谨慎,其他的都是小事,没人可以指摘。

  骆家的曾孙辈的,现在已经有六个之多,显而易见,绝对不就此停止,后面肯定还会陆陆续续的增加。

  说起来,长得都不错的,不过现在,都不在京城。在骆靖博几个人都被他们祖父丢到外地做官的时候,骆老夫人特许,让几个孙媳妇也都跟着出,可以的话,继续给她添曾孙曾孙女,而已经出生的几个,因为孩子小,就全部带着。

  这对于她们来说,自然是极大的恩典了,孙宜嘉且不提,小王氏乃是长房长媳,平日里就在协助婆母掌家,按理,怎么说都不能跟着丈夫去任上的,起初得了消息,心头还很是低落了一阵,毕竟,自己的丈夫是有前科的,庶子摆在那里,尽管其生母早就送走了,这一走三年,身边不可能没人伺候;而赵氏所在的三房,因为公爹是常年躺在床上的,还有个特殊的小姑窝在家里边,其余的小姑小叔年纪又都不大,照理,她也该留下来协助婆母的,也没抱希望能随丈夫去。

  因此,骆老夫人最后的决定,可不让她们喜上眉梢。出发前,又回了娘家,得了亲娘的再三叮嘱,一定要将自己的丈夫笼络好了,现在的骆家的门第越发的高贵,多少人打着主意,别说汲汲营营的想要正常联姻了,想要将如花似玉的闺女送进去给骆家爷们做妾的都不知凡几,在京城,有骆尚书压着,自是不能如何,但是到了地方,天高皇帝远的,很多时间就难说了。

  小王氏跟赵氏越发的紧张起来,孙宜嘉倒是挺淡然的,骆家的爷们,为了前程,大概也不会做出惹怒婉妹妹的事情,她脾性虽好,但是有些事情,是绝对不会让步的,更何况,现在还是她监国,跟南齐打仗,三年未必能完事,到时候,前程可不就完全捏在婉妹妹手里,傻子才会在知道她的禁忌的情况下故意去犯。她对自己的丈夫也很信任。

  有条不紊的安排着,亲祖母那边还不错,因为看得清,倒是没什么颓丧的,至于亲爹,秋后问斩,是绝对不能改变的事实,她亲爹三族以内的其余人,也都被发配了,唯一不确定的就只有她五哥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依旧没有音信,一边有些高兴,一边又担心。

  或许是被自己丈夫刺激过头了,骆老夫人进宫后,抱着小太子就不撒手,那老东西能逗弄又怎么样,能这样抱么?

  靖婉在得知原委之后,哭笑不得,不过,难得看到自己祖母还有这样的一面,也就随她去了,她正在草拟章程,有些事情可以开始施行了。

  

第008章:皇后监国6

  

  因为忙碌,靖婉陪儿子的时间再一次的减少,不过,一直都精通养生之道的靖婉,倒是不会伏在案上久不活动,一般差不多半个时辰,就会活动活动,这差不多就是亲子时间。

  不过,说来也奇怪,小太子平时到的确挺魔王,腻腻歪歪的要找娘亲,但是,靖婉当真忙碌起来的时候,他又乖乖的不吵不闹,不管在不在靖婉的眼皮子低下都是如此,宫人都说,小太子是个孝顺的,那么小就知道心疼娘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听到这样的言论,一个当娘的还是挺开心的。

  跟小宝贝亲香完了,又继续回去埋头苦干。

  不过,不管什么样的日子,靖婉每日的锻炼时间却是雷打不动的,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怀孕之前的状态,除了那一道疤作为最直接的证据,其他地方还真半点都看出来她生过孩子。不过,一早也用了最好的去疤药,现在看上去印痕都很浅了。

  在确保李鸿渊那里的后勤绝对没有问题,在其他边境的防范也妥当之后,靖婉下了第一份政令。

  以各县为单位,推举优秀农民,朝廷予以褒奖,减轻赋税,在之前大赦天下的基础上,再次的减轻,在这三年内两相叠加,赋税可谓全免,而且减免是三代有效,然,对其监管力度也会加强,如果出现作奸犯科的情况,所有的好处将一并收回,并且予以严惩,当然,相对应的,如果次年再次的评选上,朝廷予以的奖励将会翻倍。

  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专项作物的扶持计划。

  不仅如此,靖婉还给工部户部下达了指令,研究农具,整合割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下放到地方,进行钻研,尽可能的提高作物的产量,关于农具,她给出了几张简单的图纸,因为只是前世随奶奶见过,具体的不是很清楚,不过也给了他们一个大致的方向,而关于后者,也给了一点意见,综合起来,两个自是可以概括:杂交。

