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姬 第45节

  “…当着那么多女孩子的面喊我…我不能在外边了赶快回家去,以后也不能出门了…只是哥哥们以后只怕要麻烦了,在外行走遇到了要被他们嘲笑。”

  适才?柳春阳一怔又恍然看向楼梯。

  “果然是他。”他道,面愤愤,这小子竟然也能来流云台?郭家还真把他当个人物了,嗯,肯定是因为赢了蹴鞠得了知府大人称赞,现在出来炫耀了….踩着他柳春阳。

  “你适才说什么?他还来跟你闹?”他问道。

  柳五儿点点头,一旁的丫头们再忍不住七嘴八舌开口。

  “是啊春阳少爷,他跑到我们二楼这边呢。”

  “..一个男子,吓到我们呢..”

  “…喊着说是小姐的女婿,大家都听到了…”

  “…吓死人了….可是不敢留了…”

  女声莺莺燕燕叽叽喳喳听得柳春阳头晕,明白了大概。

  “那小子竟然跑去二楼你们那里?”他道,“真是…不要脸。”

  流云台的二楼每年端午都是给未婚女孩子们玩乐观龙舟赛的地方,少年们虽然很想去看看其内的美景,但到底不敢…岂不成了狂生浪徒。

  果然只有这个无耻的薛青能做出这种事。

  “不像话,不像话。”同伴忍不住也摇头道,又嘻嘻一笑,“这小子该不会又想要攀你们柳家吧,说起来你们家可郭家门楣高的多….只怕贪心动了。”

  这样啊还真有可能…起郭家柳家才是真正的高门大户士族,长安城谁不想跟柳家攀亲戚。

  柳五儿啊呀一声用扇子遮住脸,道:“糟了,我的名声要被他毁了,爹爹只怕要打死我,哥哥救我。”

  柳春阳咬牙伸手戳柳五儿头,道:“小儿口角玩乐而已,谁还能当真?你怕什么怕。”

  柳五儿叹口气,看着柳春阳杏眼幽怨道:“这是你们男儿家的好,玩闹怎么说都行,我们女子可不能,你们口的玩笑,与我们来说是污了名声…我要说亲了,惹了这般麻烦,这次也怪我一时冲动惹了口债,爹爹要怎么罚我认罚。”

  到底兄妹情深,看着柳五儿的样子,柳春阳心内不忍,也叹口气。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我输了的缘故。”他道,又看向楼,“妹妹不用担心,我来与他说。”

  说罢抬脚向楼走去,柳五儿在后忙叮嘱道:“哥哥不要与人争吵….再蹴鞠一场赢了他便是。”

  柳春阳和同伴已经向楼去,摆了摆手没有说话。

  丫头神情有些踌躇,道:“小姐,才过蹴鞠再一场,能答应吗?薛青一个人说了能算吗?”

  柳五儿摇了摇扇子,道:“那不是我们的问题了。”

  ……..

  河面送来的风有些安静,旋即又锣鼓齐鸣,坐在柱子边的薛青想,应该是那位知府讲完话了,不错不错,这知府的讲话并没有像现代的一些官员一般冗长。

  杨静昌看了看外边,道:“再过一刻要开始了。”

  薛青也随之看过去,他们的位置在柱子旁边,可以看到河面又不被厅内的人注视,是个好位置。

  “…你们可听说了,宋侍郎又升官了。”

  “…嗬,莫非秦潭公又病了?”

  厅内忽的传来一阵对话,这两句话落,便爆发出一阵大笑,笑的薛青有些莫名其妙,古代的冷笑话吗?

  杨静昌捻起一颗茴香豆放进嘴里,笑道:“秦潭公小哥可知道?”

  作为一个投亲靠友来的穷小子,最大的志愿是当教书先生教授蒙童,薛青对于这个国家的官僚系统没有了解,或许以后会关注了解一下,但目前来说这些太遥远了,还不如了解郭家的人更有用。

  薛青也捻起一颗豆子,道:“恍惚听到一些,是个很大的官,总之有多大不清楚了哈哈。”

  杨静昌轻咳一声,道:“一人之下万人之。”

  薛青哦了声道:“那这是个惧内的圣人啊。”

  杨静昌一怔旋即噗的一声,笑未出声连连咳嗽几乎喘不过气来,薛青忙起身拍打,旁边的人也都看过来,还好片刻之后杨静昌咳出一颗豆子。

  薛青看着豆子笑道:“杨老大夫要忌口了…真是吓人。”

  杨静昌伸手指着他,道:“你还说,不是你说笑话,我怎么能呛到。”

  薛青笑道:“这我冤枉了,我没说什么啊。”

  杨静昌咳嗽着喝了几口茶,又忍不住笑:“你还没说,我说秦潭公你说惧内的圣人,这还不好笑吗?”

