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这本书的第一读者,这本书首先写的是我想看的故事。
我要确保这本书写完之后,我会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且能够看得津津有味。
因此我添加了各种细节。
我希望这本书真正完结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了通过罗伊的视角,可以窥见这个足球世界十年二十年发展的大致轮廓。
我希望当我写下【本书完】的时候,你们真的有种错觉。
世界上好像真的存在过罗伊这样一个球员。
最后再强调一点,本书不会刻意尊重任何球员或者俱乐部,我只能尽量保证不要尬黑,但主观评价难以避免。
尤其在梅西和C罗这两个人身上,我不会像其他书那样端水大师,兄友弟恭。
或者说绕开不写后期他们戏份不要太多。
主角的嘴会随着荣誉和地位提升,越来越辛辣。
态度越来越倨傲。
作者的成分是十五年德拜死忠。
穆勒、里贝里、罗本、范佩西人迷。
如果你觉得我对上述有个人滤镜导致的宽纵,请记得提醒我找补回来。
至于为什么设定罗伊曾经是C罗粉丝。
因为梅西其人,不管你喜欢他,觉得他性格是“和善”;
或是讨厌他,觉得他性格是“虚伪”。
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概括为没有那么多刺。
写不出“粉转黑后,粉丝弑偶像”。
终其一生,证明“谁是盖世真罗,谁是六耳猕罗”的对手戏。
剧情张力比罗哥差远了。
感谢编辑虎牙姐姐的专业指导。
感谢运营官桂花载酒w的辛勤付出,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故事。
更要感谢一路相伴,深夜还在评论区讨论剧情的读者,你们就像看台上最忠实的球迷。
是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让这个关于足球与时代的叙事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正如足球场上的经典时刻需要观众见证,一个好故事也因读者的参与而完整。
最后,借用足球解说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比赛才刚刚开始。”
期待在接下来的篇章中,继续与大家一起见证罗伊的成长,感受这个足球黄金时代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共同完成这场关于梦想、荣耀与时代的叙事。
第74章 法兰西之夏,传奇待续
2003年6月8日。
《足球狂欢夜》特别节目: 2003联合会杯前瞻。
主持人:
“晚上好,亲爱的球迷朋友们!法兰西的夏日即将被足球点燃!6月18日起,三大传奇球场巴黎的法兰西圣殿、里昂的热尔兰火山口、圣埃蒂安的吉夏尔熔炉,将迎来八支世界豪强的巅峰对决!”
解说嘉宾是前国脚帕潘: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参赛队:东道主及卫冕冠军‘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2002年韩日世界杯冠军‘巴西’、2002年中北美及加勒比海金杯赛冠军‘美国’、2002年非洲国家杯冠军‘喀麦隆’、2002年韩日世界杯季军‘土耳其’、2001年哥伦比亚美洲杯冠军‘哥伦比亚’、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冠军‘日本’,还有2002年大洋洲国家杯冠军‘新西兰’!”
(播放各队球星集锦时突然定格法国队徽。)
主持人激动地拍桌:
“重点来了!桑蒂尼教练的23人名单三位门神:曼联的巴特斯、里昂的库佩、南特的朗德罗!”
帕潘:“这条防线堪称艺术品!切尔西的德塞利搭档尤文铁卫图拉姆,拜仁双翼利扎拉祖加上萨尼奥尔随时准备起飞,还有曼联的全能手西尔维斯特!”
主持人:“中场魔术师们:阿森纳的边翼游侠皮雷、法甲冠军摩纳哥的边路双子星久利加罗滕、罗马的绞肉机达库尔!最惊喜的是欧塞尔小将卡波!他用自己的传球说服了桑蒂尼!”
(前锋名单伴随亨利海布里进球回放)
帕潘吹了一声口哨:“锋线组合会让对手做噩梦!海布里球场的国王亨利和水牛维尔托德、里昂的戈武、欧塞尔的闪电西塞!还有”
(突然静音,罗伊倒钩镜头慢放)
主持人“woo”一声,突然压低嗓音:
“一脚惊世倒钩踢碎了马赛的骄傲,将韦洛德罗姆球场染上血色的一球!摩纳哥的新王罗伊!18岁就在法甲轰入24球!桑蒂尼赌对了这孩子身上有帕潘的射术加坎通纳的霸气!”
帕潘眨眼,摊了摊手做了一个鬼脸,眼底藏着遗憾:“我可没有在对阵马赛的比赛中打进这样的进球!”
