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的时候要称GOAT 第151节

  “曼努埃尔、罗梅罗,内收要快!他喜欢油炸丸子,但只要我们协防到位,他就只能回传。”

  之后伊鲁埃塔转向贝莱隆。

  “胡安(贝莱隆),佩德雷蒂咬你太紧,下半场我们变招!”

  如果不能解放贝莱隆,拉科离胜利只会越来越远。

  “你常规站位向前压,专门给贝莱隆做墙!他传你立刻回做,打二过一。”

  “卢克、桑切斯,光抱着边路!往肋部切,把埃弗拉和吉维特引进来,给贝莱隆创造传球走廊。”

  “迭戈(特里斯坦),必要时回撤接应,用身体扛住斯奎拉奇,给贝莱隆前插空间。”

  “如果他们收缩防线,贝莱隆就突然前插远射!罗马扑远射容易脱手,特里斯坦注意补射!”

  “如果打不开局面,就45度斜传进来!塞尔吉奥,你后插上头球!安德拉德,定位球你也上去!”

  之后他环视全队,放慢语速:

  “从前锋开始,实行高位压迫战术!!紧逼佩德雷蒂和伯纳迪!让他们开大脚,别舒服组织!”

  “边后卫助攻要谨慎,罗伊和久利的反击比刀子还快!”

  “还有!主场球迷是我们的第十二人!对抗强硬些,让裁判知道这是里亚索!”

  伊鲁埃塔说这句话时,双眼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视着更衣室里的每一名球员。

  他的目光在特里斯坦和杜舍尔这两个硬汉身上多停留了两秒,无声地传递着一个信息:是时候让摩纳哥人见识真正的西班牙式铁血了。

  欧冠不仅是球员之间的较量,更是对教练战术智慧与临场指挥能力的终极考验。在这个欧洲足坛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上,每一次战术博弈都如同高手对弈,每一个换人调整都可能成为胜负手。教练席上的运筹帷幄,往往比场上的个人发挥更能决定比赛的走向。

  摩纳哥的更衣室里,德尚刚布置完战术。

  他转头对替补席上的里贝里、普尔索和阿德巴约说:“你们随时做好准备,在这种魔鬼主场,拼的就是谁更狠!”

  这时罗伊突然站起来,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兄弟们,听我说。下半场要是能再进一个,我们就是两球领先;要是能守住现在的比分,至少也带着一球优势回主场。”

  他顿了顿,眼神带笑地扫过每个队友:“放松踢!什么狗屁魔鬼主场?球迷喊破喉咙能替他们守门还是怎么的?足球是场上11个人踢的,不是看台上几万人喊的。他们叫得越凶,我们进球时就越爽!”

  卡尼吉亚靠在衣柜边,金色的长发有些凌乱。

  他望着罗伊训话的样子,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那时候马拉多纳也是这样站在阿根廷更衣室里,用同样凶狠的语气激励全队。

  外面正是拥有邓加、卡雷卡、瓦尔多这些巴西球星,不可一世的巴西队。

  虽然罗伊和马拉多纳长得一点都不像,但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说话时微微抬着下巴的神态,简直一模一样。

  下半场的里亚索球场硝烟弥漫。

  拉科换上乌拉圭射手潘迪亚尼改打双前锋,摩纳哥则在65分钟遣上经验丰富的普尔索,换下莫伦特斯维持锋线冲击力。

  罗伊在场上格外醒目,这位面容俊朗的10号球员每次触球都会招致围剿,杜舍尔像恶犬般撕咬着他的脚踝,奈贝特则如铁塔般横亘在前。

  但这位摩纳哥核心依然在铜墙铁壁中杀出血路:第68分钟,他扛住杜舍尔野蛮冲撞后送出精准直塞,普尔索的捅射被莫利纳飞身化解;

  第73分钟,里亚索球场的空气突然凝固。

  罗伊在中圈附近接到佩德雷蒂的传球,杜舍尔立即像饿狼般扑来。

  这位摩纳哥10号却轻巧地将球一拨,高大的身躯灵巧地完成转身,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就在杜舍尔愣神的刹那,罗伊突然加速。

