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可能性,甚至未来说不定还有意外惊喜。
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是很反感埃提乌斯的,不是被压得抬不起头,需要联姻稳住位置,他绝对不会将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要知道埃提乌斯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
而且帝国的继承制比较乱,娶了皇帝的女儿,也算拥有一点末位的继承权。
历史上,埃提乌斯后来质问帝国皇帝为什么不履行婚约,导致了瓦伦提尼安三世情绪大爆发,直接谋杀了这位护国公。
昆图斯想要干一票大的!
但是现在他还需要政治盟友,因为这件事会狠狠地得罪埃提乌斯。
且不说瓦伦提尼安三世如何大战元老院!
在埃提乌斯大胜而归班师回朝后,关于沙隆之战的各方面消息也传了回来。
西哥特老国王战死了?
好事。
罗马人弹冠相庆。
帝国跟西哥特王国打了几十年,老国王战死,新王必定有纷争,可以给帝国高卢行省喘息的时间。
罗马人的英雄,不列颠行省总督邓肯没有一起班师回朝?!
这是怎么回事?
在多方打听之下,一些消息根本就瞒不住,帝国军团里面就有人感到不满,很快埃提乌斯想要放走上帝之鞭-阿提拉的消息便传得沸沸扬扬。更多的细节也流出,罗马人得知了不列颠行省总督邓肯跟护国公埃提乌斯不合决裂。
甚至,上帝之鞭-阿提拉都是他独自一人率领精锐骑兵拼死追击才斩杀的!
一下子罗马人又有点群情激奋了。
不要跟他们讲什么战略意图,他们只知道沙隆之战死伤无数,帝国付出巨大代价,集中全部精锐军团才艰难打赢了这一仗。
想要放走敌人的统帅是什么鬼?
不是应该赶尽杀绝吗?
万一匈人皇帝阿提拉逃走了,明年又集结大军入侵帝国怎么办?
无数人议论纷纷。
难怪不列颠行省总督邓肯没有返回意大利半岛,就连回来接受嘉奖赏赐都放弃了,看样子他这是跟护国公埃提乌斯彻底决裂了。
瓦伦提尼安三世一听,瞬间就热泪盈眶,对埃提乌斯的不满越发强烈。
邓肯不来。
他就派人过去,昆图斯已经出发了。
后面还有连续不断地消息传回来,尤其是关于不列颠行省的,这个帝国放弃了二三十年的偏僻行省,一直都不怎么受到罗马人的重视,而现在因为邓肯的存在,稍微有点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过去的传闻也被人翻出来了,人们津津乐道邓肯以上帝与诸神之名册封不列颠女公爵的事迹。
守誓者-邓肯!
没错。
只有这样的守誓者,才会在帝国危难之际,率领不列颠军团跨海远征救援帝国响应战争召唤。
至于他册封不列颠女公爵有点僭越?
没关系。
罗马人对战争英雄一向都很包容,那地方都废弃了,邓肯大人这也是为了稳住局势,安抚丁塔吉尔公爵的部下军队。要不是有这一出,他能那么快接管军队,然后率领不列颠军团跨海远征救援帝国战场吗?
罗马民众自己会脑补,为邓肯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很快。
便有接二连三的消息传来。
第一个,便是撒克逊人撕毁和平条约,在不列颠总督邓肯率军跨海救援帝国战场后,他们居然趁着这个时候,偷袭不列颠总督的后方,据说已经包围了南安普敦。
一下子,罗马民众群情激奋!
打回去!
让高卢的帝国军团打回去!
不能让帝国英雄流血又流泪,撒克逊人不讲诚信,这个时候撕毁条约偷袭后方,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海盗行为。
帝国民众不能忍!
甚至有许多公民聚集在元老院外,要求派遣帝国军团救援不列颠行省。
老罗马人也是有骄傲的!
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弃帝国的英雄不顾?
一连串的消息,仿佛史诗般,让罗马的民众充满了参与感,甚至有人主动参军,想要像不列颠人救援帝国那样,再一次救援帝国的不列颠行省。
去他妈的撒克逊海盗!
这个时候撕毁条约搞偷袭,直接把他们全部砍死!
很快。
第二条消息也传回来了,帝国的不列颠军团已经前往救援了,在打完沙隆之战后,不列颠帝国军团直接赶往南安普敦,救援那里饱受撒克逊海盗蹂躏的帝国人民。
一下子,罗马民众的情绪安抚了不少,就等着好消息传回来。
至于另外一条消息。
不列颠行省总督邓肯在沙隆之战结束后,直接夺取了不列颠帝国军团的兵权,并且率领这支军团离开返回不列颠岛。
那是一点波澜都没有泛起来。
护国公埃提乌斯甚至直接撕掉了那封关于不列颠帝国军团的信件,这个时候根本撼动不了邓肯,撒克逊海盗撕毁条约入侵实在是太及时了,不列颠帝国军团改换门庭都变得情有可原。
也是这个时候,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收到了邓肯的信件,了解了沙隆之战的全部经过。
“混账!”
