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 第401节

  别说什么懦弱无能,瞧瞧章国吧,最初启元攻打章国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可是天下尽知的。

  主动奉上,避免了一场战争,使得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如此,就算是成了亡国之君,日后九泉之下,也不算全无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再说,归入启元,也不是没有好处,像他们这些小国,一般都地小人也不多,地小意味着没有丰富的产物,人少意味着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跟兵力,年年还要纳贡,尤其是处在最底层的小国,朝贡的不仅仅是大国,还有临近的比自己强的国家,每年,便是为那朝贡之物,都要倾全国之力,如此都还未必能让“上国”满意,言道不尽心,一着不慎,就将祸事临头,每每战战兢兢,如果成为启元的一部分,这样的局面就将结束,反而还会得到启元人该得到的好处。

  曾经的国主,获封一侯爵,虽手中再无权柄,身在启元京城,或许还好过曾经的日子。

  此番种种,不日,靖婉收到边境异动的急报,也就只有与前魏接壤处。

  而前魏打出的名号也挺有意思,说什么启元暗害他们,前魏的嫡公主。

  说起来,在最初的时候,就防着前魏有变,边境有贺振威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坐镇,麾下悍将亦不在少数。

  前魏若是全力南进,获能启元造成莫大的威胁,然而,前魏真有这个魄力,也早就动手了。

  须知,前魏北边临近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同样不在少数,这些异族同样悍勇,且早年就与前魏结下大仇,只恨前魏强大,平日里,也多是做些骚扰之事,如果被他们逮到机会,绝对会在前魏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块血肉来。

  对于这一点,前魏也是知之甚详,所以,与启元打仗,兵力也有限。

  再说,李鸿渊早早的布局,现在前魏内乱依旧不休,各方争权夺利,可不想之前的启元一样,有个占着绝对优势的活阎王,前魏是各方为政,实力相当,如此这般,自然是谁都不肯退让半分。

  正所谓实力相差悬殊是打不起来的,而相当的时候,造成的结果才会分外的惨重。

  早料有此一事,靖婉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各种事宜,而给贺振威他们的粮草等物也早早的就位,随时可战。

  当南齐接到前魏已经发兵的消息,然而,李鸿渊半点没有撤兵,甚至连减少兵力的想法都没有,一时间又惊又怒又惧。

  计策不通,求和无用,那就只能继续打下去,然而,这个时候,任谁都不能再轻松起来。有那达官贵族,暗暗的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而所谓后路,自不可能是逃亡他国,临近之地,谁能比之得上南齐,他们想要的是富贵荣华,而不是到那荒野之地,果着犹如茹毛饮血的辛苦日子,而李鸿渊一路打下来,“烧杀劫掠”,那些有钱的,尤其是世族豪门,可没一个有好下场,或许还留着一条命,但是,从云端落入泥尘,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都没了,有多少人能活下去?

  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

  不久之后,李鸿渊接到消息,南齐有人愿暗中投诚,为启元大军开门引路,只为保住一族荣华富贵。

  对于这种卖国求荣之辈,李鸿渊手下只是有人万分的不齿。

  然而,李鸿渊对这种人倒是没啥感觉,他有心吞了南齐,但是,若是能早些回去,只是再好不过,别看他现在面上不显,心里边却是另一股戾气滋生,一日不能归便一日不消,时间越长,南齐只怕是更受此戾气所害。说到底,左不过是思妻甚深,说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不能解释的。

  有人既然送上来给李鸿渊利用,李鸿渊自然也没有不接纳的道理。

  许一场荣华富贵而已,他又不是许不起,只是,得了,你也要能保得住才行。

  所以,李鸿渊倒是让人回信允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不值得信任,万一是计,随意相信了,害的可就是自己人了。