  他的大步幅带球像猎豹般迅捷,奈贝特和塞尔吉奥慌忙形成包夹。

  三人即将合围之际,罗伊右脚外脚背将球轻轻一弹,皮球从奈贝特胯下穿过。这个穿裆过人引得看台一片惊呼。

  最精彩的一幕出现了罗伊用身体结合速度。

  硬生生从两人夹缝中挤过,奈贝特的手拽住了他的球衣,却没有拽牢,被硬生生挣脱。

  罗伊带球杀向禁区时,整个里亚索球场都屏住了呼吸。

  罗梅罗踉踉跄跄地补防过来,脸上的表情已经有些扭曲他知道,一旦被这个摩纳哥10号突破,身后就是一片开阔地。

  罗伊却显得游刃有余。他放慢脚步,故意让罗梅罗逼近到两米之内,然后突然一个急停变向。

  西班牙边卫只能狼狈地伸腿犯规。

  看台上,拉科球迷集体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太清楚放罗伊过去的后果:单刀面对莫利纳,这个距离的推射十拿九稳。

  “哔!”

  裁判哨响,黄牌举起。

  罗伊缓缓起身,拍了拍沾满草屑的短裤,随后做了个夸张的摊手动作。

  他环顾四周,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在说:“看吧,除了犯规,你们根本拦不住我。”

  这个突破集速度、力量与技术于一身:先是灵巧的转身摆脱,接着是霸道的身体对抗,最后以细腻的变向收尾。

  看台上零星的摩纳哥球迷已经起立鼓掌。

  主场球迷的嘘声排山倒海般袭来,罗伊却从容地理了理被扯变形的球衣,随后优雅地将右手张开放在耳边,做了个“我听不见”的手势。

  他手指随后指向记分牌,0-1的比分在电子屏上格外刺眼。

  这个挑衅动作瞬间点燃全场怒火,看台上飞下的杂物让安保人员疲于奔命。

  另一边的贝莱隆同样举步维艰。佩德雷蒂如影随形,伯纳迪则切断所有传球路线。

  这位拉科大脑在被换下前仅有1次关键传球,远低于平日水准。

  比赛在最后阶段再次升温,进入白热化阶段,里亚索球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摩纳哥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但拉科球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

  拉科球员们的眼神中透露着决绝。

  曼努埃尔-巴勃罗在一次防守中甚至用脸挡住了罗滕的爆射,鼻血顿时染红了胸前的队徽。

  简单包扎后,这位老将又回到了场上,看台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78分钟,久利在右路连续突破后传中,普尔索力压安德拉德头球攻门,莫利纳飞身将球托出横梁。

  角球开出后,阿比达尔和奈贝特在禁区内激烈缠斗,两人互相拉扯着球衣,最终裁判各打五十大板,双双出示黄牌。

  三分钟后,场上再次爆发冲突。

  杜舍尔在中场一记凶狠的飞铲放倒了罗伊,摩纳哥球员瞬间炸了锅。

  埃弗拉第一个冲上来推搡杜舍尔,普尔索则指着对方鼻子破口大骂,众人立即围住裁判施压。

  慢镜头显示,杜舍尔的鞋钉确实亮在了前面,裁判毫不犹豫地掏出黄牌。

  罗伊踉跄着爬起来,突然狠狠推了杜舍尔胸口一把。

  “你他妈”

  他话没说完就被队友拉开。

  杜舍尔却咧嘴笑了,故意用英语挑衅:“贝克汉姆我都照铲不误,你算老几?”

  场边的伊鲁埃塔愤怒地抗议,认为罗伊有表演成分。

  87分钟。

  火药味彻底爆发。杜舍尔在中圈附近背身接球,刚想用身体倚住伯纳迪转身,罗伊就像一道红色闪电般冲了过来。

  这位摩纳哥核心根本没有收脚的意思,直接一记侧向滑铲,鞋钉精准地踹在了杜舍尔的右脚踝上。

  “啊!”

  一声惨叫响彻球场,杜舍尔抱着脚踝在草皮上痛苦翻滚,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

  他的球袜被鞋钉划开一道口子,隐约能看到渗出的血迹。

  裁判的哨声尖锐刺耳,但罗伊已经若无其事地站起身,拍了拍短裤上的草屑。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蜷缩成一团的杜舍尔,嘴角甚至带着一丝冷笑。

  “你以为我是那个金发宝贝?”他眨眨眼,“没事,我会打电话道歉的要不现在就把你电话号码给我?”