“老东西居然想要用养子的身份收买支持我的将军!”
瓦伦提尼安三世气得半死,直接摔碎了不少东西,然后匆忙下令道:“派人去追昆图斯,让他想办法再多凑点赏赐。”
简直是欺人太甚!
他堂堂帝国皇帝,在军中没有一点威望,好不容易抱到一条金大腿了,开始在军中积累一点威信,埃提乌斯居然还想挖墙脚。
这摆明了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更气人的是他想要放走上帝之鞭-阿提拉,老东西还念着旧情,因私废公,完全不在乎帝国的利益。
瓦伦提尼安三世前几日在元老院大喷四方的畅快都没有了。
他只想着怎么稳住邓肯,获取他的军队支持,然后想办法削弱埃提乌斯的权柄,自己将手伸进帝国的军队里面。
一切消息都在继续发酵中。
至于阿妮娅,这会儿已经躺好等着邓肯回来好好犒赏她了,这背后的消息网,毫无疑问是她暗中传播的,要不然不列颠岛的情报根本没那么快送过来。
这个时代的消息传得很慢。
但阿妮娅有自己的人脉网,而且她的商会往返于不列颠海峡,可以说罗马民众们得知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她暗中传出来的。
这一次,阿妮娅又立了大功,她已经准备好跟鸦后-特莉丝好好掰手腕了,她这次要在上面。
二星白板又如何。
阿妮娅从不轻易认输,她越战越勇!
………………
第89章 失业的梅林!
肯特王国半个月就灭国了。
不列颠岛的七国时代现在还是雏形状态,也就是一个非常松散的部落非正式联盟,事实上邓肯不止灭了一个国家,他还顺带把未来的西撒克逊王国也一起灭掉了。
这个时代的英格兰,几千人就敢自称一个王国,地盘可能就一两个县城的大小。
东盎格利亚是未来正式的七国之一,但是地盘只有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面积还比不过一个大点的地级市,邓肯都没反应过来的,隔了几天克维托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说他灭了一个盎格鲁人建立的小王国。
好吧。
这灭国之功足够让他晋升成为贵族了,毕竟是最早追随邓肯的统帅之一,流亡者里面也该出现一些册封的贵族。
邓肯最终在牛津和剑桥布置了一道防线。
因为他的领土已经跟尤瑟王镶接了,差不多拿下了不列颠岛下方的全部地盘,再往上打就是林肯郡和约克郡,最终一路平推到哈德良长城附近。
但打下来容易,防守就非常头疼了,尤其是在不列颠岛还没有强大海军的情况下。
邓肯接下来的计划是消化地盘。
以他现在的实力,打到哈德良长城附近,可以说是一点都不难,但难的是如何防备苏格兰野人的入侵袭扰。
“不列颠岛这狗啃的海岸线,到处都得布防。”
邓肯摊开眼前的地图,这是他依靠自己的记忆画出来的,大致上不会有什么差错,他看了看肯特郡、南萨克斯、汉普郡、多赛特、东萨克斯等地方,暗自道:“这些地方只能全部沿海军屯了。”
“在地方部署不列颠戍海民兵军团,让他们边耕边戍,同时恢复地方的生产力。”
“精锐部队驻守伦敦周边地区。”
“在伦敦港、肯特港、南安普敦港等地,都得派遣一部分的不列颠军团驻守。”
“治安人员另外招募。”
“前期由军团士兵负责,后面专门培训一支警察维护治安。”
邓肯准备直接给不列颠岛上点强度,以前的蛮族私斗必须弹压,强化法律的作用,在地方设置法官法庭,替代原本的部落宗族制度,把人口集中到城市周边,重点开发拥有地形便利的区域。
他现在手握伦敦附近的肥沃平原,肯定是要把伦敦先发展起来,然后才能反哺一下四周的烂地。
“领地:伦敦(中型港口城市)(可扩建)。”
“道路:铺石路(道路状况良好,可建设四方大道)。”
“农业水平:中上(引渠灌溉,庄园建设,平原优势,河流优势,在当前时代属于中上水平。)”【因为有泰晤士河,伦敦周边的土地容易出现丰收。】
“商业水平:中等(有河港海港,渔业发达,交通便利,地理优越,但尚未完全开发。)”【相关人员阿妮娅正在恢复商业经济活动。】
“科技水平:中下(锻造技术落后,但有一座锻造厂。)”【相关人才正在重建图书馆。】
“环境:差(开放水渠没有清理,蛮族废弃了城市排污系统)。”
“神庙建筑:小型维京圣域(供奉奥丁)、阿里乌斯派教堂、小型隐修会(废弃)、阿瓦隆祭石。”
伦敦这块地怎么说呢?
其他的地方占领了,一年可能也就几百枚金币的税收,而伦敦这一个地方,一年可以达到五六千枚金币,相当于是十来个郡城的经济体量。(商业方面)
这还是邓肯没有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它的战略地位约等于珠三角等沿海重要港口城市。
“虽然是不列颠行省总督。”
“但是制度还是按照帝国君主制走,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而且我也需要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