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 第133节

陈老板是第二天下午到的,程辉过去接了陈老板陈太太去酒店,是的,陈太太是同陈老板一起过来的。晚饭是褚亭安排的,褚韶华问过程辉陈老板陈太太是什么样的衣着,程辉道,“陈老板是大衣西装,陈太太是花洋绸的夹棉旗袍,梳圆髻。”

褚韶华点点头,以示知道了。

褚亭以为褚韶华也要换旗袍,不想褚韶华完全没这个意思,褚韶华深色的薄呢料长裤配秾紫色的真丝绒衬衣,外面是深色的呢料大衣、高跟皮鞋,颈间解开一粒贝壳扣,露出细链上的一颗莲子大小的珍珠,衬着那一小片雪白的皮肤,天鹅般的颈项,连带褚韶华那修长的眉、冷峻的眼,陈太太一见褚韶华就放心了,想着褚小姐这样的摩登风范,不似能看中她家土老头子的。

陈太太笑的格外灿烂,握着褚韶华的手就不松开了,笑道,“早听老陈提起过妹妹,把我馋的心痒痒,想着老陈这回过来,我也就跟着来了。也来上海长长见识。”

褚韶华反握住陈太太的手,“上次我到南京事情太多,没来得及拜会嫂子,倒是劳嫂子过来瞧我,今天我多敬嫂子几杯,就当赔罪了。”

于是,待褚亭与陈老板寒暄完,褚韶华同陈太太已经仿佛亲姐儿俩似的了。

大家说着入座,陈氏夫妇远来是座,自当坐上首之位,褚亭坐陈老板身畔,褚韶华坐陈太太身边儿,先请陈老板点菜,陈老板笑,“既来了上海,褚老板褚小姐你们看着安排。”

如此,便是褚亭点的菜。陈太太道,“褚小姐,你跟褚老板是亲戚吗?”

“见我们的人都这样说,兴许五百年前是一家。”褚韶华笑着倒了茶,先双手递给陈太太一杯,“虽都是姓褚,却是天南海北,我是北方人,过来上海讨生活,后来得褚总看重,在一起做生意。”

陈太太接了茶,曲指在桌间轻叩两下,不禁道,“真看不出褚小姐竟是北方人来,我还以为你是一位上海小姐。你可真是太摩登了。”

“在上海做生意,何况我们又是主营家俱和面料类,我对上海的穿戴做过研究,这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说话间,褚韶华把陈老板、褚亭的茶水都递了过去,最后一杯是给程辉的。

陈老板同妻子道,“褚小姐眼光极是不凡。”

“应该说褚总眼光不凡,找褚小姐这样得力手下。”陈太太笑道。

“是啊。”陈老板呷口茶,“说真的,我花布和素色布做的都不错,褚小姐到我铺子推销呢料之前,完全没动过做呢料的心。后来试着一卖,呢料的量还真能走起来。这次来上海,我也想多看看呢料。家兄在汉口也有面料行,这次的呢料,我给他发了些过去,他那里卖的也很不错。”

“看来以后出差也该去汉口看看。”褚韶华笑。

褚亭道,“我联系了上海做面料的几个大洋行的买办,我们那里也有一些厚呢料,明天就我来安排行程,如何?”

陈老板笑,“麻烦褚总了。”

褚韶华问,“嫂子的行程定了没有,是与陈老板一起看呢料,还是另有安排?”

“他们那些生意我是半点不懂的,我倒是想在上海看一看,南京离上海虽近,一直听人说大上海大上海,我却是第一次来。”陈太太道。褚韶华眉眼带笑,“那正好,我毛遂自荐做嫂子的向导。”

“我先谢谢妹妹了。”

伙计开始端上酒菜,褚韶华很照顾陈太太,帮陈太太满上黄酒。

褚亭不着痕迹的瞥褚韶华一眼,褚韶华正在与陈太太介绍饭店的美食,亲自盛汤布菜,亲热极了。不得不说,褚韶华若是想与谁拉交情,那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褚韶华似乎天生就有这样的才能,她能敏锐的察觉到每个人内心的薄弱处。如陈太太,这位太太的旅程并不在其丈夫的规划中,但陈太太非要一起过来,陈先生也没有办法,就一起带着妻子过来了。

晚饭后,与陈氏夫妇告辞后,褚韶华是这样与褚亭说的,“上次你问我是怎么把呢料推销给陈老板的。我刚到南京的时候,陈老板还是长袍马褂的打扮,我到他家面料行,见到陈老板,他一见我竟是推销呢料的,当时眼皮都没撩一眼,就告诉我他是卖印染印花棉布的,绸缎也有,就是不卖这泊来的呢料。我就同陈老板说,卖不卖呢料都不要紧,免费送他衣裳问他要不要?他不信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我就让裁缝店加急按他的尺码给他做了身西装,从此他就开始做西式打扮了。”

“怎么不跟我们一起去看料子?”凭对褚韶华的了解,褚亭认为褚韶华对生意的兴趣应该远大于陪伴陈太太。

“你探探陈老板的底,我总觉着他这单生意来得突然,量又很大。”褚韶华道,“他应该非常信任我的眼光,毕竟与我认识在先,与你是刚刚认识。可我说要陪陈太太逛街时,他连一句让我陪他看面料的话都没说。”

褚韶华目光微沉,“我那不过是试他的话,不知是不是我多想。”

