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帝长女逃脱后,是耶律骨欲带着众姐妹,在侍卫保护下,逃到了梁兵前面,向岳飞投降。
后来向岳飞投降的契丹贵族,见到耶律骨欲后,就向她汇报,城破那一夜,没能逃脱的契丹贵女们,当夜就被女真人虐死了上百人,其中就有二十多名辽帝的妃嫔和公主。
至于普通人家的女子,更是死伤无数。
和落在女真人手里相比,投降岳飞的众人,待遇就好多了。
岳飞谨记礼法,在知道耶律骨欲是辽帝皇女后,不仅给足了礼遇,还特地安排了婢女服侍。
从临潢府押送至洛阳的一路上,耶律骨欲也没吃什么苦。
沿路州府得知耶律骨欲等人的身份后,都派人小心伺候。
耶律骨欲是个恩怨分明的女人,见到苏明哲这个梁帝,立刻就把自己的遭遇诉说了一遍。
苏明哲对此,不置可否。
在他看来,说一千,道一万,耶律骨欲说的这么多话,都比不上她的完美无瑕,更让自己心动。
苏明哲来到主位坐下,众女再次跪拜。
苏明哲扫视了一下众女,发现这次被纳进宫的契丹贵女中,耶律骨欲虽然美艳,却还不是最漂亮的。
在耶律骨欲旁边,还跪着一个辽国公主,容颜之美,颇有些惊世骇俗。
这美人不仅长了一副东方人的精致瓜子脸,乌黑及腰长发,雪白好似牛奶的肌肤,竟然还有一双蓝宝石似的瞳孔。
耶律骨欲发现男人目不转睛地看向自己妹妹,连忙给他介绍道:
“陛下,这是我妹妹耶律余里衍!”
苏明哲柔声问了问,这才得知。
耶律余里衍,辽帝三女,母妃是契丹第一美人萧瑟瑟。
在《天龙八部》位面,苏明哲就曾见过十八岁的萧瑟瑟,这个契丹第一美人的颜容丝毫不在王语嫣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可惜,该死的韩泼五,竟然先自己一步,把萧瑟瑟弄回家了。
苏明哲见到萧瑟瑟时,萧瑟瑟已经是韩泼五的侧室夫人了。
这一世自己依旧没能见到萧瑟瑟,不过能得到萧瑟瑟之女耶律余里衍,也算弥补了一下遗憾。
苏明哲想到这里,一高兴,就开口册封耶律骨欲为燕妃,赐封耶律余里衍为静妃。
其他几名公主,还有郡主,以及其他贵女,虽然也有相貌不错的,却都比不上两女。
这些女人得知二公主和三公主被册封为妃后,也不敢要求同等待遇。
不过,在苏明哲和她们聊天问话时,这些女人纷纷开口,请梁帝给自己赐个汉人名字。
面对众女地这么低的请求,苏明哲自然不好拒绝。
不过,在给众女赐名字前,苏明哲先问了问众女原本名字叫什么。
等众女回答过后,苏明哲不由得感叹道:契丹人还真是崇尚汉文化。
像突厥、蒙兀、女真等草原部落,给女孩子起名字,翻译成汉语,基本上都是红色的小马驹,红色的车子,雪花、绿草、白羊、白马、白鹿、大鱼等。
而契丹人给女孩起名字,翻译成汉语,就是勇敢的小马驹,漂亮的小车子,精美的玉石,智慧的小羊等等。
这种起名字方式,是非常接近汉人习惯的。
苏明哲见这些契丹贵女的名字中,多数都含有一个‘车’字(音‘窝’)。
加上修饰字,就是精美的车子,漂亮的车子,挂了珠宝的车子等。
思考片刻后,苏明哲干脆就给众女赐姓‘车’。
至于名字,就在《诗经》中寻找了一些,赏赐给了她们。
契丹贵女得了新名字,好像得到了很宝贵的赏赐似得,欢喜地不得了。
到了侍寝环节,众女踊跃的态度,差点让苏明哲有点招架不过来。
转眼到了大梁历七年。
开局不是很好。
入春之后,北方连续数月无雨。
苏明哲为了赈灾,不得不开始建设各种基础设施。
随后的三年间。
旱、涝、蝗灾轮流上。
随着灾情遍布九州各地,各种谣言也再次出现。
苏明哲对此并不在意,左右不过是一些赵宋余孽,前朝的遗老遗少罢了。
赵宋一朝,恩遇文人太盛。
而大梁起家宗旨,就是要求公平、公正、平等。
所以,文人待遇一下子没了,自然会心中不满。
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会暗中搞事情。
这就和后世崇尚民国的各种言论类似。
这些人渣败类,只能看见前朝的风花雪月,却无视了前朝的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