  不过,世间之人,能让李鸿渊交付信任的寥寥,而想要从他手中得到好处,往往需得让他尝到十倍的利益,能让他先奉上以“诱之”的,大概也就只有靖婉一人而已。

  如此这般,再战南齐,经由城池,还未攻城,城门已然打开,城中将领官员鱼贯而出,俯首称臣,愿奉李鸿渊为新主。

  不过,李鸿渊根本就没出面,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

  当然,也并非每处都是如此,那等忠君爱国之背也不乏少数,算起来,数目也不算少。

  在一处要塞,李鸿渊他们也终于遭遇了南齐一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凭借地理优势,启元这边,便是三倍的人手,亦久难攻下,大帐之中,下属将领在述说此人身份,却原来,是南齐难得的将才,只是,为人过于耿直刚正,遭人陷害,虽未丢命,也是被罢黜,居于乡野,南齐大概是再无可堪大用的将领,才将此人重新启用,不然,启元的军队应该早就遇上了,而不是等到这个时候。

  事实上,不用多说,在第一次交手的时候,李鸿渊就知道对手是谁,因为知道,在第一次功成未成之后,他就已经下令暂时撤军,这个人,他前世的时候也交过手,说起来,此人就如那西匈奴的大贤王一般,然而,此人更为难缠,原因在于,他没什么野心,即便是遭到君主的薄待,亦无怨恨心思,那一枪热血全数交给了南齐的这一片河山,只要需要他,他随时可以披甲上阵。

  无私欲之人,该是何其的难缠。

  李鸿渊前世,在南齐的这一片战场上,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与此人作战,最后赢了,南齐也基本上就残了,李鸿渊于是从南齐撤军。现在么,李鸿渊根本就没打算跟对方直接杠,不是畏惧,只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要知道,启元的士兵,伤亡太多了,还需要自己媳妇儿善后,大把大把的掏银子,赚钱不易啊。

  说起来,此人的弱点也挺明显的,前世不能利用,今生用起来,可就太简单了,计划好,可一击致命。

  说白了,还是因为过于无欲无求,且不说那些早就相助李鸿渊的南齐人,他身边的人,也未必就跟他一样,完全不怕死,认为为过而亡,虽死犹荣。而且太过与刚正不阿,在为人处事上,自然也多有不当的地方,如此这般,被人背后捅刀,也不死什么稀奇的事情。

  李鸿渊也算是惜才之人,然而,注定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也就没必要多花心思,将事情安排好,兴趣缺缺的睡觉去了。

  见到自家皇上如此模样,下面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对于这样一个人,为何反而不怎么在意。

  原本异常的亢奋,准备大干一场的贺识海,也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沸腾的血冷却了不少。

  算了,从与南齐开战,就算有败,也是下面的人贪功冒进,没有按照李鸿渊的吩咐行事,早就已经被处理了,除此之外,皇上的布局,就没出现过任何的错误,即便在某些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事后再看,只叫人拍手称好。

  算了,皇上肯定心中有数,该干嘛干嘛去吧。

  几日,李鸿渊整军,兵临城西,大军摆开,李鸿渊骑马于阵前,倒没有工程的意思。

  城墙上,那将领居高临下,满面刚毅,一身的浩然正气,一双虎目瞧着李鸿渊,正要喊话,背后却突然出现一人,他张开的嘴又闭上,眼中带着不敢置信,扭头,怒目而视。

  发生了什么,其实不用看,大致也能猜得到。

  只是,有人或许欲用此人作为投诚之礼,然,城头上发生了短暂的打斗,然后,一人从城头上栽了下来,碰的一声,砸在启元的大军阵前,鲜血四溢,双目圆瞪,短是死不瞑目。说起来,李鸿渊所统领的几十万人中,就没有未曾见过死人的,然而,见到此人四状,仍然止不住有些心悸,一代忠魂,就死得这么不明不白的。

  李鸿渊倒是古井无波,这种程度,对他而言,全无影响。不过心里边倒还是有点情绪的,只是,是失望罢了,这人前世给他诸多狼狈,现在呢,就这么死了,南齐驻守次此处的将士,逾十万,即便是叛的人,也不可能是全部,他没有抗争一下,没有为那些忠于他的将士想一想,就这么以身殉国……不,或许是知道不可挽回,他直接死了,或许就是为着手下将士考虑。

  城门很快被打开,城中人鱼贯而出,就有人上前,欲将那人的尸身拖走。

  “厚葬了吧。”李鸿渊难得的开了尊口。

  闻言,启元的一众将领,都不由得看了看他,这可是入南齐后的第一次,所以,皇上果然对此人的看法还是略有不同的?!

