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第53节

  忽然,菩提树苗的根系蔓延开来,其枝叶也愈发茂盛,转眼间便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树干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梵文,闪烁着淡淡的金芒,与内景空间的天地相接。

  韩云只觉得心神一阵恍惚,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这里只有无尽的虚空,而在虚空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他的一段记忆、一种情绪。

  忽然,那些光点开始汇聚,逐渐形成了一幅幅画面。

  有他前世学生时代的疲惫,成年后码字时的绞尽脑汁,也有这一世自己为了更好的成绩而拼搏………自己与其他人交手,不断拜访他人,青虚山得丹道,大明世界的狠辣杀伐……

  喜怒哀乐,尽数浮现。

  而在韩云盘坐的那棵菩提树上,那些枝叶竟然开始染上虹光般的色彩。

  韩云心念一动,尝试着去触碰其中一片菩提叶。

  刹那间,那段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无比清晰。他甚至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每一种感受,仿佛重新经历了一遍。

  “原来如此,《大乘菩提心经》的第一层,便是要修行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明悟本心,而心念世界的搭建,也需要以修法者的真实记忆作为架构。”韩云若有所悟。

  于内景空间之中,种得灵根。

  菩提树与内景空间紧密联系,就像是世界树,其网络状的根系将整个内景空间紧紧包裹。

  韩云缓缓睁开眼,只见那原本虚幻的菩提树,在内景能量的洗练下,也变为实质,呈现内景能量特有的金色,不过却又有五色毫光。

  大乘菩提心经,第一层,成!

  韩云看了一眼现在内景空间中的仙都道府,没有留恋,一念之下,再次碎为虚无,化作最为纯净的金光天地。

  只余下菩提树、韩云、五龙、金猊存在。

  缘起性空,诸法无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第二层识得空妄,勘破红尘,对于韩云来说,简直如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内景空间诸般景象是幻化之空,一人之下世界对于韩云来说,也无留恋之处。

  前世的现实世界,他一样也无挂无碍,本就无家,何来出家?

  本就皆空,又求什么四大皆空?

  这第二层的难点在于,人生来有种种执念,有人在塑造心念世界之后,迷失其中,不断的重复自己所期望的景象,就像是陷入内景。

  韩云沉浸内景空间这么长时间,对于这种操纵一切的能力早就熟悉了。

  再加上他本就有丹道在身,明心见性,心性超然,本就自在,世间诸般繁华景,无有一地停留处。

  所以第二层对于韩云来说,自然勘破。

  同时,菩提树大方光明,菩提叶散落,在内景空间之中显化无量世界。

  这些世界皆是一念所化。

  有千百人生之态,来自于各个时段以及人生经历中的幻想,以及自己所看过的一个个故事。

  如青年时,幻想自己可以权倾天下,美女如云;看书时,代入其中,幻想自己如神似魔,一剑斩山海……

  此皆种种妄念,虽无名,但却自心而起,心动则念成,念成则界俱。

  佛陀一念而生三千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摩诃止观》第五卷上云:“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心在迷时,含三千法,对之执着不舍;心在悟时,也含三千法,但对之并不起执,而视为方便,视为性德。

  一念三千的一念,是一念无明识心、烦恼心、介尔刹那一念之心。这一念虽是妄心,但与真心同源同体,需要止观功夫,使它返妄归真。

  今释一念,乃是趣举根尘和合一刹那心,若阴若惑,若善若恶,皆具三千,皆即三谛。

  大乘菩提心经第三层,借假修真,韩云需入这三千世界、万丈红尘之中,磨练自身,也体味众生百态,得疾苦悲心。

  韩云凝视着内景空间中浮现的无数光点世界,每一个都似真似幻,演化诸般景象,蕴含着不同的故事与人生。

  他深吸一口气,分出一缕心念,直接投入其中一个光点之中。

  第一世,韩云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身着龙袍,高坐于金銮殿上。文武百官跪伏于地,山呼万岁。后宫佳丽三千,天下财富尽归己有。

  他享尽荣华,醉生梦死。

  起初,权力带来的快感令他沉迷。但渐渐地,他发现朝堂之上尔虞我诈,后宫之中勾心斗角。即便拥有无上权力,内心却愈发空虚。

  最终,他在一场政变中被亲信背叛,死于乱刀之下。

  第二世,韩云成为一名剑客。

  他天赋卓绝,一剑出鞘,山河变色。他挑战天下高手,未尝一败。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称他为“剑魔”。

  然而,随着剑术愈发高深,他却感到孤独。无人能理解他的境界,无人能与他论剑。最终,他站在山巅,望着苍茫云海,与剑同寂。

  第三世,韩云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过着平淡的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

  他觉得乏味,但渐渐地,他从妻子的微笑、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温暖。晚年时,他躺在摇椅上,看着夕阳西下,心中充满安宁。

