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 第25节

褚韶华闲了常去周家说话,学周太太的北京口音,用陈太太的话说,怪音怪调的。她老人家还是老家的乡下口音,家里倘来个客人,若是老家来人还好,倘是一个胡同的邻居,人家说普通话,她自己个儿不会说,又不好意思,遂不愿见客。褚韶华是很愿意学北京话的,她这人伶俐,没个三五天就说的有模有样。

她自从学了北京话,在家也开始说北京话了,非但如此,以前叫爹娘的,现在改口,随着北京人喊爸妈了。陈老爷开始听儿媳妇喊他爸爸,还怪不习惯的。陈太太则是说,“我一听你说话就冷,浑身起鸡皮疙瘩。”

褚韶华笑嘻嘻地,用自己还不大熟练的北京口音清脆伶俐的说道,“这眼瞅就是二伏了,妈你正好多听听,也省得扇扇子了不是。”

陈太太虽时常就要挑剔一下褚韶华,可说句老实话,她对褚韶华往往也是无计可施。褚韶华要是拿定了什么主意,凭人怎么说怎么笑,她是半点儿不惧的。

结果怎么着,不过半月,褚韶华就把北京话说的溜的不得了,家里男人们去柜上不在家,但有什么事,都是褚韶华去办,无他,陈太太宋苹姑侄俩,现在还是一口家乡口音哪。陈太太还自称“不忘本”,褚韶华心说,一个个的这等乡下婆子的作派,真心叫人瞧不上。邻居都不跟她们打交道,倒不是人家势利眼,你说话人家听不明白,谁还愿意跟你说话啊!

褚韶华非但自己学北京话,还号召着魏太太魏金魏时一起学,尤其魏时,现下年纪小,魏东家打算把儿子送学堂念两年书,再到柜上学生意。褚韶华说的,“学堂里都是北京的孩子,人家都会说北京话,就咱一口家乡口音,这也不好。”

魏太太想着,倒也是这个理,就让魏时学习北京话。魏金也喜欢过来跟大顺嫂子说话、做针线。就是有一事令褚韶华哭笑不得,魏太太自被土匪绑过一遭,就落下了个哭穷的毛病,平时半点儿不敢叫人知道自家有钱。就是魏太太自己个儿,现下也不似以前那般金钗银簪的插满头了,她现在换了木簪。连衣裳也不穿绸着锦了,自魏太太到俩孩子都换了布的穿,但凡说话,开头两句必定是,“刚来北京,家用艰难”,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家没钱。

魏太太不过是哭穷,陈太太却是觉着,再这样过下去,家里可就真要穷了。无他,自来北京后,便是褚韶华负责采买。每天买多少东西,多少钱一斤,回来给陈太太报账。陈太太心下忖度着,在北京花销忒大,这半月花销倒比她在老家半年的不少。偏生前几天刚被陈老爷发作过,不敢在伙食上克扣,于是,她就怀疑,是褚韶华买菜报虚账,昧她的菜钱。

陈太太吃了这许多年的盐,也是个有主意的。褚韶华再说去买菜的时候,陈太太就叫了宋苹道,“你跟着你大嫂子一道去菜场,也没得这事总叫你嫂干,你认认路,以后你俩一人一天。”

褚韶华倒是挺愿意去买菜,她还时常瞎逛一逛,比总在家闷着强。不过,既然婆婆这样说,褚韶华想婆婆一向小鼻子小眼的,哪里放心得下钱财,无非就是怕她在菜钱上弄假罢了。褚韶华便笑道,“是啊,二弟妹你就跟我一道去吧,都来北京半个月,你得煅练着些,胆子太小可不成。”

说来这事儿也好笑,宋苹生得五大三粗的身量,一个能顶褚韶华俩,偏生是个没用的。陈家刚搬来的时候,街坊间除了魏家都不认识,陈家既是新搬来的,褚韶华就跟陈太太商量着,蒸了一大锅糖三角,一家送几个,也是跟街坊们打声招呼的意思。其实,这东西都不白给,别人家收了东西,也都有回礼的,或是一块豆腐,或是一碗饺子,或是时下菜蔬,这样也就是彼此认识了,以后好来往。