  倒是南齐那边大步向李鸿渊走过来,亦是方才在城头上出现的另一人,脚下顿了顿,面皮也有些僵。

  一国之君,钟爱忠心之士,也是理所当然的。

  后面的事情,处理起来也没有先前那么简单,忠将带忠兵,自己所敬仰的人,就这么憋屈的死了,自然会有不少人红了眼,要为其报仇,启元人该杀,而南齐这些叛军更该死!

  或早有所料,所以,李鸿渊下令,暂不入城,让南齐的人自己先打打。

  说起来,归降的人太多,为了日后能更好的将南齐收归治下,这些人自然是不能给砍了,同样,也不能轻易的收编然后继续攻打南齐,于是,就成了一群白吃白喝还要浪费他们人力的“废物”,废物吗,死掉点也好,反正,也是他们自己杀的。

  李鸿渊打着这样的注意,其他人也就是只能装作不知道,沉默不语。

  说实话,依照他们对自家皇上的了解,这一路打下来,每战之后,都甚是和平,或许说,手段似乎过于仁慈,倒真的是出乎预料,仁慈不是坏事,但是,没有绝对的震慑,怕是会遭到反噬。

  原本,在他们看来,就算是皇上下令施行屠杀,都不会出乎预料。

  也就贺识海那个二货,傻愣傻愣的直接问了出来,一群人想揍他。

  李鸿渊轻飘飘看了他一眼,“打之前是敌国之人,打之后是启元子民,启元疆域日后会更加辽阔,地广人稀之地不在少数,便是现在,西北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都杀光了,以后你带着兵去开荒种地?”

  李鸿渊倒难得的为他解惑,只是,从中也能听出他的野心。至于可能会反噬这种事,他没想到吗?自然不是,但是,普通百姓,如果没有人领头,只要还过得下去,有谁会想着起兵造反?李鸿渊绝了他们的领头人,给他们留下过得下去的粮食,然后,逐渐的一批一批的打散了往别人迁移,同时,靖婉那边,也组织了一些人往这边而来,而这些人当中,靖婉还特意的安排了“擅教育者”,说白了,也就是洗脑,将原本的南齐人给同化了。

  夫妻二人书信来往密切,所言事情甚多,可不只是缱绻缠绵之语。

  而从这一战之后,接下来的作战就越发的顺利,捷报连连。

  靖婉抱着已经三岁多的小太子,“天麟,你父皇攻占了南齐都城,很快就要回来了。”眉目温和,隐含思念。

  

第014章:娘哎,大魔王回来了,救命!

  

  小太子歪着头,讲真,身边的人跟他说了不少关于父皇的事情,而从南齐传回来的捷报,他也时常听到,按理说,有这样一个父皇,他应该倍感骄傲,就算是未见,亦能生出仰慕之情。不过,他心里的想法,恰好相反,他觉得,自己的父皇,简直就是他最大的敌人,“南齐打完了啊,可以接着去打前魏啊,不是说前魏那边正僵持不下吗?父皇不是号称战神吗,有他在,前魏肯定被打得落花流水。”

  靖婉好气又好笑,在小太子屁股上拍了两下,“说什么浑话,叫你父皇知道了,等他回来,非揍你。”

  靖婉其实早就发觉了,自家而且其实早慧,聪明得不像话,而且,有些东西,有些词,他根本是就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并不妨碍他使用,就好比“僵持不下”“落花流水”,你要当真细问他,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然而,他能给你扯一大堆。另外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才出生的时候,就被他老子造成了心理阴影,现在虽然什么都不记得,不知道,对他老子也天生的畏惧,就好像那是他天敌似的,说再多也仰慕不起来。

  靖婉因为知道自家夫君对儿子不喜,相比其他人,倒是跟儿子说过一些实话,身边的人都挺不赞同,但是,靖婉觉得,事实就是事实,如果让儿子对他父皇抱有太高的期待,回来之后,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只会更加的伤心难过,只有不抱希望,在得到的时候,会更加的珍惜,得不到也不会如何。

  靖婉其实也没有说太多,每次都是提一两句,也不怎么直接,但是小家伙好像都听懂了,还深以为然,所以说,靖婉觉得,就算她不说,儿子大概对他老子的感官也好不起来。

  小太子可怜巴巴的望着靖婉,“这话,我就跟母后说过,母后会让父皇知道吗?”

