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云和清微道长诧异的目光中,吕祖的身形逐渐变淡,更有彩色的能量粒子不断溢散,最后呈现纯白之色。
而那纯白虚影再次凝实,化作一柄斩蛟宝剑,此剑乃纯正的香火愿力所化,念头纯阳,蕴有斩蛟除魔之意。
随后,只见那纯阳宝剑嗡鸣,剑身绽放出璀璨白光,如秋水般清冽。
剑锋未动,却已有凛然剑气激荡,阁楼内温度骤降,仿佛连空气都被这剑意冻结。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妙哉!妙哉!此剑名为纯阳,乃众生愿力汇聚,今日赠予小友。”
话音落下,只见那宝剑化作一道流光,径直没入韩云眉心。
韩云只觉灵台一阵清凉,天眼处似有剑鸣铮铮,内视之下,竟见一柄白玉小剑悬浮在识海之中,剑身流转着纯阳正气。
清微道长目瞪口呆,半晌才回神来,颤声道:“吕祖显圣,这、这是降圣成真呐!”
所谓降圣,其实来源于朝真降圣之说,乃流字门之法。
“朝真”意指朝礼神真,即道教徒通过特定的仪式或修行,存想自己乘云升空,朝见神灵真仙。
“降圣”则是指请神仙降临,希望通过虔诚的祈求和修行,使神灵降临人间,赐福消灾。
第108章 纯阳宝剑
韩云也未曾想到,自己只是随手画作,竟能引动吕祖真念降临。
待吕祖身影完全消散,阁楼内重归平静。
那幅《吕祖降蛟图》上,蛟龙已化作墨晕,唯余吕祖踏浪而立,衣袂飘飘,手中青锋所指之处,空无一物。
清微道长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韩云行了一礼:“韩道友得吕祖亲赐法宝,此乃千年难遇的机缘。看来道友与我全真教缘分不浅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因为全真教的开宗祖师王,道号重阳子,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
而吕洞宾则是全真教尊奉的北五祖之一,被视为全真教的祖师之一。
祖师亲自传法,这是何等机缘,何等缘法啊!
韩云闻言,不由得嘴角抽了抽。
自己已经成为灵宝派祖师了,别再又成为全真教祖师了吧?
韩云连忙还礼:“全赖道长指点,韩云才能有此机缘。”
清微摇头笑道:“点睛绘彩之术虽是我所授,但能引动吕祖显圣,却是道友自身修为与悟性所致。”
“而且道友被吕祖传法,与我全真教就有了香火之情,真论起来,说不得我还要对您执礼呢!”
韩云连忙摆手:“别别别,我就是个年轻人,当不得如此大礼。”
清微道长迟疑一下:“兹事体大,待我稍后汇报给宫主再行决定,我们平辈论交,可好?”
韩云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清微道长将《吕祖降蛟图》小心卷起,收入紫檀木匣中,神色间仍带着几分激动:“此画已非凡品,还请收好。”
韩云只觉得这画拿着有些烫手,毕竟那纯阳宝剑乃是纯阳殿数百年的香火积累,自己已经得到了大好处,再将这幅画带走,吃相就有些难看了。
于是连忙拒绝道:“清微道长,依我看还是供奉于纯阳殿内吧,在下愿将此画赠予永乐宫。”
清微道长激动道:“居士此言当真,要知道这可是可令吕祖显圣之作。”
韩云点了点头,事实上这样的画作他完全可以信手拈来。
而要那些神圣降真,其实也只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便可。
韩云的内景能量,还有足够的香火愿力,丹云之和磅礴的先天一倒是其次。
清微道长见韩云态度坚决,不由感叹道:“韩道友如此慷慨,实乃我全真教之福。此画供奉于纯阳殿,必能护佑道场昌隆。”
他小心翼翼地将画卷收入紫檀木匣,又取出一枚雷击木牌递给韩云:“此乃我永乐宫的凭证,持此牌者,可自由出入全真各大道场。”
“今日赠予道友,以表谢意。”
韩云接过令牌,只见其通体乌黑,正面刻“永乐宫”三字,背面则是“通玄达真”四字,边缘云纹缭绕,隐有灵光流转。
“这……”韩云有些迟疑,“在下并非全真弟子,受此令牌恐有不妥。”
清微道长笑道:“道友得吕祖显圣赐剑,已与我教结下不解之缘。此令不过是方便道友日后往来论道,不必推辞。”
见清微坚持,韩云只好收下木牌,拱手道:“既然如此,韩云便却之不恭了。”
两人又论道半日,清微道长对韩云所修的灵宝派功法颇感兴趣,而韩云也对全真内丹之术有所请教。
随后,韩云才离去。
内景空间之中。
韩云心念一动,白玉小剑便从眉心射出,化作三尺青锋悬于身前。
剑身晶莹如玉,其上隐隐有云纹流转。韩云伸手握住剑柄,顿时感到一股纯阳正气顺着手臂经脉游走全身,体内真竟自行运转起来。
“好剑!”