褚韶华就说,这胡同是东西向,妯娌俩一人走一排,这样送东西也快。宋苹跟着褚韶华把糖三角分出来,让她去时,她竟是不敢。这也就是妯娌,不好把话说到明面儿上,这要是换个亲近的,褚韶华早骂了,怎么这样的没用!送东西有什么好怕的!宋苹干不来,便都是褚韶华送的。好在褚韶华是个爱跟人打交道的,也没说什么,自己就把这事儿干了。待到买菜的事,宋苹都没提跟褚韶华一起去菜市场的事儿。

如今陈太太这样说,宋苹也只得硬着头皮应了。

结果,陈家就出了件大笑话。

这事真怪不得褚韶华,宋苹跟她一道去菜场,都去了五天了,路也很好找。陈太太瞧着时候差不多,就跟俩媳妇说,这买菜也不用每天俩人一起去,这样,分出来,一人一天。褚韶华没什么意见,宋苹倒是说,“那路我还记不大清哪,明儿个再让嫂子跟我走一回吧。”

陈太太也没去过菜场,以为路有多曲折哪,可事实上,褚韶华头一天去菜场,也不过是听陈老爷说了一回路要怎么走,她都没用人带,就自己去的。不过,宋苹这样说,陈太太便又托付了褚韶华一日。

褚韶华也没意见,一人一天更省事,如今天儿热,早上去菜市场,回来时太阳就有些大了,褚韶华是个爱美的,不愿意晒黑,也便应了。

结果,轮到宋苹买菜那日,人出去了大半个时辰还不见回来。褚韶华当时在洗衣服,也没留意。待把衣裳洗好晒在晾衣绳上了,褚韶华瞅瞅天时,就觉着不对了,进屋同陈太太道,“娘,二弟妹怎么还没回来。要不我去找一找她,别是走错路了吧?”

陈太太正在炕上刷糨子糊鞋底子,随口说,“兴许是早上要买的东西多。”

然后,近中午了,仍不见人回来。陈太太可是急了,连忙叫褚韶华去找人。

褚韶华去东安市场走了一圈儿也没见着人,褚韶华也怕宋苹出事,忙到铺子里去跟公公说了。当天买卖也没做成,发动俩铺子的人手都去找人。

结果,在东单牌楼那里把宋苹找着了,正哭哪,陈二顺急个半死,气的直说她,“你还哭!不是叫你去东安市场那里买菜,你怎么跑这边儿来了,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这一样吗?亏得没把你丢了!丢了算怎么着!”

宋苹抽咽着,“可是快把我吓死了。”

陈大顺忙劝,“表妹你别哭了,咱们这赶紧家去吧,爹娘都惦记着哪。”又给陈二顺使眼色,让陈二顺好生说话。陈二顺累的很,一大中午的顶着大太阳找人,如今总算把人找着了。拉着宋苹就往家走,宋苹哭一路。

待到家里,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宋苹去菜场买菜,遇着好几个洋人。那些个洋人也是长得红头发绿眼睛的,跟罗刹似的。宋苹害怕,连忙跑出去躲开,结果,这一躲就迷了路。

褚韶华说她,“洋人有什么好怕的,你跟我出去时,咱们见着好几回哪。”

陈太太为侄女说话,“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傻大胆啊。”

褚韶华平生最见不得这等无用之人,问宋苹,“不是跟你说了咱家在甘雨胡同,就是打听着也能找回家来呀。一进咱们胡同儿,你还不认识路?”

“甘雨胡同?不是甘水胡同么?”

陈老爷气的没脾气了,自己装了袋旱烟点着抽一口,说,“亏得你没找甘水桥那边儿去。”

褚韶华真不明白,人怎么就能丢了,她又问宋苹,“我还给你画了地图,写了咱家的地址,那纸你没带身上?找个识字的,让人家看看也成啊!”