  靖婉又在他小屁屁上拍了两下,这小混球,惯会在她面前撒娇卖痴,离了她的眼皮子低下,简直就是一个混世魔王,宫中的人被他捉弄的可不在少数,而且因为还有一堆玩伴,他就像个孩子王,领着其他人调皮捣蛋,将人家乖巧的孩子都给带坏了,而那些皮孩子,跟他真算是臭味相投,越来越无法无天。

  不过呢,谁让他是太子呢,宫中除了皇后,他就是老大,就算被他给整了,宫人也不敢说什么,甚至还要当成是荣幸,自然就不敢到靖婉前面说什么,而这鬼机灵也不去招惹诸如会如实向靖婉禀报的龚嬷嬷等人,于是,一开始的时候,靖婉被瞒在鼓里,后来依旧还是龚嬷嬷告诉她的,到底还是怕小太子真的无法无天,龚嬷嬷很多时候都协助靖婉处理后宫庶务,就算是小太子没恶作剧到她头上,她也不可能不知道。

  靖婉将小太子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这小混蛋倒是老实了一段时间,只是这心里却还记着告状的人呢,暗搓搓的想要将人给找出来,显而易见的,全部都抓错了人,想也知道,再聪明早慧,也只是一个小屁孩儿,能跟龚嬷嬷这样暗卫出生的人斗?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只是心中犹愤愤不平。

  见此,龚嬷嬷偶尔都失笑。

  南齐的都城被攻破,皇族除了逃走的那一部分,其余的悉数被杀,而南齐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在见到李鸿渊的那一刻,也毒发身亡,说起来,大概是为了见李鸿渊一面,看看这位元启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只用三年,就攻占了整个南齐,只是这最后一刻,到底是怎么想的,大概也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不过,一个亡国之君最后的想法,谁又在乎呢。

  随后,李鸿渊下令,追击南齐出逃的皇族,不说要全部绞杀,反正大部分是不能留的。

  显而易见的,南齐在这个时候宣告彻底的覆灭,启元的国土扩展将近一倍的疆域。

  而这其中最为麻烦的还是那些读书人,这些人不能轻易的给杀了,不然,带来的麻烦或许将无穷无尽。

  不过李鸿渊是什么性子,是明摆着的,他根本就没打算理会这些人,真让他厌烦了,他就能下令打开杀戒。

  李鸿渊命令将那些个士林大儒聚在一起,原本这些人还铮铮傲骨,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看到李鸿渊好酒好宴的备着,更是太高了下巴,以鼻孔看人。

  跟随在李鸿渊身边的人,沉默不语,这些人还当皇上在跟他们服软,准备用怀柔政策呢,呵呵,想得倒是挺美的。

  果不其然,李鸿渊不以为意,自斟自酌,“你们是不是以为,朕真的不敢杀了你们?”

  “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有一人甚是硬气的说道。

  “好骨气。不过呢,朕是什么性情,你们大概有所误解,毕竟,攻打南齐之后,朕并未大开杀戒,大概认为朕或许好战,但也算是仁德之君,是也不是?”

  别说,还真是。

  “在启元,朕登基之前,倒是被人送了一个挺有趣的外号,人称活阎王。”李鸿渊淡淡的瞧着他们,漫不经心的摩挲着手上的酒杯,见这些人神色有些许改变,“南齐的读书人不少,但是,相对于所有人,也不过区区之数,费点时间,杀光了也不是什么难事,然后,再将所有的书籍找出来焚毁,在这大片土地上,实行蛮化管理,但凡见到有人识字读书,或教授他人,就杀掉,你们认为,多少年后,曾经的南齐人,全部就会沦为蛮人?”

