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 第770节

这就是自己的亲娘,无论做什么她都是支持的。

艾香感激不已。

当然,因为写书,那肯定就是要严谨的,所以,关于马鞭草清洗的功效,还是要验证过才好。

让艾香没想到的是,那位驸马的手第三天来复查的时候已经好了一大半,艾香也就没有实验的机会了。只是用着调养的方子又给他开了两剂药。

“白大夫真是医术高超啊!”他这病其实是很顽固的。别人不知道,甚至他对风雪也有所隐瞒,实际上,他每年都会复发一次,看起来怪吓人的。

有了经验后自己就忍着不挠,可是还是不行啊,依然像坐牢。

府中的大夫年年看,年年治,然后拖上十天半个月就又好了。

从未有哪一次像今年这样好得快,为此他很感激风雪的推荐。

第六百九十一章 单方扶正

艾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单方也能治病。

但是很多学医的人根本不看好单方。

这单方和药方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作为中医的传承人,艾香知道医院医生和民间流传的可治病的方子都叫做药方。

民间也有将一味药材的药制剂叫单方,或者丹方。

实际上,这里面有一点误会,丹方指的是古代炼丹的方术,和民间百姓口中的单方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又或者是音同字不同罢。

复方则是两味药或两味药材以上的药剂,据白爷爷说这种也叫做偶方和重方。

还有一种叫验方,就是医书都没有记载过的,民间用事实证明,临方上有疗效的,这在民间又叫偏方。

而偏方则是民间流传较广,由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累积的中医药方,更不见医药经典著作。

秘方就更神奇的,那是有冶疗奇效或特殊配制的奇特方子,也叫禁方,都是指不外传的特效药。

艾香曾经以为,所谓的秘方就是祖传的,秘而不宣的,其实这在医学上来说都不是正规的名词。

一提到秘方,就让艾香想起了现代不少的江湖游医,这其中不乏有真本事的,但更多的是包医百病的骗子。

艾香记得她小时候一个邻居阿姨好像是得了乳腺方面的疾病。

在月工资只有十二元钱的年代,她动一个手术好像是要三百元钱。

那阿姨的老爸是一个顽固派,坚持不让动手术,还放言给她老公:你就用那三百元钱买东西给她吃,想吃啥买啥,吃了死了也不找你。

阿姨没有主见,听了老爸的话只顾着哭。

想着都要死了的人了,她干脆将亲戚走个遍,也省得没有遗憾。

在自家小姑的家里的时侯,小姑带着她去赶场,那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卖草药的老头。

“听人说他每一次逢场都在这儿摆摊,生意还不错,说是祖传的秘方。”小姑突然间道:“要不找他买点草药试试看?”

这一试就有了奇迹,那个阿姨吃了三幅药后意外的发现包块没了,也不疼了。

再之后也就没管了,直到白艾大学毕业,那阿姨都还活得好好的。

这也更坚定了她学中医的信念。

当然,这一意外的情况被自家爷爷知道了说那是偏方治好的。

药医有缘人,这是爷爷最爱说的话。

白艾曾经问过爷爷,若是他能否给那位阿姨看好病。

爷爷笑笑并不言语。

爷爷的中医只是一个小小的铺子,在那个年代也不出名。

而阿姨去的却是当地最具有科学专威的医专医院,用很多人的话说: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你怎么可能看好呢。

所以,爷爷选择了低调。

这大约就是和爷爷没有缘份的原因吧。

不过,从那时候起,艾香就觉得偏方依然治病。

偏方、单方、复方、验方,艾香觉得能治病的都是好方子,都值得正眼相看。

而不是被人小觑,被人鄙视。

所以这一次,艾香决定为单方正名,在她编写的书里,给单方偏方留下很大的空间地位。

中医方药有七种:大、小、缓、急、奇、偶、复,单方实属奇方。

单味药物和食物有防病治病的疗效,也深入人心。

比如冬瓜皮能消退水肿,鱼腥草能治急性支气管炎等,类似这种简单易行疗效立现,花小钱治大病的实例为何不写下来呢。

单味中药治百病,一草一叶皆神奇。

艾香有了这种想法后就决定分门别类的编写了。

只不过,相对于民间的传说,她更多的是也注意了一些理论方药为指导,而且特别备注不能擅自乱用,滥用,要有有经验的大夫的指导下选用,以免发生药不对症的异常情况。

人的体质是各异的,就像吃芒果有人过敏,有人对葫豆绝缘一般,各体差异也会出现危险。

一方治多病,一病多用方,在大夫看来完全都是正常合理的。

艾香要编写的这本书,只要是用来指导同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一种简单、有效、适合患 者的处方。

“你还不休息?”伍志帆发现自家媳妇儿最近老呆在书房。

不,确切的说是从药坊回来就进书房,他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都还不来睡。

首节上一节770/11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