  裁判冲过来时,罗伊已经高举双手作无辜状。

  2002年韩日世界杯前夕,杜舍尔在一次凶狠的铲抢中,直接导致英格兰队长贝克汉姆跖骨骨折。这个被称为“杀手铲球”的犯规,险些让当时如日中天的贝克汉姆错过世界杯。

  事件发生后,杜舍尔的态度引发轩然大波。这位阿根廷球员不仅拒绝公开道歉,还在采访中直言:“这就是足球,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

  他的强硬立场激怒了英格兰媒体和球迷,《太阳报》甚至连续多日头版刊登“足球恶棍”的标题。

  在舆论压力持续发酵两周后,杜舍尔最终通过电话向贝克汉姆表达了歉意。但这个迟来的道歉并未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质疑其诚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事件也让杜舍尔“球场屠夫”的名号不胫而走,成为其职业生涯最著名的标签。

  场边的队医提着药箱狂奔进场,而拉科球员已经愤怒地围了上来。

  “你他妈找死是吧?”

  奈贝特一把揪住罗伊的衣领,却被赶来的埃弗拉狠狠推开。

  “你该退休了,老东西!”

  埃弗拉回敬道,进一步点燃了奈贝特的怒火。

  主裁判先是向罗伊出示了黄牌。

  在混乱中连续向埃弗拉和奈贝特出示两张黄牌,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次报复性犯规的恩怨,远没有结束。

  补时阶段,斯卡洛尼和吉维特在一次边线球争抢中发生推搡,两人头顶着头互喷垃圾话。

  裁判连续出示两张黄牌才平息事态。

  终场哨响时,场上已经累计出现了7张黄牌,双方球员的球衣都被汗水、草屑和血迹染得斑驳不堪。

  尽管比分没有改变,但这场惨烈的较量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两支球队的铁血精神。

  摩纳哥带着宝贵的客场胜利离开,而拉科则用顽强的防守证明了自己的尊严。

  马克斯关掉电视,房间里只剩下屏幕熄灭前的最后一丝反光。

  拉科鲁尼亚依然凶猛如昔,而摩纳哥的疯狂进攻几乎让人忘记了这是一支客场作战的球队。

  但罗伊,那个永远能在最关键时刻出现在最致命位置的男人,又一次改写了比分牌。

  与此同时,在巴塞罗那的办公室里,里杰卡尔德轻轻按下了遥控器的关机键。

  他眼中闪烁着欣赏与遗憾交织的光芒:罗伊展现的正是他理想中的足球美学米歇尔斯式的全攻全守,如郁金香般绚烂又致命的快速进攻。

  拉波尔塔确实曾许诺过全力运作这笔转会,但最终,这位荷兰教头只能在赛后回放里反复品味那个补时绝杀的慢镜头,仿佛在观看一部未能完成的杰作草图。

  而命运最残酷的玩笑在于:罗伊不但自己拒绝加盟巴萨,彻底改变了另一个天才的人生轨迹那个本该身披红蓝战袍的魔术师小罗,最终在曼联开启了传奇篇章。

  而里杰卡尔德只能在场边紧锁眉头,看着里克尔梅用他华丽而拖沓的探戈舞步,在快节奏的现代足球中跳着一支不合时宜的独舞。

  每一次精妙的原地摆脱后,看台上都会响起几声不耐烦的叹息:这分明是期待闪电的战场,却来了个执意要雕刻时光的诗人。

  赛后采访区同样火药味十足。

  罗伊面对记者时,双手插兜靠在墙上,脸上带着标志性的从容微笑:“足球场上总有两种人一种用技术赢得比赛,一种用犯规打断比赛。”

  他微微前倾身子,直视提问的记者:“至于杜舍尔?他可是把‘终结贝克汉姆’写进简历的人,应该最清楚这种对抗的尺度。”

  当被问及那次引发争议的铲球时,罗伊的表情突然认真起来:“那是第87分钟的中圈争夺战,我们只领先一球。”

  他用手比划着当时的场景,“作为前场球员,如果暂时不能创造进球,至少要用跑动帮助防守。那个球我判断对了线路,仅此而已。”

首节上一节151/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