饶是褚亭也得说褚韶华心思缜密,远胜常人了。褚亭还以为褚韶华就是为了把陈太太陪好呢,褚亭寻思片刻,也不能断定陈老板这单生意真就有什么缘故。褚亭道,“反正这次咱们只做中人,这样,就是介绍的洋行,我也提醒他们必要严格按照一手付款一手发货的规矩。只要钱货没问题,也就没问题了。”

褚韶华点点头,“约闻先生的饭局,我定在了后天晚上,若有恰当时机,不妨与陈老板透个口风。至于席会长出席的事,先不要与他讲。”

褚亭常在江湖飘的人,唇锋一勾,“放心,我自有法子试他一试。”

第142章 生意

第二天,褚韶华就是陪陈太太逛百货公司,购物。

看陈太太的模样,对些新款衣裳很有兴趣,这并不是稀奇事,许多初来上海的人,尤其是女人,都会迫不及待的购置符合上海潮流的衣服。像陈太太身上的花洋绸的夹棉旗袍,几无腰身,其实就不大符合现在上海旗袍的审美。上海女人喜欢将腰身收细,整个人更有曲线美。还有,衣裳其实不用多么花哨,许多素色旗袍沿个细边就很漂亮。现在已不流行过多的繁复装饰,反是以简约恰到好处为美。

就是衣料,褚韶华建议陈太太做两身呢料旗袍,这其实都算不得新流行。呢绒在上海是很常用的料子,上海女人很早就开始用呢绒做旗袍了。很多女人都已经舍弃了臃肿的夹棉旗袍,用柔软且不乏挺括的羊绒呢料裁长袖旗袍,或是用真丝绒做旗袍,也都很漂亮。外面配貂毛大领的呢料大衣,是另一种中西合壁的美。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人喜欢欧式的蜿地绰擦裙、堆花雪羽帽、胸际花球之类的装饰,这种华丽的打扮只适合参加宴会,平时穿戴是不实用的。

褚韶华陪人逛街的经验不是寻常丰富,她在北京时还靠这个挣过钱,如今陪陈太太在百货公司逛一逛。陈太太其实身材不错,虽较褚韶华要矮小半个头,身量却是苗条匀称,人亦是很有些追求潮流的意思。只是她是小脚,不论穿衣还是走路都不如褚韶华好看。不过,现在小脚是主流。离政府宣布废除缠足也不过七八年,如陈太太这个年纪的,一般都是小脚。陈太太还问褚韶华,“褚小姐,你家是信教的吗?”

“并不是,怎么了?”

“一般信教的人家女孩子都不缠脚的。我看你是天足,现在天足好,政府都不叫孩子们裹脚了。”

“我当时是小时候怕疼,缠也缠过,我祖父实在受不了我天天叫唤,就没再缠了。”褚韶华道,“亏得我亲事定的早,不然在我们老家,天足的姑娘一般都找不到婆家。”

“褚小姐已经成亲了?”

褚韶华点头,陈太太拿了块深色的法兰呢看,道,“要是你先生有空,不如晚上一起吃饭。”

“他过逝了。”

陈太太顿时过意不去,正想安慰褚韶华,褚韶华反是先道,“没关系,他过逝好几年了。前几天同陆老太太去庙里烧香,我还给他添了些香油钱,希望他在地下能过得好。”

陈太太握住褚韶华的手捏了捏,褚韶华笑道,“这块料子不错,法兰呢质地好,深色的话做大衣,可再配个毛领子,天气不是很冷的话,毛领不用戴。如果冷,就可以系在暗扣上,像这件样品一样。”说着取下一畔挂着的样品给陈太太看。

陈太太摸着大衣的貂毛领,委实喜欢,褚韶华笑,“要是嫂子喜欢,不妨试一试,这时有试衣间。”

“连里面的旗袍一起换了试。”褚韶华随手在旁边取了另一件水绿色薄呢料旗袍拿给陈太太,又取了一双小脚皮鞋交给女售货员,女售货员就服侍着陈太太去试衣间里换衣裳去了。

陈太太换上后直接不想脱了,陈太太对镜照了又照,看着镜子里流露出赞赏的褚韶华的眼神说,“我能买下这一套吗?”

女售货员显然有些为难,“太太,我们这是样品,一般都是买了料子,到裁缝部那里量体裁衣,这样也更合身。”

“这身就挺合适。”

女售货员为难的看向褚韶华,褚韶华同她道,“我会同沈经理打招呼的。”女售货员松口气。褚韶华看陈太太没有再挑衣料的意思,将手包递给陈太太,陈太太问了价钱后很痛快的付了款。褚韶华让售货员把陈太太换下的衣服送到陈太太入住的华懋饭店。

待离开女装部的柜台,陈太太方问,“这衣裳是不是不卖的?”

“一般来说不会对外出售,不过没关系,我以前在这里工作过。做出样衣给客人挑选衣料的主意当初还是我出的。”褚韶华随口说,“再做个头发就更好了。嫂子你是想要成熟富贵的发型,还是想要显年轻的发型。”

“这有什么说法?”

“现在上海最流行的是卷发,像手推波、欧洲宫廷卷发、鬟燕尾式、长卷发,都是新样式,还有就是短发,也很流行。”褚韶华端量着陈太太的脸道,“嫂子你脸小,什么发型好搭,要是不做短发,就烫卷,手推波和宫廷卷发都合适,你的脸型要是剪短发至少年轻五岁。可以先试一试手推波,先做长发,毕竟头发剪短要等长长可有的等了。”

“成,我听你的。”

首节上一节133/3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