  在场的士林大儒无不是颤抖起来,群情激愤,哆哆嗦嗦的指着李鸿渊,“你,你,你怎么能,你怎么敢……”

  他们或许不在乎自己的生死,甚至不在乎被灭族,但是,李鸿渊所言实在是太过惊悚,让他们有一种源自于灵魂深处的恐惧,作为读书人,他们的灵魂,那就是一本本的书铸造而成的,学识越高,所受影响自然就越深,李鸿渊在断他们的根,灭他们的魂。

  李鸿渊笑了一下,“朕有什么不能,有什么不敢。”

  “如此荒谬荒唐荒诞,有违人伦常纲,流于后世,你也不怕遭千古唾骂?”

  “啧,朕从来就没想过当一个明君,后世之人,想怎么骂就怎么骂吧,与朕何干?便是被掘了坟,暴尸荒野,业障缠身,又能如何呢?”李鸿渊相当的泰然自若。

  这些人或许就没见过他这样的人,而面对他这样的人,就意味着任你多好的口才都是白搭。“现在都是启元的子民,你这么做……”

  “什么启元的子民,你们不都不承认吗?更何况,就算是启元的子民,整天想着给朕找麻烦,朕不是更有权利随意处置了。朕的耐心有限,别跟朕扯这些有的没的。”

  “你一定要这么做吗?”

  “朕也不算是完全不讲道理,这不,选择权在你们手上不是?”李鸿渊表示,自己还是很民主的。

  长久的沉默,终于,有第一个人弯下了脊梁,“愿为皇上效劳。”

  随后,接二连三的低下了头,“愿为皇上效劳。”

  李鸿渊不置可否的笑了一下,“行了,入席吧,朕今日可是特地为诸位设宴。”

  “多谢皇上。”“想通了”之后,适应得还是蛮快的。

  只是,昔日的美味佳肴,现在吃在口中,味同嚼蜡。

  后面的事情,不用李鸿渊吩咐,这些人也该知道怎么做,李鸿渊只是派人适当的盯着就是了,而这些人,是前不久靖婉派人送过来的文人,文人到底还是需要文人来对付。

  这些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小半都今科进士,因是用人之际,今年的科考,靖婉直接提升了取用的人数,从原本的三百,直接提升到五百,后面的两百人,不知道多少人说他们走了狗屎运,便是最后成了同进士,在启元大胜南齐,将南齐纳入版图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会没有机会,做得好,加上一定的机遇,前途未尝不宽广。

  其中,又以江万里为首,江万里在两年多之前,被靖婉委任为钦差,前往各种暗中查看水利修建情况,万幸的是,或许因为靖婉使用重典,无人敢在她极为重视的事情有所怠慢,基本上都尽心尽责,便是有那胆大包天的,勾结户部派遣下去的人员,在被江万里察觉后,立即革职查办,靖婉为杀鸡儆猴,可是半点不手软。

  而后在面临大面积的水患的时候,启元基本上没怎么受灾,而就算是受灾,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援,别说是饿殍遍地,背井离乡的都是少数,而且,在灾后也很快的返乡。

  因为这事儿,靖婉为朝廷内外所称赞,被歌功颂德,修建水利之事,虽然耗费不少的钱财,但是都值得。

  而江万里原就是从六品的入翰林院,这事儿办得漂亮,直接官升一级,而此番前南齐这边需要人手,他不辞辛劳,主动请缨,而靖婉从李鸿渊那里也知道他的能耐,遂应允,并且再升一级,位列五品,要知道,他入官场也不过是三四年的时间,这晋升速度,着实叫人吃惊,不过,旁人也不能否认他的能力就是了。

  这里面还要另外一个人值得一提,那就是靖婉的二堂兄骆靖平。

  他不是出身长房,亦不像骆靖博一样是靖婉嫡亲兄长,而且他还是庶出,亲爹也瘫在床上,所以,相比较而言,更多的需要依靠自己去拼搏,而他也不负所望是,就官场而言,比之骆靖德跟骆靖博适应得更为良好。

  原本两年前,骆老夫人已经过世了,靖婉并为再度亲临,不过却让龚嬷嬷带着小太子去了骆家。

  而后,骆家在官场上的人全部递折子回乡守孝,靖婉全部都允了。

首节上一节401/4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