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 第257节

“咱们问问香儿再说。”艾长青觉得女儿是有主意的人,说不定会有什么想法。

新想法没有,但是可以沿用老法子。

“这儿的肉比较贵,这些人家却也买得起。”艾香在那个临时菜时站了好一会儿,她发现买肉的人比买 青菜的还要多,说明大家都舍得吃。

艾香决定卖卤肉,与在临化镇不同的是不卖猪头而是卖排骨。

京城人嘛,消费自然就要高一点,卤精排,香喷喷的远远的就能勾起人的食欲。

来京城时,她就在千金堂买了些卤料磨成了好几斤粉末,原准备是自己吃方便,现在看来有备无患还能换钱。

她也看过了,这些人都喜欢卖肥肉,瘦肉都不太喜欢,更不要说骨头了。

艾香去找了那个屠夫,说专门买骨头带点瘦肉多少钱一斤,那人还当她是一个傻的,确认后却又摇头。

为什么呢?

一斤带骨头的肉是二十六文钱,但若是分开卖他就要少卖很多钱。

没辙的艾香最后只能带骨带肉一起买。

第一次就买了十斤,然后让屠夫帮忙分开,分斤少两,排骨变成了四斤肉只有五斤四两了。

屠夫好奇的问她要怎么办。

“我试试我们家乡的吃法。”艾香道:“初到京城,饮食上还有些不习惯呢,得慢慢的调整过来。”

艾香的排骨有很多瘦肉在上面,再一根根的卤了,斩成了一小节一小节的,精黄喷香,艾叶都忍不住又偷了一下嘴。

“先生要看到你这样子该有多痛心疾首啊,她引以为傲的弟子规矩全白学了。”艾香笑道:“习惯可得养好了,没然出门会被人笑话。”

“姐,千万别被先生知道了。”艾叶吐了吐舌头:“我偷嘴还不是因为你卤得香。”

“那是因为时间久了没吃的原因吧。”从古榆县到京城,一行人足足走了四十多天,入乡随俗,走哪吃哪,有时候宿在野外吃一口热汤都难,哪有自己做来吃的香呢。

“反正是好吃!”艾叶道:“姐,我最喜欢吃你做的菜了。”

家有小馋猫,她自然要满足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邻里关系

艾香这四斤排骨卤出来只砍了八碗。

她没有打算卖,而是送出去拉好邻里关系。

向妈妈已成功的和左邻右舍有了交情。

“左边第一家姓文,就是我们的房东,她家两个儿子,这是修来给小儿子的院子,老爷来租的时候她想着有银子赚就同意了。”向妈妈道:“这条街上的人都是做些小买卖的,他们只知道老爷是当官的,还好奇为什么会住到这里呢。”

什么意思?

原来京城的官老爷们都喜欢住在紧挨皇城的城西。

“说是城西住贵人,这儿是城东,住的都是些无权无势的小买卖人。”向妈妈也没有落自家老爷的面子,只说是初来乍到先安顿安顿。

小买卖人艾香就喜欢了,随即让向妈妈端了排骨一家一家的送,左右各四家,最后连自家也只有吃卤肉的份。

没啃上卤排骨,艾叶心里还有点郁闷呢。

正说着话呢,就有一个精瘦的中年妇人来敲门。

“请进!”一看端着的碗是自家的,艾香就知道是送出去的人来还碗了,碗里还装了几个鸡蛋。

原来这就是房东。

“婶子真是客气了!”礼尚往来发挥得淋漓致尽,你送我卤肉我送你鸡蛋,碗来碗去都不会空歇。

“你是大姑娘?”文婶子惊喜的说道:“听向妈妈说你还擅长看女人病,这香喷喷的菜也是你做出来的?”

“会一点。”艾香也没有遮着掩着:“当不起婶子的夸赞。”

“你这菜啊,我们家的人都喜欢。”文婶子来可是带着使命的:“我家大儿子在正丰路那边卖肉,有时候运气不太好卖不完,冬天还好,要是夏天剩下了就麻烦了。也不知道你这个方子可不可以转卖给我家?”

买方子是一锤子的买卖,眼下自家没什么大的进帐了,她还指着卤肉养家。

“婶子,我还正寻思着找谁联手做点事呢。”一来就说明了来意,可见是一个爽利的人,艾香也就不打哑谜了:“这方子呢是我家堂嫂家传的,我却是做不得主来卖,不过使用倒是可的。”

她不是当家做主的人文婶子一听就能明白。

艾香就说自己想卤肉卖,苦于没有销路。

“正丰路去卖啊!”文婶子道:“正丰路可不比文西路没几个人,那儿全是大户,一买就好多肉呢。”

原来正丰路就是城西的一个市场。

艾香听说文婶子的大儿子每一天都要杀两头猪。

一头猪不够卖,两头猪吧又卖不完,多多少少都要余下一点的。

余下就自己吃。

正丰路和文西路相距也不太远。

“有二十里路。”文婶子知道艾香不卖方子后虽然有点失望倒也乐意出主意:“自家有马车就更方便。”

“婶子,您 是知道的,我们家才在这儿兴家的呢,那些家什什么都没不具备。”艾香知道老爹当差的地方离这儿有十二里路,每天他都是早早起床步行而去,下了差就又步行而归的。

天天锻炼得身体倒挺好。

“而且,我们家人手也少,爹要当差,弟弟太小,余下的就是我娘仨都是女人家,实在不太方便。”艾香道:“不知婶子家可有男丁空闲?”

做生意这档子事,还真的只能是男人才可以干的。

特别是京城,她们出面干除非爹永远停留在七品上,若不然会拉了他后腿的。

买人吧,人生地不熟的,又是涉及钱财方面,她还真怕人财两空呢。

首节上一节257/11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