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 第831节

对一个陌生人她倘能怜惜,更何况是对余有庆手下的士兵。

很快青莲就将药捡回来了,正准备拿去煎的时候艾香回来了。

“谁病了,谁的药?”艾香觉得奇怪,将军府的人都好好的啊,又没有谁找她看诊。

“是屯田里的一个兵丁。”青莲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郡主说让您看,不巧您又没在家里,就请了四方缘药坊的马大夫,这不,药还没煎,我得送到厨房里去煎好。”

“噢,这样啊,那你去煎吧。”艾香想了想:“那兵丁住在哪儿的?我去看一看。”

第七百四十五章 认知相反

艾香看完钟立夏的病时,青莲端了药来了。

“先别喝,将药方给我看看。”艾香越来越觉得有问题,没准儿就要误诊了。

果然,一看马大夫开的药方艾香就让青莲将药倒掉了。

“我重新开了个药方。”艾香道:“你再去捡药,对了,要么换一家药坊,要么也别告诉马大夫是谁的药。”

这事儿有点打他的脸,但是人命关天,她不得不谨慎一点。

原来,艾香和马大夫的认知完全相反。

马大夫说是热症,艾香却认为这是寒症,必须服用温热之药。

她之所以敢用大热之药,是因为钟立夏虽然有大汗,面赤的热症,但也有肢冷等寒症,这是寒热并杂,真寒假热的病症。

病人不是有肢冷等寒症仍用热症误用热性药物则会有生命之危。

这种药方不是任何人都敢开的。

艾香也是当年在百草堂经历了一次才有把握应对。

当时也是暑热天,一个年约五旬左右的男子被家人送到了百草堂,她清楚的记得自己就看成了是热症,就开出了寒凉的药物。

结果被白爷爷直接将处方撕了,生气的说自己没有用眼睛用脑子看诊。

病人明明有肢冷的症状,怎么就只是热症了呢?

然后白爷爷亲笔写下了药方,用了一剂祛寒参附汤。

而且让白芨将药捡好就煎给患人服下。

当时病人喝了一剂汗就止住了,身体温度也得以提升,没几日那人上街的时候还特意给白爷爷送了一只鸭子作为诊费。

那只鸭子被自己炖了泡萝卜汤,味道现在还能回味。

所以,断不会看错的。

青莲不得已,又只好再去跑一趟买药。

原本也想不去四方缘药铺的,不过这是离将军府最近的一个。

而且,她对马大夫也是有意见的,让自己白白跑了这么好几趟。

“这药是治寒症的。”马大夫看着药方疑惑的问道:“府中何人患此病症?”

为何之前请自己的时候没有一并看诊呢?

“就是那个病人,夫人回来看了重新给开的药方。”青莲这就是故意的:“我就搞不明白了,你们俩不都是大夫吗,怎么开的方子就不一样呢?”

马大夫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他知道艾香是大夫,也知道她是四方缘药坊的真正创始者。

但是,他更相信自己一点:他的诊断没有错。

医者仁心,对病人是抱有同情之心,帮扶之心,支持之心。

他同情病人所受的病痛,所以开了药方迫切的要解决病人所受的病痛,带领病人走出病痛。

结果,艾香一回来全盘否定,连热寒之症都有了争论。

这不是小事,闹不好就得出人命!

马大夫让人给青莲捡了药,但同时也和青莲一起回到了将军府。

“老夫就想要请教夫人,夫人开出寒症的药有何依据。”倒不是他不服气,意气之争已不算什么事,做事要凭良心,他这会儿振救 的不仅仅是一个病人还有一个大夫。

可以想象,如果艾香真的误诊出事了,那她这一辈子行不了医不说,没准儿内心里也过不了那个坎。

“因为他肢体寒冷。”艾香微微一笑,对马大夫的认真负责任很是欣慰。

一般来说,遇上和自己意见不和的人很多人会选择旁观,甚至希望对方出问题好看笑话,就是常人说的同行是冤家。

就拿艾香自己来讲,她也不方便直接告诉马大夫这处方不对。

还寻思着回头给四方缘的大夫也做一下培训,提高一下他们的处理经验。

没想到马大夫自己问上门来了。

“老夫之前有处理过多次这种病症,暑热致病,服用寒凉的白虎汤就能马上治愈。”马大夫也算是经验老道之人:“多年前曾看过一病人,不仅有这种症状,大便还溏泻,属于医书说的寒病,但因为我开的方子属于寒凉之药,其府上的大夫不主张用,他们就没用。”

结果呢,越拖越久,足足持续一个多月,方圆有名的大夫都请去看了个遍,其中一个老大夫也开了和自己一样的药。

其府上的大夫实在没辙了拿了来问马大夫。

“看病要对症下药,我觉得不用那个药方就没有更稳妥的药方了。”马大夫淡淡一笑:“巧的是那老大夫的回答也和我一模一样。”

最后因为他病情加重了,马大夫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对个别药进行了增加削减,一剂药喝下去,感觉咽嘱畅通了,三剂药喝完,各种病症就都消失了。

“是啊,患者病症非常复杂,个体差异也大。综合判断,他当属于暑热留在了肺部,所以用寒凉的白虎汤进行祛热。”艾香点了点头。

两人就暑热寒症讨论了半晌,大有棋逢对手的味道。

艾香也兴趣很浓,高手果然在民间,马大夫实则是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大夫。

首节上一节831/11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