作为法国自普拉蒂尼后的又一巨星。
1986年加盟马赛队,成为帕潘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在这支群星璀璨的球队中,这位法国射手迅速崭露头角,帮助马赛实现89-92年法甲四连冠伟业。加盟首赛季便斩获19球,88-89赛季以22球荣膺金靴,并在法国杯决赛上演帽子戏法。
此后他更以90年30球、91年23球的惊人表现蝉联射手王,1991年更当选欧洲足球先生,被誉为“射门机器”其标志性的高速跑动凌空抽射堪称一绝。
然而1992年以1000万美元转会AC米兰后,受限于欧足联外援名额规定(仅允许3名外援上场),这位法国巨星不得不在“荷兰三剑客”等7名外援的残酷竞争中沦为替补,一身绝技逐渐荒废。
这段镀金的替补席生涯,成为足坛最令人扼腕的“明珠暗投”案例之一。
最讽刺的是,93年欧冠决赛对阵马赛时,这位前马赛英雄只能看着自己的老东家捧起奖杯。
“提醒各位:揭幕战法国VS哥伦比亚,罗伊很可能和亨利组成双箭头准备好爆米花吧!”
(收尾镜头扫过三大球场,字幕打出“法兰西之夏,传奇待续”)
主持人和帕潘在节目尾声碰拳:
“ la victoire!(致胜利!)”
布洛涅工人区的一间狭小公寓。
里贝里一家挤在老旧电视机前,屏幕上正播放着《足球狂欢夜》的联合会杯前瞻特辑。
父亲弗朗索瓦坐在扶手椅上,手里攥着一罐啤酒。
母亲苏珊端着热咖啡,时不时瞥一眼儿子脸上的表情。
当主持人提到“摩纳哥新王罗伊”时,里贝里的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右脸的疤痕。
弗朗索瓦哼了一声:
“这小子现在风光了,还记得小时候在混凝土场地上跟你抢热狗吗?”
苏珊轻拍丈夫的膝盖:
“别这么说,弗兰克和他一直是朋友。”
电视里播放罗伊倒钩破门的慢镜头,里贝里的妹妹突然指着屏幕:
“弗兰克,你也能踢出这种球!以前在布洛涅你也打进过这样的倒钩”
里贝里突然站起来:
“我去.您没烟了吧,我去买包烟。”
他抓起外套走出门,身后传来帕潘评价罗伊的声音:“这孩子有帕潘的射术加坎通纳的霸气.”
在昏暗的楼梯间,里贝里想起一个多月前打来的陌生电话:“来摩纳哥试训?我帮你引荐。”
他始终没回复。
里贝里之所以拒绝罗伊的邀请。
首先是自尊心使然,里贝里从小因脸上的疤痕和口音被嘲笑,但家人教会他靠实力证明自己,而非依赖他人。
罗伊的“引荐”在他看来可能像一种施舍,他宁愿从底层一步步爬起。
他不想因为罗伊的关系被贴上“靠朋友上位”的标签,而是希望像父亲一样,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
里贝里的职业生涯充满挫折(车祸、青训被弃、俱乐部破产),但家庭的支持让他习惯自己闯出一条路,而非接受别人的安排。
远处工地的探照灯扫过,照亮了他工装裤上未洗净的泥渍。
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电视里传来主持人的欢呼:“法兰西之夏,传奇待续!”
公寓内,弗朗索瓦关掉电视,对妻子低声说:“后天我陪他去布雷斯特试训。”
他曾是一名业余足球运动员,在布洛涅当地从事道路施工工作,在里贝里职业生涯初期给予重要支持。
苏珊默默擦掉了眼角的泪水。
她来自法国北部的工人阶层家庭。
里贝里家族具有部分阿尔及利亚卡比尔人血统,来自其祖父,一家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在里贝里被里尔青训营开除后,他的父母支持他继续足球梦想;在他成名后,居住在法国低调生活。
其父亲曾在采访中提到:“我们从不掩饰工薪阶层的身份,这造就了弗兰克的性格。”
保留阶级,将宗教信仰替换为佛教,将血统替换为华裔,家庭组成替换为单亲。
差不多就是“罗伊”的家庭背景及其性格塑造。
暖黄的灯光下,罗伊、母亲陈兰、10岁的弟弟罗文和妹妹罗米围坐在铺着蓝白格子桌布的餐桌前。
盘子里是陈兰特意做的炖牛肉,罗伊从小最爱的一道菜。
“多吃点,后天开始就吃不到妈妈做的饭了。”
陈兰给儿子夹了一块带筋的牛肉,语气轻松,但眼睛始终没抬起来。
罗文突然用叉子敲了敲杯子:“哥,摩纳哥的房子我真的可以有自己的房间?”
“嗯,阳台还能看到地中海。”
罗伊揉了揉弟弟的头发,余光却瞥向窗外楼下隐约传来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不用看也知道是那些蹲守的记者,以及附近的居民。
妹妹罗米突然放下叉子:“那以后我们还能回来看弗兰克吗?”
餐桌瞬间安静。
罗伊的筷子在盘子上敲出一道闷响。
他想起今早《足球狂欢夜》里自己的倒钩回放,想起那个始终没回复的短信。
“当然能。”
他最终只是笑了笑,伸手擦掉妹妹嘴角的酱汁。
陈兰突然起身去厨房拿盐,但所有人都看见她用围裙擦了擦眼角。
这个在布洛涅菜市场砍价从不手软的女人,此刻却不敢让儿子看见自己的眼泪。
楼下的议论声突然变大,隐约能听见“罗伊!能说说转会传闻吗?”的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