探事部抓些案犯,砍掉一些脑袋,根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只要有人继续鼓吹前朝盛世,一百年后,也有的是人争抢着当前朝遗老遗少。
唯一能摁下这些言论的方法,就是快一点开启新的盛世。
第1134章 刘婉儿求助赵璎珞,大度的琼英
世人对盛世的定义,是不一致的。
文人眼里的盛世,是风花雪月,是诗词歌赋,是物华天宝。
而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寻常光景,能时不时吃上一顿饱饭,灾荒年,能不被饿死,那就算盛世了。
如今大梁建国,各地灾情不断涌现。
苏明哲不得不放弃每日荒唐不羁的生活,开始全力带领文武百官,不断实施各种赈灾措施。
在如此众志成城下,连续三年的灾害,最终只是饿死了几千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果。
各地赈灾的官员,都得到了百姓赠送的‘万民伞’。
当这些‘万民伞’送到洛阳,之前鼓吹前朝盛世的文人,大部分都闭上了嘴。
毕竟,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对比的。
前朝最有作为,最被推崇的宋仁宗在位时,一旦各地出现灾荒,那也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不死个几万,甚至几十万老百姓,根本就度不过灾荒年。
易子而食,白骨露於野的情景,更是比比皆是。
反观大梁建国。
哪怕不是所谓的盛世,却也能保住了老百姓嘴里一口饭,勉强让大家度过了灾荒。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继续鼓吹前朝的盛世,那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当然了,有那么一些人,一听到朝廷拿出数据进行对比,就直接捂住耳朵,大喊道:
“我不听,我不听,王八念经!”
对于这样的顽固分子,苏明哲直接让探事部记下名字。
只要他们及其亲属犯事,全部用重刑重典!
时光荏苒。
大梁历十三年到来。
连续几年丰收,让各地的常平仓堆满了粮食。
此刻,距离赵宋投降,已经过去十年了。
这一年,赵佶突然病逝。
作为前朝最小的两位公主,赵金珠、赵金印,也被苏明哲接进宫里了。
当然了。
苏明哲只是把她们叫进宫住着罢了,暂时也没想做什么。
毕竟,两女年龄还不大。
居住在上阳宫仙雀殿的刘婉儿,得知女儿金珠进宫的消息,却是急得慌了神。
不怪她着急。
当年苏明哲让皇后郑氏和玉盘、金罗、瑚儿三位公主共同侍寝的事情,哪怕过去几年了,刘婉儿依旧记忆如新,历历在目。
转动了一会脑筋的刘婉儿,本就聪慧的她,在冷静下来后,还真让她想到了一个能救女儿的办法。
这一日。
刘婉儿来到百合殿接女儿金珠。
苏明哲把没有独立宫殿的前朝公主、郡主、妃嫔,都安排到了这里居住。
刘婉娘的女儿赵金珠进了宫,暂时也被安排住在这里。
不多时,刘婉娘就带着神情懵懂的女儿金珠,朝着不远处的璎珞殿走去。
璎珞殿,是顺德帝姬赵璎珞的住所。
赵璎珞是大梁历十年,十五、六岁时入宫。
梁帝见到赵璎珞后,就对她颇为宠爱,不仅赏赐了一座璎珞殿,还赐了妃号‘明妃’。
刘婉儿携女来访。
作为前朝旧相识,加上自己进宫时,也受到了刘婉儿的诸多照顾,赵璎珞还是客气地出殿迎接。
和赵璎珞一起迎接的,还有两个同母胞妹柔福帝姬赵多富、贤福帝姬赵金儿。
三姊妹中,赵金儿进宫最晚,是去年十四岁时进宫的。
在这后宫中,赵璎珞三姐妹不仅容貌相似,脾气性格也都是极好。
诸多受宠的妃嫔中,她们姐妹三人算是最靠前的一档。
几人互相见礼落座。
赵璎珞客气了几句,就询问刘婉儿的来意。
刘婉儿请赵璎珞屏退了宫人,这才把自己的来意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