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 第43节

现在居然还欠了了两次人情:一次是收了女儿为徒;一次是救了他的命。

虽然说并没有请他上门看诊,但是香儿却是将情况前前后后说了个一清二楚。

“我可不是收帐的。”白大夫没好气的说道:“温先生曾多次与我手谈,每败了哈哈一笑,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笑了之,你倒是有出息了,没考中就病得要死,你有没有想过春兰和孩子……”

白艾一边端着碗筷上桌,一边看着老爹被训,心里却是暖暖的。

虽然下棋和下场是两回事,胜败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老爹确实需要人敲打敲打才行。

她倒是什么道理都懂的,可惜是女儿,是晚辈。

常言道子不言父过,很多时候她也不好直说。

但是白大夫就不一样了。

一来白大夫脾气古怪是出了名的,说几句老爹不会介意;二来呢,他是长辈,和姥爷的挚交好友,训训更健康。

“白大夫,连之错了,让您费心了!”艾长青惭愧不已。

他生病卧床,里里外外都是春兰一人在张罗。

每每看着着她削瘦的身影忙前忙后心里就内疚不已。

“我费什么心,我顶多就费几句口水。”白大夫瞪眼道:“你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你看春兰将白艾这丫头教得多好,别说考中秀才考中功名,就是不考中日子不也照样过,有白艾这丫头,你的福气还能差了去?”

白爷爷这是给自己戴多高的帽子?

“爷爷,您别生气了,来,上桌吃饭了。”被人点名了,白艾自然是上前将他扶着上桌的。

一张八仙桌,白老爷子坐上首,白术,也就是白芨他爹坐在了左边,右边坐了艾长青。

白笈坐在了下方陪酒位,白笈就挨着坐在了斟酒位。

这古代,坐位子是有讲究的。

尚械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因为白家没有一个女主人,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就自动免了。

“爷爷,您偿偿土豆烧肉。”白艾觉得在百草堂做菜最方便的莫过于要香料很方便:“这里面我加了月桂、桂皮、陈皮、丁香、草果,您看味道是不是不一样?”

“这孩子……”艾长青大窘,做菜就做菜,孩子怎么加些中药在里面。

“嗯,香是香,成本可不少。”白大夫瞪了一眼白艾:“你倒是说说,这些药都有什么功效。”

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好好的吃不行吗,非要邀功请赏,现在好了,吃红烧肉也没个清闲。

白艾心里抽了抽,好在她现在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了,每用一道香料的时候就能想起它的药效。

“月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桂皮温肾壮阳、温中祛寒、温经止痛、通利血脉;陈皮理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白艾一口气说完,然后等着老爷子的表扬。

艾长青心里大喜,自家的女儿真是太厉害了。

“白笈,记下了吗?”哪知道,白老爷直接问着大孙子。

“爷爷,我……”白笈脑头,他哪有这么聪明啊,吃一顿红烧肉而已,小师妹就能说出这么多道道,关键一点是,爷爷还要让他记下。

“爹,白笈就像儿子一样愚钝,爹……”说到这儿,白术一阵猛咳。

“伯伯,您喝点温水……”白艾吓了一跳连忙跑去倒了开水端过来。

都说医者不自医,白老头儿最不甘心的就是自己怎么也没法将儿子的病医好,这打娘胎里就落下的病根子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

“哎……”白大夫长长的叹息一声:“幸好有了白艾……”

也就是说,他对自家大孙子是不抱希望了。

“呆子,你看看你女儿,比你强吧?”打击了自家儿孙白大夫似乎还不满意,然后又打击艾长青。

在他的口中,艾长青就是一个书呆子。

“亏得有白大夫的调教。”艾长青连忙回答。

“酸酸的,不像心里话,算了,吃饭。”白大夫端着碗:“食不言寝不语。”

也不知道是谁一直在说话。

嗯,不对,是自己先挑的头,所以,多吃少说为妙!

白艾烧的两大碗红烧肉吃得干干净净的,最后白笈连汤汁都没放过,端了倒了和着干饭吃完了。

“真香!”白笈摸着圆圆的肚子道:“师妹,你的手艺真好!”

“养生有三宝,三寒两倒七分饱,健健康康活到老,白笈,你怎么又犯忌了呢?”白老头无奈叹息:“看来还是我教得不好。”

白笈吓得不敢开腔,只将目光投向了白艾,谁让这个小师妹手艺好啊。

“爷爷,哥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饱了能长得更好。”白艾却有另一番见解:“能吃就是福。”

“你懂什么,人对饮食的消化吸收靠脾胃来完成,进食定量,饥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反之,过饥或过饱都对人体健康不利。”白老头儿对白艾的言论很生气:“你不懂就不要乱讲。”

吐了吐舌头,她就不该替白笈打掩护,特别是权威面前,她还只是小空白一个。

是的,中医讲究的就是一个养字。

自家爷爷说过,中医是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但凡学中医的人越年老越有一种仙风道骨感觉,神采与众不同。哪怕就像白大夫,脾气古怪可脸色比书生爹都好看很多,这才是没有伤过根本的人啊!

第四十二章养生秘方

首节上一节43/11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