  这有什么好笑的,薛青笑了:“明明是杨老大夫你笑点低。”

  笑点低是什么意思?但又似乎听得懂,蛮有趣,杨静昌看着他似笑非笑,手再次捻起一颗豆子,道:“青子少爷真是谦虚了,一句话用了两个典,当真是博才又风趣。”

  用典吗?薛青这才回过神,一人之下万人之这句话是指地位显赫的高官,但出自两个地方,其一个还是一个小故事,她随口拿来用完全是没想那么多,这源自于现代习惯,庞大的信息量之下的信手拈来。

  “青子少爷年纪这么小,读的书可不少啊。”杨静昌意味深长道。

  薛青将一颗豆子扔进嘴里,道:“偶然看到偶然看到,巧了巧了。”

  杨静昌待他说完话才将手里的豆子放进嘴里嚼着咽下去,抿了一口小酒,啧了一声道:“这偶然读到了《六韬》和《吴越春秋》啊。”

  这两本书可不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能读且能信手拈来的。

  没办法,谁让她是开挂的主角呢,薛青耸耸肩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是曲星转世呢,天资聪慧过目不忘,没办法。”

  杨静昌一怔又大笑,将面前的茴香豆盘子推开。

  “这个我信不信暂且不说,我只信以后你开口时我不能吃豆子了。”他道。

第六十一章 论古

   锣鼓咚咚,呼喝声阵阵从河面随风而来,在三楼看的清楚听的清楚,但此时厅内的人都回头看向厅内。

  坐在那边的一老一少,或者应该说一老一小开心的说笑,一开始大家以为这是长辈和晚辈,但现在看来更像是平辈论交。

  老者笑的开怀,少年笑的平和,完全没有长辈晚辈相处的拘谨。

  老者大家都熟悉,城里德高望重的老大夫,心底和善,但作为大夫不苟言笑,大家都明白,前来看大夫的都是有病痛的,哪里能笑吟吟的相对,大约是日久成了习惯,私下里杨老大夫也不苟言笑。

  这还是第一次见他这样大笑,这少年人是他什么人?在说什么这么开心?便有人过来打招呼。

  “....如此盛况,杨老大夫来看对了...”

  “...这位是...”

  杨老大夫一一点头回礼,只是介绍薛青只道:“..晚辈后生。”薛青便随之含笑见礼,听杨老大夫介绍这位是席少爷,这位是王少爷等等,来的多数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且大抵都有秀才的功名,嗯,粗鲁了解这厅内多数人都是人,而且如同杨老大夫一般都是被人请来的。

  当今很多盛事一样,都要诗歌章以颂之记之,长安城的端午龙舟赛亦不例外,官府以及商家都会请一些人雅士来观赏,然后兴致所起挥毫泼墨,以供众人传诵。

  此时这三楼的大厅里不少人是流云台发帖邀请的长安城的才子。

  所以说要读书,读书人生活也多有方便,薛青含笑看着这些来来去去的人,因为杨静昌是大夫,而薛青又是个腼腆的孩子,跟他们没有什么话可说,大家很快散去恢复了先前的说笑。

  薛青也继续捡着桌的干果吃,道:“所以呢?这位秦潭公跟那位宋大人如何?”

  杨静昌道:“那要说道这位宋大人是什么人。”

  薛青捻起一粒豆子道:“什么人呢?”

  杨静昌噗嗤又要笑,薛青有些无奈道:“我这次可没说什么,难道杨老大夫你一见我想笑?”