此剑看似是实体,实则乃是纯阳念头所化,何谓纯阳?
剥尽群阴是谓纯阳!
那众生香火愿力,说到底也是精神意志的溢散,也是念头祈愿。
吕祖以自身存在神异,将那香火之躯中的杂质散去,唯独留下那纯阳无染的念头,并以斩蛟图中意蕴,化作此剑剑意,故而有除魔之威。
吕洞宾被认为具有“三剑”,一斩无名贪嗔,二斩无名爱欲,三斩无名烦恼,但说到底,都是心剑。
和文殊菩萨的智慧法剑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其又和文殊慧剑有所不同,盖因其剑可以化为实质,为千里飞剑之术。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吕祖可将自身寄托于剑上,为剑遁之法,游却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故而名曰:天遁剑法!
天遁剑法是道教中一种以剑为载体的修炼法门,相传由吕洞宾从火龙真人处习得,兼具形剑与道剑的特性。
不仅用于斩除心魔、辅助修炼,还能有攻伐、遁空之效。
吾有一剑:可斩山,断海,摧魔,降妖………
其堪比五雷正法和韩云所学的丹法,可谓是各有神异妙用。
其实各家大派的传承都有种种神奇之处,如金丹道的丹云,有纷纭护身,霞举飞升,锻炼性命之功。
天师府的五雷正法,其前置条件为金光咒,一样可以锤炼性命,金光护身,拟化形,雷法更是浩大威正。
这些传承体系已经趋于完善。
可以想象的到,如果是一个异人大世,那他们所展现的这些神奇手段,被尊为仙神也就不奇怪了。
就像韩云之前的理念一样,越是不断学习,越是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老天师张之维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是因为他没有遇上历史上的那些神圣之人,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二天才。
只是在近代越来越少了而已。
韩云手握纯阳宝剑,感受着剑身传来的温润之意,心中思绪万千。
他虽已得吕祖传法,此剑既是纯阳念头所化,便与心神相通,若要真正掌握,还需以自身之养炼,使之与己身相合。
不过韩云既然有内景空间在,倒是可以省去这些繁琐步骤,直接一步到位。
第109章 陈抟遗棋
韩云盘坐于内景虚空,纯阳宝剑悬于身前,剑尖朝下,剑柄朝上,缓缓旋转。他双手掐诀,周身泛起淡淡金光。
忽然,剑身一震,发出清越龙吟。韩云睁开双眼,只见剑身上云纹流转。
剑身突然分化万千,化作无数细小光剑,在内景空间中纵横交错。
随后,这些细小光剑迎风而涨,化作原本纯阳宝剑大小,汇聚在一起,化作一条剑龙,争鸣不断,形成万剑齐发之势。
韩云心念一动,万剑融为一体,成为一柄横亘天际的如山巨剑。
最后,巨剑分解,一化万千,那些光剑竟如百川归海,尽数没入他体内。
“这就是纯阳剑道!”
韩云不由得出声赞叹道。
此剑由心念而生,故而可以以心御剑,分做万千之数,心念愈发坚韧,此剑也就愈发坚硬,越锋锐,故而可以与诸般硬物相抗。
所以说,这纯阳剑,既是剑,又是心之印证,道心坚定,就有无可匹敌之威,任他是何等妖魔鬼怪,我自一剑斩之!
不知为何,韩云突然想到了这么一句话:我心如铁,坚不可摧。
按照韩云如今的心性和性功修为来说,即便是张之维的五雷正法,也自可一剑斩之。
故而修炼剑道者,多有豪情万丈。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他们往往被称为剑疯子,公认的战力第一,这是因为他们战斗起来无所顾忌,必要时甚至自身融于剑中,以命搏命。
只是近几百年以来,纯粹的剑修已经少之又少了,甚至那些精通御物术的人,都被称之为剑仙。
呵!
什么是真正的剑仙?
吕洞宾或可当其一也,而今则多了韩云一人尔。
在内景能量的帮助下,韩云彻底将纯阳剑炼化,并用内景能量和三昧真火淬炼,使其更加锋利强大。
其实韩云也不知晓现在的自己究竟有多强大。
纯阳剑为核心,丹云之为表象,万千劲力罡为锋刃,一剑出,可倾山海否?
在离开晋省以后,继续往西而去,便到了秦省,不过和之前坐高铁不同,韩云这次是走着去的。
顺黄河而西,过潼关,往华阴,在秦省的第一站,便是西岳华山。
在一些典籍的记载中,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其中,华山的西玄洞为第四洞天,只是千百年来无人见过。
全山共拥有七十二个半悬空洞、二十余座道观,曾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道教高人隐居。
关于陈抟老祖,还有一桩逸闻趣事。
传说赵匡胤早年流亡至华山时,遇陈抟化身的卖桃老者,食桃后与其对弈失利,先后以盘龙棍、华山为注立约,最终败北。
陈抟借棋局预言其称帝,并令赌约飞离,贴在山崖之上,意为此约不易也。
放在普通世界,可能只是奇闻异事,但是在一人之下世界在,却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