  而关于嫁接技术,因为早些年在花卉上都成功过,那个时候,骆沛山就已经看到其价值,现在直接拿出来推广,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因为都是利国利民,发展民生的好事情,朝臣自然都不会反对,相反,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说,细化第一点的评选条件,方式,还有对于弄虚作假的各项惩处等等,不足而一。

  这两三年启元的年景都不错,没有发生什么大范围的天灾,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启元与南齐两三年的战争绰绰有余,而在这期间,启元又大力发展,那么,后续也不会存在问题。

  为了进一步的扩大生产力,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百姓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打骂或者有侮辱性的行为。

  这种情况,实际上存在着不少,天灾人祸都可能造就,不管是前几年南方的水患,还是西北的战事,更遑论更早的时日。

  不过,发展归发展,靖婉经历了前世,知道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有多严重,所以,就算现在的破坏力远远比不上前世,也要防范于未然,早早的产生了这样的意识,千百年之后,可能进入了另一阶段的文明,可能也不会有那么严重的情况。

  前线的捷报时不时的传来,虽然不排除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但是,启元现在的的确确的占据着大好的优势,战场都在南齐的地盘上,而李鸿渊给靖婉的私信写得更为详尽,当然,还有一些肉麻兮兮,不能让第三个人看到的内容。

  靖婉在朝堂上的事情,也写了不少给李鸿渊,开始的时候,她还会询问李鸿渊一些问题,这些东西慢慢的变少,反而自己的一些想法跟政见在不断的增多,当然,论起肉麻,靖婉绝对不是李鸿渊的对手,所以,思念之语写得很含蓄。

  如此这般,夫妻二人虽然相隔数千里,但是,那种亲昵与融洽亦是没变,或许还因为不在近前,某人发神经靖婉也不会知道,不会“拌嘴”,甜蜜气息好像更浓了。

  不过,为了两个人的通信,还专门开辟了一条“专线”,如果元启帝再“勤奋”一点,说不定马都要累死几匹。

  而因为这个问题,靖婉有产生了一些联想,在古代,相隔稍微远一点,就完全成了两个世界,通讯永远是一大难题,如此,靖婉就不由得想到了“邮政”,单纯是送送信,或者运送点小东西,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这网铺设得可能有点大,但是,当真要做,也并非是那么难的事情,可以下方到各郡,各州,各县,下面更细致一些的,镇,乡,存之类的,可以由县里自行负责,由朝廷承办,从事相关事情的人,也属于“公职人员”了,或者就直接挂在户部。

  至于“快递”这个业务,倒是可以找那些富商来做,不过,这事儿肯定比“邮政”还要慢,尽管民间依旧有镖局这种行业存在,但是,在靖婉看来,远远的不够,镖局相对“快递”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另外就是,没有信息化的网络,运输的东西应该也会少很多很多,商人未必会看重这里面的利益。

  靖婉写写画画,甚至将以前写的一些东西给找了出来。

  然后发现,自己似乎忘了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抚恤伤亡士兵。

  靖婉拍拍额头,有点懊恼,实在是太不应该,就算是时日尚短,还不到这一步,但是作为上位者,早早的就应该想到,而且应该一步一步的开始安排,而不是将时间拖长。

  尽管朝廷对伤亡士兵的抚恤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在靖婉看来,远远的不够,朝廷的抚恤本就不多,还被下面一层一层的盘剥,最后真正到那些伤残的士兵或者亡者的家属手中,寥寥无几。

  而且,一个壮劳力,如果变成了伤残回家,就没有几个能过得好的,除了很多事都要依靠别人,自尊心严重受损,导致抑郁,暴躁,极端等等,其实这还是轻的,更可能是家人不赡养,将至抛弃,或者,不闻不问。

  说实话,这问题,靖婉也没办法彻底的解决,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只能尽可能的给他们安排好一些。

  不过,因为西北的时候,靖婉整合出的那一套,直到战事结束,其实也一直都存在,并且在不断的扩大,与南齐之战,正好用上,而效果也显著的,启元士兵的伤亡,降低了至少三成,而这个数字还在呈现上升趋势。

  相对的,启元的战力就会更强大。

  这算是一大好消息了。

  在其位谋其政,因为深知责任重大,靖婉现在做事也越发的雷厉风行。

  在一番思虑之后,又粗略的写了一份政令出来,伤残士兵,回乡之后,除了抚恤金,还将予以土地,土地在伤残士兵名下终生,期间,不得已任何形式买卖、转让,官府也将不定时的予以慰问;而死亡的士兵,根据其家庭的情况不同,予以不同额度的抚恤金,但是,就算最低额度,也比以往增添了许多。

  御书房,册子在诸位大佬手中转了一圈,面上都是少见的沉凝,尤其是户部尚书,因为,这一算下来,国库……

首节上一节396/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