  原本忍住的杨静昌哈哈大笑,四周的人看过来笑了笑没有再关注,能讨长辈欢心的晚辈虽然稀少但也是有的。

  “你这小子有趣,有趣。”杨静昌笑道,又咦了声,打量薛青,“...老夫都觉得你不像个孩子。”

  我本来不像个孩子,这大概也是她为什么跟杨老大夫谈的较投缘吧,杨老大夫年长又是大夫看多了生死,而她是经历过大仇大恨也看过很多生死自己也死过一次的人。

  薛青嗯了声,道:“说过了嘛,我是曲星...”

  杨老大夫抚掌:“打住,打住,再说下去,我连宋大人叫什么都说不完了。”似乎怕薛青再说话,忙接着道,“说正事说正事不要闹。”

  薛青笑着伸手做请。

  “这宋大人名元,原本是黄沙道......嗯,一个地方的一个驿丞,一小吏,称不大人。”杨静昌道,捏着茴香豆在手里转啊转。

  黄沙道?嗯,回避了,薛青想道,含笑专注的听杨静昌说话。

  “.....遇到了秦潭公,秦潭公突发疾病,宋元便去给秦潭公问疾,然后仿古行事,由此被秦潭公视为亲信提拔如今官至侍郎...”他道,说到这里停下看着薛青。

  薛青眨眨眼,道:“什么古呢?”

  咿,这次用典不知道吗?杨静昌想。

  薛青带着几分思索再次开口:“莫非这次是效仿一人了。”

  这一人不是一人的意思,而是适才一人之下万人之的一人。

  杨静昌哈哈笑了,道:“哪一人?”

  “大王勾践。”薛青笑道。

  杨静昌将豆子扔进嘴里,再次啧了口小酒,带着几分交谈得趣的舒畅道:“所以你如果听到有人提到尝屎侍郎是指的这位宋元宋大人。”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史书这种故事层出不穷,也被后人不屑讥笑,尤其是这些气节人,薛青笑了笑,道:“原来如此,那还真是个冷笑话。”

  杨静昌看着她,道:“我送青蛾丸入京,是给这位宋元宋大人的。”

  薛青哦了声,笑道:“恭喜恭喜,发了财要分一半哦。”

  杨静昌看着她没说话。

  宋元被送外号尝屎侍郎,可见在世人眼风评不堪,但偏偏又连连高升,这残酷无情的现实必然更让人痛恨,都要骂一声狗官奸贼,跟这样的人扯关系只怕名誉会有些不好听,当熟悉的人知道他要送青蛾丸给这位宋大人时,有些人则哼了声,没哼的人神情也难掩古怪,倒是这个小少年薛青神情坦然。

  按理说少年人更该血性,对这种蝇营狗苟唾弃。

  薛青摊手道:“别看了,看不出一朵花来...杨老伯,难道你一个大夫问诊还将病人论高低贵贱吗?”

  杨静昌哈哈大笑。

  薛青嗯了声,道:“不过我有个建议。”

  建议吗?杨静昌对这个小少年忍不住几分郑重。

  “..不如提前自己想个外号传出去,免得进了太医院后得个诸如二尝屎尿太医之类不雅的...至少掌握以下主动权。”

  大厅里再次响起杨老大夫的大笑。

  “你这小儿真是太坏了。”

  笑声才起,听得外边传来齐齐的呼喝:“擂鼓,擂鼓。”

  原本坐着说笑的厅内诸人纷纷转头看向外边,不少人起身走向栏杆眺望,他们同时也跟着喊起来:“擂鼓,擂鼓。”

  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铺天盖地全部都是“擂鼓,擂鼓。”

  而随着这喊声,一声鼓响动,二声鼓落,如黄豆散下,如万马齐腾,薛青坐在位子但见远处十几条龙舟齐冲,河面白浪翻腾,恰似龙翻出海。

  两岸数千民众发出呼喝,无数彩旗挥动如云霞,算见多识广心如止水的薛青也瞬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胜景这生活的美,这难得的重来一次,是天的恩赐吗?

  她这样的人也能得到如此恩赐啊,要好好的享受啊。

  薛青站起来,与杨老大夫也走到栏杆边,她将手拢在嘴边。

  “加油,加油。”

  与鼓声齐鸣,与千民齐声,与龙舟共进,与河水乱翻。

  杨老大夫看着第一次像个少年大声呼喝的薛青,露出了笑容。

第六十二章 赛始

首节上一节45/4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