宋苹哭的两眼肿如烂桃,“我遇着好几拨罗刹,吓忘了。”

自此以后,就是陈太太怀疑褚韶华私昧菜钱,她也不敢再叫宋苹出门,生怕把侄女丢了。其实陈太太也可以每天自己个儿去采买,不过,就陈太太这样儿的,褚韶华怀疑比宋苹也强不到哪儿去,出门怕也得丢了。

从此,买菜重任就落在了褚韶华肩上。

第31章 才能

宋苹险丢了的事,陈家虚惊一场,倒是宋苹着实受了惊吓,当天就有些不大舒坦,陈太太就没让她干活儿,回屋歇着去了。褚韶华煮了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给她端过去吃。当天发了汗,也没什么大事。

魏太太听说这事,还过来带着果子瞧了一回宋苹,同陈太太打听了到底是个什么缘故,陈太太道,“就是孩子出门转了向,这北京忒大,我也是现下还觉着咱们胡同是南北向哪。”

“不是南北向么?”魏太太道。

魏金说,“妈,明明是东西向啊。”

魏太太也不在乎东南西北的,反正外头的事有当家的,家里有什么跑腿的事,她都是差闺女去办,用不着她出门,她也不怕丢。宋苹没好说,她也觉着胡同是南北向的,褚韶华端来茶水给魏太太母女俩吃,宋苹就说起她出门遇着罗刹鬼的事儿,魏金倒是挺赞同,“我见着那些个红眉毛绿眼睛的罗刹也很害怕,我都是紧紧攥着大顺嫂子的手,不敢正眼瞧他们。”

宋苹深觉遇着知音,“可不是么,特别吓人。”

褚韶华真见不得这等胆小的,她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还不是一个鼻子两个眼,我看那些个洋人也挺和气的。就是相貌跟咱们不一样。”

魏金由衷的说,“嫂子你胆子大。我跟我娘说,我娘也觉着害怕来着。”

褚韶华真不明白这些个人咋这样胆小。

魏太太见宋苹没什么大碍,就别拉起闲呱来。褚韶华拿了菜篮子准备去菜场买菜,魏金过来时就拎着篮子的,跟褚韶华一起去。魏太太千万叮嘱褚韶华,“今儿个侄媳妇瞧着金姐儿些,可千万别叫她买羊肉了。只要派她买菜,她就回回给我买羊肉,吃得人上火。要是有牛肉,买些来倒罢了。”

魏金揭她娘老底,“娘你上火还一顿吃仨羊肉饼哪。”

魏太太很自然地说,“我那不是怕吃不了糟蹋嘛。”又纠正闺女,“怎么又叫娘了,北京得叫妈。”

魏金立刻换了北京口音,说她妈,“我知道今儿个买牛肉,妈你就放心吧,这我能忘了。”

魏太太心说,你可没少忘。魏金是家里大闺女,她上头还有两个姐姐,都夭折了,到魏金这儿是第一个平平安安活下来的孩子,魏太太格外疼这个长女些,魏金也不似寻常乡下女孩子,比哥哥弟弟的低一等,干在前吃在后什么的,在魏家是绝对没有的。都是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魏太太因绑架后遗症,来北京也不爱出门,儿子去上学,她就派闺女负责采买的事,所以,魏金总是按自己口味儿来,只要是她去菜场,回回买羊肉,把一家子吃的上火。

魏太太受不了了,跟她提提意见,她还装一去菜场就失忆,仍是买羊肉回去。魏太太就托给褚韶华了,待褚韶华和魏金一人拎个篮子去菜市场。宋苹说,“魏婶子,牛肉得比羊肉还贵吧?

“没买过,也不知道。没事儿,反正买了也是他们爷儿几个吃,我是不吃的。”魏太太一幅高风亮节的模样,坐炕儿头上摆着手说,“要光我一人,我每天窝窝头就能过。可家里这爷儿几个,没一个叫人省心的,一个比一个馋,不依他们又不高兴。哎,只得如此了。”说着她还叹了口气。

待褚韶华魏金去了菜场,看过宋苹,魏太太就回家收拾去了,上午都是不得闲的,她还得做娘儿俩和柜上的午饭。再者,家里还有许多家务要收拾。

魏太太一走,宋苹说,“姑,这魏太太挺节俭的啊?”

“听她说哪。没闻着一身的油饼味儿,定是大早上的又去胡同口儿的早点摊子吃炸油饼喝豆腐脑儿了。”陈太太是把魏太太看的通透,道,“成天介说自己节俭,你瞧瞧她这来了北京,听说每天介去胡同口儿吃早点,从不在家自己做。她也就做做中午晚上的饭罢了,这来北京才几天,她那脸就圆了一圈儿,都是吃肉吃的。魏东家这份儿家业,早晚得给她吃净了。”

首节上一节25/3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