  …………

  三千世界,万丈红尘。

  韩云经历了无数人生,或富贵,或贫贱,或辉煌,或平凡。每一个世界的经历,都让他的心境愈发通透。

  在世界破碎的一瞬间,世界光点又化作一片枯萎掉的菩提叶,落在菩提树下,化作养分,与此同时,又有一片菩提新叶长出。

  不同的是,新长出来到菩提叶呈现金光琉璃色。

  菩提树乃是现实记忆之锚点,使得韩云不会被三千世界中的经历而迷失,只会吸收其中经历作为养分。

  如作为剑魔时,数十年的用剑经验;作为佛陀时,悟法求真;作为道者时,烧茅打鼎;作为皇帝时,权谋机变……

  菩提树下,韩云缓缓睁开眼。

  他的眼神深邃沉稳,却又清澈如山泉。三千世界的经历,已化作他心性的养分。

  三千世界,三千轮回,大梦春秋,借假修真。

  这种手段并非只能用一次,只要韩云想用的时候,完全可以再次幻化出三千世界,助力自己成长。

  所谓功超虚空,速证佛果、智慧,便是由此而来。

  一念而历三千世界,和其他佛家修行者相比较,能不快速吗?

  两者之间,就像是蜗牛与飞机的区别。

  韩云看向那新生的菩提树,只见其金脉琉璃叶,放无量智慧光明,而生种种不可思议之光。

  三千菩提叶中,有三千世界沉浮不定。

  韩云笑道:“我作佛时,三千世界俱为佛国!”

  只见菩提叶中世界场景忽然转变,化作亿万佛陀、菩萨、罗汉……诵经景象,真个无量佛国。

  韩云心念一动,三千世界又归复原来模样。

  这便是第四层,我超脱即众生得超脱,众生安乐即我安乐。

  三千世界是我,我亦是三千世界。

  韩云心念再动,内景空间由金光天地,又重新化作仙都道府模样。

  内者,心也;景者,象也。

  外象谕,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谕,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

  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

  内景乃心之景象,外景乃天地景象。

  由内景映照外景,化一方地域为自己所掌控,那这方地域,可称为净土佛国、洞天福地……

  又或者是: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不过韩云早已定下名号:景元山福地,内庭府洞天。

  类似神通也可由此推衍,袖里乾坤、掌中佛国等等。

  

  大明武侠世界。

  东海之上,天空云层之中。

  韩云脚踏金云,一念而起,自己内景空间之中的种种实质景象开始不断出现在现实世界。

  仙宫宝阙,琉璃金瓦,玉阶琼楼,霞光万丈。一座座亭台楼阁自虚空中浮现,雕梁画栋间流转着五彩祥云。

  韩云立于云端,俯瞰着下方逐渐成型的景元山福地。

  山峦叠嶂,灵泉飞瀑。奇花异草在山间绽放,仙鹤灵鹿在林间嬉戏。整座福地以菩提树为中心,根系深入地脉,枝叶遮天蔽日,散发着智慧金光。

  他心念微动,五龙自福地深处腾空而起,环绕山峦。金猊蹲守山门,威风凛凛。菩提树下,三千世界的光影时隐时现,演化无穷玄妙。

  大乘菩提心经第五层,至此而成!

  片刻后,韩云将其收起。

  驾金云,入昆仑山。

  之前他来昆仑山寻九阳神功时,就曾发觉有一颗蟠桃树,正好长在那昆仑风水龙脉之上,勉强算是一株奇根异种。

  不过之前内景空间只是由内景能量幻化而成,所以韩云没有动它,这次来都来了,怎么也得带点东西回去吧?

  韩云驾金云而至昆仑,但见山势巍峨,白雪皑皑,云雾缭绕间隐现龙脉气象。他循着记忆中的方位,很快找到了那株扎根于龙脉之上的桃树。

  此树高不过三丈,树干虬曲如龙,树皮呈现暗金色泽。枝叶间结着数十颗拳头大小的桃子,个个紫纹,饱满水露。

  这桃树汲取昆仑龙脉数百年,早已不是凡品。

  韩云念动之间,将其连根拔起。

  内景空间内,韩云将桃树种在菩提树旁。两株灵根气机交感,菩提树洒落金光滋润桃树,桃树则反哺龙脉地气滋养空间。

  五龙欢快地环绕两树游走,金猊也趴在树下假寐。

  韩云取下一枚蟠桃细细品尝,果然味美异常,对于肉身还有滋补妙用。

  他看着那株蟠桃树,心中莫名想到:“好像还缺个打理之人?要不要找个成了精怪的猴子?”

  旋即,他又摇了摇头。

  而就在这时,内景空间突然传给他一道信息。

  因为内景空间成长,所以他每个月有两次机会可以连通其他世界,本月连通世界次数刷新,还有两次机会,是否使用?

  韩云心中欣喜,没想到内景空间成长后还有如此妙用,那岂不是说,随着以后内景空间不断成长,可打通世界的通道也就越多?

  之前韩云还在苦恼空间连通的世界太过稀少,现在问题直接迎刃而解。

  “使用!”

首节上一节5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